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食品監管中隊工作總結
2011年,在省局和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XX市質監局認真履行食品生產監管工作職責,以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為目標,以服務企業為抓手,強化自身建設,逐一落實了食品生產監管各項工作任務。現匯報如下:
一、全年工作開展情況
1、突出重點,開展“嚴打”專項工作。根據省質監局和市政府的統一部署,認真組織開展了打擊食品非法添加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行動工作。突出“三個重點”,開展“三查”行動:一是以非法添加和超范圍、超劑量使用添加劑為重點,檢查企業生產行為;二是以相關制度落實情況為重點,檢查企業生產記錄;三是以規范標簽標注為重點,檢查企業產品的標簽標識。同時,深入食品生產企業宣傳“嚴打”專項工作,發放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材料,張貼《公告》800余張;在局網站上設立了“嚴打”專項工作宣傳專欄,編印了11期“嚴打”專項工作專刊。“嚴打”活動開展以來,全系統先后出動執法人員3420人次,檢查食品生產加工單位1256家,確保我市的“嚴打”專項工作做到看得重、抓得實、管得嚴、打得狠。
2、加大幫扶,全力做好豆制品行業整治工作。一方面給予技術支持,對新建企業XX公司進行幫扶指導,完善生產條件,培訓檢驗員、質量管理員,規范檢驗室,建立健全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幫助企業盡快取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確
保了豆制品整治工作的平穩推進;另一方面采取“關停取締一批、整頓規范一批、幫扶提高一批”的做法,幫助豆制品生產加工作坊“聯小做大”,提高豆制品生產加工的規模化、專業化水平,確保豆制品質量安全。今年 9月份,省局對我市豆制品整治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豆制品專項整治工作有舉措、有特色、有成效,整治工作在全省走在了前列。
3、全力以赴,開展重點專項檢查。一是開展了“地溝油”專項整治工作。制定了《XX市質監局開展“地溝油”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源頭治理、疏堵結合、標本兼治、著力治本”的原則,在全市生產加工環節排查、清理、取締非法生產“地溝油”的黑窩點;二是開展了“塑化劑”專項監督檢查。針對臺灣起云劑食品安全事件,實行24小時值班制和監管動態報告制,確保上下聯系暢通。同時,加強對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排查,重點對使用穩定劑、乳化劑、增稠劑等食品添加劑的食品生產企業開展了現場監督檢查;三是按照省局的部署,組織開展了“瘦肉精”、問題乳粉、酒類食品等一系列專項檢查,進一步規范企業生產行為,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四是以嚴厲打擊手工灌裝和使用PET水桶兩種違法行為重點,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桶裝水專項整治,共出動執法人員271人次,對56家獲證企業進行了拉網式檢查,抽樣60組,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26份,立案查處24起。通過整治,取締了無證生產的桶裝水小作坊4家,基本杜絕了手工灌裝的違法行為,大力規范了
我市桶裝飲用水企業的生產行為,提高了全市桶裝水的質量安全水平。
4、認真履職,開展食品質量監督抽查。扎實開展食品質量監督抽查,全年抽樣XX組,合格XX組,合格率XX%。每季度在市局網站上發布食品市級監督抽查結果通報。通過大力開展食品質量監督抽查,對轄區內食品生產企業做到全覆蓋,產品抽檢率達到100%以上,掌握了全市食品企業的真實質量狀況,切實為黨委政府質量決策當好參謀,為企業產品質量改進做好指導。
5、嚴格許可,抓好食品市場準入工作。今年是大米等八類食品生產許可權限下放的第一年,我們狠抓了市級許可工作,確保市級許可工作要求不放松、質量不降低。1-11月份,我市共有176家企業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其中,市級許可發證65家、省級許可發證111家。同時,將28家停產或轉產企業的29張食品生產許可證報省局注銷,并將注銷情況函告市食安辦和市工商局。
二、體制調整期間的食品監管工作開展情況
在行政管理體制調整期間,我們按照工作不斷、秩序不亂、監管不放的原則,切實履行生產加工環節的食品監管職責,確保全市食品質量安全。
1、制定下發了《轉發省局關于做好行政管理體制調整期間食品和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局持續做好食品生產監管工作:一是按照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繼
續做好“嚴打”專項工作,認真總結年度專項工作開展情況;二是生產許可與日常監管兩手抓,保證食品生產許可工作要求不放松、質量不降低,加大監督抽查力度,開展區域整治,督促企業落實食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依法嚴厲查處食品生產企業違法違規行為。
《食品監管中隊工作總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2、開展了食品監管工作督查。市局組織督查組,對部分縣局進行了現場督查,查閱縣局的食品監管檔案資料,走訪重點食品生產企業,了解縣局對今年以來食品監管重點工作的部署、實施、進展和完成情況,與食品監管人員開展座談,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并就如何做好近期有關重點工作,征求基層的意見和建議。通過督查,穩定了我市的食品監管隊伍,保障了體制調整期間食品監管工作的正常進行。
三、明年工作打算
1、開展區域整治工作。以打擊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為工作重點,開展肉制品、蜜餞和淀粉制品專項整治工作,嚴防出現區域性食品安全問題。
2、進一步完善監督抽查工作。強化監督抽查后處理工作的質量及效果,堅持“立足治本、深化服務”的工作理念,從規范后處理程序;狠抓質量分析,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加強跟蹤巡查,確保整改措施落實到位;開展行業整治,提高后處理的行業效應這幾個方面入手,完善監督抽查工作,真正達到幫助企業發現問題、分析原因、研究對策、最終解決產品質量問題的目的,提升XX市食品質量安全水平。
3、繼續完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控及應急機制。進一步落
實風險防范措施,形成信息搜索、研究判斷、預警分析的超前應對工作機制。提高食品安全應急救援能力,組織開展突發事件應急演練,提高對突發事件的綜合協調能力,鍛煉應急處置能力。
食品監管中隊工作總結 [篇2]
@@局年度食品生產監管工作,在市局的指導幫助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和市政府的有關規定;全局上下齊心協力,積極組織開展區內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在摸清底數理順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監管工作制度和辦事程序,同時為建立了長效監管機制、探索切實加強本區食品生產企業監管工作的新模式進行了積極探討。
根據區食品安全聯席會議辦公室10年總結的八項要求(一、加強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管理;二、嚴厲打擊無證照食品生產經營行為;三、堅決取締無證照食品生產加工窩點;四、加強超市(大賣場)食品安全管理;五、推行食品安全舉報獎勵制度;六、制定食品安全類案件移送的辦法;七、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網絡;八、強化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總結如下。
一、關于加強食品生產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主要抓兩個方面,一抓各類專項整治,二抓加強基礎管理和日常巡查、監督抽查。
1、年初元旦春節期間專項檢查。2011年1月上旬起全面啟動開展食品生產安全百日監督大檢查行動。出動執法人員@@人次,對區域@@家食品生產企業、@@@@產品進行了檢查。重點檢查了米、面、油、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兒童食品、桶裝飲用水;并對桶裝飲用水、肉制品、特別是禽類制品進行了抽查檢測。桶裝飲用水及禽類制品各項指標全部合格。
2、桶裝飲用水整治,與市局食監所配合就解決飲用水生產過程中微生物超標、違規添加除垢劑、濫用添加劑等頑疾進行了調查,并加大整治力度,責令其中一家生產企業停產整頓。同時結合本區實際,就5月9日下午區人大代表視察檢查提出的看法,對飲用水生產企業規模小、技術含量不高、市場競爭無序等問題做進一步深入的調查和專項整治。按六部門聯合發文要求,對全區48家凈水現制現售點進行了是否具備生產桶裝飲用水“QS”條件的摸底調查。
3、月餅和夏令食品衛生安全專項整治。我局將把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重點轉向月餅生產、夏令防暑降溫食品,如茶葉、包裝綠豆湯等產品方面,進行重點抽查監控;并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宣傳結合起來向社區延伸,把食品安全落到實處。
4、加強對食品添加劑使用備案管理,嚴厲打擊非法濫用食品添加劑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等非法行為。重點整治膨化食品和糕點食品鋁超標問題,加大對GB2760《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規范》的貫徹力度;促進食品添加劑使用備案工作。規范委托加工的生產行為,控制產品抽檢合格率低、標簽標識不規范的問題。在食品生產鋁殘留量超標專項整治中,對列入整治工作范圍企業進行有關標準宣貫和現場檢查,并對其中一家嚴重不合格的企業處以停產整頓。
5、配合市生產衛生監督所進行了食品用包裝材料生產企業調查整治,共@@家包材生產企業涉及食品用包裝材料生產,納入生產許可證管理范圍。
日常巡查、監督抽查等基礎管理工作主要是:
1、按計劃對食品生產企業分類分級開展巡查工作,重點檢查各類企業的原料進貨把關、質量衛生關鍵控制點、食品出廠檢驗、不合格食品處置、食品標簽標注等環節,督促企業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性標準。同時按計劃完成預定的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督抽查任務。并完成國家監督抽查、市局監督抽查后下達的后處理工作。共立案查處食品案件@@起,確保全區食品生產企業質量衛生安全總體情況良好。
《食品監管中隊工作總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2、兩證發放、管理工作。今年,著重加快推進糖果、茶葉等食品生產企業的“QS”獲證工作。
二、關于嚴厲打擊無證照食品生產經營和堅決取締無證照食品生產加工窩點。主要開展下列工作。
1、組織開展查處無證生產、無證銷售食品、生產經營性使用無證食品的專項整治行動,堅決遏止違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的違法行為。并根據舉報對于部分零售店及酒樓飯店無證銷售、使用植物食用油的問題,進行跟蹤調查處理。
2、 充分利用建立的食品安全信息網絡和案件移送交辦制度,受理、處理各類投訴舉報。
三、關于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網絡和開展食品重特大安全事故緊急演練,
1、由市局牽頭開展了食品重特大安全事故緊急演練,大大提高了監管隊伍的應急應變和處置能力。進一步細化了方案,經受了實戰考驗,真正做到有備無患。
2、在建立各生產企業和業余食品安全信息監督員網絡的基礎上,
今年逐步發展各主要大賣場、超市的售后客服管理人員加入網絡,今年爭取進一步擴大網絡覆蓋面。
四、關于強化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工作
2011年我局結合3-15活動和質量月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開辦有關食品安全知識和食品衛生質量識別講座2個,約有1000余市民參加,發放資料8000余份。
推動建立食品分協會建立并展開工作,全年開辦2期企業法人、質量衛生控制人員培訓班,上半年采取上課與自學相結合的方法,重點學習了79號令和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并將生產過程違法違規的實拍場景制成光盤進行點評講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食品監管中隊工作總結 [篇3]
今年以來,長春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綠園分局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精神為統領,認真履行部門監管職責,工作目標明確、措施有力、履職到位,確保轄區食品安全沒有出現任何質量問題。
(一)根據省、市局和區政府關于打擊食品生產加工環節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專項整治工作部署,我局立即行動,制定專項整治方案,成立了專項整治領導小組,狠抓落實。制定了《長春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綠園分局2011年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實施方案》,確定了重點整治的范圍,明確了人員分工、任務分解、檢查考核和責任追究等事項,對各項工作內容、考核評分標準進行細化。
確定轄區內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的集中整治,特別是對量大面廣、季節性強和高風險食品的監管。我局把高風險重點食品生產企業作為監管的重點,對其實施高頻次的檢查、巡查,使專項整治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二)摸清企業底數,實行動態管理。轄區食品生產加工單位89家,其中食品生產加工企業59家,小作坊10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00%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小作坊100%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對食品生產企業及小作坊在全面調查摸底的基
礎上實行分類監管,并按規定建立了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及時調整信息,實行動態管理。
(三)實行食品安全監管區域責任制。為切實做好食品生產企業及小作坊的源頭監管工作,解決好監管工作量大,人手少,任務重的突出問題,實行定區域、定人員、定企業、定責任的監管模式。
(四)制定了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臵預案,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臵工作。
(五)組織開展了春節、“五一”、端午、中秋節等節假日及中、高考前的食品安全專項執法檢查。
(六)根據企業產品的風險程度和企業規模不同,對企業進行分類監管,及時開展巡查、定檢和監督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每月下達食品加工企業巡查計劃,月底嚴格考核。截止目前分局共巡查食品企業出動526人次,出動執法車輛267臺次,抽檢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食品155批次,涉及米、面、油、調味品、白酒、黃酒、葡萄酒等 10大類。
(七)認真做好食品添加物質使用登記工作,確保食品添加劑和添加物質按照規定添加。全區使用食品添加劑的企業均按要求進行了使用登記。
(八)積極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印制和下發了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材料1000余份,對食品生產企業下發了《關于落實國家質檢總局<關于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監督
檢查規定的公告>的通知》;制作了食品安全知識宣傳展板。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宣傳,增強了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是食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努力構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和諧局面。
(九)開展食品企業幫扶工作。積極幫助企業制定企業標準、同時做好新標準的宣貫工作,幫助、指導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合理布臵車間、設備,建立化驗室。今年以來已經為 27家換發生產許可證企業編制修改申請書和質量手冊等材料,指導企業按有關規定組織生產,對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起到積極的作用。
(十)及時收集、匯總、分析食品監管信息,向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報送,提出食品安全監管合理化建議,為監管工作決策提供依據。
(十一)根據上級有關要求組織開展了水產品、茶葉和含乳企業使用的奶粉等專項檢查。檢查茶葉生產企業5家,水產品生產企業2家,含乳食品企業1家,均沒有發現明顯違法行為。
(十二)積極開展”豆制品”專項整治工作。為確保全區人民能夠吃上安全、放心的豆制品,我分局根據市政府以及市質監局的文件精神制定了《綠園區豆制品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將83封《致全區豆制品生產經營者的公開信》全部發放到了轄區豆腐加工作坊(包括商場、超市和農貿市場內的豆腐加工作坊);并和豆制品企業或個人簽定了食品安全承諾書,并對生產加工豆制
品小作坊進行了登記,對主觀努力接近生產企業標準業戶,加大了扶持規范力度,使其早日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
(十三)按照市局關于印發《全市質監系統開展嚴厲打擊“地溝油”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我分局正在開展“地溝油”專項整治活動。截至目前共對轄區內3家植物油生產企業、9家肉制品生產企業、16家面食加工企業進行了檢查并抽取了企業樣品。同時還聯合公安部門對1處油脂加工作坊6個食用油儲罐進行檢查,抽取樣品26個。
(十四)
二、存在的問題。
監管人員少,工作任務多。由于監管人員數量有限,監管工作任務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食品監管工作的全面落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進一步落實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完善重點區域整治機制和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切實解決影響食品安全的隱患性、區域性問題,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水平,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安全。進一步完善食品企業檔案,實行動態監管。對已掌握的食品生產企業,補充相關數據,完善檔案內容。實行分類監管、分類指導,提高監管的覆蓋面、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監督檢查,實施重點監控。一是加強巡查。以打假責任區為基礎,組織對轄區企業進行巡查,每周保證巡查8家食品企業,重點企業加大巡查次數。二是定期監督檢驗。對企業產品定期抽樣檢驗,一般企業
和許可證管理的產品一年抽樣檢驗不少于4次。三是專項抽查。除實施產品監督檢驗外,根據專項整治的要求和企業產品質量狀況,不定期開展產品質量專項抽查。四是產品強制檢驗。對不具備產品出廠檢驗能力,或具備產品出廠檢驗能力但不按規定對產品出廠實施檢驗的企業,實行產品強制檢驗制度。對沒有獲得許可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加大強制檢驗的次數,嚴格限區域銷售。加強企業和小作坊管理制度建設。健全進銷臺帳和索證索票制度。企業和小作坊都必須按照要求建立原輔料進貨臺賬和產品銷售臺帳,如實記錄規定內容。加強對食品添加物質的使用登記制度。督促、指導轄區內所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小作坊建立回收食品登記處理(銷毀)制度。強化不合格企業的后處理工作,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對查明屬于客觀原因造成的一般性食品質量問題的企業,要督促徹底整改,并給予幫助和技術服務。對查明屬于主觀故意造成的質量問題,必須予以行政處罰,追究企業相關人員的責任。對監督抽查和執法檢查中發現的質量問題,必須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監督整改,整改不徹底或整頓不合格的,決不允許恢復生產。加大無證查處力度,切實落實總局無證查處工作的部署,對無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一律實行無證查處。對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連續兩次市級以上監督抽查不合格或不能保持生產必備條件的,或者故意造假、使用非食品原料等違法行為的,建議上級有關部門依法吊銷許可證。對查明已流入市場的偽劣食品,要責令企業強行召回,并通報有關部門停止銷售。
通過上述措施,增強企業負責人的責任意識,自覺把好食品質量關,為消費者提供良好消費環境。
長春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綠園分局 2011年9月28日
【食品監管中隊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食品監管工作總結11-24
食品監管科工作總結11-23
食品監管半年工作總結11-23
食品監管員工作總結11-23
質監食品監管工作總結11-24
食品監管業務工作總結11-24
季度食品監管工作總結11-24
食品監管工作總結 博客11-23
食品生產監管科工作總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