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人物形象分析
1.從分析人物的描寫入手。
(1)正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來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從而反映作品的主題的描寫。①通過肖像描寫刻畫人物形象。肖像描寫它的作用不只是在于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為了更好的以“形”傳“神”。例如《故鄉》中對閏土的描寫:“十一二歲,紫色圓臉,項帶銀圈,有一雙紅活圓實的手,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刺去”這寫出的是一個活潑、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閏土卻變成:“身材增加了一倍,臉色灰黃,很深的皺紋,眼睛周圍腫得通紅,頭戴破氈帽,身上只有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縮著,手提一個紙包和一只長煙管,手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這是一個飽經憂患、歷經滄桑,已變得麻木遲鈍而又非常自卑的人了。小說通過對閏土的肖像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他性格的巨大變化,從而揭示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給人民造成了苦難。②通過語言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小說《守財奴》中有幾處個性化語言描寫,如“咱們中間可有些小小的事情辦一辦。對不對,克羅旭?”“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讓事情擱在那兒牽腸掛肚。你總不至于要我受罪吧。”“我覺得更滿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錢。這樣,你愛做多少臺彌撒給誰都可了!”“克羅旭,你這些話保險沒有錯嗎?可以對一個孩子說嗎?”句句話語,把一個貪欲十足的守財奴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③通過動作行為刻畫人物形象。如小說《守財奴》中“搶梳妝匣”一處動作描寫:“老頭兒身子一縱,撲上梳妝匣,好似一頭老虎撲上一個睡著的嬰兒。”這一“縱”一“撲”寫得生動極了,使人如見其形,如窺其靈魂,把一個金錢狂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
(2)側面描寫刻畫人物形象。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他人的言行,來間接刻畫人物的描寫。如《林黛玉進賈府》中對賈寶玉的形象刻畫,就使用了側面描寫的方法。林黛玉從王夫人口中得知賈寶玉是一個孽胎禍根,是一個混世魔王;從母親口中得知賈寶玉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結果一見,卻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這些側面描寫的目的是欲揚先抑,它極大地豐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林黛玉對賈寶玉的認同感。
2.從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入手。
小說的故事情節是小說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閱讀小說,既要緊緊抓住人物某個動作或某個事件,同時,也要注意小說情節的曲折跌宕。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說往往是微型小說,雖然它寫的是小題材,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卻是生活內容的高度濃縮,應該說正是這高度濃縮的故事情節凸顯了人物形象。如小小說《同意》:
秘書送進一份文件。
王廠長像往常一樣拿起筆輕松熟練地在上面寫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睜大了眼睛,筆從他無力的手中滑到了辦公桌上。
第二天,他離開了他熟悉的辦公室。
這篇小小說故事情節簡單,但卻把一個只知“同意”的糊涂廠長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從而諷刺了社會上一部分官員不分具體事件,只知道動用手中的權力,結果輸得一塌糊涂的形象。由此可見,小小說的故事情節常常是以小見大,以微見著,所以閱讀時,必須透過情節來分析人物形象。
3.從分析小說的環境入手。
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所處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描寫。人物的活動,事件的展開,總是在一定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中進行的。小說的環境描寫除了有交代故事的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的作用外,還有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如《祝福》的最后一段描寫的祝福景象:“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著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連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在這里,作者拿有錢人的祝福活動和祥林嫂的慘死作了一個鮮明的對比。一邊是魯四老爺之流興高采烈地為自己來年好運祝福,一邊是被壓迫者在寒冬臘月、大雪紛飛的祝福聲中慘死在雪地里,烘托了人物形象,增強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劇性,同時加強了對舊社會吃人本質的揭露,進而深化了小說的主題。再如孫梨《荷花淀》開篇水生嫂“月下編席”那段環
境描寫,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詩意:“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這段描寫很有詩意,它使人物猶如仙子,與明月、清風、銀白的水、透明的霧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構成了妙不可言的詩的境界;同時,這景色又與具有著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應,彼此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靈美。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在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環境中,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要素。閱讀小說時,只有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因此,分析人物形象也就成了閱讀鑒賞小說的關鍵。那么,呢?一般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學生探究作文命題變化(出示小黑板)
提問1:這種作文形式跟話題作文的區別在那里
——最大區別就是只給出材料,沒有提出話題。
提問2:這是什么命題方式?——新材料作文的審題(板書)
我們知道2017年全國高考開始,這種具有很高推廣價值的新題型橫空出世,在去年的梅州中考作文命題就已經帶來這個悄然的變化。
提問3:我們作文形式的演變軌跡是怎樣的?
——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新材料作文(板書)
我們可以下一個應試考試框架里的結論:材料本身不是區別作文命題方式的依據,區別作文命題方式的依據應該是有沒有直接提供話題或標題。
提問4:新材料作文沒有提供話題,那么它跟話題作文相比寫作范圍更寬還是更窄了呢?
命題作文:材料 標題
話題作文:材料 提供話題 自定文體 自由命題(考場實際情況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襲,文體“四不像。話題作文不需要審體——“過寬”)
材料作文:給出材料 (閱讀、分析、提煉)選擇話題 自定文體 自由命題(板書)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作文形式從表面看只是缺少了提供“話題”這一環節,實際上是這種作文比話題作文范圍更寬——根據材料內容,可以擬定幾個話題。引導學生把審題的注意力從關注話題本身,集中到對材料的解讀上面。有人曾將這種作文形式稱之為“戴著鐐銬跳舞”,很形象解讀了這種作文形式的生命力,既突出了開放性,有加強了限制性。
——材料作文的“材料”與話題作文的“材料”不同:話題作文中的“材料”是一段導語性的文字,它只是引出話題,幫助揭示話題內涵的作用。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既是審題的第一出發點。又是作文符合題意的終極范圍。
——寫作范圍也不是毫無邊際,材料中的“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正是給你寫作畫的一個邊界線。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內容或含意)范圍之內就符合題意,在材料范圍(內容或含意)之外就偏離題意。 這里我們好象必須要說明一個問題:為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舊材料作文:材料 中心思想 議論文(只有一個話題,規定議論文文體——“過死”)
二、如何審題?
——從大的角度言,就是如何讀懂材料內容或含意,然后選擇一個符合題意的話題進行寫作。 提問5:那么具體如何“全面理解材料”?
1、從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關系,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2、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敘述、說明或評論某個事物時,明顯地流露出情感傾向。
3、 從抓住材料的關鍵入手。有的材料為突出中心,有時會在材料中設置關鍵句,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準確理解材料,正確立意。
4、 從辨明關系入手。事物的關系主要有依存關系(如學與問)、主次關系(如奉獻與索取)、取舍
關系(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系(如繼承與創新)。
一言而蔽之,在準確理解出題者的情感傾向下,一個對象看原因,兩個對象看關系。
1.故事情節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節是深入理解小說的基礎。所謂情節,是指小說中用于表現人物性格發展變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斷的有機剪輯,又是小說中矛盾沖突發生、展開、發展的過程。引人入勝的情節和尖銳緊張的矛盾沖突最能凸現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變化發展往往又是在情節的推進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節能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據。
把握好故事情節,是讀懂小說的關鍵,是欣賞小說藝術特點的基礎,也是整體感知文章的起點。命題者在為小說命題時,也必定以此為出發點,先從整體上設置理解文章內容的試題,其中最為典型的題目是概括故事情節,實現整體感知。
具體說來,大致包括以下三種題型: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
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對這種試題,我們該如何下手呢?
我們知道,對事件的完整敘述,我們必須按照何時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萬萬不能粗枝大葉,丟失了本該有的要素,此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復雜性,我們在概括故事情節時,要避免前后情節的相互交錯,還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對象,做到前后一脈貫通。 3.環境描寫的作用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分析環境描寫是全面理解小說的重要環節。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動的指定場所和范圍。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有時是為了表現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社會條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動的時代意義,有時是為了渲染氣氛,從側面表現人物的性格,它是整個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構成部分,對于增強故事的真實性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時候也要分析環境,要連帶寫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試題中常見的題型有三種:①在文中準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4.作品主題的挖掘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在中考閱讀測試中常見的題型有: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②讀了全文后,文章讓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的理解和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③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說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在中考試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題型有:①文中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
解答這類題目,平時要注意掌握小說的各種表現手法,如細節描寫、象征、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等及其特點;而在語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點: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準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等。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 [篇2]
大致包括三種題型:
①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對文中人物進行客觀公正的評析(包括作者自身對人物的態度和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歸納方法
一、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
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體現呢?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個性的統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類人的共同性格。小說中的人物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是當時社會某階層那類人的代表,如《范進中舉》中的人物塑造,“胡屠戶”和“范進”這兩位人物,他們代表了當時社會不同階層的兩類人,一類是趨炎附勢、嫌貧愛富、前倨后恭、市儈小人的代表,另一類則是熱衷追逐功名利祿、人格扭曲、思想空虛、人性腐朽、精神頹廢的讀書人代表。個性則是指即使是同一類的人,由于他們的生活經歷、所受教養和所處的具體環境互不相同,他們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獨特的生活習慣、心理氣質、興趣愛好、精神狀態等。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胡屠戶”是一個賣肉的屠戶,生活上能吃飽飯,沒有社會地位,在有錢有勢人面前卑躬屈膝,在比他生活得差的人面前吆五喝六;在“胡屠戶”身上,我們看見了虛偽勢利、嗜錢如命、愚昧迷信、庸俗市儈等社會低層的“小人物”的人性弱點,這一人物的鮮明個性在典型環境中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
二、借助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
情節是小說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我們需要從情節的發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為情節是人物性格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在事件發展的過程中,才能顯現出人物靈魂深處的東西來,離開了情節,就不知道人物怎樣做事,也就無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須透過情節中發生的事情這種外在現象去剖析現象背后的本質。故事情節或是發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現了人物性格。舉例:《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司馬懿如果不是深知諸葛亮善用伏兵之計,他也就不會退兵了,反之如果諸葛亮不是深知司馬懿生性多疑,他也就不會冒險用“空城計”了,那樣“空城計”的情節也就無法產生了。由此可見,“空城計”的情節發展是兩個不同性格的人物發生聯系后的必然結果。
分析矛盾沖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矛盾沖突是構成情節的基礎,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優秀的小說,總是充分地揭示社會生活本質的矛盾和斗爭,在典型的矛盾沖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說來,矛盾沖突展開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鮮明.如《祝福》中被賣改嫁時的嚎罵,是她與族權的矛盾沖突,體現出她性格特征中的主要一面――反抗.當祥林嫂用積攢的全部工錢捐了門檻后,自以為可以參加祭祀時被四嬸大聲呵止,這是本文的一個主要沖突,使祥林嫂完全絕望,精神支柱被徹底摧毀,精神世界頃刻土崩瓦解.
三、借助描寫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1.從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寫入手。
人物直接描寫(也叫正面描寫),就是通過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行動、語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質和性格特點,反映作品的主題。
(1)肖像描寫(也叫外貌描寫)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畫出這個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為了以“形”來傳“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如《林黛玉進賈府》對賈寶玉、林黛玉的肖像刻畫。
(2)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
人物行動最能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也體現著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藥》中華老栓買藥時,黑衣人的動作、語言描寫形象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攤著;一只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去接他的東西。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里哼著說,“這老東西……。”
(3)心理描寫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寫,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心理描寫是對人物在一定環境中的思想活動描寫,它往往和外貌、語言、行動交叉在一起。有時描寫了人物的外貌、行動、語言,同時也反映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小說描寫人物心理活動常見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內心獨白。這是一種直接剖析人物思想活動的心理描寫方法。例如,《水滸傳》中:“魯提轄假意道:‘你這廝詐死,灑家再打!’只見面皮漸漸的變了。魯提轄尋思道:‘俺只指望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個打死了他。灑家須吃官司,又沒人送飯,不如及早撒開。’拔步便走。回頭指著鄭屠戶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這段心理描寫,寫了魯達對這個不曾料到的人命案的認真思考。但是,他逃避官司只是因為擔心沒人送飯。這說明他即使仔細考慮,也不過是“魯達式的思考”。(2)動作暗示。這是一種以動態的方式,通過對動作、表情的描寫反映人物心理活動的方法。例如,孔乙己買灑時“排出九文大錢”這一動作,正反映了他在短衣幫面前炫耀的心理。《項鏈》:“她跳起來,摟住朋友的脖子,狂熱地親她,接著就帶著這件寶物跑了。”這段文字就充分展現了馬蒂爾德的內心世界,體現了她拿到項鏈后的狂喜之情。(3)通過夢境、幻覺寫人物的思想、愿望。這是一種展現人物精神世界的特殊方式,常用來顯示人物思想感情變化的曲折歷程。例如,《紅樓夢》中的“病瀟湘癡魂驚噩夢”。
2.從側面描寫人物。
側面描寫。概括地說就是通過其他人物的言行,間接寫主人公。如用有關人物的對話,心理活動,事件敘述等烘托所要描寫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我的叔叔于勒》關于于勒的敘述(據說他當初行為很不端正,就是說他曾經揮霍過一些錢財,這在窮人的家庭里是罪惡當中最大的一種。在有錢人的家里,一個人吃喝玩樂無非算是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稱呼他一聲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難的家庭里,一個人要是逼得父母動老本兒,那他就是一個壞蛋,一個流氓,一個無賴了。)和結尾景物描寫(在我們面前,天邊遠遠地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那就是哲爾塞島了。)都屬于側面描寫。
3.從細節描寫入手。
所謂細節描寫是指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服飾、神情變化以及事物、環境的細微處進行具體描寫。分析細節描寫,首先要注意細節的真實性,要經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義,看其是否經過精心選擇,巧妙安排。如《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為擺脫尷尬,要葉爾德林不斷地幫他脫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細節描寫,生動地表現了他見風使舵的變色龍性格。
四、借助環境描寫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環境描寫,探究形成人物命運和性格的社會原因)
小說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環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總要打上時代的烙印,留下環境的痕跡。
自然環境對人物的襯托作用有正襯和反襯兩種。正襯,是指環境與人物和諧一致,即社會風氣、自然風光、氣氛和景物色調等與人物的性格、命運、言行等組成和諧統一的藝術畫面。反之,則是反襯。例如,《祝福》中寫祥林嫂的死,色調是低沉與凄涼的,畫面是悲慘的,但祥林嫂卻死在了歡樂熱鬧的“祝福”中。這兩幅反差極大的畫面,可以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自然環境對人物命運有時有影響,但決定人物命運的主要是社會環境,像祥林嫂,別里科夫等,他們的命運與性格無不為環境所決定
五、通過人物間的關系分析人物性格。
從人物間的關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許多小說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這就要求我們準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2017年高考江蘇卷所選小說《侯銀匠》,雖然小說的主旨是表現侯銀匠,可是小說的主要文字卻是寫侯菊。如果考生不能準確地把握二者之間的關系,就很難全面總結出侯菊的形象特點。
六、借助作者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或聯系小說主題分析)
小說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題是小說作家在描寫、敘述人物性格、人物命運時顯示出的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我們要在閱讀中認識和評價人物的性格、品質、典型性和社會意義,體會作者的感情傾向。
《裝在套子里的人》的結尾,寫到別里科夫死后才一個月,生活又變得沉悶,清楚地表明了別里科夫是個典型人物,只要專制制度還在,別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絕。《阿q正傳》那叫讀者笑中有淚的精神勝利法,明顯地表達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傾向。
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揚還是諷刺。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節(什么人什么事)。其次揣摩作者的態度:表現了什么,是真善美還是假惡丑?(贊揚什么還是批判什么,最好從正反兩個方面理解,如《祝福》)
【小說人物形象分析】相關文章: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方法09-01
小說的人物形象分析11-23
小說閱讀人物形象分析07-19
人物形象分析與小說讀解11-25
小說中人物形象分析11-23
關于人物形象分析與小說讀解11-24
路遙小說中的悲劇人物形象分析11-27
如何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11-23
如何分析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