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精選19篇)
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有時會突發一些不在預期的事故,為了避免事情更糟,往往需要預先編制好應急預案。優秀的應急預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歡迎大家分享。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1
一、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主管業務副院長
組員:醫務處、院感科、護理部、感染性疾病科、藥劑科及檢驗科主任
二、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報告:
1、出現醫院感染暴發流行趨勢時臨床科室醫生立即報告科主任,同時上報院感科。
2、經調查證實發生以下情形時: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應于12小時內報告縣衛生局,并向縣疾控中心報告。
3、證實發生以下情形時: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應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要求進行報告。
4、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三、出現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時,應采取下列感染控制措施:
1、院感科接到報告后,應及時到達現場進行調查處理,采取有效措施,并將調查證實發生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報告院領導。主管院長接到報告后,迅速組織人員開展感染控制及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并從人、財、物等方面予以保證,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展開,將受到感染人群縮小到最低范圍。
2、醫務科負責組織專家進行會診,協助臨床科室查找感染源及傳播途徑,隔離相關病人,防止感染源的傳播及感染范圍的擴大。
3、護理部負責協調護理人員,協助做好各項消毒、隔離及病人安置工作。
4、檢驗科負責各種病原學檢測。
5、藥劑科、器械科、總務科負責應急物資、藥品的準備和發放工作。
6、感染管理科負責流行病學調查:
a、證實醫院感染突發事件,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病例進行確診。
b、查找感染源: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病人及周圍人群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
d、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對病人做適當的治療,進行正確的消毒隔離處理,必要時隔離病人甚至暫停接收新病人。
e、分析調查資料,對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和時間分布進行描述;分析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和感染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綜合作出判斷。
f、出具調查報告,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
四、醫院感染暴發的.預防措施:
1、開展醫院感染的監測:及早發現醫院感染流行暴發的趨勢,及時采取控制措施。
2、加強臨床抗菌藥物應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藥物的應用。
3、加強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的監督監測。
4、強化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
5、加強醫源性傳播因素的監測和管理,如消毒及無菌操作、消毒產品的管理等。
6、加強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高危人群與主要感染部位的醫院感染管理。
7、及時匯總和反饋臨床上分離的病原體及其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
8、做好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包括醫療救護的藥品及器械、消毒藥械、個人防護用品等,以保障衛生應急工作進行。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2
。ㄒ唬┎“l現傳染病患者的應急預案
1、發現傳染病時,在第一時間內上報院領導及有關部門。
。、根據傳染病的性質,立即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對不明原因的傳染病,采用標準預防措施。
。场⒈Wo同病房的患者。
。、患者應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離規范要求處理。
5、患者出院、轉出、死亡后,應按傳染源性質進行嚴格的終末消毒。
(二)發生針的刺傷或手術中割傷的`應急預案程序及防范措施
。薄⒋虃蟮奶幚砹鞒蹋捍虃试硭魉疀_洗→擠出傷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上報、登記→相關病毒血清檢查→相應治療措施→觀察、隨訪。
2、防范措施
、僬_處理用過的針頭,禁止用雙手回套針帽。
、谔峁┽樒魇占萜鳎皶r處理用過的針頭。
③可能接觸血液、體液的操作應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針具,器械,并按操作規程操作。
。ㄈ┌l生廢棄物流失、泄漏、擴散時的應急預案
。、立即向醫院報告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以確定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的現場按《醫院消毒管理辦法》對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其它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護措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及其他人員的損害。
預防控制措施
。薄⒍ㄆ趯Ω鲄^域空氣、物表、工作人員的手、無菌物品的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測,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及無菌操作原則,使消毒滅菌合格率達100%。
2、嚴格執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強自我防護意識,一針一管注射率要達到100%,嚴禁一次性注射器、針頭重復使用,對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進行無害化處理。
。场⒄J真執行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由總務科焚燒處理,并做好登記,嚴禁買賣,丟棄醫療廢物和重復使用,一但發現廢棄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時上報醫院,采取相應的緊急處理措施。
4、嚴格執行病房管理制度,做好病房消毒隔離工作,保持病室的清潔衛生,每日至少清掃兩次,每周大掃除一次,每天空氣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掃床實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巾,靜脈輸液(采血)實行一人一針一巾一帶。向患者宣傳衛生知識,減少人員走動.以降低感染的發生。
5、加強手術室的感染管理,嚴格按無菌操作原則進行操作,加強對手術室的環境,手術物品滅菌質量,手術人員手的監控,有呼吸道感染或局部有感染的人員禁止參加手術,做好無菌物品效果監測,保證無菌物品的滅菌效果,手術室空氣每日消毒2次,每周徹底清潔消毒一次,微生物控制在≤ 200cfu/m,感染與非感染手術分室進行,特異性感染手術,嚴格限制手術間人數,巡回人員穿隔3離衣、戴手套產、鞋套,并嚴格按《醫院消毒規范》做好各種物品、空氣、物表的消毒。
6、加強供應室的感染控制管理
、賴栏癜次锲返南礈斐绦蜻M行操作。
、谖锲肥占,發放不逆反。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3
一、總則
為提高我院對醫院感染暴發的組織指揮、快速響應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各部門間的配合,最大限度的降低醫院感染對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醫療安全,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醫院感染暴發控制指南》、《醫院感染監測規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結合我院工作實際,制定以重癥監護病房(ICU)為主場的醫院感染暴發應急演練計劃。
二、演練目的
1、 檢查應對醫院感染暴發所需的應急隊伍、設備設施、搶救藥品、器材、防護用品等方面的準備情況,發現不足及時調整補充,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2、通過演練提高醫務人員防控意識及院感暴發快速反應能力,確保一旦暴發疫情,科室人員能及時、有效、有序地開展工作,把影響降低到最大限度。
3、進一步明確相關科室和人員的職責任務,完善應急機制,加強各部門之間的配合。
三、演練時間、地點和內容:
。ㄒ唬┭菥殨r間:
(二)演練地點:ICU
。ㄈ┭菥殐热荩菏录M:重癥監護病房(ICU)發生3例多重耐藥鮑氏不動桿菌感染病例,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三、演練前準備
。ㄒ唬┲贫ㄑ菥毞桨
感控科負責擬定出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演練方案》。
。ǘ┟鞔_職責分工
1、感控科:負責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環境衛生學監測以及有關標本采集、病原學檢查等工作;對現場采取消毒隔離措施,對相關人員采取醫學隔離措施,指導醫務人員做好職業防護,提出進一步的防控建議;負責感染病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報工作,撰寫醫院感染暴發評估報告。
2、醫務科:協助開展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負責調配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
病例實施醫療救治,包括診斷、治療、病人轉運、監護。
3、護理部:協助開展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根據需要調配護理人員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項護理工作。
4、檢驗科微生物室:負責對現場標本的收集及檢測,及時準確做好對院感病例病原學檢查工作。
5、藥劑科、設備科、總務科:負責藥品、設備、器材、病房設施、防護用品、消毒藥械貯備等保障工作。
6、物業公司:加強保潔、運送人員培訓,做好環境清潔、消毒及相關物品運送。
(三)前期培訓
感控科組織演練人員學習,學習內容包括:手衛生、消毒隔離、無菌操作、個人防護、明確演練程序和注意事項,掌握應急處置知識。
(四)物資準備
準備演練所需要的藥品、設備、器材、病房設施、防護用品、消毒藥械貯備等。
。ㄎ澹┭菥毧傊笓]:分管院長
(六)應急演練組織部門:感控科
。ㄆ撸﹨⒓友菥毧剖遥横t務科、護理部、檢驗科、質控科、藥劑科、設備科、總務科、朗潔物業公司等。
(八)參加演練人員:XXX XXX XXX
四、演練程序 【演練預計耗時:60分鐘】
(一)介紹演練流程
事件報告→初步調查→啟動預案→采樣調查判斷、診治、指導消毒隔離措施→總結調查、上報市衛健委、市疾控→演練點評
。ǘ┚唧w演練步驟
今天的現場演練步驟共分五個部分:疫情報告、應急響應、現場處置、分析監測采樣報告、XXX副院長總結。
本次演練模擬重癥監護病房(ICU)發生3例多重耐藥鮑氏不動桿菌感染病例,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感控科接到報告后立即奔赴現場,調查后報告院領導,召集專家組,啟動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預案,發出緊急處置出動指令。
院領導(XXX副院長):我宣布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演練開始!
場景一(第一部分 疫情報告)
上午9時XXX副科長的手機鈴響了。
感控科(XXX):“您好,王主任!
重癥監護病房(ICU)(王主任):“您好,我是ICU主任,我科近一周相繼發生3例多重耐藥菌鮑氏不動桿菌感染病例,疑似醫院感染暴發。向您們匯報。”
感控科(XXX):“好的,收到,我們馬上去病房了解一下!
感控科(XXX):通過檢驗系統也看到了多耐的預警。
感控科(XXX)的手機也響了。
檢驗科微生物室(XXX):“您好,我微生物室的,近期ICU培養出3株鮑氏不動桿菌,我也已經電話通知ICU了”
感控科(XXX):“好的,我們知道了,我們馬上去病房了解一下。”
場景二:(第二部分 應急響應)
感控科(XXX):立即趕赴到ICU醫生辦公室,向科主任詳細了解情況:
重癥監護病房(ICU)王主任:我科6月16日~24日相繼發生3例多重耐藥鮑氏不動桿菌感染病例,男2例,女1例。3例均為肺部感染。其中兩例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多次痰培養均培養出多重耐藥的鮑氏不動桿菌。
感控科(XXX):好的,我們現在去看一下病人的具體情況。
感控科科長與ICU主任、管床醫生、護士長一同去病房查看病人。(注意戴好口罩、帽子、注意嚴格手衛生,接觸患者前后手衛生,離開病房前洗手)。
查房結束……,(感控科主任、ICU主任、護士長、管床醫生)回ICU辦公室。
感控科(XXX):根據病原學判斷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我馬上上報分管院長。說完立即電話向分管院長XXX副院長匯報。
分管院長(XXX副院長)指示:立即啟動醫院感染暴發應急預案,同時通知醫務科、護理部、檢驗科對本起事件進一步調查,先隔離病人、專人護理,必要時暫停收治新病人。
感控科(XXX):好的,我馬上安排。
感控科(XXX):新發現的病人管床醫生下達床邊隔離醫囑,護士長先隔離病人,落實各項消毒隔離措施,通知全科室醫務人員按多重耐藥菌的隔離措施執行,嚴格執行手衛生,防止交叉感染,F在目前ICU共住5個病人,3例感染,2例未感染,3例感染的病人先按床邊隔離措施執行,專人護理、物品專用、避免交叉感染。另2例未感染的病人有沒有符合出ICU的條件,有的話可以轉到?撇》咳ァ]有的話考慮搬到ICU外的舊外二科病區。
重癥監護病房(ICU)護士長:好的。安排護士先隔離病人、病例夾、床欄等貼上明顯的接觸隔離標識,專人護理我向護理部匯報并請求給予護理人員支援。
重癥監護病房(ICU)王主任、感控科XXX、XXX護士長分工通知相關科室負責人10分鐘內到達重癥監護室。
10分鐘后,分管洪XXXX院長、醫務科科長、護理部主任、檢驗科微生物室XXX、感染疾病科主任、感控科專職人員、以及專家人員(XXX科長),全部到達ICU。
場景三:(第三部分,現場處置) (重癥監護室)
感控科專職人員(XXX:帶著采樣箱來到重癥監護室,戴帽子、口罩、手套,對重癥監護室工作人員手、病房空氣、呼吸機表面,床頭柜、床護欄、床沿按鍵、體溫計盒表面、聽診器等環境物體表面各環節進行監測采樣,以明確感染源及感染途徑。
分管副院長(XXX副院長)、感控科(XXX)、醫務科(XXX)組織專家一同到病房查看病人。(拿病例本、戴好口罩、帽子、嚴格手衛生)
××重癥監護病房(ICU)王主任:(查找感染源)首例感染病人是ICU3床蔡,重癥肺炎于4月13日入ICU治療。6月16日至6月18日,患者反復發熱體溫38.6-39.0℃,6月16日及6月18日兩次痰培養報告均檢出多重耐藥的鮑氏不動桿菌。隨后出現2例癥狀相同的患者,痰培養均為多重耐藥的鮑氏不動桿菌。我們懷疑是醫院感染暴發,就立即上報,請求感控科給予幫助指導。
各位專家圍繞在病床,逐一檢查病人。查房結束后,共同討論。(回ICU辦公室)。
分管副院長(XXX副院長):請ICU護士長介紹本科室存在的問題。
重癥監護病房(ICU)護士長:目前科室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近期病人較多,護理人員相對不足,多耐感染病人無法單間隔離;
2、保潔員的手衛生意識較薄弱,無嚴格執行手衛生;
3、各項侵入性操作多,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4、ICU環境物表清洗、消毒不到位;
分管副院長(XXX副院長):接下來各位主任說說自己的看法。
醫務科(XXX):(危險因素調查)對感染源和感染途徑做初步假設,醫院感染暴發的特點呈外源性感染引起,首先我們考慮:嚴重基礎疾病、患者侵入性操作、抗菌藥物應用、環境物體表面清潔消毒不到位、醫務人員的手衛生等可能是造成醫院感染暴發危險因素。
感控科(XXX):我們已經對使用中的器械、設備,環境物表、醫務人員和保潔員手進行采樣,等結果出來即可明確感染源和感染途徑。在明確感染源之前,我們同時也要落實好相關消毒,隔離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具體我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1、進入重癥監護室前應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嚴格手衛生等。
2、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加強對ICU病房的清潔、消毒管理,患者周圍環境、地面、物品保持清潔,及時消毒,多重耐藥的病人應做到抹布、拖把和消毒桶應專用;
3、針對感染患者,所有診療物品能專人專用的.要專人專用(如:體溫計、聽診器、監護儀……),呼吸機管道有一次性的則用一次性,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理,不能一次性使用的應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不能專人專用的物品(如:平車……)使用后及時處理,徹底消毒,醫療廢物按傳染性的醫療廢物規范處置。
4、根據藥敏結果,合理選用敏感抗菌藥物;
5、限制人員出入,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各項診療護理活動,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加強手衛生專業知識的教育、培訓與指導,嚴格落實各項消毒隔離措施。
護理部(XXX):多重耐藥菌感染主要是接觸性傳播,特別重要的是嚴格執行隔離措施及手衛生,手衛生和消毒隔離工作不到位,院感防控意識不足,也可能是導致外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要做好病人的基礎護理,保持床單位的整潔,遇有污染及時給予更換,病人轉科或出院后應及時做好床單位的終末消毒……
呼吸科XXX主任:根據多重耐藥的鮑氏不動桿菌治療的臨床經驗,應予抗生素使用升級、加量、延長治療時間、或聯合應用其他敏感類抗生素等處理,可選用碳青霉烯類(如美羅培南、亞胺培南)等抗生素進行治療……
感染疾病科XXX主任:感染源還不確定,最先出現的是ICU3床,而后是ICU6床和ICU1床,很有可能是交叉感染,也可能是保潔員的用品或手衛生不到位引起感染暴發!
經過緊張激烈的討論,專家們達成共識,考慮是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感控科(XXX):通過查閱病例以及大家共同的討論結果,基本確定為多重耐藥的鮑氏不動桿菌感染暴發,那我現在把討論結果上報給我們的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主任洪副院長。
XXX副院長向書記請示后上報市衛健委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三天后
場景四:(第四部分,分析監測采樣報告)
檢驗科主任匯報監測結果如下:
1、ICU3床的床沿表面采樣以及保潔員周××的手采樣均培養出多重耐藥的鮑氏不動桿菌;
2、其他采樣皆無培養出多重耐藥的肺炎克雷伯菌。
感控科(XXX):根據監測采樣結果,基本確定本次為鮑氏不動桿菌引起的醫院感染暴發。傳染源:首例蔡××為多重耐藥的鮑氏不動桿菌的患者。傳播途徑:通過物體表面及醫務人員手接觸傳播。感染暴發主要原因:醫務人員醫院感染防控意識薄弱,消毒隔離措施不到位。最重要的原因是未嚴格按照規范執行手衛生,尤其是保潔員。針對這起事件再次強調以下幾點:
1、暫停收住病人,原有的病人分流,徹底清空病房,進行徹底的大消毒大掃除。
2、針對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人,應專人護理,物品專用,嚴格執行消毒、隔離措施。
3、加強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培訓以及手衛生知識的教育、培訓與指導(包括醫務人員、實習生、患者以及保潔人員)。提升預防醫院感染暴發意識。
4、嚴格手衛生,院感辦將加強手衛生執行力的監督檢查,以及手衛生相關知識的考核。
5、加強對ICU病房的清潔、消毒管理。包括患者的儀器設備、床單元、周圍環境、地面、物品,用含氯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并增加保潔頻次。
6、根據呼吸科林主任的指導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7、醫療廢物使用雙層醫療廢物袋,且保持密閉狀態。
8、病人出院或轉科應嚴格做好終末消毒。
場景五:(第五部分,XXX副院長做總結……)。
分管院長(XXX副院長):本次為鮑氏不動桿菌醫院感染暴發。由于重癥監護室
醫務人員上報及時,院領導高度重視,及時啟動感染暴發應急預案,及時組織專家進行會診,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感染暴發很快得到控制,無新發病例,未引起嚴重后果,現對此次醫院感染暴發事件予以終止。通過此次演練,檢驗并提升了各部門的綜合協調、應急處置及對感染性疾病的救治能力,提高了醫務人員的防控意識,為預防與控制院感暴發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進一步提高我院應對各類突發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達到了演練的目的,現在我宣布:本次醫院感染暴發應急演練圓滿成功。
感控科(XXX):同 志們!演練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參與和支持。謝謝!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4
一、總則
。ㄒ唬┠康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暴發、流行,快速切斷傳播途徑并消除其危害,防止醫院感染的繼發和蔓延,指導和規范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醫院感染突發事件對醫患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醫患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
。ǘ┲贫ㄒ罁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20xx年)》《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20xx年)》《醫院感染管理辦法(20xx年)》《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20xx年試行)》《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范》《國家救災防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規范(20xx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20xx年)》《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20xx年)》、衛生部關于修改《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20xx年)》(20xx年)的通知等。
(三)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院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醫患雙方身心健康等的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ㄋ模┕ぷ髟瓌t
1.預防為主,常備不懈。提高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防范意識,落實各項防范措施,做好人員、技術、物資和設備的應急儲備工作。對各類可能引發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情況要及時進行分析、預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突發事件應急組織體系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按照預案規定,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有關工作。根據突發事件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對突發事件實行分級管理。
3.依法規范,措施果斷。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立健全系統、規范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制度,對突發事件和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有效開展監測、報告和處理工作。
4.依靠科學,加強合作。突發事件應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要重視開展防范和處理突發事件的培訓,為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提供保障。各相關小組要通力合作、資源共享,有效應對突發事件。要廣泛組織、動員廣大醫護人員參與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
二、應急組織體系的職責及成員
。ㄒ唬㈩I導小組
負責統一領導和指揮,組織、協調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并根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的實際需要,成立成員結構合理的指揮部。
組長:院長
副組長:副院長、副書記
(二)指揮部
指揮部成員接到信息聯絡小組的通知后必須按時到崗,并在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對突發事件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督促落實應急處理措施并評估應急處理的效果。辦公室設在醫院感染管理科,并負責日常管理工作。
組長:分管副院長
組員:院感科、醫務科、總務科、設備科、藥劑科、保衛科科長,檢驗科、護理部主任
(三)信息聯絡小組
隨時更新指揮部成員的通信聯絡方式,在指揮部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負責聯絡指揮部成員,聯絡內容包括聯絡原因、事件概況、到崗地點、到崗時間等。
組長:行政辦公室主任
成員:行政辦公室工作人員
三、流調小組
負責組織對突發事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內容包括事件名稱、初步判定事件的類別和性質、發生地點、發生時間、涉及人數、死亡人數、主要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可能原因、病原學檢驗等。
組長:院感科科長
組員:檢驗科主任、院感專職人員、微生物實驗室工作人員
。ㄎ澹⒃\斷救治小組
負責組織對突發事件涉及人員的診斷救治。
組長:醫務科科長
組員:大內科、大外科、臨床各科室主任
(六)消毒、隔離及防護小組
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負責消毒、隔離和防護技術指導和消毒實施工作。
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負責消毒、隔離和防護技術指導。
組長:護理部主任
組員:院感科、總務科科長,各科室護士長
(七)疫情信息組
根據傳染病報告有關規定和突發事件信息報告有關規定,負責疫情的報告與院內信息交流工作。
組長:院感科科長
組員:保健科科長及相關人員
。ò耍┖笄诒U闲〗M
負責消毒、隔離和防護等物資的日常儲備和應急供應。
組長:總務科科長
組員:總務科相關工作人員
。ň牛┍Pl小組
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負責現場保衛工作。
組長:保衛科科長
組員:保衛科相關人員
四、醫院感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流程
。ㄒ唬┤粘z測
1.建立有效的醫院感染監測制度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定期對病區進行醫院感染前瞻性調查,及時發現醫院感染病例;臨床科室出現醫院感染散發病例時,經治醫師應及時向病區院感兼職醫生報告,并于24小時內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2.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科室確定責任人,每日對醫療廢物的分類、收集、交接等情況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向護士長或院感兼職護士報告,并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二)預警
醫院感染管理科根據監測信息,按照突發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和特點,及時分析其危害程度、可能的發展趨勢,及時做出預警。
(三)報告
1.報告人:醫院任何部門為責任報告部門,臨床醫院感染管理小組成員為責任報告人,所有醫護人員為義務報告人。
2.報告程序:上班時間立即電話或直接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下班時間立即電話或直接報告醫院管理科負責人或醫院總值班。
3.報告時限:按照突發事件的等級及時、準確地報告。Ⅰ級突發事件立即報告;Ⅱ級突發事件30分鐘內報告;Ⅲ級突發事件12小時內報告。
4.報告監督:任何部門和個人都有權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及總值班報告突發事件及其隱患,也有權向醫院領導舉報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和個人。
。ㄋ模⿷狈磻
1、原則
發生突發事件時,按照分級響應的原則,做出相應級別應急反應。同時,要遵循突發事件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實際情況和預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及時調整預警和反應級別,以有效控制事件,減少危害和影響。要根據不同類別突發事件的性質和特點,注重分析事件的發展趨勢,對事態和影響不斷擴大的事件,應及時升級預警和反應級別;對范圍局限、不會進一步擴散的事件,應相應降低反應級別,及時撤銷預警。
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要采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
2、措施
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突發事件報告后應在30分鐘之內,趕赴事發現場采取相應措施。
2.1初步證實
1)初步證實流行或暴發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的病例進行確診,若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應計算罹患率,若罹患率顯著高于該病區一般發病率水平,則證實有流行或暴發。
2)初步證實醫療廢物傷害、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2.2院內報告
1)醫院感染管理科經初步證實后,根據突發事件的級別向分管院領導或值班院領導匯報,并根據突發事件的級別提出是否啟動應急處理措施的建議。
2)分管院領導或值班院領導經報醫院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醫院應急領導小組根據突發事件情況決定是否成立應急指揮部,以及組成成員名單。
3)應急指揮部對突發事件進行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督促落實應急處理措施并評估應急處理的效果。
2.3院外報告
按照突發事件的分級要求實行分類報告
。ㄎ澹、突發事件應急反應的終止
五、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分類應急處理措施
。ㄒ唬┽t院感染的流行或暴發
1、分級
Ⅰ級
1)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
2)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
、蚣
1)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2)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3)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
Ⅲ級
發生3例以上5例以下醫院感染暴發;
2.基本處理
2.1指導醫護人員根據醫院感染病原學的流行病學特征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①根據疾病傳播途徑、方式的不同采取相應防護措施,如戴口罩、防護鏡、穿防護衣等。進、出隔離病房必須遵守規定的流程,如人、物進出的流程和衛生通過等。
②操作前后必須消毒、清洗雙手。
、鄹綦x區或隔離病房間設獨立的醫療小組以減少不必要交叉感染。
、苊芮薪佑|傳染源者應做必要的限制性隔離,以免病原菌擴散。
2.2開展醫院感染病人的救治工作,實行重癥和普通病人分開管理,對疑似病人及時排除或確診。住院患者一旦被確診為院內感染暴發或流行應立即單間隔離(甚至暫停接收新病人),以便于進一步治療或轉傳染病醫院;颊吒綦x期間謝絕陪住和探視,避免交叉感染。
2.3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查找引起醫院感染的因素:
①證實流行或暴發: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的病例進行確診,計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顯著高于該科室或病房歷年醫院感染一般發病率水平,則證實有流行或暴發。
、诓檎腋腥驹矗簩Ω腥净颊摺⒔佑|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查。
、鄄檎乙鸶腥镜脑颍簩Ω腥净颊呒爸車巳哼M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
、芊治稣{查資料:對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時間分布進行描述。
、莘治隽餍谢虮┌l的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或感染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綜合做出判斷。
、迣懗稣{查報告,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
⑦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必須及時查找原因,協助專家人員調查和執行控制措施。
⑧主管院長接到報告,指揮組織相關部門協助醫院感染管理科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與控制工作,并從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予以保證。
2.4做好現場控制,有效切斷感染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防止院內交叉感染和廢染。①隔離區或隔離房間的一切醫療(一次性應用)、生活用品必須單獨使用,污染物品用含有效氯
1000-20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預消毒后方能回收、清洗、滅菌。②隔離病房每日酌情進行空氣消毒,必要時采用化學消毒劑噴霧。③治療臺、床頭桌、地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溶液擦拭。④隔離病房的門把手紗布和地墊用含氯消毒劑溶液浸泡并保持濕潤。⑤廢棄的醫療廢物放雙層黃色塑料袋內密封,專人回收后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則按規定用消毒液噴灑后雙扎口作用2小時后進行無害化處理。⑥患者轉院或病逝后按不同病種行終末消毒處理(包括空氣、墻面、地面、物品和運輸工具等。
2.5做好突發事件的信息報告。
2.6確診或疑似傳染病人按規定及時轉診傳染病院。
3.報告
3.1院內報告程序
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向分管院領導或值班院領導報告。Ⅰ級立即報告;Ⅱ級1小時內報告;Ⅲ級24小時內報告。
3.2院外報告程序
經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后,由醫院報告。
Ⅰ級:應在2小時內向縣衛生局、疾病控制中心報告。
Ⅱ級:應在12小時內向縣衛生局、疾病控制中心報告。
、蠹墸横t院內自行處理即可。
根據相關規定上報上級部門。
(二)醫療廢物傷害、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
1.分級
、窦
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
、蚣
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
2.基本處理
2.1指導醫護人員根據醫療廢物的分類做好個人防護措施。
2.2組織有關人員盡快按照處理原則,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2.3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他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2.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理措施,對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2.5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3.報告
3.1院內報告
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向分管院領導或值班院領導報告。Ⅰ級1小時內報告;Ⅱ級24小時內報告。
3.2院外報告程序和時限
經應急領導小組批準后,由醫院報告縣衛生局、縣環保局。
Ⅰ級:應在24小時內向縣衛生局、環保局報告。
、蚣墸簯48小時內向縣衛生局、縣環保局報告。
六、善后工作
(一)效果評價
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結束后,在應急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和指揮下,應急指揮部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采取的措施的效果評價、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及改進建議。評估報告根據事件分級報告醫院領導和(或)相關上級部門。
(二)獎勵
醫院對參加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做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
(三)征用物資、勞務的補償
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結束后,醫院應組織有關部門對應急處理期間緊急調集、征用有關部門的物資和勞務進行合理評估,給予補償。
(四)責任
對在突發事件的預防、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有玩忽職守、失職、瀆職等行為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追究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當事人的責任。
七、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的保障
(一)組織保障
應急組織體系各小組在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根據職責分工及時落實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所需的人員、經費和物資,成立應急處理隊伍,為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提供保障。
(二)技術保障
1.信息系統:應急處理組織體系的成員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期間應保持24小時通信工具暢通;網絡直報系統運行正常。
2.應急處理:加強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處理和實驗室檢驗能力。
3.應急醫療救治:醫院要按照“平戰結合、因地制宜、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統一管理、協調運轉”的原則加強對突發事件應急救治隊伍的管理和培訓。
4.演練:醫院要按照“統一規劃、分類實施、分級負責、突出重點、適應需求”的原則,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
(三)物資保障
后勤保障小組負責應急物資儲備工作。應急儲備物資應妥善保管、指定專人負責,確保無過期失效并及時補充更新。突發事件發生時30分鐘以內必須到崗。儲備物資應包括:消毒物資(如消毒藥品器械、隔離衣和口罩等防護用品)、應急設備(如應急照明燈、簡易呼吸器等設備)?剖易詡涑S昧肯、隔離及防護物資,突發事件發生時服從突發事件應急指揮部的無條件統一調配。
八、預案管理與更新
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突發事件的形勢變化和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更新、修訂和補充。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5
為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減少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對病人健康造成的危害,保證病人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要求。結合我院實際工作,制定本方案。
1、成立醫院感染暴發報告處置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主管院長)
王鐵漢
成員:醫院感染委員會成員及各科室主任
1、負責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領導,統一指揮;
2、組織召開醫院感染暴發緊急處理會議,制定控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對患者造成的危害;
3、決定是否暫停收治新病人、暫停手術或診療項目等。
2、醫院感染暴發制度
1、臨床科室主任為醫院感染暴發報告第一責任人(院內報告)。
2、當發生以下情況時,主管醫生立即報告科主任,科主任調查后立即報感染辦并記錄備查;
(1)臨床醫生短時間內發現3例及3例以上臨床癥候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和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
(2)臨床醫生發現1例無菌手術感染者;
(3)某病區多從耐藥菌3株以上者;
(4)細菌室發現1例特殊病原體或其他新發病原體;
(5)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等。
3、出現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醫院感染暴發,感染辦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并通知相關部門。
4、經調查證實后的以下情況(1)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2)發生特殊病原體或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感染辦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并在2小時內向區衛生局(6185139)和疾控中心(6172289)報告。
5、當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時,感染辦查實后應當于12小時內向區衛生局(6185139)和疾控中心(6172289)報告。
6、對瞞報、緩報和謊報情形,按有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
3、醫院感染暴發院內報告流程
臨床科室主任→上報醫院感染辦→上報主管院長→上報院長
4、部門(科室)職責
1、臨床科室:發現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醫院感染暴發時,應立即報感染辦,并協助調查處理。
2、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對臨床科室上報的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暴發病例進行調查核實,并按要求逐級上報,提出控制措施、消毒隔離技術指導各科防護用品的儲備等
3、醫務科:負責組織醫療人員對感染病例的診療與搶救
4、護理部:負責組織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暴發的消毒、隔離措施實施。
5、后勤科:負責公共環境消毒、醫療廢物的消毒處理。
6、藥械科:負責保障各類藥品及消毒劑、防護用品及醫療用品的供應。
7、檢驗科:負責可疑傳染病和病原體的同源性等監測。
8、預防保健科:負責傳染病的.報告工作。
9、保衛科:負責阻止污染物流失或惡意高危傳染病的流動,確保醫務人員的救治工作安全。
5、醫院感染暴發處置措施
1、分管院長接到報告并確定后立即召開會議,討論應急處理措施,立即啟動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
2、負責科室立即組織醫護人員積極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對患者積極實施救治。
3、院感辦積極進行流行病學、環境衛生學檢測,對感染者、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等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微生物監測等,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
4、臨床科室保存好相關資料,積極配合專職人員的調查、監測、不得拒絕和阻礙,不得提供虛假材料。
5、責任科室根據院感辦的建議進行有效的消毒處理,隔離措施等。
6、臨床科室根據醫院領導小組討論決定,執行是否暫停收治新病人、暫停手術或診療項目等。
7、醫院感染辦公室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并通報全院,最后形成文字資料存檔。
8、特別重大事件應及時請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參與或請示上級主管部門予以協助處理。
9、醫院感染暴發處置管理小組成員、科主任、護士長及相關人員,在醫院感染暴發期間要保證24小時電話暢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6
為規范我院醫院感染暴發報告程序,提高醫院感染暴發處理和應對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醫院感染對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醫療安全, 根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特制定我院“醫院感染暴發處理的應急工作預案”。請各部門科室按工作預案要求,認真落實好本部門本科室的應急工作預案。
南海醫院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專家組
組長 :
組員:
南海醫院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專家組的職責
1、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2、對醫院感染發生狀況及危險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3、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進行報告和調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協調、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本院醫院感染暴發報告流程
。ㄒ唬┊斖豢剖叶虝r間內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任何醫師、護士都有責任立即向本科室醫院感染管 1 理小組組長匯報,并電話通知醫院感染管理科和醫務科等相關科室。同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送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管理科應立即到達現場進行調查處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醫院感染的暴發。并于6小時內報告主管院長和通報相關部門。
。ǘ┙浾{查證實為醫院感染流行、暴發時,應當于12小時內向南海區衛生局報告,并同時向南海區疾控中心報告。
(三)當科室短時間內發現5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應立即向科主任匯報,并電話通知醫院感染管理科和醫務科等相關科室。同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送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管理科應立即到達現場進行調查處理,于2小時內報告主管院長和通報相關部門,并組織專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處理。
。ㄋ模┙浾{查證實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時,醫院于6小時內向南海區衛生局報告,并同時向南海區疾控中心報告。
本院醫院感染暴發處理流程
。ㄒ唬┭杆俳M織醫務科、感染控制管理科開展醫院感染控制措施及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予以保證,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率的開展,將受感染人群縮小到最低范圍。
。ǘ┛贫皶r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落實感染控制措施。
。ㄈz驗科負責各種病原學的檢測。
2 (四)感染控制管理科進行流行病調查
1、證實為醫院感染暴發,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病例進行確診,計算其罹患率。
2、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隔離病人,積極治療。對科室的用物、場地進行正確的消毒滅菌處理。必要時,暫時關閉病房,停止接受新病人。
3、積極查找感染源,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測。
4、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病人及周圍人群做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認真填寫調查表格。
5、分析調查資料,對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時間分布進行比較,分析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和易感因素,結合實驗室結果和所采取控制感染措施的效果綜合作出正確的判斷。
6、根據感染暴發或流行的調查和控制情況,寫總結報告,制定防范措施。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7
一、總則:
1、目的:為了提高醫院感染暴發處置能力,及時有效的采取各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醫院感染對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醫療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制定本預案。
2、處置工作原則:處置過程實行調查與控制措施同步進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積極采取措施,防止醫院感染暴發的擴大化。
二、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組織體系及職責:
1、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負責統一領導和指揮,組織、協調應急處理工作。
對醫院感染暴發或疑似暴發事件成立與否做出最終判斷。
決定本預案是否啟動和是否終止。
研究并制定發生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及疑似暴發事件時的控制措施。
負責對外信息發布。
按規定向市疾控中心及市衛生局報告。
2、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技術專家組
醫院感染暴發醫療救治小組
、儇撠煂σ伤撇±M行會診、討論,明確診斷并積極進行救治。
、谪撠煂Ρ绢A案的啟動及終止提出建議。
③調度各科醫療技術力量,保障救治感染患者工作的開展。
④負責患者分流轉運及轉運途中的醫療監護。 ⑤預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薷鶕聭B發展及調查結果完善診療方案。
消毒隔離及醫療護理小組職責:
①根據事件性質,負責消毒、隔離、防護技術指導和具體消毒隔離措施的落實工作。
、趨f助調查醫院感染發生原因,做好標本采集。
流行病學調查小組職責:
、龠M行環境衛生學檢測以及有關的標本采集、病原學檢查等工作。
②負責對感染病例發生地點、時間、涉及人數、主要癥狀和體征、可能原因等信息進行調查、收集、整理和報告。
后勤保障組職責:
、儇撠熛、隔離防護、救治藥品等物資的應急供應。
②在接到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通報后,總務部、藥劑科應立即對醫療設備、防護器材、藥品、消毒藥械等進行庫存檢查、質量檢修,根據庫存狀況及領導小組的進一步安排,進行緊急采購。
三、預案的啟動
1、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報告程序及責任人:
臨床科室發生3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3例醫院感染暴發病例時,應立即報告科主任、護士長,由本科室科主任、護士長上報院感科,休息時間報總值班。
檢驗科在短時間內,在不同患者的同類標本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在同一病區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檢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藥的病原體,立即上報院感科。
在接到臨床科室或檢驗科的.報告后,院感科主任應立即向本院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進行報告,同時報告分管院領導,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同時向醫務部、護理部、藥劑科及總務部進行通報,以利于有關部門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當發生以下情況時,分管院長應于1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及市疾控中心報告,請求協助調查處理。
、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②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當發生以下情況時,分管院長應于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及市疾控中心報告:
、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
②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劭赡茉斐芍卮蠊灿绊懟蛘邍乐睾蠊尼t院感染。
2、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確認程序
在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報告程序啟動后,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應在1小時內組織相關職能科室及專家組成員對暴發事件進行調查、確認,并對事件進行綜合評估,研究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當領導小組成員出現不同意見時,由院長決定本預案是否正式啟動。
在本預案啟動后,技術專家組必須立即召開會議,嚴格履行各自職責。
四、應急處置及控制措施
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同時采取醫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傳播和感染范圍的擴大。同時,隨著調查不斷獲得新的發現,及時調整控制措施。
1、查找感染源:院感科、細菌室應對感染患者、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患者及相關人群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調查感染患者及周圍人群發病情況、分布特點并進行分析,根據疾病的特點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徑,對感染患者、疑似患者、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確定感染途徑。
3、對感染患者:積極實施醫療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時進行隔離。
4、切斷感染途徑:在確定感染暴發的傳播途徑后,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對感染源污染的環境采取正確有效的消毒處置措施。
5、對易感人群:實施保護措施,必要時對易感患者隔離治療,甚至暫停接收新患者。
6、調查結束后應盡快將調查處置過程整理成書面材料,記錄暴發經過、調查步驟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調查的經驗與不足,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五、預案終止
在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被消除后,距離本院最后一例醫院感染病例的最長潛伏期也無新的病例出現,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責成技術專家組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發展態勢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本預案是否終止。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8
為加強我院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感染暴發事件的發生,保證醫院感染暴發后能迅速、有效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件的蔓延擴大,保證醫療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本預案。
一、本預案所稱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是指我院某科室發生的醫院感染暴發,以及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人身損害、死亡及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情形。
二、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以及處理原則:職責明確、分級負責;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快速反應、措施果斷。
三、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分級:根據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危害程度,將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分為一般事件(Ⅲ級)、較大事件(Ⅱ級)、和重大事件(Ⅰ級)三個級別。
(一)、一般事件(Ⅲ級):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
1、某科室短時間內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2.3例以上、5例以下醫院感染暴發。
(2)、較大事件(Ⅱ級):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
1.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2、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3、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的。
(三)重大事件(Ⅰ級):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
1.10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2、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
四、應急響應
全院各科均為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監測和響應單元,每個職工均負有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監測義務和積極采取預防與控制實施的責任。根據科室報告或醫院感染管理科監測,認為可能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時,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同時進行現場調查,并組織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討論。
(1)會議認為不屬于醫院感染暴發時,將會議討論結果報告主管院長,同時指導有關科室繼續加強醫院感染的監測工作。
(2)會議認為屬于醫院感染暴發時,報告主管院長,并按本預案規定程序處理。必要時,報請組織醫院感染委員會全體會議進行再次討論認定。
五、根據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嚴重程度,設定三個應急響應級別。
(一)Ⅲ級響應:一般事件
符合一般事件(Ⅲ級)的情形,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證實后啟動Ⅲ級響應,并負責及時采取以下措施:
1、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立即再次到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會同當事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及相關人員分析暴發原因,確定可能污染源、傳播途徑或感染因素,指導科室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2、當事科室對感染病人實行相對隔離治療;醫院感染管理小組應每天報告感染病人病情和病區其他病人是否有醫院感染跡象,發現感染跡象,立即甄別,采取果斷有效措施處理。
3、當事科室和醫務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和消毒隔離措施。
(2)Ⅱ級響應:較大事件
符合較大事件(Ⅱ級)的情形,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證實后啟動,并負責及時采取以下措施:
1、上述Ⅲ級響應應采取的措施;
2、報請衛生局和疫控中心給予專家指導;
3、對感染病人實行隔離治療。
首先對病人和密切接觸者分組隔離,分組治療,及時進行正確的消毒處理。必要時報告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批準,可采取關閉相應科室、暫停接受新病人等措施。
(1)、隔離病人。一般可采取將病人分類
隔離與不同的病室,或采取其他相應措施來控制感染的進一步擴展。如果病原微生物有進一步擴展的跡象,則對病人進行嚴格的分組護理,各組護理人員必須固定,醫護人員要嚴格執行隔離技術規范。若分組護理仍不能有效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擴散,并出現感染病例急劇增多或出現死亡病例時,應暫時關閉病房,停止收治新發病人,尋找感染源,確認主要傳播途徑。
(2)、切斷傳播途徑。事發科室應加強消毒和隔離工作,做好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3)、保護易感人群。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易感人群免疫功能。嚴格掌握各種侵入性診療操作的指征,盡量減少局部免疫屏障損傷,減少正常菌群易位造成的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減少或延緩耐藥菌株的發生。
(三)Ⅰ級響應:重大事件
符合重大事件(Ⅰ級)的情形時,經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證實,報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批準后啟動,并負責及時采取以下措施:
1、上述Ⅱ級響應采取的措施;
2、對發生事件的科室予以隔離或關閉;
3、由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決定,采取其他相應有效措施。
六、報告
按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制度上報
七、響應終止
經采取應急處理措施,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終止響應并按規定報告。
(一)、一般事件(Ⅲ級):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決定終止。
(二)、較大事件(Ⅱ級)與重大事件(Ⅰ級):由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報告主管部門(區衛生局及疾控中心)決定終止。
八、保障
醫療救治工作由醫務科負責協調并組織實施。
1、醫用物質由后勤科、藥械科等部門負責儲備并保證已經處理需要。
2、相關部門負責應急處理過程中的人員協調工作。
3、發生醫院感染暴發的科室負責配備現場處理必需物質,包括隔離衣帽、口罩、手套、鞋套等隔離防護用品。
4、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醫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監督指導。
5、檢驗科負責準備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現場采樣、檢驗用具、
6、其他部門依職責做好應急處理準備工作。
九、責任與獎懲
1、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2、全院各級各類醫護人員,應切實履行職責并服從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指揮,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對工作中做出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與表彰和獎勵,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責任人,依據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十、附則
1、醫院感染:指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何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感染也屬于醫院感染。
2、醫源性感染:指在醫療服務中,因病原體傳播引起的感染。
3、特殊病原體的醫院感染:指發生甲類傳染病或依照甲類傳染病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的醫院感染。
4、醫院感染暴發: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5、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臨床癥候群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懷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現象。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9
一、總則
根據衛生部《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管理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醫院感染監測規范》、《臨猗縣人民醫院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緊急情況處理預案》,為提高對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后的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血透室醫院感染對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醫療安全,組織本次感染應急演練。
二、目的
1、檢查醫院感染后所需的應急隊伍、設備設施、搶救藥品、器材、防護用品等方面的準備情況,以便發現不足,及時調整補充,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2、通過演練提高血透室醫務人員對血液透析室醫院感染事件的認識,增強其對醫院感染后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3、進一步明確相關科室和人員的職責任務,加強協作,并完善應急機制。
三、演練前準備
1、制定演練方案
感染管理科、醫務科負責擬定出具有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血透室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演練方案》。
2、明確職責分工
院感科:負責開展現場病原學調查、環境衛生學檢測以及有關的標本采集、病原學檢查等工作;對現場采取消毒隔離措施,指導醫務人員做好職業防護,提出進一步的感染防控建議;負責感染病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報工作,撰寫醫院感染評估報告。
醫務科:協助開展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負責調配醫療人員對醫院感染病例實施醫療救治,包括診斷、治療、病人轉運、監護;并與病人溝通,穩定病人情緒。
護理部:協助開展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根據需要調配護理人員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項護理工作。
檢驗科微生物室:負責現場標本的檢測,及時準確地做好醫院感染病例的病原學檢查工作。
藥劑科、設備科、總務科:負責藥品、設備、器材、病房設施、防護用品、消毒藥械貯備等保障工作。
3、人員培訓
感染辦、醫務科組織演練人員學習,學習內容包括:醫院感染基礎知識、無菌操作、個人防護、標本采集等,明確演練程序和注意事項,掌握應急處置知識。
4、物資準備
準備演練所需要的藥品、設備、器材、病房設施、防護用品、消毒藥械貯備等。
四、演練過程
1、時間:20xx年5月15日
2、地點:血透室
3、處置程序:
﹙1﹚、事件報告
。ㄔ焊锌疲┫挛15:00,院感科電話鈴響了 柳偉明:“你好,院感科”
血透室:“我是血透室,我科于5月15日發生1例丙肝感染病例,疑似醫院感染發生”
小明:“好,我們馬上到!
﹙2﹚、初步調查→啟動預案
15:10分醫院感染管理科趕赴血透室,柳偉明負責詢問醫師具體發生情況和查看病人,孫秀愛、王明亮負責查閱病歷,填寫調查表。經初步核實,此例病人屬院感病例,且為丙肝病例,根據病原學判斷屬醫院感染,15:25上報分管院長,院長指示:啟動緊急情況處理預案,王明亮馬上聯系化驗室準備東西采樣。
﹙3﹚、現場處置,血透室
15:30 血透室人員立即對血透室設備及環境物體表面進行采樣,并送樣品到微生物室檢驗。
采完樣后立即指導護士和保潔人員加強環境物體表面消毒處理,通知設備科清洗或更換空氣過濾網,增加空氣消毒次數,現場指導手衛生,查看手消毒劑、各消毒液的使用情況。并且隔離病人、專人護理,并暫停收治新病人。
15:35診斷救治小組:楊麟組長立即組織診斷救治小組的成員進行會診明確
診斷并研究救治方案,積極救治病人。最后1例丙肝感染病例診斷確立,積極救治。
15:40院感管理人員:
1、查找感染源,進行危險因素調查:對感染源和感染途徑做初步假設,醫院感染暴發的特點呈外源性感染引起,首先我們考慮:患者使用的透析機進水口有污染,物體表面清潔消毒不到位,醫務人員沒有做好手衛生等是造成感染暴發的可能性大。針對以上分析:我們對使用中的.機器設備、透析液、環境物表、醫務人員手進行采樣,并采用排除法逐一排查感染源和感染途徑。
5月17日監測采樣結果:
﹙1﹚ 無復用透析器。不存在透析器交叉感染引起。
﹙2﹚空氣培養符合標準,且丙肝為血液傳播疾病,排除由空氣傳播引起的感染;
﹙3﹚儀器表面監測符合標準。
﹙4﹚透析機進水口檢測數值在正常范圍。
﹙5﹚對污染的手套進行采樣發現有致病微生物的存在。
2、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徑
檢測結果證實感染源來自于污染的手套。由于急診透析患者透析前感染標志物檢查未回報,護士對其進行透析后污染后的手套在接觸下一個透析病人時未進行更換,導致操作時對其它病人形成交叉感染。
3、結論
本次為丙肝病毒引起的醫院感染,手衛生執行不到位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原因。
5月17日 15:00采取相應控制措施:
。1)、6月份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手衛生知識培訓,并進行考試。
。2)、對血液透析機嚴格消毒,每月對透析液、透析用水等進行微生物監測,每季度對透析用水進行內毒素監測。疑有透析液污染或嚴重感染時應增加采樣點,如原水口、軟化水口、反滲水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及時查找原因,杜絕隱患。
。3)、病人在進入血液凈化前需要常規檢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相關感染標志物,對陽性者轉上級醫院透析,我院不接受傳染病人透析。每半年對血透病
人檢測一次血源五項,對陽性病人要進行原因分析。急診患者無感染標志物結果時,首次血液凈化在專用固定機器進行透析。 5月17日 15:30 上報衛生局和疾控中心:
醫院感染管理科整理調查資料,王明亮將感染暴發事件的調查處置全過程上報縣衛生局和疾控中心。
16:10 演練點評:
經過演練方案的制定和反復修改,演練前和各演練組的協調溝通,并經過開院感暴發演練協調會明確各自職責,和演練前各項準備,定于20xx年5月15日的院感暴發演練得以如期舉行,F將演練中的收獲總結如下。
。1)進一步明確相關科室和各小組人員的職責,理順了工作關系,加強了協作。在院感科接到科室院感暴發的報告后及時去科室調查核實,并及時報告分管院長,由院長啟動預案。然后進行調查、診斷救治和消毒隔離指導同時進行。最后總結調查和報告
。2)規范血透室的各項消毒工作,加強消毒,確保環境質量。室內物體表面及地面濕式清潔,必要時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遇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去污,然后再進行清潔與消毒。特別是手衛生設施的配備、手衛生執行的依從性,手衛生知識都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強。
。3)提高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事件重要性的認識,讓其知道即使發生1例醫院感染時也要及時報告,并積極救治病人和做好消毒隔離。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10
醫院傳染病應急預案各科室:為了及時處理或預防傳染病,為適應疾病預防控制形式發展的需要,提高預防控制突發事件的應急應變能力,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我市區域內發生的重大傳染病的危害,規范和指導傳染病應急處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傳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市人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
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及時報告:
1、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嚴重傳染病的;
2、發生或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3、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重度事件的。
當前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亂、艾滋病、肺炭疽、麻風病、結核病、登革熱、人感染豬鏈球菌等重要和重大傳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二、發現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向醫務科及業務院長報告,由院長在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報告。
三、接診醫生對于可以傳染病患者,應邀請外院專家進行會診以及早明確診斷,或直接按規定轉運病人至指定醫院。
四、傳染病爆發、流行時,對傳染病爆發、流行區域內流動人口做好預防工作,落實有關衛生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應當采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
五、對傳染病做到及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病原擴散。
六、加強醫院感染控制:
院感染科要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試行)》、《消毒技術規范》等規范要求,做好醫院感染控制工作,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做好醫院廢物的處理,加強監督和指導。
七、物質貯備
各科室認真做好必要的診治、設備、治療藥品、防護設備、消毒器械和藥品,檢驗設備和試劑貯備工作。每年例行檢查倆次。
八、本預案將根據具體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修訂、補充。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11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重大傳染病對社會的危害和影響,保障人民安全,特制定我院應急處理預案。
。ㄒ唬┕ぷ髟瓌t
1、預防為主。堅持預防為主方針。積極做好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重大傳染病的思想準備、預案準備、機制準備和工作準備。
2、高度敏感。始終保持對突發重大傳染病的高度敏感性,及時發現各類突發公共衛生苗頭事件及可疑重大傳染病,并及時分析,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處理。
。ǘ┙y一領導,科學管理
1、成立應急組織領導小組:由院長任組長,院領導及職能科長組成。
2、醫療救治專家組:由分管醫療副院長任組長,醫務科、護理部以及各臨床資深專家組成。
3、根據突發重大傳染病的范圍、性質、危害程度和所需動用的`資源,實行統一領導,按各專業預案實行分級響應。
4、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根據相關衛生技術規范,遵照《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福建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及院部制定的各項應急預案等,果斷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重大傳染病。
(三)適用范圍
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水污染等突然發生的重大傳染病適用本預案。
(四)報告程序
發生突發重大傳染病疫情時,急診科或相關科室應及時上報醫務科、院感科,再由醫務科上報院領導,院感科按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報告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及時上報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節假日期間上報院總值班。值班電話:XXX、院內:XXX
。ㄎ澹﹩宇A案
接到報告后,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應立即組織醫療救治組專家趕赴現場指導救治,醫療救治專家應在10分鐘內到位。醫療救治組成員離開城區要實行請假制度。
(六)物質保障
藥劑科做好應急預防性藥物、抗病毒藥物治療和對癥治療藥品的必要儲備。
。ㄆ撸┥坪筇幚
突發重大傳染病結束后,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及醫療救治組對突發重大傳染病情況和治療情況進行總結,同時按有關規定上報。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12
傳染病是指能夠在人與人之間通過不同的途徑傳播的疾病,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在醫院中,由于大量的病人和醫護人員流動交錯,因此會造成傳染病的傳播。一旦發現傳染病的疫情,醫院就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病情的擴散。
傳染病的分類
按照傳播的途徑,傳染病可以分為空氣傳播、飛沫傳播、直接接觸傳播、腸道傳播、血液傳播等多個類型。不同的傳染病有不同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因此應急預案中的措施也需要根據疫情不同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醫院應急預案中的常見措施
一旦發現傳染病的疫情,醫院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采取相應的措施。醫院應急預案中的常見措施包括:
劃定隔離區域。醫院應在第一時間劃定隔離區域,將感染的病人單獨隔離起來,以防止病情的'擴散。
采取消毒措施。為了防止傳染病通過會議室、門把手等物品傳播,醫院應及時采取消毒措施,降低傳染病的傳播風險。
設立專門的診療區。針對某些傳染病,醫院可以設置獨立的診療區,將病人分開,以免病毒或細菌進一步擴散。
隔離醫護人員。在傳染病的疫情中,醫護人員也容易被感染,因此醫院應該在第一時間將感染的醫護人員單獨隔離,以免病情進一步擴散。
如何預防傳染病的發生
預防傳染病的發生是最有效的措施,為此,醫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預防措施,如:
加強醫務人員的培訓,確保他們對傳染病的了解和防范意識。
隨時檢查和更新醫院的醫療設備和防護物資。
制定科學合理的防疫方案。
加強對患者的檢查,給予及時的隔離和治療。
加強醫療垃圾的處理。
總之,在醫院突發傳染病應急預案中,要注意立即行動,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與此同時,有效的預防若干種傳染病的發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13
醫院突發傳染病事件是一種既危險又緊急的情況,需要醫院內部的應急預案,以保護患者、員工和社區免受病毒的傳播。以下是針對醫院突發傳染病應急情況的預案。
一、預防傳染病繼續擴散
當發生突發傳染病事件時,防止病毒的繼續傳播是至關重要的。醫院應采取措施,如增加消毒操作和隔離病患,以防止傳染病在醫院內蔓延。
二、立即啟動應急響應計劃
當發現有患者患有傳染病時,醫院應立即啟動應急響應計劃,以便快速、有效地控制疫情。這包括流行病學調查、隔離病人、通知當局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防控措施。
三、確保員工和患者的安全
保護員工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是醫院最重要的工作。員工必須得到必要的.培訓和裝備,以確保他們在工作過程中不會被感染。同時,醫院還應采取措施確;颊叩玫奖匾闹委熀透綦x,從而防止病毒傳播。
四、與當局緊密合作
對于突發傳染病事件,與當局的緊密合作至關重要。當局可以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以幫助醫院有效地應對疫情。醫院應主動積極地與當局聯系,及時匯報情況,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五、定期檢查和改進預案
最后,醫院應定期檢查和改進突發傳染病應急預案,以確保其能夠及時、有效地應對突發事件。這包括培訓員工、備份物資和更新應急預案等。
總之,突發傳染病事件是一種緊急情況,需要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以有效地控制疫情。通過預防傳播、立即啟動應急計劃、確保員工和患者安全、與當局緊密合作和定期檢查和改進預案,我們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在醫院內的傳播,保護患者和員工的健康安全,并為社區提供有效的防疫措施。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14
為確保在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時,能夠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處理疫情,控制傳染病的爆發流行,切斷傳播途徑,防止傳染病的傳播蔓延,杜絕和減少傳染病突發事件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維護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我院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一、建立領導組織機構
成立重大傳染病應急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成立重大傳染病專家救治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疫情報告控制程序
臨床醫務人員發現重大傳染病病例時立即按《傳染病防治法》疫情報告控制程序電話上報我院公共衛生科(夜班報告院總值班)。見附件1。
三、實施措施
1、感染源的管理
。1)住院病人一旦被確診為重大傳染病應立即單間隔離(門診病人在指定場所隔離)治療,以便進一步治療或轉傳染病院(病情允許)。
。2)病人隔離期間謝絕陪住和探視,避免交叉感染。
。3)隔離病人的活動范圍僅限于病人居住的房間,呼吸道傳染病者需戴口罩。
2、醫護人員的防護
。1)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方式的不同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如戴口罩、防護鏡,穿防護衣等。進出隔離病房穿隔離衣,必須遵守規定的流程,如人、物進出的流程和衛生通道等。
(2)操作前后必須按手衛生規范消毒和洗手。
。3)隔離區或隔離病房設獨立的`醫療小組,以減少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4)密切接觸傳染源者應做必要的限制性隔離,以免病原菌擴散。
3、消毒與滅菌
。1)隔離區或隔離房間的一切醫療(一次性使用)、生活用品必須單獨使用,污染物品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消毒劑溶液浸泡行預消毒后方能回收、清洗、滅菌。
。2)廢棄醫療、生活垃圾放雙層黃色塑料袋內密封并貼標識,專人專車回收,密封保存,焚燒處理。
(3)隔離病房設有空氣凈化消毒器或紫外線燈,每日酌情進行2—4次消毒,必要時采用化學消毒劑噴霧或熏蒸消毒。
。4)治療臺、床頭桌、地面等每日用含有效氯500—1000mg/L消毒劑溶液擦拭2—3次。
。5)隔離病房的門把手紗布和地墊用含有效氯1000mg/L消毒劑溶液浸濕并保持濕潤。
。6)病人轉院或死亡后按不同病種行終末消毒(包括空氣、墻面、地面、物品和運輸工具等)。
四、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1、對傳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查。
2、對不同疫情指導和組織實施有效的消毒,對接觸者進行隔離,以控制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
五、專業知識培訓
組織專家針對不同傳染病防治知識及疫情報告等知識定期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培訓。
六、檢查、總結
疫情得到處理后,感控辦要對傳染病患者所接觸的診室或病房終未消毒情況進行檢查采樣等工作,確認處理合乎標準后,方可接納新患者。
感控辦、公共衛生科對所發生的重大傳染病應急救治及處理經過進行總結經驗,找出存在問題及漏洞,及時修改預案,以便應急預案更加完善。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15
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確保在發生傳染病流行時能夠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處理病人。根據衛生部和省衛生廳《關于加強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和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消毒技術規范》,結合本院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設施配置
1、門診設立明顯標志指引的傳染病診室及傳染病隔離觀察室,按照診病、觀察、隔離、消毒流程,合理布局,并配備隔離衣、口罩、帽子、消毒液等消毒隔離所需用品,隔離區內配備氧氣裝置、心電監護、呼吸機、床頭X光機、吸痰機、氣管切開包及急救治療藥品。主要用于高疑病人及已確診的垂危不能轉診的病人隔離觀察。
2、建立健全腹瀉病門診、發熱門診制度,完善診療設施配備,早期發現傳染性病人和帶菌者,及時控制疫情擴散。
二、傳染病人診治流程
1、凡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及疑似病人由導醫帶至傳染病診室就診,在明確診斷前,應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對可疑病人立即上報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由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組織專家會診,確診病人或高疑病人立即轉送市傳染病醫院。
2、病房對收治的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治療觀察時,應嚴格按照傳染病人的消毒隔離原則處理,嚴防醫護人員受到感染和交叉感染,嚴防疾病向外傳播。
3、傳染病人出院后,病房要嚴格進行終末消毒處理,對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污水、污物、糞便進行消毒處理。
4、接診傳染病人后,救護車及時按傳染病消毒方法進行有效消毒。
三、報告制度
嚴格執行疫情報告制度,一經發現傳染病人、病原攜帶者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時,必須按照規定的時限立即向疾控中心等部門報告疫情,同時做好傳染病疫情登記報告。對由于瞞報、遲報、謊報或玩忽職守等引起惡劣社會影響的或造成傳染病傳播、流行的.,將追究直接責任人的行政與法律責任。
四、治療方案
1、成立傳染性疾病醫療和救護小組,隨時待命,提高解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緊急疫情的能力。
2、嚴格按各類傳染病治療、預防原則,對病人進行搶救、隔離治療,提高與其它有發熱癥狀疾病的鑒別診斷水平,避免因漏診或誤診所造成的疫病傳播。
五、防護措施
1、組織全院醫務人員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傳染病防治法、食品衛生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對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全面掌握防治知識,改變不良的衛生習慣,搞好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
2、加強對傳染病的監測,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對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污染的場所、物品和密切接觸的醫務人員,實施必要的衛生消毒處理和預防服藥、應急接種等預防措施。
3、對需接觸傳染性病人的醫務人員及相關人員進行防護隔離模擬訓練,以保證一旦出現疫情,可以規范有序地開展工作。
4、落實各項責任制度,努力改善工作人員住宿環境衛生、醫院環境衛生,清理衛生死角、清理積水、清理雜物、噴灑消殺藥液,消除蚊蟲孳生地、降低蚊蟲密度,消除病媒昆蟲、釘螺、鼠類及其它染疫動物,切斷傳播途徑;加強自來水和生活飲用水的管理,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加強營養伙房的食品衛生監測和監督。
六、信息、設備、后勤保障
根據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原則,各有關科室人員做好應急預防和控制疫情所必需的藥品、生物制品、消毒藥品、器械的儲備及供應,把好進貨質量關,嚴防院內交叉感染。時刻注意國內外、特別是鄰近縣市的疫情,提供準確信息。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16
傳染病在醫院中可能會出現,如果醫院無法及時應對,后果會非常危險。為了保障醫院和患者的安全,醫院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突發傳染病應急預案,以應對突發傳染病的發生。
預先考慮預案內容
在開始制定醫院突發傳染病應急預案前,應該先考慮預案內容。預案內容包括應急處理方案、指導原則、分工職責、物資保障、應急演練等方面。在制定這些方案時,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確定應急處理流程:包括傳染病診治、患者隔離和轉移、醫院衛生清潔、人員防護和隔離等處理措施。
制定指導原則:定義醫院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的角色,并確保醫院管理者在突發傳染病發生時能夠以最短時間內采取必要措施。
明確分工職責:確定醫院內部的分工職責,明確各崗位的具體任務,在突發事件下迅速啟動抗疫應急措施。
保障物資:物資保障是應急預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相關藥品、醫療器械、隔離設備等。
演練應急方案:定期組織醫院內部相關人員進行演練和訓練,以檢驗各項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應急處理流程
在制定應急預案時,應急處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突發傳染病發生后,醫院內的醫務人員需要盡快啟動應急處理流程,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應急處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早期預警:如果醫院收治的患者出現疑似傳染病癥狀,醫療機構應該要盡快啟動傳染病預警機制。
診治隔離:對于疑似感染患者,醫療機構應該在第一時間采取隔離措施,防止疾病的擴散。
科學診治:醫療機構應該采取科學診療,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合理治療。
醫療排查:醫療機構應該進行全員排查,查找和識別可能的傳染病癥狀。
醫護精神支持:醫護人員在面臨傳染病時可能會出現心理問題,醫院應該為醫護人員提供有效心理支持,保護其身心健康。
衛生清潔:對于傳染病的衛生清潔非常重要,醫院應該加強環境清潔與消毒,以減少病毒的傳播和擴散。
事后跟蹤:傳染病的治療過程通常很長,醫院應該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跟蹤,防止病情反復出現。
演練和復盤
醫院制定的突發傳染病應急預案,需要定期進行演練和復盤。演練是驗證應急預案可行性的重要手段,可以讓醫護人員掌握應急處置流程,增強應急處置的能力。復盤是對應急演練后的'總結和分析,可以在誤區中獲取經驗和教訓,不斷提高應急反應水平。
總結
醫院突發傳染病應急預案的制定,對保障醫院和患者的安全至關重要。預案應遵循“規范、精準、科學、高效”的原則,旨在實現對突發傳染病最快、最準確的應急反應,保障醫護人員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完善和優化預案方案,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從而做到最好的疾病應急處置。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17
為了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突發傳染病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減輕或消除突發事件引起的危害,保障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結合本校實際,特制定本應急預案。
一、組織管理
1、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韋群校長負責學校傳染病流行應急小組的全面指揮,出現甲類傳染病病例、乙類傳染病爆發,學校應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在2小時之內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同時向上級行政管理部門報告。
副組長
組員z高低段長
保健醫生:殷益負責安排預防接種、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督促班主任做好因病缺課登記,發現病例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傳染病防治宣傳工作,以及資料整理。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每天對學生進行晨檢,做好學生缺課登記制度及傳染病防治宣傳。在傳染病暴發、流行期間,對疫情應嚴格按程序逐級報告,確保信息暢通。進入應急狀態后,全面啟動傳染病防控應急預案,由校長親自指揮。
二、應急程序
1、發生屬于一般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三級應急響應。
。1)各班啟動晨檢和報告制度。
。2)學校做好進入應急狀態的準備,各部門落實各項防治措施。
(3)學校內如尚無疫情發生,聽從上級行政部門及衛生部門的管理。
。4)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教室、食堂等公共場所必須加強通風換氣,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腸道傳染病流行期間,對廁所、食堂應加強消毒,并加強除“四害”工作。
。5)嚴格執行出入校門登記制度。
2、發生屬于重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二級應急響應。除對接觸者實施控制外,全校保持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在第三級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師生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護能力。
。2)班主任負責對各班學生每日定時測量體溫,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3)對重大傳染病的密切接觸者,學校要配合衛生部門做好隔窗、醫學觀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進出校門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校園。
3、發生屬于特大突發事件的疫情,啟動第一級應急響應。在二、三級疫情防控制施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班主任對缺課原因,及時上報。
(2)學校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動。
。3)總務處負責對教室、活動室、食堂、圖書堂、廁所等場地使用期間每日進行消毒,通風換氣。
4、校內疫情
一旦發生傳染病流行,應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啟動傳染病防控應急預案:
。1)班主任、段長或在場教師要立即把事件通知學校的傳染病防控應急總指揮。
(2)校長及主管人員要立即趕到現場,統一指揮,具體聯系急救中心,并在第一時間報告上級行政主管部門、衛生主管部門等;
在傳染病流行事件得到控制后,要將該事件的詳細情況和處理結果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3)加強對發熱癥狀的同學及時處理,班主任立即將發病學生送往醫院,協助醫療部門治療,聯系學生家長,安撫他們的情緒,取得家長的合作。
。4)總務處負責安排衛生消毒相關事宜及后勤保障。
。5)教務處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消除不必要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維護校園穩定。
。6)學校領導和教師(非密切接觸者)要堅守崗位,加強與學生和家長的聯系。
。7)突發傳染病流行得到控制后,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恢復正常教學秩序。
。8)對傳染病流行反映出來的問題,要進行整改,防止事件再發生。
(9)凡是瞞報、緩報,一經發現,就要做相應的處理;
事情處理結束了,還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預防教育。
三、聯系方式:
1、校長室電話z
2、區社發局文體科聯系電話
醫院傳染病防治應急預案3
一、預防與控制傳染病應急指揮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預防與控制傳染病的措施:
1、學生或教職工一旦出現非典、禽流感、風疹、流腦、麻疹、流感等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就醫并向學校請假,不得帶病上學、上班。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18
第一章總則
一、目的和依據為進一步做好我院傳染病防控工作,確保我院能及時、有序、高效地應對可能發生的疫情,保障患者和全院職工的健康權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預案。
二、適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本醫療機構發生傳染病突發意外事件時的防控應對準備及應急處置工作。
三、工作原則堅持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反應及時、措施果斷的原則,采取相應的綜合性防控措施,有效防止和處置傳染病突發事件。
第二章組織管理
一、組織領導傳染病突發意外事件的應急防控工作由本醫療機構法人負總責,按照“分級負責、各司其職”的原則,實行領導負責制,各科室明確責任,密切配合,狠抓落實,共同做好傳染病突發事件的'應急預防和控制工作,及時成立應急預防和控制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指揮、協調、處理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防控工作。
二、組織機構
成立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防控領導小組,組長由本醫療機構的法人擔任,副組長由本醫療機構分管領導擔任,成員包括院長、副院長、各科室負責人。
組長:
成員:
三、工作職責
。ㄒ唬╊I導小組職責
1、指揮本醫療機構傳染病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
2、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召開會議,果斷作出決策,及時上報。
3、解決應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強化非常時期的責任制管理。
。ǘ┫嚓P科室職責
1、各科室應根據工作部署,積極配合、協助領導小組落實防控應急相關工作。
2、各科室應根據應急防控工作安排部署,切實履行自身職責,認真做好相關應急防控工作。
3、及時向領導小組匯報、反饋事件發展情況和應急防控工作情況。
第三章事件監測、報告和公布
一、傳染病突發事件的監測
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傳染病突發事件的日常監測工作,及時、準確預警預報突發。
二、事件的報告
1、傳染病突發事件,實行逐級報告制度。
2、任何科室、任何人發現發生或疑似傳染病突發事件時,必須立即向領導小組報告,領導小組趕往現場了解情況后,按要求向上級報告。
3、任何科室、任何人不得瞞報、緩報、謊報或阻礙他人報告事件情況。
三、事件的公布
本醫療機構應將傳染病突發事件情況及時準確上報上級相關部門,由上級相關部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公布,本醫療機構不得隨意公布傳染病突傳事件情況。
第四章應急反應
發生傳染病突發事件,應逐級向上報告,同時立即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安排部署本醫療機構力所能及的應急防控工作。待上級相關部門根據事件的嚴重程度,作出應急防控措施后,再根據上級應急防控措施做好相關應急防控工作。
第五章預防控制措施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各科室應及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政府、區委政府關于加強傳染病突發事件防控應對和應急準備工作的有關精神,加強對傳染病突發事件防控工作的領導。
二、加強督導檢查,防范意外事件的發生。
本醫療機構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防控領導小組,要對本醫療機構相關科室傳染病防控日常工作進行不定期督導,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反饋、督導整改,以防傳染病突傳事件的發生。
三、強化培訓,提高責任意識
制定本醫療機構傳染病防控學習培訓計劃和措施,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學習傳染病防控的相關法律法規、專業技術、安全防護知識,提高傳染病防控管理人員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管理水平。
第六章意外事件處置措施
一、本醫療機構所有科室和個人發現本醫療機構發生或可能發生傳染病突發事件時,有義務立即報告本醫療機構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防控領導小組,未立即報告致使傳染病暴發流行導致嚴重后果的,要根據情況嚴重程度,予以相應處理。
二、領導小組接到報告后,立即層層上報,同時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調查,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或可能發生傳染病突發事件的情況展開調查,確定傳染病突發事件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和嚴重程度。
三、領導小組盡快組織相關人員對發生傳染病突發事件的現場進行封鎖,必要時封鎖傳染病突發事件發生區域,以防止事件擴大。
四、領導小組及時組織人力對發生傳染病突發事件現場進行消毒、處理,盡可能減少突發事件對病人、醫務人員及周圍環境的影響。采取適當的安全措施,對涉及突發事件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其他相宜處理。
五、對傳染病突發事件現場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應從污染最輕向污染最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進行相應的消毒處理。
六、處理工作結束后,傳染病突發事件應急防控領導小組,對傳染病突發事件的起因、發生、發展、影響、后果等進行歸納,總結經驗,完善防護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 19
一、總則
1、編制目的
為及時發現、有效控制突發傳染病,規范突發傳染病發生后的報告、診治、調查和控制等應急處置技術,指導突發傳染病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維護社會穩定的經濟發展。
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時間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預案,制定本方案。
3、突發傳染病分類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共39種傳染病。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甲型H1N1流感。丙類傳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手足口病、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根據其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決定并予以公布。
4、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在我院發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突發傳染病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本預案所指突發傳染病是指某種傳染病在短時間內發生、波及范圍廣泛,出現大量的病人或死亡病例,發病率遠遠超過常年發病率水平的情況。
包括以下情況:
1)、發生霍亂疫情及暴發疫情;
2)、乙類、丙類傳染病暴發或多例死亡;
3)、發生罕見或已消滅的傳染。
4)、發生新發傳染病的疑似病例;
5)、可能造成嚴重影響公眾健康和社會穩定的傳染病疫情,以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臨時規定的疫情。
5、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焖俜磻,高效運轉。預防為主,群防群控。
二、應急處置的組織體系及職責
1、應急指揮機構
由院領導組成,負責對突發傳染病事件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作出處置突發傳染病事件的重大決策。指揮機構成員根據事件的性質和應急處置工作的需要確定。
2、日常管理組織
由感染管理科負責對突發傳染病時間應急處置的日常管理工作。
3、專家委員會
由傳染病學、臨床醫學、流行病學、衛生管理、醫學檢驗等相關領域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組成。其主要職責是對突發傳染病事件的調查和采取的治療控制措施提出建議。
4、應急處理機構
臨床科室負責病例(疫情)的診斷和報告,并開展臨床救治。危重病人盡可能轉送具備治療條件的醫療機構或指定的醫療機構救治。及時進行網絡直報,并上報所在轄區內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同時,主動配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事件的流行病學和衛生學調查、實驗室監測樣本的采集等工作,落實醫院內的各項疾病預防控制措施;并按照可能的病因假設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積極搶救危重病例,盡可能減少并發癥,降低病死率;一旦有明確的實驗室檢測結果,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做好病例尤其是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
三、監測、預警與報告
1、監測
感染管理科負責開展突發傳染病事件的日常監測工作。及時對突發傳染病事件的資料進行收集匯總、科學分析、綜合評估,早期發現突發傳染病事件的苗頭。
2、預警
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傳染病預警,根據情況予以公布報告。
3、報告
醫務人員接診具有相似臨床癥狀的突發傳染病患者時要及時報告感染控制科。感染管理科核實后向應急指揮機構報告,應急指揮機構應在2小時內以電話或傳真等方式向屬地衛生行政部門或其指定的專業機構報告,同時進行網絡直報。報告的范圍和標準按【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要求】執行;報告的內容包括疫情發生的單位、時間、地點、受威脅人數、發病人數、死亡人數、年齡、性別和職業、發病的可能原因、采取的應急措施、現狀和趨勢、報告人的聯系電話等。
四、應急響應和終止
1、應急響應的原則
突發傳染病應急處理要采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核實的方式,有效控制疫情發展。未發生突發傳染病的地方,采取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同時,服從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的統一指揮,支援突發傳染病疫情發生地的應急處理工作。
2、應急響應程序
1)、甲類傳染病的應急響應程序
專家委員會和應急處理機構負責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采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書寫的病例記錄以及其他有關資料應妥善保管。不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應當將患者及其病例記錄復印件一并轉至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2)、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的應急響應程序
專家委員會和應急處理機構應當根據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應急指揮機構和感染控制科負責聯絡和組織相關部門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消毒的無害化處置。書寫的病例記錄以及其他有關資料應妥善保管。不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應當將患者及其病例記錄復印件一并轉至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醫療機構。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3)、應急處理人員的安全防護
要確保參與應急處理人員的安全。針對不同的突發傳染病,特別是一些重大突發傳染病,應急處理人員還應采取特殊的防護措施。 4)、應急響應的終止
突發傳染病疫情應急響應的終止需符合以下條件:突發傳染病時間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經過一段時間后無新的病例出現。特別重大突發傳染病事件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討論證.
5)、成立傳染病應急領導小組組長:院長
副組長:各副院長
成員:感染管理科科長醫政科科長護理部主任其他的部門的負責人科室的主任和護士長
6)、成立傳染病應急專家小組組長:業務院長
成員:感染管理科科長醫政科科長護理部主任科室的主任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精選16篇)07-16
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范文09-06
醫院應急預案11-03
醫院的應急預案03-08
醫院應急預案09-17
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范文4篇04-24
醫院防汛應急預案01-14
[熱門]醫院應急預案08-18
醫院停電的應急預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