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卿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荊卿里
清代:袁枚
水邊歌罷酒千行,生戴吾頭入虎狼。
力盡自堪酬太子,魂歸何忍見田光?
英雄祖餞當年淚,過客衣冠此日霜。
匕首無靈公莫笑,亂山終古刺咸陽。
譯文:
水邊歌罷酒千行,生戴吾頭入虎狼。
易水邊壯歌唱罷送行的人們舉杯告別,一腔熱血孤身入秦向虎狼。
力盡自堪酬太子,魂歸何忍見田光?
力氣用盡固然能夠報答太子的重恩,謀刺未成魂歸怎么對得起田光?
英雄祖餞當年淚,過客衣冠此日霜。
似見當年餞行時英雄的悲淚,如今過客衣冠還凝上一片清霜。
匕首無靈公莫笑,亂山終古刺咸陽。
匕首無靈荊軻你莫要抱憾,看亂山如劍萬古都直刺咸陽!
注釋:
水邊歌罷酒千行,生戴吾頭入虎狼。
荊卿:戰國末的刺客荊軻。酒千行:送行的人們舉酒告別。生戴吾頭:指荊軻抱著決死之心入秦。戴,帶著。虎狼:虎狼之國,指秦國。
力盡自堪(kān)酬太子,魂歸何忍見田光?
堪:能夠。太子:燕太子丹。田光:燕國義士,他向燕太子丹推薦荊軻行刺秦王,臨行前,又自殺以示不泄露謀刺的機密。
英雄祖餞(jiàn)當年淚,過客衣冠此日霜。
祖餞:餞行。祖,出行前祭祀路神。
匕首無靈公莫笑,亂山終古刺咸陽。
終古:自古以來,一直。咸陽:秦國的都城。
賞析:
此詩的首聯追憶荊軻在易水邊別燕太子丹及眾賓客、決死入秦時的情景;頷聯言荊軻刺秦王事敗而殉身,自謂可以報答太子卻不忍見田光之靈;頸聯寫荊軻的大無畏氣概受到古今之人的贊頌和景仰;尾聯言荊軻刺秦之舉雖未遂,然已感天動地。這首詠懷之作格調高昂,毫無遲暮、悲涼之感;用典自然圓熟,無斧鑿別,聯想奇特。
“水邊歌罷酒千行,生戴吾頭人虎狼。”兩句概括易水悲歌送別,寫荊軻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因為從當時情勢看,荊軻無論行刺成功與否決無生還之理,所以易水之歌自知“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明知不還卻義無反顧,所以為壯士。段秀實入郭晞亂軍中自言“吾戴吾頭來矣”,戴頭就用這個典故。這兩句寫荊軻出發時的英雄氣概,是揚。
“力盡自堪酬太子,魂歸何忍見田光?”兩句概括荊軻的失敗,有無限惋惜之情,好像辜負了田光的舉薦。以上四句寫當日情事,先揚后抑。
“英雄祖餞當年淚,過客衣冠此日霜。”一句寫當時,遙應“水邊歌罷”的祖餞場面;一句寫今天,衣冠上被霜沾白了,使人想象當時“白衣冠送之”的場面,今天的霜源于當年之白。
“匕首無靈公莫恨,亂山終古刺咸陽。”這兩句安慰荊軻,卻是前人所未道,特別是結句非常聰明,把當地的`山形和荊軻事跡巧妙地聯系在一起,好像山川有靈,都像荊軻刺秦王一樣刺向咸陽。寫荊軻的失敗前人都是嘆惜劍術之疏,認為是千古恨事,袁枚卻從另一角度來安慰荊軻,因為“亂山終古刺咸陽”,足以彌補“匕首無靈”的失敗。這首詩概括古事簡練形象,把敘事抒情融為一體,一結尤其出人意表,在前期七律中是較好的作品。
《荊卿里》是袁枚詩歌創作中比較成功的一首。他在這首詩里傾注了自己誠摯的感情,用寥寥數語,為讀者勾勒出了兩個栩栩如生的形象:一個是為報王恩,視死如歸的英雄荊柯的形象;另一個則是詩人本人。前者通過“生戴吾頭入虎狼”和“魂歸何忍見田光”的白描手法的刻面,荊柯的性格驟然成形;匕首無靈人有情,雖然事敗人歿,但荊柯的偉大精神卻與日月同輝,永耀后人。作者論人不論事,主張精神至上的性格躍然紙上。
【荊卿里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竹里館原文,注釋,賞析10-18
民勞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蜀國弦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詠菊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秋來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
杜鵑行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驄馬原文、注釋及賞析10-16
《折桂令·荊溪即事》原文及賞析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