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精選16篇)
醫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醫院感染應急預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1
一、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主管業務副院長
組員:醫務處、院感科、護理部、感染性疾病科、藥劑科及檢驗科主任
二、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報告:
1、出現醫院感染暴發流行趨勢時臨床科室醫生立即報告科主任,同時上報院感科。
2、經調查證實發生以下情形時: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應于12小時內報告縣衛生局,并向縣疾控中心報告。
3、證實發生以下情形時: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應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要求進行報告。
4、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三、出現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時,應采取下列感染控制措施:
1、院感科接到報告后,應及時到達現場進行調查處理,采取有效措施,并將調查證實發生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報告院領導。主管院長接到報告后,迅速組織人員開展感染控制及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并從人、財、物等方面予以保證,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展開,將受到感染人群縮小到最低范圍。
2、醫務科負責組織專家進行會診,協助臨床科室查找感染源及傳播途徑,隔離相關病人,防止感染源的傳播及感染范圍的擴大。
3、護理部負責協調護理人員,協助做好各項消毒、隔離及病人安置工作。
4、檢驗科負責各種病原學檢測。
5、藥劑科、器械科、總務科負責應急物資、藥品的準備和發放工作。
6、感染管理科負責流行病學調查:
a.證實醫院感染突發事件,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病例進行確診。
b.查找感染源: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病人及周圍人群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
d.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對病人做適當的治療,進行正確的消毒隔離處理,必要時隔離病人甚至暫停接收新病人。
e.分析調查資料,對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和時間分布進行描述;分析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和感染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綜合作出判斷。
f.出具調查報告,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
四、醫院感染暴發的預防措施:
1、開展醫院感染的監測:及早發現醫院感染流行暴發的趨勢,及時采取控制措施。
2、加強臨床抗菌藥物應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藥物的應用。
3、加強醫院消毒滅菌效果的監督監測。
4、強化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性。
5、加強醫源性傳播因素的監測和管理,如消毒及無菌操作、消毒產品的管理等。
6、加強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高危人群與主要感染部位的醫院感染管理。
7、及時匯總和反饋臨床上分離的病原體及其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
8、做好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包括醫療救護的藥品及器械、消毒藥械、個人防護用品等,以保障衛生應急工作進行。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2
為規范我院醫院感染暴發報告程序,提高醫院感染暴發處理和應對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醫院感染對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醫療安全, 根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特制定我院“醫院感染暴發處理的應急工作預案”。請各部門科室按工作預案要求,認真落實好本部門本科室的應急工作預案。
南海醫院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專家組 組長 :
組員:
南海醫院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專家組的職責
1、對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進行業務指導;
2、對醫院感染發生狀況及危險因素進行調查、分析;
3、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進行報告和調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協調、組織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本院醫院感染暴發報告流程
。ㄒ唬┊斖豢剖叶虝r間內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任何醫師、護士都有責任立即向本科室醫院感染管 理小組組長匯報,并電話通知醫院感染管理科和醫務科等相關科室。同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送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管理科應立即到達現場進行調查處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醫院感染的暴發。并于6小時內報告主管院長和通報相關部門。
(二)經調查證實為醫院感染流行、暴發時,應當于12小時內向南海區衛生局報告,并同時向南海區疾控中心報告。
。ㄈ┊斂剖叶虝r間內發現5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應立即向科主任匯報,并電話通知醫院感染管理科和醫務科等相關科室。同時填寫《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送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管理科應立即到達現場進行調查處理,于2小時內報告主管院長和通報相關部門,并組織專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處理。
。ㄋ模┙浾{查證實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時,醫院于6小時內向南海區衛生局報告,并同時向南海區疾控中心報告。
本院醫院感染暴發處理流程
。ㄒ唬┭杆俳M織醫務科、感染控制管理科開展醫院感染控制措施及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并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予以保證,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率的開展,將受感染人群縮小到最低范圍。
。ǘ┛贫皶r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落實感染控制措施。
。ㄈz驗科負責各種病原學的檢測。
(四)感染控制管理科進行流行病調查
1、證實為醫院感染暴發,對懷疑患有同類感染病例進行確診,計算其罹患率。
2、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隔離病人,積極治療。對科室的用物、場地進行正確的消毒滅菌處理。必要時,暫時關閉病房,停止接受新病人。
3、積極查找感染源,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測。
4、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病人及周圍人群做詳細的流行病學調查,認真填寫調查表格。
5、分析調查資料,對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時間分布進行比較,分析原因,推測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徑和易感因素,結合實驗室結果和所采取控制感染措施的效果綜合作出正確的判斷。
6、根據感染暴發或流行的調查和控制情況,寫總結報告,制定防范措施。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3
一、總則:
1、目的:為了提高醫院感染暴發處置能力,及時有效的采取各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醫院感染對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醫療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制定本預案。
2、處置工作原則:處置過程實行調查與控制措施同步進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積極采取措施,防止醫院感染暴發的擴大化。
二、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組織體系及職責:
1、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1)負責統一領導和指揮,組織、協調應急處理工作。
(2)對醫院感染暴發或疑似暴發事件成立與否做出最終判斷。
。3)決定本預案是否啟動和是否終止。
。4)研究并制定發生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及疑似暴發事件時的控制措施。
。5)負責對外信息發布。
(6)按規定向市疾控中心及市衛生局報告。
2、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技術專家組
。1)醫院感染暴發醫療救治小組
、儇撠煂σ伤撇±M行會診、討論,明確診斷并積極進行救治。
、谪撠煂Ρ绢A案的啟動及終止提出建議。
③調度各科醫療技術力量(醫務部負責醫師調度,護理部負責護士調度),保障救治感染患者工作的開展。
④負責患者分流轉運及轉運途中的醫療監護。
、蓊A防醫療糾紛的發生。
⑥根據事態發展及調查結果完善診療方案。
。2)消毒隔離及醫療護理小組職責:
①根據事件性質,負責消毒、隔離、防護技術指導和具體消毒隔離措施的落實工作。
、趨f助調查醫院感染發生原因,做好標本采集。
(3)流行病學調查小組職責:
、龠M行環境衛生學檢測以及有關的標本采集、病原學檢查等工作。
②負責對感染病例發生地點、時間、涉及人數、主要癥狀和體征、可能原因等信息進行調查、收集、整理和報告。
。4)后勤保障組職責:
①負責消毒、隔離防護、救治藥品等物資的'應急供應。
、谠诮拥结t院感染暴發事件通報后,總務部、藥劑科應立即對醫療設備、防護器材、藥品、消毒藥械等進行庫存檢查、質量檢修,根據庫存狀況及領導小組的進一步安排,進行緊急采購。
三、預案的啟動
1、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報告程序及責任人:
(1)臨床科室發生3例(含3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3例醫院感染暴發病例時,應立即報告科主任、護士長,由本科室科主任、護士長上報院感科,休息時間報總值班。
。2)檢驗科在短時間內(一般為7天),在不同患者的同類標本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在同一病區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檢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藥的病原體,立即上報院感科。
。3)在接到臨床科室或檢驗科的報告后,院感科主任應立即向本院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進行報告,同時報告分管院領導,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同時向醫務部、護理部、藥劑科及總務部進行通報,以利于有關部門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4)當發生以下情況時,分管院長應于1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及市疾控中心報告,請求協助調查處理。
、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5)當發生以下情況時,分管院長應于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及市疾控中心報告:
、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
②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劭赡茉斐芍卮蠊灿绊懟蛘邍乐睾蠊尼t院感染。
2、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確認程序
(1)在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報告程序啟動后,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應在1小時內組織相關職能科室及專家組成員對暴發事件進行調查、確認,并對事件進行綜合評估,研究確定是否啟動本預案。當領導小組成員出現不同意見時,由院長決定本預案是否正式啟動。
(2)在本預案啟動后,技術專家組必須立即召開會議,嚴格履行各自職責。
四、應急處置及控制措施
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同時采取醫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傳播和感染范圍的擴大。同時,隨著調查不斷獲得新的發現,及時調整控制措施。
1、查找感染源:院感科、細菌室應對感染患者、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查。
2、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對感染患者及相關人群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調查感染患者及周圍人群發病情況、分布特點并進行分析,根據疾病的特點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徑,對感染患者、疑似患者、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確定感染途徑。
3、對感染患者:積極實施醫療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時進行隔離。
4、切斷感染途徑:在確定感染暴發的傳播途徑后,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對感染源污染的環境采取正確有效的消毒處置措施。
5、對易感人群:實施保護措施,必要時對易感患者隔離治療,甚至暫停接收新患者。
6、調查結束后應盡快將調查處置過程整理成書面材料,記錄暴發經過、調查步驟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調查的經驗與不足,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
五、預案終止
在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被消除后,距離本院最后一例醫院感染病例的最長潛伏期也無新的病例出現,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領導小組應責成技術專家組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發展態勢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本預案是否終止。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4
一、醫院感染流行暴發報告程序:
1、當疑有或出現醫院感染暴發流行趨勢時,經治療醫師應及時向本科醫院感染監控小組負責人報告,并立即填表報告醫院感染管理小組。
2、醫院感染管理小組接到報告后,應立即報告院長并通報相關部門。
3、經調查證實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時,醫院應于24小時內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
4、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二、出現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應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臨床科室醫院感染監控小組必須及時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執行控制措施。
2、醫院感染小組必須立即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1)證實流行或暴發。
。2)查找感染源。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4)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
。5)分析調查資料。
(6)寫出調查報告,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
3、盡快查明感染源,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減少死亡率。
4、加強行政領導,啟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成立緊急搶救領導小組,組織搶救和上轉工作,調查和善后工作,病情仍未控制時當機立斷,關閉病房以免暴發流行進一步擴大。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5
為加強我院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感染暴發事件的發生,保證醫院感染暴發后能迅速、有效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事件的蔓延擴大,保證醫療安全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本預案。
一、本預案所稱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是指我院某科室發生的醫院感染暴發,以及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人身損害、死亡及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情形。
二、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以及處理原則:職責明確、分級負責;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快速反應、措施果斷。
三、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分級:根據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危害程度,將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分為一般事件(Ⅲ級)、較大事件(Ⅱ級)、和重大事件(Ⅰ級)三個級別。
(一)、一般事件(Ⅲ級):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
1、某科室短時間內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2.3例以上、5例以下醫院感染暴發。
較大事件(Ⅱ級):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1.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2、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3、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的。
(二)重大事件(Ⅰ級):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
1、10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2、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
四、應急響應
全院各科均為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監測和響應單元,每個職工均負有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監測義務和積極采取預防與控制實施的責任。根據科室報告或醫院感染管理科監測,認為可能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時,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同時進行現場調查,并組織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有關專家進行分析討論。
(1)會議認為不屬于醫院感染暴發時,將會議討論結果報告主管院長,同時指導有關科室繼續加強醫院感染的監測工作。
(2)會議認為屬于醫院感染暴發時,報告主管院長,并按本預案規定程序處理。必要時,報請組織醫院感染委員會全體會議進行再次討論認定。
五、根據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嚴重程度,設定三個應急響應級別。
(一)Ⅲ級響應:一般事件
符合一般事件(Ⅲ級)的情形,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證實后啟動Ⅲ級響應,并負責及時采取以下措施:
1、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立即再次到現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會同當事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及相關人員分析暴發原因,確定可能污染源、傳播途徑或感染因素,指導科室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
2、當事科室對感染病人實行相對隔離治療;醫院感染管理小組應每天報告感染病人病情和病區其他病人是否有醫院感染跡象,發現感染跡象,立即甄別,采取果斷有效措施處理。
3、當事科室和醫務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和消毒隔離措施。
(2)Ⅱ級響應:較大事件
符合較大事件(Ⅱ級)的'情形,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證實后啟動,并負責及時采取以下措施:
1、上述Ⅲ級響應應采取的措施;
2、報請衛生局和疫控中心給予專家指導;
3、對感染病人實行隔離治療。
首先對病人和密切接觸者分組隔離,分組治療,及時進行正確的消毒處理。必要時報告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批準,可采取關閉相應科室、暫停接受新病人等措施。
(1)、隔離病人。一般可采取將病人分類
隔離與不同的病室,或采取其他相應措施來控制感染的進一步擴展。如果病原微生物有進一步擴展的跡象,則對病人進行嚴格的分組護理,各組護理人員必須固定,醫護人員要嚴格執行隔離技術規范。若分組護理仍不能有效控制感染控制感染擴散,并出現感染病例急劇增多或出現死亡病例時,應暫時關閉病房,停止收治新發病人,尋找感染源,確認主要傳播途徑。
(2)、切斷傳播途徑。事發科室應加強消毒和隔離工作,做好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
(3)、保護易感人群。積極治療原發疾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易感人群免疫功能。嚴格掌握各種侵入性診療操作的指征,盡量減少局部免疫屏障損傷,減少正常菌群易位造成的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減少或延緩耐藥菌株的發生。
(三)Ⅰ級響應:重大事件
符合重大事件(Ⅰ級)的情形時,經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證實,報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批準后啟動,并負責及時采取以下措施:
1、上述Ⅱ級響應采取的措施;
2、對發生事件的科室予以隔離或關閉;
3、由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決定,采取其他相應有效措施。
六、報告
按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制度上報
七、響應終止
經采取應急處理措施,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后,終止響應并按規定報告。
(一)、一般事件(Ⅲ級):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決定終止。
(二)、較大事件(Ⅱ級)與重大事件(Ⅰ級):由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報告主管部門(區衛生局及疾控中心)決定終止。
八、保障
醫療救治工作由醫務科負責協調并組織實施。
1、醫用物質由后勤科、藥械科等部門負責儲備并保證已經處理需要。
2、相關部門負責應急處理過程中的人員協調工作。
3、發生醫院感染暴發的科室負責配備現場處理必需物質,包括隔離衣帽、口罩、手套、鞋套等隔離防護用品。
4、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醫院感染控制措施的監督指導。
5、檢驗科負責準備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現場采樣、檢驗用具、
6、其他部門依職責做好應急處理準備工作。
九、責任與獎懲
1、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2、全院各級各類醫護人員,應切實履行職責并服從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指揮,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對工作中做出成績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與表彰和獎勵,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的責任人,依據有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十、附則
1、醫院感染:指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何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者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感染也屬于醫院感染。
2、醫源性感染:指在醫療服務中,因病原體傳播引起的感染。
3、特殊病原體的醫院感染:指發生甲類傳染病或依照甲類傳染病管理的乙類傳染病的醫院感染。
4、醫院感染暴發: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5、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臨床癥候群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懷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現象。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6
為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減少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對病人健康造成的危害,保證病人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要求。結合我院實際工作,制定本預案。
1、成立醫院感染暴發報告處置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1、負責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的領導,統一指揮;
2、組織召開醫院感染暴發緊急處理會議,制定控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對患者造成的危害;
3、決定是否暫停收治新病人、暫停手術或診療項目等。
2、醫院感染暴發制度
1、臨床科室主任為醫院感染暴發報告第一責任人(院內報告)。
2、當發生以下情況時,主管醫生立即報告科主任,科主任調查后立即報感染辦并記錄備查;
(1)臨床醫生短時間內發現3例及3例以上臨床癥候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和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
(2)臨床醫生發現1例無菌手術感染者;
(3)某病區多從耐藥菌3株以上者;
(4)細菌室發現1例特殊病原體或其他新發病原體;
(5)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等。
3、出現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醫院感染暴發,感染辦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并通知相關部門。
4、經調查證實后的以下情況
(1)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
(2)發生特殊病原體或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感染辦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并在2小時內向區衛生局和疾控中心報告。
5、當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時,感染辦查實后應當于12小時內向區衛生局和疾控中心報告。
6、對瞞報、緩報和謊報情形,按有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
3、醫院感染暴發院內報告流程
臨床科室主任→上報醫院感染辦→上報主管院長→上報院長
4、部門(科室)職責
1、臨床科室:發現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醫院感染暴發時,應立即報感染辦,并協助調查處理。
2、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對臨床科室上報的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暴發病例進行調查核實,并按要求逐級上報,提出控制措施、消毒隔離技術指導各科防護用品的儲備等
3、醫務科:負責組織醫療人員對感染病例的診療與搶救
4、護理部:負責組織護理人員對醫院感染暴發的消毒、隔離措施實施。
5、后勤科:負責公共環境消毒、醫療廢物的`消毒處理。
6、藥械科:負責保障各類藥品及消毒劑、防護用品及醫療用品的供應。
7、檢驗科:負責可疑傳染病和病原體的同源性等監測。
8、預防保健科:負責傳染病的報告工作。
9、保衛科:負責阻止污染物流失或惡意高危傳染病的流動,確保醫務人員的救治工作安全。
5、醫院感染暴發處置措施
1、分管院長接到報告并確定后立即召開會議,討論應急處理措施,立即啟動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
2、負責科室立即組織醫護人員積極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對患者積極實施救治。
3、院感辦積極進行流行病學、環境衛生學檢測,對感染者、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等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微生物監測等,并提出有效控制措施。
4、臨床科室保存好相關資料,積極配合專職人員的調查、監測、不得拒絕和阻礙,不得提供虛假材料。
5、責任科室根據院感辦的建議進行有效的消毒處理,隔離措施等。
6、臨床科室根據醫院領導小組討論決定,執行是否暫停收治新病人、暫停手術或診療項目等。
7、醫院感染辦公室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并通報全院,最后形成文字資料存檔。
8、特別重大事件應及時請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參與或請示上級主管部門予以協助處理。
9、醫院感染暴發處置管理小組成員、科主任、護士長及相關人員,在醫院感染暴發期間要保證24小時電話暢通!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7
為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爆發事件的發生,最大限度減少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對病人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病人和醫務人員的安全,依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條例》,結合我院工作實際,特制訂我院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預案如下:
一、組織領導:
(一)成立醫院感染暴發應急事件領導小組。其職責主要是負責組織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發生時的緊急處理工作;組織相關人員會診,提出診治意見及整改措施;負責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報告。應急辦公室設在醫院感染管理科,其職責主要是及時準確地完成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監測及調查工作;及時準確地傳達領導小組的決定和督辦;做好有關記錄;及時完成暴發事件的調查報告;負責上下級和院內的聯絡及協調工作。
。ǘ┏闪⑨t院感染暴發應急事件專家組。職責主要是負責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級別確定以及采取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議;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衛生處置進行技術指導;對感染病人及高危病人的'醫療救治工作進行指導。
。ㄈ┏闪⑨t院感染暴發應急事件后勤保障組。其職責主要是提供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所需應急物質,包括藥品、器械、消毒藥械、個人防護物品等,以保障應急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醫院感染暴發流行定義:
醫院感染暴發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稱為暴發流行。
三、報告程序
。ㄒ唬┽t院感染暴發報告范圍,包括疑似醫院感染暴發和醫院感染暴發。
。ǘ┌l現以下情形時,應當于1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同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1、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2、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3、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于24小時內逐級上報至省級衛生行部門。
4、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接到報告后組織專家進行調查,確認發生以下情形的,應當于24小時內上報至衛生健康委。
。1)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2)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3)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
5、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同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所在地的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確認后,應當在2小時內逐級上報至省級衛生行政部門。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確認發生以下情形的,應當在2小時內上報至衛生健康委。
。1)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
。2)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8
一、總則
1、目的:有效預防和及時控制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規范和指導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等規定,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預案。
2、使用范圍:本預案適用于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二、組織機構及職責
。ㄒ唬┽t院感染暴發緊急處置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員:
醫院感染暴發報告處置領導小組職責:
1、負責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
2、組織召開醫院感染暴發緊急處理會議,制定控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對患者造成的傷害;
3、決定是否暫停收治新病人、暫停手術或診療項目等。
。ǘ┏闪苯M織
由分管院長領導、感控辦、醫務部、護理部、檢驗科、藥學部、物流中心、總務處等科室負責人組成應急處理領導小組;醫院感染暴發疫情發生后,根據疫情分級響應程序,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負責醫院感染暴發疫情應急處理工作的組織管理、指揮和協調。
職責:
1、感控辦:負責提供消毒隔離技術支持和監督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和調查評估等相關工作;
2、醫務部:負責監督指導醫務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等規章制度,組織專家進行會診和醫生人力資源協調工作;
3、護理部:負責監督指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消毒隔離等規章制度和護士人力資源協調工作;
4、物流中心:負責應急物資采購工作;
5、藥學部:負責治療用藥、搶救藥品和消毒藥械采購工作;
6、總務處:做好后勤保障。
7、臨床科室:發現疑似醫院感染暴發和醫院感染暴發時,應立即上報醫務部、感控辦、護理部,并協助調查處理。
8、檢驗科:負責可疑傳染源和病原體的同源性監測。
9、保衛處:負責阻止污染物流失或惡意高危傳染病的流動,確保醫務人員的救治工作安全。
10、預防保健處:負責傳染病的報告工作。
三、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的判定標準、終止條件以及分級
1、判定標準
在短時間(24小時內)內同一病區連續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的疑似醫院感染暴發病例,即啟動應急處理工作。
2、終止條件
末例醫院感染病例發生后經過最長潛伏期無新的病例出現,即可終止應急處理工作:
3、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疫情分級
Ⅰ級:同一病區在短時間(24小時內)連續發生3例以上暴發或疑似醫院感染暴發病例。
Ⅱ級:同一病區在7天內連續發生5例及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或在72小時內連續發生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病例;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或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
、蠹墸和徊^在7天內連續發生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
四、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監測報告
1、醫護人員發現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時,應當及時向病區負責人報告,病區負責人分析情況后必須及時向醫務部、感控辦匯報。
2、檢驗科在短時間內(一般為7天),在不同病人的.同類標本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在同一病區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檢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藥的病原體,及時上報科主任,科主任必須在2小時內電話或當面報告醫務部、感控辦。如遇特殊原因,應立即向分管感染控制辦公室的副院長直接報告或向行政總值班報告。
感控辦:
醫務部:
行政總值班:
五、應急響應
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疫情分級響應程序
Ⅰ級:接到病區負責人報告后,感控辦立即現場調查,提出具體的消毒隔離實施措施,同時向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匯報;
、蚣墸航拥讲^負責人報告后,感控辦立即現場應急處理,同時向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匯報,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到現場調查,各相關部門落實各項應急措施;由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副組長負責宣布啟動II級應急響應。
、蠹墸航拥讲^負責人報告后,感控辦立即到現場應急處理,同時向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匯報,應急處理領導小組隨后到現場調查,各相關部門落實各項應急措施;由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宣布啟動Ⅲ級應急響應。
六、應急處置
對醫院感染暴發疫情堅持“邊救治、邊調查、邊控制、妥善處置”的原則,以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態的發展。具體做好以下工作:
1、積極開展對醫院感染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診治工作,及時排除或確診疑似病人,對危重病例積極救治或根據病情及時轉診;
2、對醫院感染病例實行分類隔離管理,隔離病房標識清楚;
3、根據感染病例的傳播途徑加強消毒工作;
4、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5、根據初步掌握的資料,排查潛在的傳染源;
6、病區暫停收治新病人,暫停病人外出;
7、必要時對易感病人和工作人員實施預防性用藥;
8、做好醫療廢物處置工作,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擴大;
9、加強工作人員個人防護,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指導工作人員采取正確的防護措施;
10、及時向員工通報院感事件的防控情況,做到公開、透明、及時;
11、對未發生醫院感染暴發的病區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七、善后評估
突發事件結束后,感控辦組織有關人員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采取的措施的效果評價、應急處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經驗及改進建議。評估報告根據事件分級報告醫院領導和(或)上級部門。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9
一、組織體系及職責
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二、職責
1、院感科、公共衛生科:負責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環境衛生學檢測以及有關的標本采集、病原學檢查等工作;對現場采取消毒隔離措施,對相關人員采取醫學隔離措施,指導醫務人員做好職業防護,提出進一步的防控建議; 負責感染病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報工作,撰寫醫院感染暴發評估報告。
2、醫務科:協助開展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 負責調配醫療人員對醫院感染病例實施醫療救治,包括診 斷、治療、病人轉運、監護;并與病人及家屬溝通,穩定情 緒。
3、護理部:協助開展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根 據需要調配護理人員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項 護理工作。
4、檢驗科微生物室:配合進行現場微生物標本的采 集及檢測,及時準確地做好醫院感染病例的病原學檢查工 作。
5、藥劑科:負責治療搶救藥品、消毒藥品配備, 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督導。
6、設備科:負責救治現場器械、設備檢查維修及 各項保障工作,做好醫院感染暴發事件處理及各項防護用品的`準備工作。
7、總務科:做好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理中額外需要的廢物收集袋、利器盒、周轉箱、轉運車、消毒隔離器具 等器材的供應工作;負責醫療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工作。
8、保衛科:負責安全保衛和維護正常的醫療救治秩序。
三、報告制度
1、臨床醫生發現醫院感染病例應及時填寫醫院感 染報告卡。
2、當發生下列情況時,應24 小時內報告科室主任、護士長、院感科。
3、醫生或護士發現有 3 例以上醫院感染聚集性病例。
4、微生物室發現某種細菌的檢出率增高,或在某個病區短期內集中檢出某種細菌。
5、院感科發現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6、任何科室發現原因不明感染病人。
7、當發生下列情況時,科室應盡快報告院感科, 院感科應盡快報告辦公室和分管院長,經院委會組織討論確認后,于發現后 12 小時內報告市衛生局、市疾控中心。
8、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3 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或由于醫院感染暴發直接導致患者死亡、由于醫院感染暴發導致 3 人以上人身損害后,當發生下列情況時,科室應立即報告院感科、辦公室,夜間上報總值班。
院感科應立即報告分管院長和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馬上組織討論確認后,于 2 小時內報告市衛生局、市疾控中心。
四 處置措施
1、院感科接到科室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后,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如確認醫院感染暴發, 則立即報告分管院長及應急預案領導小組。
2、應急預案領導小組立即組織相關人員討論,制定全面調查、隔離、控制及治療措施,分別由院感科、醫務 科及護理部帶領分頭行動,落實措施。
3、及時隔離病人,必要時隔離密切接觸者及高危人員,按照消毒隔離規范進行消毒處理,積極治療感染病人, 醫護人員做好自身防護。
4、積極查找感染源及感染途徑,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護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必要的流行病學調查。
5、暴發流行控制后,總結經驗教訓,制定防范措 施并進行整改。
6、特殊時間段(夜間、節假日)應急方案
夜間、節假日科室發現上述需報告病例報總值班,由總值班上報院領導及通知相關科室責任人。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10
1.定義
醫院感染暴發: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現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疑似醫院感染暴發: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出現3例以上臨床癥候群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現象;或者3例以上懷疑有共同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的現象。
2.醫院感染意外事件應急工作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各臨床、醫技科室主任及護士長
應急小組發現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醫院感染暴發時,應遵循“邊救治、邊調查、邊控制、妥善處置”的原則,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與分析,確認暴發事件,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徑,指導臨床及時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及時反饋和總結防控的`效果。
3.各部門的職責
臨床科室為醫院感染暴發報告的第一責任人,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或疑似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時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報告內容應包括報告人、所在科室、事件發生時間、涉及人員數量、主要臨床表現、事件發生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及發展趨勢等,并積極配合醫院感染管理部門的調查,及時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各臨床/醫技科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負責科室日常醫院感染監測,一旦發生醫院感染暴發或疑似暴發,所在科室立即召開醫院感染管理小組會議,開展醫院感染管理自查工作,并根據醫院感染暴發應急工作組安排,配合支持醫院感染暴發事件各項應急處置工作。
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具體負責醫院感染暴發的監測、調查與處置工作。接到臨床科室醫院感染暴發上報時,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開展環境衛生學和流行病學調查,落實應急工作組的各項工作決議,督促相關人員按應急預案開展工作,落實各項處置措施。監督檢查消毒隔離防控措施執行情況;協助醫院感染病例的診斷、治療、監測樣本的采集、病原學檢查,病人流轉運;負責協助流調人員現場信息的收集、匯總、分析和上報工作。
醫務科負責組織協調相關科室成立應急專家組,確認感染病例,制定診療方案,負責預防醫療糾紛,醫療救護等任務。并根據醫院感染暴發應急工作組的進一步安排,調度全院醫療、醫技人員落實各項應急處置任務。
護理部負責護理方案的制定,督查相關臨床科室的護理措施,糾正存在的問題,落實消毒隔離等防控措施,切斷傳播途徑。積極協調調查醫院感染發生的原因,監測標本采集等任務。
檢驗科承擔相關檢測工作,建立輔助檢查診斷的快速通道,做好微生物同源性分析、標本采集與保存、鑒定工作;法定傳染病的菌毒種或特殊的菌毒種要及時報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復合、保存。
藥劑科和設備科負責統籌安排治療藥物、消毒劑、隔離防護用品和醫療設備的供應;及時整理本院相關物品庫存,根據應急工作組的安排,做好藥品和醫療設備的緊急采購和補給。
總務科負責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措施落實的有關協調工作,提供應急物品和設施設備的緊急采購和供應。
醫院應在人力、物力、財力、空間等方面給予相應的支持,以保障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處置工作的順利開展與防控措施的有效落實。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11
一、目的
為預防控制醫院感染暴發的發生發展,指導和規范醫院感染暴發的應急處置工作,保證醫療安全。
二、范圍
適用于我院醫院感染暴發或疑似暴發的應急處理工作.如系傳染病引起的暴發,可同時參照我院《傳染性疾病應急預案》。
三、定義
1.醫院感染暴發: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其中同種同源可指易感人群同時或先后暴露于同一感染來源(同種同醫療護理操作,使用相同批號的一次性物品、同一批血液/輸液制品、使用同一種滅菌方法的物品、經同一醫師或護士治療的患者,同種微生物感染懷疑同一來源等)
2.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出現3例以上臨床癥候群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懷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現象。
四、標準
(一)處置工作原則
處置過程實行調查與控制措施同步進行,以人為本,減少危害;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快速反應,共同協同;積極采取措施,防止醫院感染暴發的擴散。
。ǘ)組織體系及職責
醫院感染暴發處置應急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臨床各科主任、護士長
下設辦公室,由石xx兼辦公室主任。
職責:研究并制定發生醫院感染暴發事件時的控制預案;發生醫院感染流行或暴發趨勢時,應當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對本院的醫院感染暴發成立與否做出判斷;負責統籌協調組織相關科室、部門開展醫院感染暴發的調查與控制工作,并按要求報告有關衛生行政部門。
醫院感染暴發救護工作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職責:負責對受感染患者進行診斷、鑒別、救治及救護;向醫院領導匯報及提供被感染患者救治的相關信息;根據事件性質,負責消毒隔離防護技術指導和具體消毒隔離措施的落實工作;流行病學調查,對主要癥狀和體征,可能原因等信息進行調查,收集,整理和報告。
各部門在感染暴發應急處置中的具體分工:
。1)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負責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環境衛生學檢測以及監督有關的標本采集、病原學檢查等工作。對相關人員采取醫學隔離措施;指導醫務人員職業防護工作,現場消毒隔離措施,提出防控建議;負責感染病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報工作,撰寫醫院感染暴發評估報告。
(2)醫務科:協助開展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負責調配醫療人員對醫院感染病例實施醫療救治,包括診斷、治療、病人轉運、監護;組織對高危人群進行衛生應急體檢,與病人溝通,穩定病人情緒。
。3)護理部:協助開展醫院感染暴發調查與控制,根據需要調配護理人員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項護理工作。
。4)微生物室:負責現場標本的采集及檢測,及時準確地做好醫院感染病例的病原學檢查工作。
(5)藥劑科、設備科、工程部:負責藥品、設備、器材、病房設施、防護用品、消毒藥械貯備等保障工作。
。ㄈ 監測與報告
1.監測: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建立有效的醫院感染監測制度并實施,開展醫院感染病例監測、消毒滅菌效果監測、醫院感染病原體及其耐藥性監測、環境衛生學監測,通過監測并定期分析監測資料,分析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時發現醫院感染暴發傾向和隱患,并針對導致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實施預防與控制措施。
2.報告:醫院感染暴發報告范圍,包括疑似醫院感染暴發和醫院感染暴發。
。1)醫院感染暴發的院內報告程序與時限:
1)發現醫院感染暴發或者醫院感染流行趨勢于1小時內立即上報醫院感染辦公室。
2)微生物室在短時間之內,在不同病人的同類標本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在同一病區的不同病例中,三次檢出同一種病原體或檢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藥的病原體,如MRSA、VRSA、VRE等,在1小時內報告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
3)在收到報告后,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專職人員應在1小時內向本院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領導小組組長報告,此外還應同時向醫務科、護理部進行通報,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
。2)醫院感染暴發上報程序與時限:
1)我院經調查證實發生以下情況時應當于12小時內向縣衛生局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2)我院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在2小時內向縣衛生局報告,并同時向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 10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 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 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
3)發生的醫院感染屬于法定傳染病的,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進行報告。
。ㄋ模⿷碧幹
1.調查與判斷
。1)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在監測工作中發現可疑醫院感染暴發或接到相關科室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后應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調查處理,并負責對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時間分布進行描述;
。2)醫院感染暴發處置應急小組立即組織對暴發事件進行調查、確認,并對事件進行綜合評估,決定應急預案是否啟動;負責組織開展現場調查和處置,指導和協調落實醫療救治和預防控制等措施,負責協調相關科室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開展調查及防控工作。
2.查找感染源
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檢驗科應對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人員等進行病原學檢查。視醫院感染疾病的特點,可選擇病人、接觸者、醫務人員和陪護人員的各種分泌物、血液、體液、排泄物和組織為標本。通過各種病原學、血清學檢查仍然不能確定感染源時可以采用通過綜合性分析初步確定幾個可能的感染源。
3.分析引起感染的因素
對感染病人及相關人群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調查。調查感染病人及周圍人群發病情況、分布特點并進行分析,根據疾病的特點分析可能的感染途徑,對感染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調查,確定感染途徑。
4.醫院感染暴發的控制措施
在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同時采取醫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傳播和感染范圍的擴大.同時,隨著調查不斷獲得新的發現,及時調整控制措施。具體處置措施為:
。1)對感染病人積極實施醫療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時進行隔離。
。2)切斷感染途徑。在確定感染暴發的傳播途徑后,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對感染源污染的環境必須采取正確有效的'消毒處置措施,去除和殺滅病原體。
。3)對易感人群實施保護措施。必要時對易感病人隔離治療,甚至暫停接收新病人。有條件時可對易感病人采取必要的個人防護技術。
。4)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時,除上述措施外,應嚴格遵循標準預防,積極查找病原體,加強消毒隔離和醫務人員職業防護措施;明確病原體后,再按照該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實施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確保不發生新的醫院感染。
。5)在調查處置結束后,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制定今后的防范措施。調查結束后應盡快將調查處置過程整理成書面材料,記錄暴發經過,調查步驟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此次調查的經驗與不足。
(五)醫院感染暴發的預防措施
1.認真開展醫院感染的監測,及早發現醫院感染流行暴發的趨勢,及時采取控制措施;
2.加強臨床抗菌藥物應用的管理,尤其是某些特殊抗菌藥物的應用;
3.加強醫院消毒滅菌的監督監測;
4.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
5.加強醫源性傳播因素的監測和管理,認真做好消毒滅菌與隔離等工作;
6.嚴格探視制度和陪護制度;
7.加強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高危人群與主要感染部位的醫院感染管理;
8.及時總結和反饋臨床上分離的病原體及其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
9.加強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知識的宣傳教育。
(六)責任追究
1.醫院對發生的醫院感染暴發應及時上報縣衛生行政部門和疾控中心,院長為醫院感染暴發報告管理的第一責任人,醫院感染辦公室負責人為醫院感染暴發的責任報告人,防保科為傳染病的責任報告人。
2.各科室應及時向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報告醫院感染病例,管床醫生為醫院感染暴發院內責任報告人,科主任為本科內感染暴發事件報告管理的第一責任人。
3.任何科室和個人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不得瞞報、緩報和謊報。
4.各臨床科室應當對醫院感染暴發的調查處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絕和阻礙,不得提供虛假材料。各職能部門應相互配合積極合作,認真落實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措施。
(七) 預案制定、啟動與終止
1.預案制定: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小組將根據有關法規、規章及本預案實施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更新、修訂和補充,并在全院公布。
2.預防啟動與終止:各科室發現可疑醫院感染暴發后,按報告程序進行報告,由應急處置小組組織人員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對感染事件做出確認方可啟動應急預案。應急預案的終止需要符合以下條件:感染事件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或經過最長潛伏期后2周內無新發病例出現。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12
為確保在發生突發性醫院感染(HAI 或 NI)時,能夠及時、迅速、高效、有序處理疫情, 保障病人及醫務人員身體健康,維護社會穩定,根據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和《傳染病防治法》等法律規定,特制定本預案。
一、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確認與分級
1、組織院內臨床、病原學、醫院感染學專家確認。
2、依據 HAI 發生例數、傳播速度、流行趨勢、病原菌,將突發性。HAI 預警分為三級: 三級預警:本省或本地區出現醫院突發同樣性質“院感”事件 二級預警:本單位某一病房短期內出現同類感染疾病三例或出現特殊病原菌(如 MRSA、 VRSA、VRE)1 例,有流行或暴發趨勢。 一級預警:本單位某病區同樣樣性質“院感”病例高于前一年同期水平的 2—3 倍;在短時間 內對波及整個病區及多個病區突發同樣性質“院感”時; 特殊病原體 (如 MRSA 等) 出現 2—3 例。
二、建立突發性 HAI 事件組織:
1、建立突發性 HAI 事件領導小組(指揮系統)
組 長:
副組長:
成員:
2、感染控制督導小組(監測預警系統)
組 長:
副組長:
成員:
三、突發性醫院感染的應急響應:
。ㄒ唬┮患夘A警發生后啟動一級響應:
1、由院感辦發出預警,并組織對本單位對同樣性質感染存在的危險因素、薄弱環節進行全 院檢查,并督促改正。
2、院感辦對醫務人員開展相關法律、法規、消毒隔離措施、醫護人員防護等知識培訓。
3、加強對重點科室工作檢查,督促各項措施落實。
。ǘ┒夘A警啟動二級響應
1、院感辦應于 24 小時內上報主管院長,并通報醫務處、護理部及相關科室。
2、醫院法人代表公布疫情。
3、做好預案啟動準備。
4、立即派感染專職人員趕赴現場,隔離病人、督促指導消毒、隔離等必要的防治措施。
5、疫情所在科室做好治療及醫護人員本身防護工作。
6、發展流調及監測工作。
(三)三級預警啟動三級響應
1、院感辦應立即上報主管院長及院長并通報醫務處、護理部及全院各科室。
2、執行預案,監督檢查預案落實,醫院進入緊急預案實施。
3、立即組織臨床治療。
4、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找出傳染源。
5、對發生科室進行環境、醫療器械、醫務人員手、鼻咽拭子、家屬手等衛生學監測。
6、實行區域隔離,不設陪客,做好消毒工作,切斷傳播途徑。
7、后勤物資保障運作,做好人員、物資、資金等給予發生地足夠的`支持。
8、整合醫療資源,組織實地巡視指導。
9、保護好易感人群。 結束響應:末例病人出院 15 天后無新發同類感染病例出現,本次應急響應可結束。做好有關總結工作,并上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四、突發HAI 事件領導小組職責
1、制定全院控制突發性醫院感染事件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
2、一旦發生突發性醫院感染事件要迅速查明主要流行因素。
3、對突發性醫院感染事件提出針對性控制措施。
4、積極及時快速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掌握事實真相,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發展。
5、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的同時保障醫務人員生命安全。
6、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協助院感辦開展流行性病學調查和控制工作,并從人力、物力、財力 方面給予保證。
五、監測預警系統職責
收集傳染病、醫院感染發病及病原體信息、統計、分析,報告預警并提出預案啟動建議與控 制措施建議;組織上應以院感辦為主,并輔以技術指導。
1、應明確監測預警流程及監測項目(如呼吸道類、消化道類、蟲媒傳染病等) ,監測點(發 熱門診、腸道門診、臨床各科室及社會信息等) 。
2、監測內容:感染病例數、傳染病種類、時間、地點、人群特征等。
3、監測制度:疫情上報制度、判斷分析制度、環境衛生學監測制度等。
4、配備細菌、真菌、病毒等特殊病原體的采樣、鑒定、分析設備。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13
院內感染是當前醫院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醫療護理質量的重要體現,為了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全面提高護理質量,保證醫療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規范》和《消毒管理辦法》制定本預案。
一、成立醫院感染控制管理護理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醫院感染管理實行醫院感染委員會領導下的科主任,護士長負責制,組織學習培訓有關院內感染知識,使全體護理人員掌握預防院內感染的重大意義,具體要求和實施辦法,使全院護士充分認識到院感的威脅及搞好預防工作的重要性,制定醫院感染管理制度,監督檢查有關控制醫院感染制度的落實情況,使我院院內感染率控制在≤8%。
二、確定醫院感染管理護理重點部門
供應室、手術室、門診、急診科等
三、預案
(一)發現傳染病患者的應急預案
1、發現甲類或乙類在傳染病時,在第一時間內上報院領導及有關部門(醫務科、護理部、院感辦等)。
2、根據傳染病的性質,立即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對不明原因的傳染病,采用標準預防措施。
3、保護同病房的患者。
4、患者應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離規范要求處理。
5、患者出院、轉出、死亡后,應按傳染源性質進行嚴格的終末消毒。
(二)發生手術中割傷的應急預案程序及防范措施
1、刺傷后的處理流程:刺傷一肥皂水流水沖洗→擠出傷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一上報、登記一相關病毒血清檢查一相應治療措施一觀察、隨訪。
2、防范措施
①正確處理用過的針頭,禁止用雙手回套針帽。
、谔峁┽樒魇占萜鳎皶r處理用過的針頭。
、劭赡芙佑|血液、體液的操作應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針具,器械,并按操作規程操作。
(三)發生廢棄物流失、泄漏、擴散時的應急預案
1、立即向醫院院感辦報告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以確定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2、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的現場按《醫院消毒管理辦法》對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其它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護措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及其他人員的損害。
四、預防控制措施
1、定期對各區域空氣、物表、工作人員的手、無菌物品的消毒滅菌效果進行監測,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及無菌操作原則,使消毒滅菌合格率達100%。
2、嚴格執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強自我防護意識,一針一管注射率要達到100%,嚴禁一次性注射器、針頭重復使用,對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進行無害化處理。
3、認真執行醫療廢棄物管理制度,使用后的醫療廢棄物要分類收集交供應室放入醫療廢物暫存室,統一回收處理,并做好登記。嚴禁買賣,丟棄醫療廢物和重復使用,一但發現廢棄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時上報醫院,采取相應的緊急處理措施。
4、嚴格執行病房管理制度,做好病房消毒隔離工作,保持病室的清潔衛生,每日至少清掃兩次,每周大掃除一次,每天空氣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掃床實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巾,靜脈輸液(采血)實行一人一針一巾一帶。向病員宣傳衛生知識,減少陪護、探視人員,以減低感染的發生。
5、加強輸血感染管理,嚴格按輸血規范進行操作,嚴禁使用非法采集的血液。
6、加強手術室的感染管理,嚴格按無菌操作原則進行操作,加強對手術室的環境,手術物品滅菌質量,手術人員手的監控,有呼吸道感染或局部有感染的人員禁止參加手術,做好無菌物品效果監測,保證無菌物品的滅菌效果,手術室空氣每日消毒2次,每周徹底清潔消毒一次,微生物控制在≤200cfu/m3,感染與非感染手術分室進行,特異性感染手術,嚴格限制手術間人數,巡回人員穿隔離衣、戴手套產、鞋套,并嚴格按《醫院消毒規范》做好各種物品、空氣、物表的消毒。
7、加強供應室的感染控制管理
、賴栏癜次锲返南礈斐绦蜻M行操作。
、谖锲肥占l放不逆反。
、圻x用合格的物品包裝,滅菌包的體積不得超過30x50x50cm,物品包內放化學指標卡,外貼化學指示膠帶。
、芏ㄆ谕ㄟ^化學、物理、生物等方法進行滅菌效果監測,并記錄。
、轃o菌用物表、空氣符合衛生監測要求。
、逕o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嚴格分放,嚴禁不合格物品流入科室。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14
一、目的:
為了規范醫院感染暴發報告的管理,提高醫院感染暴發處置能力,最大限度降低醫院感染對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醫療安全,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理管理規范》,制定本預案。
二、應急組織:
成立醫院感染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領導小組職責:醫院感染暴發后由院領導啟動應急預案,共同指揮、處理和協調整體應急工作。
三、落實管理責任制
(一)院長為第一責任人,感染管理科在分管院長領導下制訂并落實醫院感染暴發報告的規章制度、工作程序和處置預案,有效控制醫院感染暴發。
。ǘ┟鞔_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以及相關部門醫務人員在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工作中的職責,做到分工明確,反應快速,管理規范。
(三)院感科負責提供消毒隔離技術和監督消毒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和調查評估等工作。
。ㄋ模┽t務科負責指導醫務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等規章制度,組織會診和醫生協調工作。
。ㄎ澹┳o理部負責指導護理人員嚴格無菌技術操作與隔離等和護士人力協調工作。
。┖笄诒U峡谱龊脩蔽镔Y工作。
。ㄆ撸┧巹┛曝撠煴WC藥品、消毒藥械工作。
。ò耍z驗科負責對感染者進行血液分析,病原學檢驗。
四、報告程序:
。ㄒ唬┽t院發現以下情形時,應當于12小時內向上級衛生部門及疾控中心報告。
1、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2、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二)醫院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在2小時內向上級衛生部門及疾控中心報告。
1、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
2、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后果的醫院感染。
五、應急響應:
。ㄒ唬┓册t院科室出現上述“醫院感染事件”,有醫院感染的暴發和流行趨勢時,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醫院感染管理科立即到現場組織相關人員調查,確定。
。ǘ┙浽簝葘<掖_定后,立即報告醫務科、護理部、分管院長、院長,同時于12小時內報龍口市疾病控制中心和龍口市衛計委。
。ㄈ┯舍t務科、護理部組織人員對感染者進行救治,各應急組織成員密切配合,各負其責,控制疫情繼續流行。
。ㄋ模└鶕刂频那闆r由專家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集體決定是否封閉某一區域。
(五)根據疫情若本單位不能完善救治,可請示龍口疾病控制中心參與或上級主管部門協調處理。
。┽t院感染應急組織人員在對疫情控制處置的同時,應邊診治、邊調查、邊處理。加強消毒隔離,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加強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對疫情如實上報、公開、及時,對突發事件進行評估、評價。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15
所謂醫院感染爆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患者或醫院工作人員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不明原因傳染病、特殊病原體感染及其他嚴重感染事件。為了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有效預防控制醫院感染突發事件的危害,保障患者及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結合我中心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預案。
一、成立中心感染爆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
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由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擔任。負責對感染爆發事件應急處理的統一領導、統一指揮。應急預案的啟動由領導小組決定。
應急處理領導小組組長:中心主任
應急處理領導小組副組長:分管副主任
成 員:各科室負責人
二、各部門職責明確,分工合作
1.全中心各科室:發現醫院感染爆發事件等緊急情況時,應立即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協助調查處理。
2.醫院感染管理科:為醫院感染爆發事件監測的常設機構。負責醫院感染爆發事件的報告、流行病學調查、制定預防控制措施及消毒隔離技術指導等。
3.醫務部:負責組織醫療人員對病人的診療與搶救工作。
4.護理部:負責組織護理人員對傳染源的隔離與污染物等用品的消毒處理。
5.后勤服務中心:負責泄露污染源、醫療廢物的消毒與處理。保障防護用品及醫療用品的.供應。
6.藥學部:負責保障各類消毒劑的供應。
7.檢驗科:負責可疑污染源和病原體的檢測工作。
8.保衛科:負責阻止污染物流失或惡意高危傳染源的流動,確保醫務人員的醫療救治工作安全。
9.門診部:負責傳染病的報告等工作。
三、報告程序
臨床各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分管主任→主任,召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會議,決定是否啟動預案。
四、采取措施
1.科室醫院感染領導小組,組織醫生護士積極查找原因,根據情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并協助調查。
2.積極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感染病人、接觸者、可疑傳染源、環境、物品、醫務人員及陪護進行病原學檢查。
3.根據情況進行消毒處理,采取隔離措施。
4.根據情況院感委員會提議,報院長決定暫停收新病人、手術或診療項目。
5.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報告和控制。
6.醫院感染委員會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形成文字資料存檔。
7.特別重大事件應及時請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參與或請示上級主管部門予以協調處理。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 16
一、總則
為了科學、規范、及時、有效地做好我院醫院感染暴發事件防范和應急處置工作,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等相關要求,為提高我院對醫院感染暴發組織指揮、快速響應及處置能力,加強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醫院感染對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醫療安全,組織醫院感染暴發應急處置演練。
二、目的
1、檢查應對醫院感染暴發所需的應急隊伍、設備設施、搶救藥品、器材、防護用品等發面的準備情況,以便發現不足及時調整補充,做好應急準備工作。
2、通過演練提高醫務人員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認識,增強其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
3、進一步明確相關科室和人員的.職責任務,完善應急機制。
三、組織體系及職責
(一)應急處置領導小組
由院領導、醫務科、護理部、醫院感染管理科、藥劑科、設備科、總務科及保衛科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組成應急處置領導小組;醫院感染暴發疫情發生后,根據疫情分級相應程序,應急處理領導小組負責醫院感染暴發疫情應急處理工作的組織管理、指揮和協調、負責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ǘ⿷碧幹脤<医M
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級別確定,對感染病人及高危病人的醫療救治工作進行指導,并對醫院感染暴發事件衛生應急響應的終止及后期評估提出咨詢建議等。
(三)各部門工作組
1、臨床科室:醫療護理人員負責醫院感染病例的診斷、治療、檢測標本的采集,病人分流轉運及轉運途中的醫療監護;對相關人員采取醫學隔離措施;對現場采取消毒隔離措施;協助做好事件的流行病學調查。
2、醫務科:負責監督指導醫務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等規章制度,組織專家進行會診和醫生人力協調工作。
3、護理部:負責監督指導護理人員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消毒與隔離等規章制度和護士人力協調工作。
4、醫院感染管理科:負責提供消毒隔離技術支持和監督落實消毒隔離措施,做好疫情控制和調查評估等相關工作。
5、檢驗科:配合進行微生物標本的采集、鑒定、同源性分析等工作。
6、藥劑科:負責治療搶救藥品配備、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督導。
7、設備科:負責救治現場器械、設備、防護用品、消毒用品等配備。
8、總務科:負責物資采購及保潔部門人員及環境清潔與消毒等管理。
9、保衛科:負責各項保障工作。
【醫院感染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醫院感染的應急預案06-19
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范文05-01
醫院的應急預案12-30
醫院應急預案09-17
醫院應急預案08-19
醫院的應急預案03-08
醫院感染暴發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范文4篇04-24
醫院防汛的應急預案11-23
醫院火災應急預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