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嫦娥的賞析古詩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嫦娥的賞析古詩,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嫦娥的賞析1
【唐】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釋]
①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較多的看法認為這首詩抒寫了處境孤寂的主人公對于環境的感受和心靈獨白。
②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參考譯文】
室內,燭光越來越暗淡,云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室外,銀河逐漸西移,晨星漸漸隱沒。嫦娥想必也懊悔當初偷吃了不死藥,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宮,寂寞清冷地面對著碧海青天。
【文學常識】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擅長律、絕,富于文采,詩作意境朦朧迷幻。
【閱讀訓練】
1、首句中的“深”意思是_______,暗示________。第二句中的“落”、“沉”都是___的意思,表明嫦娥已經______。
2、開頭兩句通過屋內屋外的______描寫,表現嫦娥______的處境。
3、第三句“應”表示詩人對嫦娥后悔心情的____,其根據是_______。
4、從方式看,“碧海青天夜夜心”是全詩直接抒情的句子,點明嫦娥________。
5、簡析這首詩四句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
1、蠟燭越燒越短,幽暗的.光影愈來愈大夜已很深隱沒通宵不眠
2、環境清冷寂寞
3、揣度頭二句
4、孤獨、悔恨度日如年
5、第一句描繪了深閉昏沉的屋內場景,第一句描繪了一夜星空變化的景象,第三句交代嫦娥悔恨這一事件,第四句直接抒發嫦娥度日如年的痛苦。前二句,描寫嫦娥在太空月宮中徹夜無眠的生存狀態,第三句則點明她處于這種狀態的原因,第四句強化嫦娥的內心世界。寫景是抒情的載體,為后面的抒情作鋪墊;而交代也是必不可少的,讓人清楚所寫的內容,不至于模糊不清;最后的抒情則可增強情緒的力度。這四句詩分工不同,各自承擔自己的任務,而又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二:
(1)解釋詞語:深:長河:
(2)作者通過“ ”、“ ”、“ ”,表明時間已經是將曉未曉的時候。并用一個“ ”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
(3)作者把人間和仙境的三個形象融為一體,這三個形象分別是:寂寞的女道士、 、
參考答案
(1)暗銀河
(2)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漸
(3)孤獨無伴的嫦娥清高而孤獨的詩人
【評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嫦娥的賞析2
[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釋:
【1】常娥:原作“姮娥”,今作“嫦娥”,神話中的月亮女神,傳說是夏代東夷首領后羿的妻子。
【2】云母屏風: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風。云母,一種礦物,板狀,晶體透明有光澤,古代常用來裝飾窗戶、屏風等物。
【3】深:暗淡。
【4】長河:銀河。
【5】曉星:晨星。或謂指啟明星,清晨時出現在東方。
【6】靈藥:指長生不死藥。《淮南子·覽冥訓》載,后羿在西王母處求得不死的靈藥,姮娥偷服后奔入月宮中。
【7】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碧海,形容藍天蒼碧如同大海。
【8】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作品賞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中國與月亮有關的神話中,恐怕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最為膾炙人口,且又家喻戶曉。中國文學作品里,也有很多文人以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做為寫作題材,其中尤以李商隱的〈嫦娥〉詩最具代表性。
李商隱字義山,是晚唐的代表詩人,才學兼具,卻多愁善感,二十多歲便考取進士,他原來也有很高的政治理想抱負,但一生之中卻被政治派別和感情的痛苦所糾纏,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感傷憂郁的性格。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正是唐代牛、李兩派排擠傾軋最激烈的時候,他原依牛派的令狐绹考取進士,后與李派王茂元的女兒結婚,婚后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夫人死了,他非常感傷。政治上的沖突,情感上的失落,使他的詩呈現憂愁悲傷的情調。
這首詩是以嫦娥奔月的故事為題材,襯托詩人身心兩方面的寂寞孤單。
云母是一種很珍貴的礦石,切割成薄片便成半透明的晶體,可以透光,古人拿來做鏡屏,或屏風上的裝飾品。
屏風是古人陳設于室內,用以擋風或遮蔽的用具。這首詩中的屏風用云母裝飾,可見很精美細致,「燭影深」是指屏風后面透出來的燭光,詩人用「深」字形容燭光映在屏風上的燭影,讓人覺得屏風后面的屋子很幽深。屋子的主人,在幽深的屋內,望向窗外,只見「長河漸落曉星沉」。
長河指銀河,又叫天河,是由大量恒星構成的星系,在晴天的夜空,呈銀白色帶狀。曉星即晨星,詩人在屋子里望見窗外天空中長河逐漸疏落,晨星也逐漸稀微了,他必定是整晚沒有睡覺。什么事使他長夜無眠,一個人坐在幽深的屋子看長河漸落,看曉星西沉呢?想必是孤獨寂寞的心情沒有辦法排解吧!所以當他望向夜空的時候,很自然便會聯想到月中的嫦娥,詩人便一廂情愿的寫到「嫦娥應悔偷靈」,也許暗中也透露自己對以失落感情的悔恨,寫來深情感人。
關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話,古書中有很多的記載,日人白川靜先生曾綜合各家的說法加以整理歸納。
后羿,有些書稱他為后羿,是一位英勇且善于射箭的天神。嫦娥又叫姮娥,是后羿的妻子,他原本是天上的女神,和月亮女神常羲在傳說上有些關系。
故事發生在唐堯時代,曾經有九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造成嚴重的的旱災,給賢能愛民的堯帶來極大的憂愁煩惱,堯每天向天帝帝俊禱告,請求天地為人民解除這個災害。十個太陽原是帝俊和他的妻子羲和生的,他們原來住在東方海外的湯谷,每天由母親羲和駕車護送一個太陽到天空值班,但日子久了,千百萬年都如此輪流值班,他們覺得很乏味,便私下商議第二天早晨轟的一聲全跑出來,不理會羲和媽媽在車上大聲呼喚,頑皮的太陽覺得這樣很好玩,便每天都結伴出來,不愿分開。
大地受不了十個太陽炎熱的烘烤,植物枯死,野獸也四處侵害人民,人民或熱死,或餓死,或被野獸吃掉,天帝只好派遣后羿帶著一張紅色的弓,十枝白色的箭到地球上幫助堯解決難題,因為十個太陽都是天帝的兒子,天帝只讓后羿裝個樣子嚇一嚇十個太陽,并不希望后羿射下十個太陽。
后羿帶著妻子嫦娥降到凡間,看到愁苦的堯,以及奄奄一息的可憐人民,他們聽到天神后羿下凡間,都高興得聚集在王城的廣場上,大聲吶喊歡呼,請求后羿替他們誅除惡害。后羿憐憫可憐的人民,痛恨太陽逞威,于是再也無法顧到天帝的囑咐,只是對太陽擺個樣子,嚇嚇他們,后羿決定把這些太陽收拾下來,免得他們將來又出來搗蛋。于是后羿走到廣場中間,從肩上拿下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搭上箭,拉滿弓,對準天上,咻!咻!射下幾個太陽,氣溫也頓然涼爽了些。這時堯忽然想起太陽對人民也有大功,不能全射下來,于是令人暗中從后羿的箭囊取走一枝箭,所以天空還剩下一個太陽。
后羿以為自己立了大功,天帝一定會很高興,沒想到天帝很生氣后羿射殺了他九個兒子,便革除他的神籍,嫦娥也連帶受到處分,從此二人便住在凡間。
后羿和嫦娥夫妻間的感情,原來很好,但嫦娥受到丈夫連累,使她由天上的仙女降為人間的凡人,心中有很多悲愁煩惱,時常抱怨并責怪后羿,兩個人感情便有了裂痕。嫦娥傷心不能再回到天上,更害怕將來死了以后要到陰間和鬼魂住在一起,后羿也不愿意死后到陰間過那種愁慘陰暗的生活,他聽說在昆侖山的西方,有一個神人,名叫西王母,藏有不死的藥,吃了這藥,便可以長生不死,于是決定到昆侖山,請求西王母送他不死的良藥。
西王母對于為人民除大害的英雄后羿,被開除神籍的遭遇非常同情,便送后羿不死的藥,并告訴后羿,這些藥如果他們夫妻兩人分著吃,便可以長生不死如果一個吃了可以升天成神,并囑付后羿好好收藏,因為除此之外,長生不死的藥再也沒有了。
后羿高高興興的帶著藥回家,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的告訴嫦娥,并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準備選一個美麗的日子,夫妻一起吃,在凡間過著長生不死的恩愛生活,也不比回到天上差。但自私的嫦娥卻不這么想,她認為自己原是天上的仙女,受到丈夫連累才被留在凡間,于是便趁著后羿出門的時候,一個人偷偷的把藥全吃了,飛到月宮去。
后羿回來后,發現嫦娥不見了,地上留著一個空瓶子,他知道他的妻子背棄他,單獨回到天上,從此之后,后羿變得暴躁易怒,后來被家臣逢蒙設計殺害。后羿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的功德,奉他作完布神,供奉家中誅邪除怪。
嫦娥升上月宮,從此一個人過著孤獨寂寞的日子,所以李商隱在詩里面才會寫到「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記錄這一段蒼涼而美麗的神話故事。
這首詩題為“嫦娥”,實際上抒寫的'是處境孤寂的主人公對于環境的感受和心靈獨白。
前兩句描繪主人公的環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內,燭光越來越黯淡,云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顯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銀河逐漸西移垂地,牛郎、織女隔河遙望,本來也許可以給獨處孤室的不寐者帶來一些遐想,而現在這一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無言地陪伴著一輪孤月,也陪伴著永夜不寐者,現在連這最后的伴侶也行將隱沒。“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著一“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盡管這里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借助于環境氛圍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觸摸到。
在寂寥的長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輪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會聯想起神話傳說中的月宮仙子──嫦娥。據說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后羿的不死藥,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嫦娥孤棲與誰鄰?”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于是,不禁從心底涌出這樣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當初偷吃了不死藥,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宮,面對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難以排遣吧。“應悔”是揣度之詞,這揣度正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由于有前兩句的描繪渲染,這“應”字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兩句與其說是對嫦娥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不如說是主人公寂寞的心靈獨白。
這位寂處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詩中并無明確交待。詩人在《送宮人入道》詩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獨”,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中,又以“竊藥”喻指女子學道求仙。因此,說這首詩是代困守宮觀的女冠抒寫凄清寂寞之情,也許不是無稽之談。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為風氣,入道后方體驗到宗教清規對正常愛情生活的束縛而產生精神苦悶,三、四兩句,正是對她們處境與心情的真實寫照。
但是,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靈藥”式的情緒,卻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意蘊。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在這里被詩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里。
孤棲無伴的嫦娥,寂處道觀的女冠,清高而孤獨的詩人,盡管仙凡懸隔,同在人間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潔而寂寞這一點上卻靈犀暗通。詩人把握住了這一點,塑造了三位一體的藝術形象。這種藝術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隱的特長。
嫦娥的賞析3
嫦娥
李商隱(唐)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釋】
1.嫦娥:古代神話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風:嵌著云母石的屏風。此言嫦娥在月宮居室中獨處,夜晚,唯燭影和屏風相伴。
3.長河句:銀河逐漸向西傾斜,曉星也將隱沒,又一個孤獨的夜過去了。
4.碧海:《十洲記》: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闊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譯文】
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賞析】
此篇諷刺信神仙而求長生者。以嫦娥為例,說她偷吃不死之藥成仙以后,在月宮里永遠品味著孤獨寂寞的滋味。詩人在諷刺虛妄的同時,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生命哲學問題: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由這一問題牽連而出的問題是:人應該怎樣生活?長壽甚至長生的目的是什么?在愛和長生不老之間,現實的人應該選擇什么?作者顯然并不贊成嫦娥那樣犧牲現世的生活而換取長生不老。他認為那樣孤獨寂寞的長生,實際上正是對生命的折磨和摧殘。與其如此,還不如人間兒女們那樣有悲歡地熱愛、有聚散地執著更有意義。
這首詩的'藝術技巧也很成熟。全詩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語言,而是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啟發人們去思考。
前人于此詩有自傷不遇、懷人、悼亡、諷女冠等諸說。劉、余《集解》云:“悼亡說最不可通。……而自傷、懷人與女冠三說,雖似不相涉,實可相通。……推想嫦娥心理,實已暗透作者自身處境與心境。嫦娥竊藥奔月,遠離塵囂,高居瓊樓玉宇,雖極高潔清靜,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固難排遣;此與女冠之學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與詩人之蔑棄庸俗,向往高潔而陷于身心孤寂之境均極相似,連類而及,原頗自然。故嫦娥、女冠、詩人,實三位而一體,境類而心通。”
嫦娥的賞析4
《嫦娥》
作者: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江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釋:
1、嫦娥:古代神話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風:嵌著云母石的屏風。此言嫦娥在月宮居室中獨處,夜晚,唯燭影和屏風相伴。
3、長河句:銀河逐漸向西傾斜,曉星也將隱沒,又一個孤獨的夜過去了。
4、碧海:《十洲記》: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闊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譯文:
透過裝飾著云母的屏風,燭影漸漸暗淡下去。銀河也在靜靜地消失,晨星沉沒在黎明的.曙光里。月宮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長生不老藥。現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著她一顆孤獨的心。
韻譯:
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嫦娥的賞析5
嫦娥
【唐·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是我們熟悉的神話人物,有關嫦娥的傳說有多種,其中一種為嫦娥因偷吃長生不死藥而成仙,居住在月亮上的廣寒宮中。那么詩人寫的這個嫦娥有怎樣的故事呢?前面講《石榴》時,我們說“李商隱的'詩是古代第一朦朧詩,解讀空間很大”。這首也一樣,初看還清晰,但越看越模糊。
第一句“云母屏風燭影深”。云母是一種珍貴的礦石,切割成薄片后能透光,古人用來做鏡屏或屏風上的裝飾品。這句關聯的人物應當是“云母屏風”之后,與“燭影”相伴的那個人。那個人是誰?是一個叫“嫦娥”的女子?這個女子有怎樣的身份呢?是主動獨守空閨呢,還是被人遺棄不得不獨處空閨?
第二句“長河漸落曉星沉”。長河即銀河。這句關聯的人物應當還是“與‘燭影’相伴的那個人”。顯然,長久地面對空燭,她已不能自持,就移步窗前,或移步庭中,發現銀河正在靜靜地消失,晨星一點點西沉。原來,又一個漫漫長夜熬過去了。
第三、四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它關聯的當然還是這個女子——看到“長河漸落曉星沉”,便想到天上的嫦娥,想到自己的孤寂、孤寒。她猜想嫦娥“應悔”,是以己之心推嫦娥之心?那是不是自己“已悔”了?那她悔的是什么呢?是與嫦娥一樣偷食了不該偷食的什么東西?那東西到底是什么呢?是情?還是權?還是……
不管有多少種猜想,這首詩最后都應落實在“悔”字上。我們猜不出“悔”的內容,但我們能讀到“悔”的特征:“碧海青天夜夜心”(當然可以把這句看作是“悔”的原因,但我更想把它讀成“悔”的特征——時時悔,永遠悔,永遠悔不完,永遠悔不出成效來。那句“把腸子都悔青了也沒有用”就是這個意思吧。
詩人一般不會想到他寫下這句詩(這首詩)就成了傳之久遠的人類箴言,但許多詩寫下來確實就成了這樣的千古名句(名篇)。“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就是這樣的箴言:“偷”時一定會以為是“靈藥”,但這“偷”得的“靈藥”一定會成為人生最大的毒藥,使人生永遠泅不出那孤絕高寒的“碧海青天”。
嫦娥的賞析6
《嫦娥》
作者: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原文注釋】:
1、深:暗。
2、長河:銀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翻譯譯文】:
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
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
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賞析鑒賞】: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茲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前兩句描繪主人公的環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內,燭光越來越黯淡,云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顯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銀河逐漸西移垂地,牛郎、織女隔河遙望,本來也許可以給獨處孤室的不寐者帶來一些遐想,而這一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無言地陪伴著一輪孤月,也陪伴著永夜不寐者,此時連這最后的伴侶也行將隱沒。“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著一“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盡管這里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借助于環境氛圍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觸摸到。
在寂寥的長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輪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會聯想起神話傳說中的月宮仙子──嫦娥。據說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后羿的不死藥,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嫦娥孤棲與誰鄰?”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于是,不禁從心底涌出這樣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當初偷吃了不死藥,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宮,面對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難以排遣吧。“應悔”是揣度之詞,這揣度正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由于有前兩句的描繪渲染,這“應”字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兩句與其說是對嫦娥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不如說是主人公寂寞的心靈獨白。
至于這位寂處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詩中并無明確交待。詩人在《送宮人入道》詩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獨”,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中,又以“竊藥”喻指女子學道求仙。因此,說這首詩是代困守宮觀的女冠抒寫凄清寂寞之情,也許不是無稽之談。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為風氣,入道后方體驗到宗教清規對正常愛情生活的束縛而產生精神苦悶,三、四兩句,正是對她們處境與心情的真實寫照。
但是,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靈藥”式的情緒,卻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意蘊。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在這里被詩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里。
孤棲無伴的嫦娥,寂處道觀的女冠,清高而孤獨的詩人,盡管仙凡懸隔,同在人間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潔而寂寞這一點上卻靈犀暗通。詩人把握住了這一點,塑造了三位一體的藝術形象。這種藝術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隱的特長。
名家點評
呂本中:楊道孚深愛義山“常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以為作詩當如此學。(《紫薇詩話》)
洪邁:借嫦娥抒孤高不遇不感,筆舌之妙,自不可及。(《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高棅:謝云:意謂嫦娥有長生之福,無夫婦之樂為悔,前人未道破。(《唐詩品匯》)
敖英:此詩翻空斷意,從杜詩“斟酌姮娥寡,天寒奈九秋”變化出來。(《唐詩絕句類選》)
鐘惺:語想俱刻,此三字(指“夜夜心”)卻下得深渾(末句下)。(《唐詩歸》)
周珽:陸時雍曰:多以意勝。胡次焱曰:此詩蓋自道也。上二句紀發想之時,下二句志凝想之意。唐仲言曰:此疑有“桑中”之思,借嫦娥以指其人,與《錦瑟》同意。蓋義山此類作甚多,如《月夕》、《西亭》、《有感》、《昨夜》等作,俱與《嫦娥》篇情思相左右,但不若此沉含更妙耳。(《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黃生:義山詩中多屬意婦人。觀《月夕》一首云:“草下陰蟲葉上霜,朱欄迢遞壓湖光。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應通腸。”玩次句語景,“嫦娥”字似暗有所指,此作亦然。“朱欄迢遞”“燭影屏風”,皆所思之地之景耳。(《唐詩摘鈔》)
姚培謙:此非詠嫦娥也。從來美人名士,最難持者末路,末二語警醒不少。(《李義山詩集箋注》)
屈復:嫦娥指所思之人也,作真指嫦娥,癡人說夢。(《玉溪生詩意》)
朱鶴齡:此亦刺女道士。首句言其洞房深曲之景,次句言其夜會曉離之情。下二句言其不為女冠,盡堪求偶,無端入道,何日上升也?則心、如懸旌,未免悔恨于天長海闊矣。《重訂李義山詩集箋注》
沈德潛:孤寂之況,以“夜夜心”三字盡之。士有爭先得路而自悔者,亦作如是觀。(《唐詩別裁》)
黃叔燦:此詩似有所為,而借嫦娥以托意。上二句賦其長夜闃寂,借后羿之妃奔入月宮而言,亦翻案語。義山最喜作此等詩,如“金徽卻是無情物,不許文君憶故夫”、“莫訝韓憑為蛺蝶,等閑飛上別枝花”、“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皆是有意出奇也。(《唐詩箋注》)
馮浩:或為入道而不耐孤孑者致誚也。(《玉溪生詩集箋注》)
紀昀:意思藏在上二句,卻從嫦娥對面寫來,十分蘊藉。非詠嫦娥。(《玉溪生詩說》)
張采田:義山依違黨局,放利偷合,此自懺之詞,作他解者非。(《玉溪生年譜會箋》)
俞陛云:嫦娥偷藥,本屬寓言。更懸揣其有悔心,且萬古悠悠,此心不變,更屬幽玄之思。詞人之戲筆耳(《詩境淺說續編》)
嫦娥的賞析7
《嫦娥》
作者: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解】:
1、深:暗。
2、長河:銀河。
3、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4、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韻譯】:
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
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
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評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
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
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
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嫦娥的賞析8
此詩詠嘆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發詩人自傷之情。前兩句分別描寫室內、室外的環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氣氛,表現主人公懷思的情緒;后兩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憶之后產生的感想,表達了一種孤寂感。全詩情調感傷,意蘊豐富,奇思妙想,真實動人。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這兩句描繪的是主人公環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內,燭光越來越黯淡,云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顯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銀河逐漸西移垂地,牛郎、織女隔河遙望,獨處孤室的不寐者看著這一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將隱沒。“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著一“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盡管這里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借助于環境氛圍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觸摸到。
寂靜的長夜中,看到明月,也自然會聯想起神話傳說中的月宮仙子──嫦娥。據說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后羿的不死藥,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嫦娥孤棲與誰鄰?”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于是,不禁從心底涌出這樣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當初偷吃了不死藥,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宮,面對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難以排遣吧。“應悔”是揣度之詞,這揣度正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由于有前兩句的描繪渲染,這“應”字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兩句與其說是對嫦娥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不如說是主人公寂寞的心靈獨白。
這位寂處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詩中并無明確的交代。詩人在《送宮人入道》詩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獨”,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中,又以“竊藥”喻指女子學道求仙。因此,說這首詩是代困守宮觀的女冠抒寫凄清寂寞之情,也許不是無稽之談。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為風氣,入道后方體驗到宗教清規對正常愛情生活的束縛而產生精神苦悶,三、四兩句,正是對她們處境與心情的真實寫照。
但是,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靈藥”式的情緒,卻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意蘊。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在這里被詩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里。
嫦娥的賞析9
【原文】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注釋】
1.嫦娥:古代神話中的月中仙女,江蘇人。《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風:嵌著云母石的屏風。此言嫦娥在月宮居室中獨處,夜晚,唯燭影和屏風相伴。
3.長河句:銀河逐漸向西傾斜,曉星也將隱沒,又一個孤獨的夜過去了。
4.碧海:《十洲記》:“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闊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譯文】
透過裝飾著云母的屏風,燭影漸漸暗淡下去。銀河也在靜靜地消失,晨星沉沒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宮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長生不老藥,現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著她一顆孤獨的心。
【韻譯】
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下靈藥,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創作背景】
詩作創作背景,永遠離不開作者本人的政治生活背景:作者終身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牛李黨爭是在宦官專權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員中反對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擊。依附宦官的又分為兩派——以牛僧孺為首領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領的李黨,這兩派官員互相傾軋,爭吵不休,從唐憲宗時期(805年)開始,到唐宣宗時期(846年)才結束,鬧了將近40年,歷史上把這次朋黨之爭稱為“牛李黨爭”。牛李黨爭的實質就是太監當權,本詩就是諷刺太監當權的黑暗、諷刺憲宗的皇權旁落。子曰:“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嫦娥》即是“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這類詩的典型。
【作者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賞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茲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前兩句描繪主人公的環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內,燭光越來越黯淡,云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顯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銀河逐漸西移垂地,牛郎、織女隔河遙望,本來也許可以給獨處孤室的不寐者帶來一些遐想,而這一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無言地陪伴著一輪孤月,也陪伴著永夜不寐者,此時連這最后的伴侶也行將隱沒。“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著一“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盡管這里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借助于環境氛圍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觸摸到。
在寂寥的長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輪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會聯想起神話傳說中的月宮仙子──嫦娥。據說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后羿的不死藥,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嫦娥孤棲與誰鄰?”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于是,不禁從心底涌出這樣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當初偷吃了不死藥,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宮,面對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難以排遣吧。“應悔”是揣度之詞,這揣度正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由于有前兩句的描繪渲染,這“應”字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兩句與其說是對嫦娥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不如說是主人公寂寞的心靈獨白。
至于這位寂處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詩中并無明確交待。詩人在《送宮人入道》詩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獨”,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中,又以“竊藥”喻指女子學道求仙。因此,說這首詩是代困守宮觀的女冠抒寫凄清寂寞之情,也許不是無稽之談。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為風氣,入道后方體驗到宗教清規對正常愛情生活的束縛而產生精神苦悶,三、四兩句,正是對她們處境與心情的真實寫照。
但是,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靈藥”式的情緒,卻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意蘊。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在這里被詩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里。
孤棲無伴的嫦娥,寂處道觀的女冠,清高而孤獨的詩人,盡管仙凡懸隔,同在人間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潔而寂寞這一點上卻靈犀暗通。詩人把握住了這一點,塑造了三位一體的藝術形象。這種藝術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隱的特長。
嫦娥的賞析10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譯/譯文
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
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
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釋
1、云母屏風: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風。
2、深:暗淡。
3、長河:銀河。
4、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5、靈藥:指長生不死藥。
6、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賞析/鑒賞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前兩句描繪主人公的環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內,燭光越來越黯淡,云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顯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銀河逐漸西移垂地,牛郎、織女隔河遙望,本來也許可以給獨處孤室的不寐者帶來一些遐想,而現在這一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無言地陪伴著一輪孤月,也陪伴著永夜不寐者,現在連這最后的伴侶也行將隱沒。“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著一“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盡管這里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借助于環境氛圍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觸摸到。
在寂寥的長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輪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會聯想起神話傳說中的月宮仙子──嫦娥。據說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后羿的不死藥,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嫦娥孤棲與誰鄰?”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于是,不禁從心底涌出這樣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當初偷吃了不死藥,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宮,面對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難以排遣吧。“應悔”是揣度之詞,這揣度正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由于有前兩句的描繪渲染,這“應”字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兩句與其說是對嫦娥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不如說是主人公寂寞的心靈獨白。
這位寂處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詩中并無明確交待。詩人在《送宮人入道》詩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獨”,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中,又以“竊藥”喻指女子學道求仙。因此,說這首詩是代困守宮觀的女冠抒寫凄清寂寞之情,也許不是無稽之談。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為風氣,入道后方體驗到宗教清規對正常愛情生活的束縛而產生精神苦悶,三、四兩句,正是對她們處境與心情的真實寫照。
但是,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靈藥”式的情緒,卻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意蘊。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在這里被詩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里。
孤棲無伴的嫦娥,寂處道觀的女冠,清高而孤獨的詩人,盡管仙凡懸隔,同在人間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潔而寂寞這一點上卻靈犀暗通。詩人把握住了這一點,塑造了三位一體的藝術形象。這種藝術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隱的特長。
嫦娥的賞析11
詩詞名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譯文] 嫦娥想必也悔恨吃了不死藥,因為獨處廣寒宮,夜夜看著空闊的碧海和青天,心情的凄涼孤寂會是很難受的。
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
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韻譯】:
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
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
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詩文解釋:
云母屏風上映著幽暗的燭影,銀河漸漸疏落,啟明星要消失了。嫦娥應該后悔偷吃了靈藥,眼望著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詞語解釋】
“云母”,一種礦物質,色澤鮮艷透明,有珍珠光澤,古人常把它切割成薄片,用來做屏風或其他高檔物品的裝飾。“長河”,指天上的銀河。
賞析:
此篇諷刺信神仙而求長生者。以嫦娥為例,說她偷吃不死之藥成仙以后,在月宮里永遠品味著孤獨寂寞的滋味。詩人在諷刺虛妄的同時,提出了一個重要的生命哲學問題: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由這一問題牽連而出的問題是:人應該怎樣生活?長壽甚至長生的目的是什么?在愛和長生不老之間,現實的人應該選擇什么?作者顯然并不贊成嫦娥那樣犧牲現世的生活而換取長生不老。他認為那樣孤獨寂寞的長生,實際上正是對生命的折磨和摧殘。與其如此,還不如人間兒女們那樣有悲歡地熱愛、有聚散地執著更有意義。
這首詩的藝術技巧也很成熟。全詩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語言,而是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啟發人們去思考。
前人于此詩有自傷不遇、懷人、悼亡、諷女冠等諸說。劉、余《集解》云:“悼亡說最不可通。……而自傷、懷人與女冠三說,雖似不相涉,實可相通。……推想嫦娥心理,實已暗透作者自身處境與心境。嫦娥竊藥奔月,遠離塵囂,高居瓊樓玉宇,雖極高潔清靜,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固難排遣;此與女冠之學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與詩人之蔑棄庸俗,向往高潔而陷于身心孤寂之境均極相似,連類而及,原頗自然。故嫦娥、女冠、詩人,實三位而一體,境類而心通。”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 這兩句是寫主人公獨處居室,徹夜不眠的情景。燭光越來越暗,飾有云母的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陰影。夜是這樣的深沉、幽靜與昏暗,主人公被寂寞與凄清包圍著,越發的惆悵難眠。窗外,銀河漸漸地由中天移到天邊。清晨的星星也逐漸隱沒,變得越來越少。面對殘燭冷屏、青天孤月,落寞的主人公又度過了一個黯淡的不眠之夜。
詩人沒有著意刻畫縈懷在心的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他只借助于環境氛圍的渲染,點染出室內的凄清寂寥,以及室中人的寂寞難耐。這是李商隱常用的詩歌表現方法。一個“漸”字,暗示時間是在不知不覺中過去的,徹夜難眠之情不言而喻。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寂寥的長夜,與主人公相伴的是天上的那輪冷月。看見明月,自然想到孤居廣寒宮的月中仙子嫦娥:嫦娥啊,嫦娥,你年年夜夜獨守月宮,面對碧海一樣的青天,應該深深地懊悔了吧,那不死藥換來的不過是無窮無盡的凄冷寂寞啊!“夜夜心”,指夜夜獨對青天所引起的寂寞凄冷的心情。
“應悔”是揣測之詞,這種揣測源于同命相憐、惺惺相惜。后兩句與其說是對嫦娥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不如說是主人公寂寞的心靈獨白。嫦娥竊藥奔月,遠離塵囂,高居瓊樓玉宇,雖極高潔清凈,但夜夜隨月歷青天而入碧海。這與女冠的慕仙學道追求清真而不得不忍受清冷孤寂有相似之處。同時,也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獨的境地。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些微妙復雜的心理,被詩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
相傳可能當年后羿射日有功,西王母才賞賜不死之藥,而過夠了凡間勞苦生活的嫦娥先偷吃,結果她成仙了。但如今為何后悔偷吃了靈藥,很簡單的一個道理:靈藥雖然使生命獲得了永恒,但也注定是一種永恒的孤獨。人活著應該是快樂的,如果不快樂,即使 活上幾千幾萬年又能怎么樣呢?很顯然嫦娥是不快樂的。那種天上人間,無法相見,只能夜夜相思的夫妻離別生活怎能快樂?
絕句難寫,但對李商隱這樣的大家來說還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區區二十八個字通過對一個千古遺憾的神話典故的運用,就勾勒出一種高遠清寂之境和永恒的寂寞感,溝通了不同類型的人物某種近似的心理,從而使詩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讀。又人認為此詩是李商隱對封建統治者崇奉神仙,信任方士以求長生不死之藥一類人的愚妄行經大膽的否定和嘲諷。雖又點道理,但似乎又太牽強,李商隱自己畢竟也學過道。
設想嫦娥會因為天上的孤寂而后悔偷吃靈藥,不是自苦如此,哪來此等奇思妙想?明代陸時雍評價說李商隱的詩“多以意勝”,說的就是他總能翻出妙想,既含蓄宛轉,又韻味深長。人們對詩旨猜測紛紛,正說明這一典故經過反用之后,那種高遠清寂之境和永恒的寂寞感,溝通了不同類型人物的某種近似心理,從而使得詩歌有了空前的張力,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讀。
《嫦娥》詩子數不多,卻極盡特色。撇開那種朦朧多義的思想內涵不論,又有一個人生大問題擺在了面前:人生究竟在追求什么?我們追求的東西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嫦娥當年豪氣風發,拋夫背義,偷吃靈藥,得登仙府后也并不快樂,詩人自己呢?人生何處歸宿。
有人把李商隱的詩意和蘇軾的詞意合起來。作一副對聯,對她的奔月進行概括:“靈藥應未偷,看碧海青天,夜夜此心何所寄;明月幾時有,怕瓊樓玉宇,依依高處不勝寒。”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估計也是為了警醒后人感情的事不要太沖動,一失足成千古狠啊。
嫦娥的賞析12
原文: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江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譯文
透過裝飾著云母的屏風,燭影漸漸暗淡下去。銀河也在靜靜地消失,晨星沉沒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宮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長生不老藥,現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著她一顆孤獨的心。
韻譯
云母屏風染上一層濃濃的燭影,銀河逐漸斜落啟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當初偷吃下靈藥,如今獨處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釋
1.嫦娥:古代神話中的月中仙女,江蘇人。《淮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恒娥竊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風:嵌著云母石的屏風。此言嫦娥在月宮居室中獨處,夜晚,唯燭影和屏風相伴。深:暗。
3.長河:銀河。長河句:銀河逐漸向西傾斜,曉星也將隱沒,又一個孤獨的夜過去了。
4.碧海:《十洲記》:“扶桑在東海之東岸,岸直,陸行登岸一萬里,東復有碧海,海闊狹浩汗,與東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5.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6、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賞析:
【評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翻譯、評析:
中國與月亮有關的神話中,恐怕是嫦娥奔月的故事最為膾炙人口,且又家喻戶曉。中國文學作品里,也有很多文人以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做為寫作題材,其中尤以李商隱的〈嫦娥〉詩最具代表性。
李商隱字義山,是晚唐的代表詩人,才學兼具,卻多愁善感,二十多歲便考取進士,他原來也有很高的政治理想抱負,但一生之中卻被政治派別和感情的痛苦所糾纏,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感傷憂郁的性格。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正是唐代牛、李兩派排擠傾軋最激烈的時候,他原依牛派的令狐绹考取進士,后與李派王茂元的女兒結婚,婚后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但不久王夫人死了,他非常感傷。政治上的沖突,情感上的失落,使他的詩呈現憂愁悲傷的情調。
這首詩是以嫦娥奔月的故事為題材,襯托詩人身心兩方面的寂寞孤單。
云母是一種很珍貴的礦石,切割成薄片便成半透明的晶體,可以透光,古人拿來做鏡屏,或屏風上的裝飾品。
屏風是古人陳設于室內,用以擋風或遮蔽的用具。這首詩中的屏風用云母裝飾,可見很精美細致,「燭影深」是指屏風后面透出來的燭光,詩人用「深」字形容燭光映在屏風上的燭影,讓人覺得屏風后面的屋子很幽深。屋子的主人,在幽深的屋內,望向窗外,只見「長河漸落曉星沉」。
長河指銀河,又叫天河,是由大量恒星構成的星系,在晴天的夜空,呈銀白色帶狀。曉星即晨星,詩人在屋子里望見窗外天空中長河逐漸疏落,晨星也逐漸稀微了,他必定是整晚沒有睡覺。什么事使他長夜無眠,一個人坐在幽深的屋子看長河漸落,看曉星西沉呢?想必是孤獨寂寞的心情沒有辦法排解吧!所以當他望向夜空的時候,很自然便會聯想到月中的嫦娥,詩人便一廂情愿的寫到「嫦娥應悔偷靈」,也許暗中也透露自己對以失落感情的悔恨,寫來深情感人。
關于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神話,古書中有很多的記載,日人白川靜先生曾綜合各家的說法加以整理歸納。
后羿,有些書稱他為后羿,是一位英勇且善于射箭的天神。嫦娥又叫姮娥,是后羿的妻子,他原本是天上的女神,和月亮女神常羲在傳說上有些關系。
故事發生在唐堯時代,曾經有九個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造成嚴重的的旱災,給賢能愛民的堯帶來極大的憂愁煩惱,堯每天向天帝帝俊禱告,請求天地為人民解除這個災害。十個太陽原是帝俊和他的妻子羲和生的,他們原來住在東方海外的湯谷,每天由母親羲和駕車護送一個太陽到天空值班,但日子久了,千百萬年都如此輪流值班,他們覺得很乏味,便私下商議第二天早晨轟的一聲全跑出來,不理會羲和媽媽在車上大聲呼喚,頑皮的太陽覺得這樣很好玩,便每天都結伴出來,不愿分開。
大地受不了十個太陽炎熱的烘烤,植物枯死,野獸也四處侵害人民,人民或熱死,或餓死,或被野獸吃掉,天帝只好派遣后羿帶著一張紅色的弓,十枝白色的箭到地球上幫助堯解決難題,因為十個太陽都是天帝的兒子,天帝只讓后羿裝個樣子嚇一嚇十個太陽,并不希望后羿射下十個太陽。
后羿帶著妻子嫦娥降到凡間,看到愁苦的堯,以及奄奄一息的可憐人民,他們聽到天神后羿下凡間,都高興得聚集在王城的廣場上,大聲吶喊歡呼,請求后羿替他們誅除惡害。后羿憐憫可憐的人民,痛恨太陽逞威,于是再也無法顧到天帝的囑咐,只是對太陽擺個樣子,嚇嚇他們,后羿決定把這些太陽收拾下來,免得他們將來又出來搗蛋。于是后羿走到廣場中間,從肩上拿下紅色的弓,取出白色的箭,搭上箭,拉滿弓,對準天上,咻!咻!射下幾個太陽,氣溫也頓然涼爽了些。這時堯忽然想起太陽對人民也有大功,不能全射下來,于是令人暗中從后羿的箭囊取走一枝箭,所以天空還剩下一個太陽。
后羿以為自己立了大功,天帝一定會很高興,沒想到天帝很生氣后羿射殺了他九個兒子,便革除他的神籍,嫦娥也連帶受到處分,從此二人便住在凡間。
后羿和嫦娥夫妻間的感情,原來很好,但嫦娥受到丈夫連累,使她由天上的仙女降為人間的凡人,心中有很多悲愁煩惱,時常抱怨并責怪后羿,兩個人感情便有了裂痕。嫦娥傷心不能再回到天上,更害怕將來死了以后要到陰間和鬼魂住在一起,后羿也不愿意死后到陰間過那種愁慘陰暗的生活,他聽說在昆侖山的西方,有一個神人,名叫西王母,藏有不死的藥,吃了這藥,便可以長生不死,于是決定到昆侖山,請求西王母送他不死的良藥。
西王母對于為人民除大害的英雄后羿,被開除神籍的遭遇非常同情,便送后羿不死的藥,并告訴后羿,這些藥如果他們夫妻兩人分著吃,便可以長生不死如果一個吃了可以升天成神,并囑付后羿好好收藏,因為除此之外,長生不死的藥再也沒有了。
后羿高高興興的帶著藥回家,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的告訴嫦娥,并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準備選一個美麗的日子,夫妻一起吃,在凡間過著長生不死的恩愛生活,也不比回到天上差。但自私的嫦娥卻不這么想,她認為自己原是天上的仙女,受到丈夫連累才被留在凡間,于是便趁著后羿出門的時候,一個人偷偷的.把藥全吃了,飛到月宮去。
后羿回來后,發現嫦娥不見了,地上留著一個空瓶子,他知道他的妻子背棄他,單獨回到天上,從此之后,后羿變得暴躁易怒,后來被家臣逢蒙設計殺害。后羿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的功德,奉他作完布神,供奉家中誅邪除怪。
嫦娥升上月宮,從此一個人過著孤獨寂寞的日子,所以李商隱在詩里面才會寫到「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記錄這一段蒼涼而美麗的神話故事。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茲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前兩句描繪主人公的環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內,燭光越來越黯淡,云母屏風上籠罩著一層深深的暗影,越發顯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長夜獨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銀河逐漸西移垂地,牛郎、織女隔河遙望,本來也許可以給獨處孤室的不寐者帶來一些遐想,而這一派銀河即將消失。那點綴著空曠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無言地陪伴著一輪孤月,也陪伴著永夜不寐者,此時連這最后的伴侶也行將隱沒。“沉”字正逼真地描繪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動態,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漸沉下去。“燭影深”“長河落”“曉星沉”,表明時間已到將曉未曉之際,著一“漸”字,暗示了時間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對冷屏殘燭、青天孤月,又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盡管這里沒有對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寫刻畫,但借助于環境氛圍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圍的意緒卻幾乎可以觸摸到。
在寂寥的長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輪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會聯想起神話傳說中的月宮仙子──嫦娥。據說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為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后羿的不死藥,飛奔到月宮,成了仙子。“嫦娥孤棲與誰鄰?”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這孤居廣寒宮殿、寂寞無伴的嫦娥,其處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嗎?于是,不禁從心底涌出這樣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當初偷吃了不死藥,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宮,面對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難以排遣吧。“應悔”是揣度之詞,這揣度正表現出一種同病相憐、同心相應的感情。由于有前兩句的描繪渲染,這“應”字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兩句與其說是對嫦娥處境心情的深情體貼,不如說是主人公寂寞的心靈獨白。
至于這位寂處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誰,詩中并無明確交待。詩人在《送宮人入道》詩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獨”,在《月夜重寄宋華陽姊妹》詩中,又以“竊藥”喻指女子學道求仙。因此,說這首詩是代困守宮觀的女冠抒寫凄清寂寞之情,也許不是無稽之談。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為風氣,入道后方體驗到宗教清規對正常愛情生活的束縛而產生精神苦悶,三、四兩句,正是對她們處境與心情的真實寫照。
但是,詩中所抒寫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靈藥”式的情緒,卻融入了詩人獨特的現實人生感受,而含有更豐富深刻的意蘊。在黑暗污濁的現實包圍中,詩人精神上力圖擺脫塵俗,追求高潔的境界,而追求的結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獨的境地。清高與孤獨的孿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賞又自傷,既不甘變心從俗,又難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這種微妙復雜的心理,在這里被詩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蘊的語言成功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種含有濃重傷感的美,在舊時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詩的典型意義也正在這里。
孤棲無伴的嫦娥,寂處道觀的女冠,清高而孤獨的詩人,盡管仙凡懸隔,同在人間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潔而寂寞這一點上卻靈犀暗通。詩人把握住了這一點,塑造了三位一體的藝術形象。這種藝術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隱的特長。
嫦娥的賞析13
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①,
長河②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③夜夜心④。
【詩人簡介】
李商隱:(約813 - 約858),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遷居滎陽(今屬河南)。少習駢文,游于幕府,又學道于濟源玉陽山。開成年間進士及第,曾任秘書省校書郎,調弘農尉。宣宗朝先后入桂州、徐州、梓州幕府。復任鹽鐵推官。一生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備受排擠,潦倒終身。晚年閑居鄭州,病逝。其詩多抨擊時政,不滿藩鎮割據宦官擅權。以律絕見長,意境深邃,富于文采,獨具特色。為晚唐杰出詩人。
【注釋】
①深:暗。
②長河:銀河。
③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見到碧色的海,深藍色的.天。
④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會感到孤單。
【簡析】
就內容而論,這是一首詠嫦娥的詩。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為歌詠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為是直接歌詠主人公處境孤寂,有人以為是借詠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為是歌詠女子學道求仙,有人以為應當作“無題”來看。我們姑且當作歌詠幽居寂處,終夜不眠的女子。以此而論,著實寫得貼情貼理。語言含蘊,情調感傷。
【嫦娥的賞析古詩】相關文章:
《嫦娥》賞析04-04
嫦娥原文及賞析03-07
嫦娥奔月 / 嫦娥飛天原文及賞析04-23
嫦娥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古詩及賞析10-10
經典古詩賞析12-11
古詩《氓》的賞析08-02
古詩《無題》賞析03-07
古詩原文及賞析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