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魯迅人物筆下經典形象分析
【摘要】魯迅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中文化戰線上的主將,現代文學史上一面光輝燦爛的旗幟。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個深刻的人物形象,包括把握著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封建主義的代表的權貴;體現當時中國社會國民性的知識分子和農民等階層的人物形象等。魯迅通過不同的人物形象,全景式的反映了當時舊中國的普遍社會氛圍,從一個國民審視者的視角入手,表現了對于中國社會的深刻認識與深切思考。
【關鍵詞】魯迅 作品 人物
分析魯迅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說《狂人日記》、《阿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詩集《野草》等。魯迅的作品中有無數個各色各樣的人物,但他把目光主要集中在社會最底層這個廣大的題材領域,描寫底層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況。這是與魯迅的創作目的分不開的。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這種表現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目的,使他描寫的主要是孔乙己、祥林嫂等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劇命運。除了社會底層的人物形象之外,魯迅還塑造了一些剛剛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這些知識分子有進步的要求,有改善社會的良好愿望,有對人、對己的真誠的感情,真誠的愛,但當時的社會卻不能容忍他們。魯迅對社會上的兩類人是抱著深惡痛絕的態度的,那就是那些權勢者和偽君子,他們口口聲聲說是關心社會的道德,實際上他們自己都是毫無道德心的人。
魯迅筆下的權貴者形象有力地說明了這些權貴者的逆歷史潮流而動最終都被歷史的車輪輾作了塵土這一社會歷史必然!犊袢巳沼洝分械内w貴翁等人,《孤獨者》中的杜師長,《阿Q正傳》中的趙太爺,《祝!分械聂斔睦蠣敚端帯分械目荡笫,《孔乙已》中的丁舉人 一個個活生生的權貴者形象將先生的反封建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正如先生自已所說:“在中國醫好幾個人的軀體也無多大益處,更重要的是醫治國民貧弱的靈魂”。魯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形象告訴我們,中國是一個封建勢力根深蒂固的國家,被壓迫的群眾幾乎普遍受到了封建思想的毒害,幾乎普遍地自覺不自覺地受到了權貴者們的操縱。
魯迅作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面光輝燦爛的旗幟,通過塑造一個個權貴者們的階級屬性——勢力囂張的封建主義的經濟基礎和意識形態,他們是決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的,正因如此,他們對社會中下層群眾如阿Q、孔乙已、華小栓們極盡欺騙愚弄之能事,并且使得其中的一部分成了他們施行統治,愚弄毒害人民的工具,這些權貴者們隨歷史潮流而動,一有機會就要顯示其無比囂張的氣焰。實際上,連他們自已也不知道,他們的行為,實際上起了一種逆向激發作用,最終將他們送上了歷史的斷頭臺。魯迅先生通過權貴形象的塑造,引起了“療救”的充分注意,明確地引導人們認識了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的答案,最終推動了我們這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社會歷史進程,加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知識分子和農民作為魯迅作品中的兩類主要的人物形象,在他們身上集中體現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國民性,魯迅的知識分子題材小說主要表現了他"哀其不興"的態度,他的農民題材小說更多地表現了他"怒其不爭"的思想,更集中地表現出魯迅作為一個啟蒙主義思想家的特點。 魯迅農民題材的小說成功地塑造出了一批落后農民的藝術形象,他將中國人的生存狀況直接歸納為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
層,最需要周圍人的同情和憐憫、關心和愛護,但在缺乏真誠愛心的當時的中國社會中,人們給予他們的卻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冷酷。在《孔乙己》里,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村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有趣的故事來欣賞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這是一個多么冷酷無情的世界!這是怎樣一種扭曲的人生!魯迅對他們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愛他們,但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能夠自立、自主、自強,挺起腰桿來做人,爭取自己幸福的未來。生存狀況,是魯迅小說的一個重要內容。
除了社會底層的人物形象之外,魯迅還塑造了一些剛剛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這些知識分子有進步的要求,有改善社會的良好愿望,有對人、對己的真誠的感情,真誠的愛,但當時的社會卻不能容忍他們。他們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犧牲者,是封建制度的維護者和追隨者,更是封建制度的破壞者和反抗者。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他們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一心想求得功名,充滿舊式文人的酸腐氣味;《狂人日記》中的狂人,他們具有現代的意識、進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也曾有過為自己理想而奮斗的輝煌歷史,但他們的反抗幾乎都以失敗而告終;《高老夫子》中的高爾礎,他們的靈魂已經完全腐朽,表面上道貌岸然,實際上或是封建道德的衛道士、假道學,或是不學無術的文人垃圾、文人敗類。魯迅同情這些知識分子,就是同情中國社會,關心中華民族的命運,因為在當時的社會,只有這些知識分子還在為社會的進步而掙扎、奮斗。魯迅希望大家通過他們失敗的故事,看到他們的悲劇既是時代的悲劇、社會的悲劇,也是他們自己缺乏"韌性"精神和斗爭策略的結果。
《魯迅人物筆下經典形象分析》。
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卻充滿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這種魅力是從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對人的內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畫帶來的。魯迅筆下的人物讓人有一種“發現的喜悅”,我們能在普通的畫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注意到平時注意不到的特征,覺察到平時覺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動,使人物具有了愈久愈醇的特征。魯迅先生以其冷峻的沉思揭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瘡疤并予以療救,最經推動了我們這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社會歷史進程,加速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魯迅人物筆下經典形象分析 [篇2]
魯迅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中文化戰線上的主將,現代文學史上一面光輝燦爛的旗幟。他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個個深刻的人物形象,包括為了革命英勇犧牲卻不被無知的人們所理解的反抗者們,把握著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封建主義的代表的權貴,體現當時中國社會國民性的知識分子和農民等階層的人物形象等等。魯迅通過不同的人物形象,全景式的反映了當時舊中國的普遍社會氛圍,從一個國民審視者的視角入手,表現了對于中國社會的深刻認識與深切思考。
魯迅筆下的權貴者
魯迅筆下的權貴者形象有力地說明了這些權貴者違反歷史潮流,最終都被歷史的車輪輾作了塵土這一社會歷史必然!犊袢巳沼洝分械内w貴翁,《孤獨者》中的杜師長,《阿Q正傳》中的趙太爺,《祝!分械聂斔睦蠣,《藥》中的康大叔,《孔乙已》中的丁舉人 一個個活生生的權貴者形象將先生的反封建思想表現得淋漓盡致。
魯迅筆下的反抗者們
不管是《藥》中的夏瑜還是《長明燈》中無名的主角,他們的命運都是相同的。失敗后,這些反抗者們的一切崇高理想和真實奮斗,全都成了他們所希望喚醒的民眾眼中的表演,變得毫無意義。這是魯迅充滿苦澀的一大發現。
值得注意的是,魯迅本人也是這么一名試圖啟蒙民眾的人,他的小說中提出的質疑最終是指向魯迅自己的。因此,在這類小說中,被描寫對象和作者間的距離大大縮短,作品中滲透著較多魯迅本身的生命體驗。
魯迅筆下的農民
兩三千年以來,中國一直是農業社會的國家,農民始終都是社會的主體。然而真正以農民為描寫對象,以平等的姿態來觀察感受農民并反映他們的生活和訴求,魯迅可謂是第一人。在魯迅的全部小說描寫中,以農民為題材的小說占據著重要的位置。這些作品以其真實的描寫,強烈的抗議力量和沉郁頓挫的風格而震撼人心。
在直面農民悲慘生活并探究其原因的同時,魯迅通過血肉豐滿的人物形象及令人戰栗的藝術細節,真實描寫了農民的精神世界。閏土,祥林嫂,單四嫂子,阿Q,他們的奴性,迷信,以及對生活重壓的感知麻木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是農民的階級屬性,而是強大的、無孔不入的封建禮教和思想毒害的結果。
對農民的悲慘遭遇,魯迅感同身受。但他的偉大之處在于,他的情感與思考并沒有止于良知和同情,而是上升到了怒其不爭的層面。但這也不是他最終的訴求,“引起療救者的注意”才是他始終如一的目的。
魯迅筆下的知識分子們
知識分子是魯迅小說的又一重要題材,魯迅從不同的側面描摹了他們的精神狀態和性格命運,塑造了眾多有代表性的知識分子形象。而魯迅對知識分子題材的開掘,著眼于的是揭示他們的精神創傷和危機。它對人的精神創傷和病態的無止境開掘,使魯迅的小說有一種內向性:它顯示的是靈魂的深處。
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沒有離奇的故事,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卻充滿了無窮的藝術魅力。這種魅力是從他對人、對生活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和對人的內在微妙心理的入木三分的刻畫帶來的。魯迅筆下的人物讓人有一種“發現的喜悅”,我們能在普通的畫面和普通的人物身上,注意到平時注意不到的特征,覺察到平時覺察不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動。魯迅先生以其冷峻的沉思揭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會瘡疤并予以療救,最終推動了我們這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社會歷史進程。
【魯迅人物筆下經典形象分析】相關文章:
魯迅人物形象分析09-30
魯迅藥人物形象分析12-07
魯迅社戲人物形象分析03-26
人物典型形象分析11-27
邊城人物形象分析11-23
林沖人物形象分析06-12
圍城人物形象分析11-23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11-23
關羽人物形象分析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