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預防及控制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01月到2017年01月本院收治的508例重癥新生兒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新生兒303例、女性新生兒205例。同時收集2017年01月到2011年01月本院收治的508例重癥新生兒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新生兒302例、女性新生兒206例。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可以進行組間比較。
1.2方法
1.2.1完善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
結合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等,根據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的實際特征,不斷完善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批準后實施,使醫護人員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形成新生兒配奶、洗手、工作人員出入病房等環節的有序流程。
1.2.2檢查醫院感染制度的落實
在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中,首先完善全醫院感染質量檢查評估組織,明確各個崗位的工作職責。其次,結合我院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實際情況,制定完善的醫院感染質量檢查評估標準。最后,采取多樣化的醫院感染質量檢查形式。醫院感染質量檢查形式主要包括: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科內檢查, 醫院感染管理科組織的院內檢查以及各部門的醫院感染質量專項檢查等。
1.2.3采取針對性的各項監測
在過程中,采取前瞻性與目標性監測相結合的方法,及時發現于處理醫院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在區域或床旁做好隔離警示標識,增強標準預防的執行力度。同時,采取消毒滅菌效果監測與環境衛生學監測,確保新生兒接觸人員手衛生達到標準。
1.2.4提高全員參與積極性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的工作人員都與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具有相關性,每一個進入病房人員都必須做好基礎的洗手流程管理,參與到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工作當中。院方可加強有工作人員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和教育,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心,提高其專業操作技能,共同參與新生兒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
1.3統計學方法
2結果
執行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的相關制度后,醫院感染率、漏報率分別為2.95%、1.57%,
明顯低于執行前的13.39%、10.63%,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 論
隨著危重患兒數量的不斷增加,有創技術使用日趨廣泛,醫院感染事件風險率逐漸增高。新生兒的明顯特征是對醫療環境與醫護人員高度依賴,針對實際情況,在本研究中有機保持制度、流程與實際工作的適應性[2],爭取得到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批準,對科室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提供充分的指導。同時,落實各項監督、檢查措施,針對性整改存在的問題,確保有序的醫院感染流程,制定完善的檢查評估標準。在預防與控制工作中,由專職的感染科工作人員,到病房實施醫院感染病例的前瞻性與目標性監、用藥監測、消毒滅菌效果監測、環境衛生學監測等[3],及時發現存在的隱患,從而采取及時的應對措施。最后,提高科室醫務人員密切配合和全員參與程度,增強洗手流程、出入病房流程的執行力度。通過以上研究表明,執行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的相關制度后,醫院感染率、漏報率逐漸降低。綜上所述,加強措施,有利于降低醫院感染率、漏報率,提高醫院管理水平。
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預防及控制措施 [篇2]
1、加強新生兒病室醫院感染管理,建立《新生兒探視制度》、《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并按照醫院感染控制原則設置工作流程,降低醫院感染危險。
2、新生兒病室應當通過有效的環境衛生學監測和醫療設備消毒滅菌等措施,減少發生感染的危險。
3、新生兒病室要保持空氣清新與流通,每日通風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鐘。新生兒病室工作人員進入工作區要換(室內)工作服、工作鞋。
4、新生兒科按照規定建立新生兒病室醫院感染監控和報告制度,開展必要的環境衛生學監測和新生兒醫院感染目標監測。針對監測結果,應當進行分析并進行整改。存在嚴重醫院感染隱患時,應當立即停止接受新患兒,并將在院患兒轉出。
5、新生兒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手術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必須達到滅菌標準。
(2)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不得重復使用。
(3)呼吸機濕化瓶、氧氣濕化瓶、吸痰瓶應當每日更換清洗消毒,呼吸機管路消毒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4)藍光箱和暖箱應當每日清潔并更換濕化瓶,一人一用一消毒。同一患兒長期連續使用暖箱和藍光箱時,應當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終末消毒。
(5)接觸患兒皮膚、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霧化吸入器、面罩、氧氣管、體溫表、吸痰管、浴巾、浴墊等。
(6)患兒使用后的奶嘴用清水清洗干凈,高溫或微波消毒;奶瓶由配奶室統一回收清洗、高溫或高壓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須清潔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要定期清潔與消毒。
(7)新生兒使用的被服、衣物等應當保持清潔,每日至少更換一次,污染后及時更換。患兒出院后床單要進行終末消毒。
6、新生兒病室應當根據相關規定建立消毒清潔制度,并按照制度對地面和物體表面進行清潔或消毒。
7、新生兒醫務人員在診療過程中應當實施標準預防,并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和無菌操作技術。
8、發現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兒,要按照傳染病管理有關規定實施單間隔離、專人護理,并采取相應消毒措施。所用物品優先選擇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須專人專用專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9、醫務人員在接觸患兒前后均應當實施手衛生。診療和護理操作應當以先早產兒后足月兒、先非感染性患兒后感染性患兒的原則進行。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時應當戴手套,操作結束后應當立即脫掉手套并洗手。
10、新生兒病室的醫療廢物管理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有關規定進行分類、處理。
【新生兒病房醫院感染預防及控制措施】相關文章:
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措施10-09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預防控制措施03-10
醫院預防感染測試題及答案08-18
小麥倒伏原因及預防控制措施05-11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12-10
口腔門診感染的預防措施04-13
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總結07-16
醫院感染知識培訓總結04-30
醫院實習小結感染科08-05
醫院感染的工作總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