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進行血培養方法
本文導讀:血培養是一種常見的檢查方法之一。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怎么進行血培養方法呢?
對血培養不夠重視以及不規范的血培養,除了會導致病原菌的分離率低,還很難評估病原菌是污染還是與感染有關,致使臨床治療往往出現臆斷用藥、漏檢病菌等情況,從而導致耽誤治療時機、治療費用高昂甚至治療失敗的情況。因此,圍繞血培養的一些關鍵環節應該引起醫護人員的重視。
血流感染是臨床上常見的重癥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據統計,全球約有1800萬名敗血癥患者,僅美國敗血癥患者在10年間就增加了139%。盡管醫學水平在不斷發展,但診斷血流感染最好的方式仍是進行血培養,而要想得到準確的血培養結果以指導臨床治療,并不像看起來那樣簡單,其中幾個關鍵步驟需要格外注意。根據美國CLSI標準,采血次數、采血量、采血時間以及培養瓶被稱為是確保血培養最佳檢出率的4把“密匙”。正確的采血次數、充足的采血量、適當的采血時間和含樹脂的培養瓶對于血培養檢測結果都至關重要。
首先是采血時機。為盡量獲得陽性血培養結果,應在患者寒戰或者體溫剛剛開始升高時操作。一旦體溫達到高峰,往往大部分細菌在血中已被清除了,培養陽性率自然就不高了。
其次是送檢標本的量要足。臨床上有些醫生盡管為患者進行了血培養,但通常僅送檢1次。在多數情況下,正確的操作應該是幾乎同時在不同部位采血培養2套,約 40毫升血,這樣,血液培養的陽性率可以高達80%左右。在此基礎上,每增加1毫升血液,則陽性率大約有1.3%的增加。而送檢1次5~10毫升血培養的做法,其病原菌陽性檢出率僅為7%~10%。某些感染性疾病,如心內膜炎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間歇出現,很難捕獲,此時也需要提供3套或更多的血液標本,間隔1個小時左右,以提高陽性檢出率。
再次,應盡量在患者使用抗菌藥之前抽取標本進行血培養,否則可能會影響血培養的準確性。如果患者在就診之前已經使用了抗菌藥,則應選擇含樹脂培養瓶進行操作,借以中和、吸附抗菌藥物,提高病原菌的陽性檢出率。
最后是不要因為血培養耗時長而放棄檢查。有些醫生因為考慮到醫院病床的輪轉率等情況,不愿意選擇血培養。事實上,隨著檢驗技術的提高,目前大部分病原菌可以在48小時內檢測出來。而確定病原菌后有針對性地用藥,不僅可以避免盲目用藥無效后更換藥物帶來的尷尬,節約寶貴的治療時間,更可以為患者節約大量的治療費用。
除上述環節,臨床醫生、微生物檢驗人員應更多地進行溝通,提高標本送檢質量,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的預后。
【如何進行血培養方法】相關文章:
如何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的方法10-13
父母如何著手培養聰明孩子的方法09-22
新課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與能力11-22
培養寶寶性格的方法06-16
幼兒性格的培養方法04-11
兒童智能培養的方法04-21
寶寶的習慣培養方法12-14
榕樹氣根的培養方法10-09
培養孩子的興趣的方法09-16
培養積極心態的方法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