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雙調·殿前歡·碧云深》賞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應該沒有人沒接觸過古詩詞鑒賞吧?古詩詞鑒賞就是對古詩詞中的語言、形象、手法、意境等內容進行賞析。我們怎樣去鑒賞古詩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雙調·殿前歡·碧云深》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原文】
雙調·殿前歡·碧云深
衛立中
碧云深,碧云深處路難尋。數椽茅屋和云賃。云在松陰。掛云和八尺琴,臥苔石將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云心無我,云我無心。
【注釋】
“數椽”句:把數間茅屋和白云一起租借下來。椽,這里是房屋間數的代稱。
云和:古時人們對琴瑟等樂器的代稱。
【賞析】
隱士清高脫俗,他們蔑視人世間的功名富貴和一切陳規陋習,崇尚心靈世界的一塵不染,圓融空明;行為方式散誕不羈,自由超曠,追求一種清靜無為、返樸歸真、無拘無束的自在逍遙生活。
數間茅屋,被松樹的濃蔭覆蓋;周圍白云繚繞,與煩囂的俗世遠遠隔絕。室內陳設簡陋,除墻上掛著的一張古琴外,幾乎就再無長物了,可見這位隱士生活的儉仆和情趣的高雅。底下兩句:“臥苔石將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想象奇幻得匪夷所思:睡在長滿苔蘚的條石上,把白云的“根”當枕頭,閑暇時摘梅蕊將白云的“梢”沁透,使白云渾身浸潤著濃冽的梅香,從根至梢,馥郁襲人,奇思妙想,令人驚嘆!最后兩句造語更為獨特:“云心無我,云我無心。”云從來就沒有“我”,因此就有了“閑云野鶴”之類贊其超曠任情、悠然自得的美譽;我和白云也一樣無心,即無塵俗之心,無“為我”、“為私”之心,胸襟開闊,一任自然;從而使隱士的高潔品格和優雅情趣更得到了升華,隱士的完整形象亦就脫然而出。
全篇風格素樸淡遠,與所要表現的隱士風致正好和諧地融合為一。
釋義
見《太平樂府》卷一。這支小令抒寫了超塵脫俗、恬淡平和的隱逸生活。曲一開始就給我們帶入一個飄渺變幻、與世隔絕的神秘世界。“掛云和八尺琴,臥苔石將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極寫其隱居生活的樂趣。他把云和八尺琴掛在樹枝上,頭枕云根躺在長滿青苔的巖石上,折下一枝盛開的梅花放在云中,讓云根梢浸透梅的香氣。彈琴、折梅、臥石,與云作伴,這真是一個超脫塵世的幽靜迷人的神仙世界。“云心無我,云我無心”,抒寫作者云我為一、物我相融的心情。云飄忽不定,時隱時現,不即不離,可見云的心里沒有我。但它的虛無飄渺正說明它沒有半點塵俗之念,這一點和我是相同的。這支曲子格調清新,恬淡自然,通篇不離“云”字,籠罩著一種引人入勝的幻境,和主人公的閑適心情達到高度的和諧統一。
作者簡介
衛立中,名德辰,字立中。元朝人,生卒年不詳。約一二九零~一三五零年前后在世。孫楷弟《元曲家考略》認為衛立中就是衛德辰。先世渤海(郡名,治所今河北滄州市)人,七世祖始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市),四世祖又徙至華亭(舊縣名,治所今上海松江縣),是為華亭人。素以才干稱,善書。隱居未仕,曾與阿里西瑛、貫云石交游,年輩亦相若。明·朱權《太和正音譜》列其于“詞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雙調·殿前歡·碧云深》賞析】相關文章:
《殿前歡·大都西山》原文及賞析10-18
昊西逸《殿前歡》原文與賞析10-17
殿前歡·對菊自嘆原文及賞析05-26
元曲《雙調·落梅風》賞析11-04
雙調·蟾宮曲·春情原文及賞析10-19
黃碧云的語錄02-03
馬致遠《雙調·夜行船·秋思》原文及賞析11-01
《菩薩蠻·歸鴻聲斷殘云碧》原文及賞析10-26
菩薩蠻·歸鴻聲斷殘云碧原文及賞析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