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培養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自我評價是指個體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結合他人對自己的態度與評價而形成的對自己的思想、行為和個性特點等的看法和評估。自我評價以自我概念為基礎,只有通過自我評價,才能感到對自己滿意或不滿意,才能形成自我價值感。丁海霞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研究,得出與其他大量研究相同的結論,自我評價與自我價值感有密切聯系,并且可以作為自我價值感的一個有效的預測變量。可以說,自我評價是自我價值感形成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但自我評價并不能直接決定自我價值感的高低,而是通過個體價值觀影響自我價值感的。
自我價值感的重要性
自我價值感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問題。有研究表明:自我價值感量表上的得分
⑦高,其焦慮水平就低,其心理健康狀況就比較好。如果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水平
高,對自己持有更多的肯定性評價,那么他們在任何情況下都傾向于從積極的方面看待自己,認為自己有能力、有自信,即使遭遇挫折或失敗,他們也很少否定自己、貶低自己,因而表現得更樂觀、積極與主動。相反,如果一個人沒有自我價值感水平低,經常從消極的方面看待自己,認為自己基本上沒有價值,就很難產生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信心和動力,就不可能實現自己的潛能,并且一旦遭遇挫折或失敗,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自我毀滅。
自我價值感對小學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自我價值感對小學生的行為起著重要的影響。自我價值感低的小學生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容易被忽視甚至遭到拒絕,從而漸漸喪失積極向上的勇氣,面對困難容易退縮。2.自我價值感和小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有著密切的關系。自我價值感高的孩子比較開朗、活潑,而自卑的孩子容易變得憂郁、粗暴。3.自我價值感對小學生的生長發育也有較大的影響。自卑的孩子不會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往往形成孤立感和孤獨感,情緒比較壓抑,長期如此,會影響內分泌機能和神經系統的功能。
2.教師接納是影響小學生自我價值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在教師接納水平高的學生中,部分學生有較高的自我價值感,也有部分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水平較低。而在教師接納水平低的學生中,自我價值感水平較高的也很少,其余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水平一般或較低。通過統計我們發現,高教師接納對小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有著積極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接納越高,學生的自我價值感也越高,也就是說那些被教師所喜愛的學生比其他學生更認為自己有能力、有價值,對自我也更有信心。
自我價值感主要是個體在重要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的基礎上形成的。對小學生而言,教師是繼父母之后對他們有著重要意義的他人,教師的話甚至比家長的話還要有權威,因而教師的評價是影響小學生自我評價的一個重要因素。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因此,教師對學生的支持、關心、期望和鼓勵都有利于學生自我價值感的形成和發展。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更多地去接近老師,更多地感受到老師的支持和幫助,覺得自己在班級中有一定的位置,感到自身存在的價值。相反,那些與老師關系平淡或疏遠的學生,不敢接近老師,認為自己在老師眼中不是個好學生,從而嚴重降低了他們的自我價值感。
3.同伴關系越好,自我價值感水平越高
在不同同伴關系學生的自我價值感狀況中,我們同伴關系是影響小學生自我價值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同伴關系好的學生中,有47%的學生有較高的自我價值感,相反,在同伴關系差的學生中,只有20%的學生自我價值感較高,但卻有46%的學生表現出低自我價值感。由此看來,受歡迎的學生自我價值感比較高,而被拒絕的學生自我價值感較低。
眾所周知,小學生進入學校后,與同伴的交往逐漸增多,同伴關系變得日益重要也是非常合理的。在一定情況下,一個人的自信程度受其所處的環境,尤其是其在集體中的地位所影響。因此,同伴的接納和認可,有助于滿足學生交往的需要和成就的需要,從而使其自我價值感得到有效的發展。小學生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若受到同伴的接納和歡迎,則會認為自己在團體中有地位,感受到同伴對自己的尊重,形成對自我的肯定性評價,從而更加自信、樂觀,自我價值感水平相對也較高。相反,小學生若受到同伴的排斥,則認為同伴看不起他,覺得自己毫無優點,從而嚴重影響了自我價值感的發展。
4.和諧的親子關系是建立和培養孩子良好自我價值感的重要因素
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與他人的互動而發展形成的。對小學生而言,父母是他們最早互動的人。因此,父母在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的發展上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父母能夠了解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觀點,在孩子遇到挫折時能夠給予支持和鼓勵,孩子就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理解、幫助和支持,對自己的看法就會比較積極。但是如果父母忽視孩子,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支持,認為父母漠視他,就會形成低自我價值感。另外,母親是兒童早期的主要撫養者和照顧者,承擔著更多的教養任務,與孩子保持著更為密切的關系,因此,母親比父親對小學生的影響更深、更廣。
《如何培養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5.學業成績與小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水平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學習是學生的主體活動,他人對學生的認可程度是以其學習成績為主要依據的。因此對學生而言,學習成績就是衡量他們能力和成功的重要指標,就是他們在學校中的地位和價值的體現。學業水平高的學生同學業水平一般及低的學生相比,前者的自我價值感程度明顯地高于后面兩類學生,學習成績越好的學生,其自我價值感程度相對也越高。
這是因為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由于不斷遭受失敗,覺得自己能力不如他人,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況且又經常受到教師和家長及同伴的一致否定,逐漸失去了自信心,甚至夸大自己的缺點,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是個沒出息的人,從而降低了對自己的價值感。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受到老師和父母的喜愛,經常受到學校的表彰獎勵,證明了他們是成功者,使其產生自豪感,認為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價值,自信心也更強,并能夠給自己一個積極的評價,自我價值感也相對比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要高。
當學生把成功歸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時,就能夠獲得最大程度的自豪感,對自己持積極、肯定的態度,相信自己有能力、有價值,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取得進步,因而自我價值感水平也較高。而當學生更多地把成功歸因于運氣好、任務簡單等外在的偶然因素時,則會對未來的成功不再抱有希望,就算偶爾取得好成績也認為只是運氣好,不敢肯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與此相反,當學生把失敗歸因于能力差、任務難等不可控因素時,則會對未來失去信心,認為自己無法避免失敗,從而降低自我評價,導致自我價值感的降低。當學生把失敗歸因于努
力程度不夠等可控因素時,就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羞恥感和懷疑,覺得只要自己繼續努力,就能夠避免未來的失敗,并不否認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因而自我價值感也較高。
三、提高小學生自我價值感的有效途徑
以上我們探討了影響小學生自我價值感的諸多因素中的一部分及它們影響自我價值感的心理機制。但是自我價值感并不是處于完全被動的地位,它也會對影響它的各個因素產生反作用,從而對小學生身心的發展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正因為這樣,提高小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水平才具有意義。
筆者在做本研究的過程中,通過資料的收集、數據的整理、與學生、家長和教師的訪談,并結合調查結果,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提高小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水平。
(一)從能力入手,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水平
成功的體驗是學生獲得自我價值感的基礎。要使學生有體驗到成功的機會,就必須幫助學生獲得他們那個年齡能夠掌握的各種能力。
幫助學生提高運動和動手能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很大程度上,兒童的自我價值感也是建立在運動能力、動作協調性、身體的強壯感的基礎之上的,通過體育運動和參加各種比賽活動,他們會因為自己的某種運動技能比別人好,身體更協調、更強壯而在同伴中更有地位,因此,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⑨。因此,教師和家長不要怕孩子摔著或影響學習而不讓他們去運動,不讓他們去參加一些課外活動,而應該在安全教育的前提下,鼓勵、幫助學生多參加豐富多彩的各種各樣的活動,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大社會,讓學生在他們的能力范圍之內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此外,放手讓學生去干自己能干的事情,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制作而獲得產品。只有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學生才能提高自己的運動和動手能力,才能有充分的空間展示自己的才華,才能有機會充分體驗自己的價值。
幫助學生提高遭遇挫折的應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當一個人遭遇挫折時,如果不正確面對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尤其是經驗少的小學生,因此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挫折有利于促進其高水平的自我價值感的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挫折、壓力和困難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當遭遇挫折時,不是否定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而是采取各種方法去戰勝挫折。
(二)教師應接納每一個學生
教師是繼父母之后對孩子有著重要的意義的人,孩子們主要是從教師對他們的態度和評價中判斷他們是否重要,是否受歡迎以及是否成功的。因此,教師要真正接納他們,尊重和信任他們,從而提高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水平。
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實施賞識教育。小學生往往輕信老師的評價,很多小學生都是因為“老師說我是好孩子”而評價自己為好孩子。因此,教師要真正接納每一個學生,無論學生是否優秀,都應該一視同仁,如果忽視普通學生而偏愛優秀學生,則會傷害這些普通學生的自尊心。另外,教師要尊重、信賴、熱愛和欣賞學生,相信學生的潛力,在言語上、情感上給予鼓勵和支持,而不應輕易加以否定或批評,更不能用諷刺的語言。兒童生活在強調優點而不是缺點的氛圍中,會逐漸肯定自己,并賦予自己價值。
《如何培養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三)幫助學生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擁有良好的同伴關系
能否受到同伴的喜愛,是影響學生自我價值感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家長和教師要共同幫助學生提高社會交往能力,使他們擁有良好的同伴關系。許多家長認為孩子應該以學習為主,不要急于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長大以后或工作了再學也不遲。這種僅僅強調培養孩子智力的想法是相當片面的。同樣,作為家長,也不能因為擔心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產生矛盾或吃虧而阻止孩子與同學交往,而應該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和同伴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在學校里,教師要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正確的交往技能,要給學生提供互動交流、與同伴合作的機會,多開展一些集體活動,使學生相互之間有更多的接觸機會,鼓勵學生們互相了解,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學生正是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學會了怎樣與人相處,怎樣化解矛盾,從而增強社會交往能力,擁有良好的同伴關系。
(四)父母要多與孩子溝通,與孩子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
父母對孩子的接納和尊重是建立和培養孩子高度自我價值感的重要因素,與父母保持良好、密切關系的孩子對自己的看法都比較積極良好。孩子對父母是否關懷他們的判斷是以父母與他們一起度過的時間多少、是否支持他們的想法及在需要時給予幫助等為依據的。因此,父母平時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而不是只知道叫他們沒完沒了地寫作業。愛的一個重要成分就是無條件接受。無論發生什么事,父母都要給孩子以關愛、支持和鼓勵,多與孩子交流,而不能將愛的給予與孩子所獲得的進步和成績聯系在一起。這種給孩子的無條件的積極關懷能讓孩子體驗到情感的安全,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被接受的、受喜愛的。此外,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能什么事情都幫孩子作決定,當發生矛盾時要及時與孩子溝通,使孩子感覺到他們是被尊重的,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從而形成較高的自我價值感。
(五)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作為學生來說,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在學校里的成功體驗是影響自我價值感的重要因素,而學校里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因此,學業上的成功會提高自我價值感水平。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會產生優越感,對自己持比較積極的評價。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最有效的途徑就是進行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在研究教法的同時要研究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將教法與學法相結合。在平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方式使學生掌握學習技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科學的歸因方式
合理的歸因訓練能夠改變學生不良的歸因方式,對提高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水平具有顯著效果。在教育實踐中,教師一方面要在與學生交往中了解學生的歸因方式,一方面要進行歸因訓練方面的知識培訓,充分理解歸因原理,然后把歸因原理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去。另外,也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小學生在這一情境中獲得成功和失敗的體驗,也可提供一些學習方面的成功和失敗的事例,引導小學生討論并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使學生形成正確、合理的歸因方式。
如何培養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篇2]
上大學快一年了,有些同學不斷的逃課最后以至掛科,還有很多同學對未來迷茫。那么我們該如何最大化的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呢?在這里我有一些小的建議。
首先,了解自己并接受自己。自卑的人看不起自己,自戀的人太看重自己,自狂的人不能正視自己,自滿的人忽視潛在的自己,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培養樂觀情趣,樂觀面對未來。要想實現自我人生價值,首先要開展內心對話,自己向自己敞開心扉,傾聽自己內在的沖動的聲音,了解真實的自己:我是什么樣的人,我有什么樣的情緒傾向,我要向何處去,我的人生使命和責任是什么,我有什么優點和缺點等等。把自己看清楚弄明白,發現在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你,無條件的接受屬于你自己的一切,你才能夠找到你的人生價值,然后再去實現你的人生價值。
其次, 明確的目標、責任和使命。沒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和人生目標,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就無從談起。關于人生目標和責任的論述很多,我只想強調一點:人生價值就是人生目標,就是人生責任。每承擔一次責任,就是一次人生價值的實現,自我人生價值是通過一點一滴的生命積累實現的。
再次,作為一個大學生就應該努力學好專業知識,自覺培養交際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質的提高,做一個能力強、素質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涉獵其他相關的知識,加強對社會信息的了解,正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積極培養學以致用的能力,并盡可能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或是做一些有意義的兼職工作,或經常與工作的人交談,獲得相應的工作經驗和技巧,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然后,我們應該勇于面對挫折。未來雖然千變萬化,不可捉摸,但只要堅定信念,樂觀面對,即使再大的風浪,也鎮定自若,處之泰然。一種積極的心態會讓一個人永遠只看到成功,而看不到失敗。要善于排解壓力和克服困難,善于溝通,不要輕言放棄,學會自我調節和思考。我獨尊的人迷失了自己,自甘墮落的人拋棄了自己,自殺的人接受不了自己,這一切都是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和接受自我。 一個憤世嫉俗的人感到處處碰壁,沒有一個風向對他是順風,因為他把自己放在了環境的對立面。一個處處看著別人不順眼的人,凡事都是他對別人錯,即使滿口的正直善良你也不要相信他,因為他蒙蔽了自己的雙眼。在職場,能夠接受他人的人,以同理心處事,心胸開闊,人際關系良好,善于吸納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很容易被領導賞識和得以提升。在生活中,善于接納別人的人,能建立更適意的社會關系和私人關系,在生活中獲得深刻的幸福感。馬斯洛做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兒童是睜大了眼睛,用毫不挑剔和天真無邪的眼光來看待世界的,他們只注意和觀察事實是什么,對他并無爭論或者要求,自我實現者也是以同樣方式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人性的。試想,如果我們能夠以兒童毫不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人和世界,我們的生活中會避免多少指責、怨恨、不滿、敵視等消極情緒!
最后、作為大學生還應該進行自我差異化塑造,彰顯自我魅力。發展自己別人沒有的競爭優勢,準確給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騖遠,也不妄自菲薄。加強自我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觀,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機會總是鐘情于有準備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機會,并把握住機會。
【如何培養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相關文章:
內部審計如何實現價值增值04-23
如何培養學生自我修改的能力11-23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11-23
論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11-23
如何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11-23
如何利用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11-23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09-19
如何培養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王德榮11-23
如何在反思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