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納蘭性德《青玉案(東風(fēng)卷地飄榆莢)》原文、注釋、賞析
原文:
東風(fēng)卷地飄榆莢2。才過了、連天雪。料得香閨香正徹3。那知此夜,烏龍江畔,獨對初三4月。多情不是偏多別。別離只為多情設(shè)。蝶夢百花花夢蝶5。幾時相見,西窗剪燭,細(xì)把而今說。
注釋:
1《青玉案》: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韻,第五句亦可不用韻。
2榆莢:榆錢,榆樹的果實。“東風(fēng)”句知此詞作于春季。
3香正徹:指京城家中妻子臥室的沉香已快燃盡。
4初三:應(yīng)為康熙二十一年四月初三。
5“蝶夢”句:蝶與百花喻夫妻。
賞析:
此為性德出巡塞外時的相思詞。此詞特別之處在于運用了懸想的手法,即詞人思念對方,同時又有對所思之人的揣測。起句“東風(fēng)卷地飄榆莢”是詞人眼前之景,“料得香閨香正徹”卻又跳躍至所思之人。在詞人的想象中,妻子應(yīng)該正在香霧繚繞的.閨房中想念著行役遠(yuǎn)方的丈夫吧?其實是遠(yuǎn)游的詞人在思念妻子,卻偏偏先說妻子在想念丈夫,正與杜甫《月夜》詩“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同一妙處。雖然祭祀清朝發(fā)祥地長白山可謂一時盛事,作為扈駕出巡的天子近臣,性德亦應(yīng)感到無上榮耀,然而思家心切的詞人對“烏龍江畔,獨對初三月”的冷清孤獨并不留戀。在他看來,“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夫妻相對秉燭夜話才是他真正眷戀的幸福時光。此詞秉承了性德詞一貫的感傷情緒。其實據(jù)高士奇《東巡日錄》:“四月庚辰(初三),晨興,細(xì)雨猶零,流云未歇。泛舟江中,草舍漁莊映帶,岡阜岸花初放,錯落柔煙,似江南杏花春雨時,不知身在絕塞也。駐大烏喇虞村。”則性德作此詞時應(yīng)是塞外春光爛漫,頗有似“江南杏花春雨”之處,可如此美好的春景在性德筆下絕無表現(xiàn),可見在傷心人眼中,一切景物皆傷心之景也。
【[清]納蘭性德《青玉案(東風(fēng)卷地飄榆莢)》原文、注釋、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清]納蘭性德《金陵》原文、注釋、賞析10-19
[清]納蘭性德《柳條邊》原文、注釋、賞析10-19
[清]納蘭性德《鵲橋仙(月華如水)》原文、注釋、賞析10-28
[清]納蘭性德《南鄉(xiāng)子(何處淬吳鉤)》原文、注釋、賞析10-28
[清]納蘭性德《滿江紅(問我何心)》原文、注釋、賞析10-19
[清]納蘭性德《唐多令(金液鎮(zhèn)心驚)》原文、注釋、賞析10-28
[清]納蘭性德《采桑子(誰翻樂府凄涼曲)》原文、注釋、賞析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