- 相關推薦
對學校制度建設的認識
學校制度文化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也是學校文化建設和學校發展的保障系統。因此,學校制度文化建設在學校文化建設的大體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我們一定要切實抓好學校制度文化建設。學校制度文化建設,主要應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確保制度的優質建立,此項工作的著力點主要是對于制度文本的完善,打造的是靜態的“文本化”的制度文化,二是確保制度的高效執行,此項工作的著力點主要是對人的行為的規范,打造的是靜態的“人化”的制度文化。制度建立是基礎,制度執行是重點也是難點,制度執行的目的就是促進“文本化”制度文化向“人化”制度文化的遷移,并通過實踐的檢驗和反饋,不斷修正和完善制度。下面談談我的初淺認識:
一、學校制度的建立必須優質。
學校制度的建立,必須做到三點:首先,學校制度的建立要充分完善,不能有缺失。其次,學校制度的生成要合理合法。其三,學校制度的建立要質量優良。為此,學校制度的建立必須遵從正確的原則,實行合宜的方法,依循科學的程序。
1、學校制度建立的原則有三:(1)以人為本。制度主要是和人打交道,因此所有的體系設計和規則要求都要體現以人為本,做到在規范人和教育人的同時,充分的尊重人、理解人、幫助人、激勵人、解放人,而不是板著臉一味生硬的“管”人和“卡”人。(2)開放民主。任何一項制度的生成,都不可能靠少數人閉門造車就可以完成。只有秉持開放的態度,才能吸納更多經驗,集中更多智慧,整合制訂出更有效的學校制度。比如可通過對外開放,借鑒吸收國內外眾多學校在制度文化建設上的先進經驗,吸收專家學者和社區群眾的意見,還可通過對內開放,鼓勵全校師生積極主動提意見建議,讓他們從學校制度的執行者和服從者,同時成為設計者和參與者,在制度最終通過之時,還要召集利益相關者全
體與會,并實行多數同意原則,如此方能體現制度生成的開放性和制度生成的民主性。通過這樣的開放民主,不僅有助于集思廣益,而且傳達了一種人文關懷,表達了對人的尊重。更重要的是,開放民主的過程可以加深師生對制度的理解,獲得深刻的教育,還可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民主意識。(3)與時俱進。一方面,學校制度的生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通過實踐來不斷加以檢驗,以不斷修正完善。另一方面,當學校的每個成員都能根據既有制度形成穩定的行為方式時,原有的規范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又需要建立更高層面的規范。因此,學校制度的建立必須在實踐中不斷與時俱進,動態完善和適時提升。
2、制度建立的方法有三:繼承、改良、新創。學校制度的建立完善,應在學校精神文化的指導下,繼承、改良、新創三法并舉,可以繼承的批判繼承,需要改良的精心改良,一片空白的創新制定。
3、制度生成的程序可以是:
(1)廣集意見,博取樣板。廣泛征集學校師生和社區群眾、家長、權威、學者的意見,大量搜集國內外同類學校的制度建構體系,充分的吸納各種意見、經驗和智慧。
(2)整體構思,形成體系。在占有上述資訊材料的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成立制度文化建設專門班子,通過反復醞釀,整體構思,形成學校制度的全面體系框架,明確各層次各方面究竟需要些什么制度,核心的制度是什么,外圍的制度是什么,急待完善的制度是什么。
(3)考量舊制,選準方向。對學校既存制度進行考量審查,對照學校最新的精神文化價值,確定哪些制度需要繼承,哪些制度需要改良,哪些制度需要新創,哪些制度時機不成熟,暫時擱置訂立。
(4)分工負責,完善制度。或引入校外智力,或篩選校內精英,以分工負責的形式,訂定完成學校各層次各方面的制度。急待完善的制度迅即制定,核心制度優先制定。
(5)實踐檢驗,動態更新。學校制度一經訂立,就要再次征求各方面意見特別是師生的意見,反饋后再行修正,經多數同意后才組織實施,并通過后續實踐來不斷改進提升,以使學校制度更加完善有效。
二、學校制度的執行必須高效。
制度執行,是靜態的“文本化”制度文化向動態的“人化”制度文化遷移的關鍵環節,學校制度文化建設能否到位,主要取決于制度執行是否落實。而在不少學校,制度的生成不難,難的是制度的執行。有的學校甚至是制度制定有余,制度執行嚴重不足。其實任何一項制度一經頒布實行,就會或早或遲的產生效應(即時效應與后續效應),這種效應就是動態制度文化。即時效應的大小與舊制度文化影響的強弱,新制度文化是否深得人心,逆向非正式制度文化是否固厚有關系。因此,在學校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為了力促制度執行落到實處,打造高效的制度執行力,更好的生發即時效應,不斷的提升后續效應,除了公開民主的訂立制度,以提高師生對制度的認同感和接受度以外,還需做好如下工作:
《對學校制度建設的認識》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1、加強教育培訓,宣傳造勢,營造氛圍,進一步提高學校成員乃至社會各界對學校制度文化的認同感和理解力。雖然學校師生參與了民主訂立制度的過程,但每個師生對制度的理解力和接受度仍會高下不齊,通過教育培訓,宣傳造勢,營造氛圍,讓師生更深切的感受到學校制度所要達至的愿景,明確自己的權力、責任和行為的邊界,將有利于提高師生對制度的主動執行水平,為學校文化建設和學校發展營造良好的內環境。而社會各界如能形成對學校制度文化的正體認,也有利于減少學校在執度執行時的外障礙,為學校文化建設和學校發展營造良好的外環境。
2、樹立制度權威,規范公正高效的執行制度。制度要起作用,就要有權威,而只有規范公正高效的執行制度,制度權威才能得以樹立,制度執行的效益成本性價比才會更高。所謂規范,就是依章執行,按程序執行。所謂公正,就是執行要以事實為依據,以制度為準繩,處置準確,寬嚴適度,而且要公開透明,對事
不對人,不循私枉法,確保所有學校成員在制度法規面前人人平等,不僅要公正的管理,還要公正的評價、考核和獎懲。所謂高效,就是通過深入調查獲知真實原委,在維護師生合法權益、適當考慮情理的前提下,依法果斷的執行。為使學校制度執行更加規范公正高效,必須在學校制度文化建設過程中,強調公平、正義、程序、成本、效益、質量、落實、細節、責任等理念意識,同時對制度執行的過程和結果加以有效監控,防止管理者濫用執行權,防止暗箱操作,防止執行變形走樣。
3、剛性執行與柔性執行相結合,約束與激勵相結合,執行與教育相結合,以提升執行實效,提高師生自我執行、自我管理的水平。剛性執行確有必要,這是推進制度文化建設的必由之路,但柔性執行也不可缺少,因為制度面對的是有生命、思想、個性、感情的人,如果一味生硬執行,往往收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首先,要一方面照章辦事公正執行,一方面全面的辯證的分析問題,力求執行公正服人。其次,獎懲要結合,既要以懲來強化剛性約束,又要以獎來強化柔性激勵。其三,制度執行與思想教育相結合,領導在執行制度時,要作風民主,要增進與師生的交往與交流,從需要、動機、情感等多-維角度來加強與師生的心理溝通,強化對師生的正向激發。只有這樣,師生的抵觸情緒才能減少,制度的靜態文化才能更順捷的轉化為動態文化,自覺執行制度的內驅力才能持續生發,從而使制度管理從外在約束漸次演進到內在自律,不斷提升師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水平。
4、在扎實推行正式制度的同時,深入分析并引導非正式制度向正式制度的規則和價值取向靠攏。正式制度在執行之初,往往容易遭逢非正式制度的慣性抵制,如果處置不當,正式制度有可能被非正式制度解構和同化。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決策者,此時應深入分析非正式制度的成份,與正式制度相容的順向成分順其自然,與正式制度不相容的逆向成分則想辦法說服、引導、同化之,使非正式制度盡可能向正式制度靠攏。要達此效果,除了按照上述二、三點的作法來增進
執行效果,樹立正式制度的權威外,就要靠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轉化了,在逆向非正式制度文化比較固厚的情況下,這樣的教育轉化或許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通過長期一點一滴的引導和同化,非正式制度才能在“趨良”的取向上,最終與正式制度形成順向同構效應。
5、領導帶頭執行制度,同時大力表彰執行制度的先進典型,以增強對師生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制度運用好壞的關鍵之一是領導能否帶頭執行,公則明,廉則威,領導班子只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才能更好的維護制度的權威性,產生良性的上行下效效應。同時,對模范執行制度的先進典型,要予以表彰獎勵,鼓勵廣大師生向他們學習,這樣既能激勵先進典型進一步創優爭先,也會對其他師生產生示范和引導作用。
總之,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一環,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學校制度文化建設,集中精力做好制度的優質建立和公正、規范、高效的執行兩項工作,同時,在執行中注意把制度的剛性約束和人文關懷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學校精神文化的滲透和內化,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才能在正確的軌道上早日開花結果,學校文化建設的大廈才能順利筑成并不斷升華完美,學校才能在文化引領下走上內涵式發展的可持續性道路。
對學校制度建設的認識 [篇2]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規矩”對學校工作而言,就是學校的管理制度。要辦好一所學校,必須有章可依、有規可循。學校管理制度是實現學校職能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學校管理是一個復雜工程,是學校教育教學正常運行的保障,也是學校走向法治的必由之路,可減少減輕很多不必要的校長負擔,克服“人治”的負面作用。缺乏了必需的學校管理制度,學校教育教學就不能正常運行,可能會導致學校教育秩序混亂、 好的學校管理制度不單規定了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基本義務,也應該保障教師在教育教學行為中的權利,特別是處處體現著對教師的人文關懷。這樣,才能使得學校管理讓廣大教師所接受,認真執行。 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須嚴格執行,并且不斷地加以完善和修訂,要重要實,重業績,重客觀,少主觀,少人情,少武斷。量化考核具有導向功能,因此。要注意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出配套的、科學的、合理的、與實際情況相結合考核制度,使其能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落實制度要注意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結合。制度要經常學習,首先要讓每一個教師或者制度的執行者明確目標。學校只有靠科學的制度和認真的落實,才能較好地規范師生的角色活動。 制度的執行者,也就是校長,要正確對待自己的職權。必須要做到身先士卒,給廣大教師做好示范榜樣的作用。唯此,才能服眾。所以,校長不僅是制度的執行者,更重要的是制度的遵守者規范學校管理的必要性 一個校風、學風良好的學校,必定有一套比較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及強有力的執行渠道,而身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就算工作辛苦些,也會感覺到教學生活每天都充滿了希望、充滿了活力、充滿了激情、充滿了快樂。而一旦學校的制度只是懸而不決,只是空擺的花瓶,就重視教師專業的發展,就不會有學生的發展;同理,教師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的發展,才能有學生的真正發展。 對于低迷的教師工作狀態和消沉的學生學習狀態,我們能夠清醒地看到,導致這種現狀的緣由是學校的管理不能適應形式發展的要求,不能夠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不能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機會算工作量比較輕,那也很難獲得多大的工作快樂和成就感,因為看著那不爭氣的學生現狀,你怎會提得起工作的激情
呢? 首先,管理工作應該在細微處見功夫,應該在細節上多做文章,應該注重日常教學工作管理。知識就是力量,這已經是人們的一種共識,但是,在鄉村教育中,這種意識卻不是那么強烈。只要看看那不學無術的學生,就知道精神的貧瘠所帶來的觀念的落后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限制著我們的經濟發展。學生的學習狀態很低落,根本就不能與城里的孩子相比,在知識量的積累上,我們的學生確實學得很少。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學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不少制度本身的宗旨非常好,但缺乏執行力,久而久之,便退化為一種擺設;而有些制度卻脫離了教學工作實際,沒有一線教師參與的工作管理方式,必定不能獲得大眾的喜好,比如而今的補課沒有休止,剝奪了教師的業余學習時間,已經極大地限制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其間,脫離教學一線的管理方式所造成的危害最為嚴重,沒有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所進行的管理都不是優化的,而是帶有極大的強制性與家長作風,類似一刀切的管理方式,總想以逸待勞或一勞永逸,是很難收到好效果的其次,管理工作應該為教學工作服務,體現教學工作的核心地位,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與主動創造性。沒有注重教學細節,沒有充分體現教學工作的主體地位,教學工作游離于教師的生活圈外,沒有形成教育的探索風氣,我們的教學教育工作僅停留在表面現象上。師德問題是教師隊伍的一個長抓不懈的問題,每一個教師都想把我們的教育搞好,只不過而今的學校管理很難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缺乏活力的學校管理制度已經不能滿足教師自身發展的需求,當教師不能改變環境的時候,教師便尋求自身的改變,那就是對教育失卻信心和激情,這是我們的損失。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對問題采取回避態度,只能是長期地受問題的困擾,雖然能夠暫時取得自己的輕松,而當長期缺乏工作激情,我們便不知教育快樂為何物。沒有教師工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就沒有教學工作的創造性,也就談不上教育的整體改觀,更加談不上學校的發展和師生的共同成長。 再次,管理工作應該立足學校的長遠發展,應該注重宏觀的規劃與教師的專業發展。管理者應該把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放在學校整體的長遠的發展規劃上,而要避免目光短淺所帶來的資源浪費。管理者要想方設法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機會,努力提高教師待遇,缺乏物質上
的必要補助,起碼也要有精神上的鼓動,而非兩者皆空,或者是那種家長制的作風,無形中制造著管理者與教師之間的厚障壁。教育的發展確實可以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高-瞻遠矚的管理者必定不會忽視教師群體的力量,他一定會千方百計地為教師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機會,只要教師發展了,才能使學校的發展成為可能。如果不重視教師專業的發展,就不會有學生的發展;同理,教師的身心要得到健康的發展,才能有學生的真正發展。 對于低迷的教師工作狀態和消沉的學生學習狀態,我們能夠清醒地看到,導致這種現狀的緣由是學校的管理不能適應形式發展的要求,不能夠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不能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機會
【對學校制度建設的認識】相關文章:
企業制度建設的思考和認識11-23
學校制度建設的重要性08-26
學校安全督查制度建設方案11-23
學校制度建設工作總結11-23
學校制度建設與人本管理11-23
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實施方案11-23
加快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行動方案11-23
現代學校制度建設階段性總結11-23
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工作總結(精選11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