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
宋代:曹組
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
譯文:
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睡起不勝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
門外綠蔭灑地千頃,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樹上相互應和著啼個不停。我從床上起來,卻又覺得難為情,便獨自來到佇立著一棵青桐的水井旁邊。我靜悄悄的,靜悄悄的。突然風一吹,滿庭院的花影在風中搖曳。
注釋:
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lí)相應。睡起不勝情,行到碧(bì)梧(wú)金井。人靜,人靜。風動一庭(tíng)花影。
千頃:形容極其廣闊。黃鸝:即黃鶯。不勝情:感情承受不了。勝:堪,忍受。碧梧:碧綠的梧桐樹。金井:古代宮中多以金色雕飾井欄叫金井。庭:是庭院的意思。花影:花的影子。
賞析:
這首詞中,“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過去有人將此句解釋成詞人先醒過來看到千頃綠蔭,再聽到樹間黃鸝嬌聲啼鳴,兩兩應和。今天的學者認為這種解釋不夠精準。從后一句“睡起不勝情”來看,詞人應是先在睡夢中聞鳥聲,被黃鸝的啾啾鳴啼驚醒,隨后才向門外張望,看見綠蔭綿延的景象。之所以“不勝情”,是因為他被雙鳥和鳴的聲音驚醒,隨后驚覺自己的孤寂,為了排遣憂懷,他走出門去,“行到碧梧金井”。
“碧梧”和“金井”是庭院中的景物,梧桐尚是碧綠的,這一描寫呼應上句的`“綠陰”。整個庭院中,除了黃鸝的啁啾,再無半點聲響,詞人雖漫步至碧梧之下、金井之畔,卻只感覺到“人靜,人靜”,周身的環境已是一片幽寂,更兼身邊無人,故日“人靜”,這就越發突顯出詞人的孤獨。
在一片寂靜中,詞人正黯然神傷,忽然“風動一庭花影”,更覺此情備幽,難以自勝。詞人先嘆“人靜”,再見“風動花影”,以為是有人到來,細看卻發現不是。所謂的“風動一庭花影”,是用以動襯靜的手法,鮮明地表現出詞人在幽寂的環境中“睡起不勝情”的愁情思緒。
這首詞寫靜境極有韻味:門外千頃綠陰中只有黃鸝相應之聲;碧梧金井畔只有風弄花影。而這些都是閨中人睡起后步出庭院時的所見所聞,背后透露出的是閨中人輕微的寂寞之感。
【如夢令·門外綠陰千頃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
杜鵑行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驄馬原文、注釋及賞析10-16
民勞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蜀國弦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詠菊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秋來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樵夫》蕭德藻原文注釋翻譯賞析10-18
核舟記原文、注釋及賞析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