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清潔工作調研報告
農村垃圾處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好鄉村的一項最基礎工作,是老問題,也是新課題,更是大難題,是改變農民沿襲千年的衛生陋習的一項革命、一場戰爭。做好這項工作,具有十分重大和深遠的意義。在霞林街道掛職兩個月來,我對城廂區農村清潔工程垃圾處理進行了調研,總結了一些做法和經驗,得到了一些啟示。
從2017年起,XXX政府就一直將農村垃圾治理工作作為區創建精神文明和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工作來抓,按照“村收集、鎮清運、區處理”的垃圾整治運行模式積極開展工作,通過加強督查、創新機制、長效管理,逐步實現農村垃圾整治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全民化管理。城廂區共有4個鎮3個街道108個村(居),全部按“五個一”標準,積極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工作。截至目前,全區各鎮(街道)已聘用清潔工580名,已建垃圾池560個、垃圾轉運站12座,設立垃圾桶(簍)7000多個,購買垃圾板車293輛,購置21部垃圾清運車輛,購買8部后裝式垃圾車,配備5部壓縮轉運站清運車輛,日清運垃圾160多噸,全部運往莆田市垃圾焚燒廠進行無害化處理。
一、運行模式
XXX垃圾清運處理模式是,村收集:由環衛工人清掃垃圾或由道路機械作業清掃車清掃,統一倒進村垃圾收集箱。鎮(街)清運:垃圾清運車把村垃圾收集箱每天統一清運到區大型中轉站。區處理:區引進垃圾焚燒
發電公司,由發電公司負責把中轉站垃圾拖運至發電廠進行焚燒發電處理,區給予發電廠每度電0.3元的補助。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的垃圾治理長效機制。
一是實行三級責任包干制度。從區到組全部實行網格化管理,各負其責,區四套班子成員直接掛鉤各個鎮(街)、鎮街包片領導和包村干部掛鉤聯系村、各村劃分責任區由村兩委成員分片包干,同時將全區主干道日常清掃保潔納入鎮里直管,實行分段包干責任制,層層落實責任。
二是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執行《XX區關于開展農村垃圾整治工作實施方案》關于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專項配套資金,XX市2017年下撥到XX區農村清潔補助資金達520萬元,區、鎮(街道)按1:1:1配套,市、區、鎮(街道)經費平均到村(居),每村(居)每年達15萬元用于垃圾清掃清運工作。加強農村垃圾處理費征收力度,鼓勵村莊按照“一事一議”原則,結合各種方法開征農村垃圾處理費(如有的村莊結合農村合作醫療收費,有的村莊發揮老人協會進行收費,有的村莊在組織民間活動中一起收費),收費率達85%左右,收費標準大概在每人每年30元。另外區政府還積極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家、個體經營戶大力支持和農村公益事業,捐款捐物用于農村垃圾整治工作,為農村家園清潔行動持續深入開展奠定基礎。通過各種渠道籌款后,現在城廂區農村垃圾處理經費按人口算達每人每年120元。
三是完善的巡查考核工作機制。建立了“區月查、鎮周查,村日查”三級巡查制度。強化檢查評比工作,區按照《XX區農村垃圾整治檢查評比
實施意見》要求,每月組織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進行紅綠旗評比,采取“一檢查一通報”,將每月評比結果在區政府大廳進行公布,并刊登在《XX要信》;同時強化巡查力度,區政府會定期不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對農村垃圾整治工作進行巡查,對發現的問題責令限期整改,發出整改通知書,限兩天內整改到位,否則給予鎮(街道)分管領導通報批評,兩次以上給予主官進行通報批評。各鎮(街)村(居)也都會成立環境衛生監督檢查小組,組織老人協會或聘請人員,每天對村莊內清掃保潔情況進行督查,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通知清潔工人立即整改,通過巡查、督辦、反饋、問責,確保責任落到實處村(居)。
(二)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
一是健全的環衛隊伍。各鎮街都建立一支專業化的、相對穩定的、配備齊全的環衛隊伍,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其在鎮村衛生管理中的主力軍作用;各村居也配齊配強衛生保潔員、清運工,確保垃圾日產日清。如霞林街道采用的方式是,組建了一個由街道全資控股的國有環衛投資公司,聘請專業管理人員任總經理全面負責環衛公司的運作,所有村居被分成六個網格,每個網格設1名管理巡查人員,村居環衛工人由村居推薦,公司聘請的方式進行管理,環衛工人及車輛設備全部由公司統一調配,服從公司管理制度。
二是完善的垃圾處理設施。全區農村垃圾收集設施齊備,村莊里主要放置可移動垃圾箱,2立方和6立方兩種類型。村組公路上全部配備了小型垃圾清掃車,機械化作業。村莊由環衛工作人工清掃,每個環衛工人都配備了一輛三輪垃圾清運自行車,節省了工人體力,提高了工作效率。霞林
《農村清潔工作調研報告》。
街道2017年投入50多萬元,購買了2輛機械作業清掃車,2輛拖運車,15輛三輪垃圾裝運自行車。同時鎮(街道)都要及時修繕損壞的垃圾池,不夠的繼續增設,不合理的進行拆除重建,不斷改善農村環衛設施。
(三)全民參與熱情高
一是通過結合各個節日及農村風俗習慣組織經常性、群眾性的衛生大掃除活動,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工作。同時結合每年全省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各鎮(街道)都要組織開展專項整治工作,清理衛生死角,清理垃圾。如XX今年3月份,開展紀念“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水利踩街活動,組織全街道干部、各村主干以及學生代表共150多人在鐵嶺村開展“創先爭優在村居,黨員干部在行動”為主題的衛生大掃除活動。6月份,街道又組織全街道600多位黨員干部全部出動,在轄區內開展義務衛生大掃除,開展“迎七一、保生態、護水缸”主題系列活動。以黨員干部的帶動普通群眾,掀起環境衛生保護熱潮,極大地提高了全民參與的熱情。
二是營造良好的農村垃圾整治宣傳氛圍,加大宣傳教育,結合有關宣傳報道,對農村垃圾整治的典型村先進事跡在市、區主要報刊及電視臺進行刊登、報道,經常性組織鎮(街)、村(居)之間互相學習交流,不斷提高群眾環保觀念,增強衛生意識。全區在各個村醒目位置印刷固定標語600多處,并通過學校學生“小手拉大手”廣泛宣傳發動,宣傳觸角延伸至千家萬戶。
三、城廂區經驗的啟示
(一)正確認識是前提。首先是領導認識要到位,其次是群眾的認識要到位。如果認為它是"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虛假政績",這項工作就
沒法推動。領導干部要把它作為是重大民生工程來抓,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要引導群眾認識到搞農村清潔衛生就跟建新房是改善居住環境一樣重要。
(二)財力投入是保證。"清潔鄉村"工程是要花錢的,加大公共財政投入是必須的,大量的錢必須由財政拿,由部門和企業拿。同時也可以以文件的形式,督促村級以一事一議的方式向農民群眾收繳一定的費用,以做到誰污染誰負責的公平原則。
(三)發動群眾是基礎。"清潔鄉村"工程的實施主體是農民群眾,需要他們投資投勞。政府要扶持,但不能包辦代替,大包大攬。通過各種渠道方式,提高群眾認識,調動群眾積極性,要他們把"清潔工程"真正當成自己的事情來辦,變"要他們干"為"他們要干"。
(四)科學運作是成效。鄉村清潔工作雖然是政府主導的民生工程,但也可以采用公司化運作來提高工作效率的,可科學統一地調配資金、設施、人員。制定嚴格的公司管理制度,避免出現拖拉扯皮、出工不出力、村級各自為政的現象。
(五)垃圾處理是結果。垃圾最終的處理應該是不造成二次污染為原則。可借鑒城廂經驗,引進垃圾發電企業,把垃圾變成資源,使垃圾得到最大利用,也避免了填埋的二次污染。
農村清潔工作調研報告 [篇2]
近年來,國家在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中,高度重視農村環境衛生建設,把環境治理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近期,我鎮組織專班,對農村環境狀況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中發現,農村環境衛生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要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需下大氣力,進一步加大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力度。
一、目前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農村垃圾越來越多,沒有配套的處理處置辦法。尤其是近年來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垃圾還出現了毒害化的新趨勢。過去,農村垃圾主要是一些易腐爛變質的剩菜剩飯、瓜皮菜葉、秸桿等生活類廢品,現在又增加了塑料袋、廢電池、農用膜、農藥瓶、燈管、破衣爛鞋、生活污水、建筑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混合體,特別是大量使用的塑料袋,隨手亂丟,一旦刮風就會滿天亂飛,五顔六色,一片狼籍。同時,由于農村養殖業的發展,批量產生的禽畜糞便以及宰殺后的廢棄物無法消化,也成了有害垃圾,對農村環境造成極大危害。農村垃圾問題,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污點”。
通過調查發現,造成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惡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對垃圾的處理方式采取直接露天集中堆放或簡易填埋,不僅嚴重影響了村容村貌,更對環境產生了很大的即時和潛在的危害。隨意堆放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土地,對農田破壞嚴重,垃圾腐敗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和滲漏液也污染了空氣和地下水,嚴重影響了村民的生產生活。
二、存在的問題的原因
雖然近年來我鎮農村環境衛生治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農村環境衛生總體狀況仍然形勢嚴峻,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農村清潔工作調研報告》。
(一)垃圾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1、現如今,農民群眾越來越富,用于農業生產的農家肥料被化學肥料所代替。原先的垃圾多數是一些容易漚爛的生活垃圾,積攢一年的垃圾都會在春耕的時候運送到地里當肥料,現在種田都用化肥,很少有人使用農家肥,垃圾就越來越多。
2、在農村,家家門前都有個垃圾堆或者一個露天化糞池,里面的垃圾成份復雜(包括:傳統的廚房垃圾;金屬、塑料、紙板等包裝廢棄物;建房、裝修、舊村改造等產生的建筑垃圾;廢舊電池、光盤等電子垃圾;農藥瓶、醫療廢棄物等),它們隨意地堆放著,不僅占地面積大,而且容易滋生蚊蠅,特別是在雨季,污水到處亂流,上面漂浮著塑料袋、泡沫板甚至還有小動物的尸體等,臭氣熏天,不僅影響了村容村貌,而且還威脅著村民的身體健康。
3、以前,農村做飯一般用灶,而現在大部分用電或液化汽,也有不少農戶用上了沼氣,所以許多桔桿和柴草都被閑置,這一堆那一垛,時間久了到處都是;還有就是化纖類的破衣爛鞋隨意亂扔,到處是一片狼籍。
4、畜禽養殖排出的糞便及農家廁所的隨意排放,大部分污水揮發、滲透,直至形成沉積,加之衣物洗滌廢水,如果不進行適當處理,勢必對周邊的水源、土壤、空氣和作物等造成嚴重污染,成為畜禽疫病、寄生蟲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傳染源,對農民生存環境造成極大威脅。
(二)缺乏良好的衛生習慣,導致各種傳染病時有發生。 農民群眾的個體素質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群體缺乏自我保健意識,沿襲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保留一些生活上的陳規陋習等,使不少農民群眾易發生瘧疾、皮膚病、腸炎等傳染性疾病,特別是近期由于高溫干燥、不良的衛生習慣等因素造成大面積手足口病流行,對少年兒童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三)城鎮建設加快,配套建設滯后。
污水不能集中排放、凈化處理;生活垃圾不能集中填埋、焚燒,環境治理措施滯后。
三、建議及對策
(一)規范新農村建設,創新農村垃圾處理處置模式。
1、大力推進農村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清除陳年垃圾,通過開展全面“大掃除”活動,采取評級措施,有效促進“清潔工程”的整體平衡推進。積極推行散居農戶自建垃圾填埋坑,集中居住區域實行固定垃圾桶,逐步建立村莊環境衛生“門前三包、分區包干、定責定薪、聯合考核”的長效保潔機制。雨、污水有序排放,雨水就近流入自然水體,污水排入化糞池或沼氣池。
2、推進農村改廁。全面消除農村露天糞坑茅廁。根據農戶無衛生廁所的具體情況,指導幫助農戶建造能有效處理糞便的衛生廁所,通過改廁,力爭農戶衛生廁所覆蓋率達到90%以上;加強農村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確保每個村都實現衛生室建設標準化。
3、治理農村河道池塘水溝。全面治理農村河道和池塘水溝,做好池塘水溝清淤,清除水面有害漂浮物,恢復河道基本功能,使村域內水面得到較好保護,水質基本達標。
4、提高村莊綠化水平。以綠化美化農村人居環境為目標,把村莊周圍和農家庭院綠化緊密結合,扎實抓好村林、行道樹、庭院綠化美化工程建設。做到村旁、宅旁、水旁充分綠化。
(二)制定工作措施,加大垃圾治理資金的投入力度。 垃圾處理長期被視為一項公益事業,其經費主要來源于國家和地方財政。隨著垃圾產量的增加和環保要求的提高,政府對垃圾處理的投入雖然有所增加,但只能滿足垃圾的一般處理要求。目前,農村垃圾處理體系尚處于缺失狀態,首先要建立起垃圾收集轉運的管理隊伍;其次,解決無固定的垃圾收集點,無垃圾清運工具、無處理垃圾專用場地等所有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資金的鋪墊,建議各級政府引起重視,加大此項工作經費的投入,同時對拾荒者進行必要的教育培
訓,擴大其回收的范圍,舊燈管、燈泡等有害垃圾也讓其以低價從農民手中收集,再由政府收購統一處理;最后由村建立垃圾集中處理場,對垃圾進行填埋、堆肥或焚燒,要求每村每戶對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垃圾進行分類,不可回收的全部運送到集中處理場進行處理。
(三)提高城鄉人民的環境意識,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做好農村環境衛生保護工作需要廣大農村居民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因此,普及環保知識,加強環境意識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充分發揮現有廣播、板報、標語的作用,讓村民熟悉和掌握一些環境保護常識,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不同性質的污染物會給周圍環境造成不同的危害以及常用的處理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引導村民從自身做起,人人參與環保活動,養成不隨意丟棄垃圾的好習慣,共同把農村垃圾處理好。另一方面, 可以在農村的中小學加強環境意識方面的教育,使易接受新事物的學生成為農村家庭中的環保先行軍,潛移默化地改變整個家庭的衛生習慣,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四)積極開展四害孶生地治理活動,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
大力開展除“四害”活動。除“四害”是愛國衛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為衛生防病作出積極貢獻。
要鞏固除“四害”成果,春秋兩季統一開展城鄉滅鼠、滅蟑螂活動。
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實現中央提出的“村容整潔”要求,既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長期以來,由于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涉及面廣、動態性強、反復性大,這一問題始終是農村工作的一個難點,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各級組織的共同努力,提高對農村垃圾問題的認識,加大投入,同時引導農民群眾增強環保意識,最終建起覆蓋農村的良好環境管理體系。
2011年7月6日
農村清潔工作調研報告 [篇3]
“我在這兒住了大半輩子了,真沒想到現在的環境能變得這么好,政府真是辦了件大好事啊。”60多歲的曲阜劉莊村老人陳勝利逢人就夸黨的政策好。原來,過去的劉莊村除一條主干道路略顯規整外,亂搭亂建、垃圾 “三堆”現象隨處可見,用于村綠化的植被要么被破壞,要么因缺乏管護整齊不一,老百姓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現在再到劉莊村,新粉刷的中心大街醒目漂亮,垃圾看不到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這都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帶來的新變化。
像劉莊村一樣,曲阜市400余個村居全部展開了如火如荼的環境綜合整治活動。 “鐵腕根治農村環境,是科學發展之策、順應民心之舉,必須痛下決心、狠下功夫,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把曲阜農村環境整治到山東省各縣市區最高水平。”曲阜市主要領導的話擲地有聲。在這場浩大的民生工程中,曲阜市用快行動、大力度、高標準、實措施,使全市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作為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城鄉環境不僅代表了曲阜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更是曲阜對外開放的一張名片。為徹底把這張名片擦亮,曲阜把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列為“新農村六大重點工程”之一。全力開展 “清三堆、治三亂、美三口”活動,使農村徹底擺脫 “臟亂差”;集中開展 “大綠化”行動,讓農村真正綠起來、美起來,同時,加大河道疏浚治理力度,形成 “水清、岸綠、景美”的河道環境,為打造生態宜居水城打下良好基礎。曲阜市財政列支2000萬元,專門用于垃圾池建設、運輸車輛、保潔車輛購置以及保障正常運轉支出,確保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資金鏈正常周轉。
實現農村 “容貌整潔”,既要打好 “突擊戰”,更要打好 “持久戰”。為防止環境整治一陣風,曲阜堅持 “整” “管”并重,在紅紅火火整治的同時,又積極探索建立維護整治成果的長效機制。投資近3000萬元建設大型生活垃圾中轉站,成立專職保潔員隊伍,建立起 “村收集、鄉運輸、市處理”的三級聯動機制,實現了環境衛生城鄉一體化管理;通過明察暗訪、電視曝光、公開報道等方式,加大對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督導和檢查。該市還將公共服務進一步向農村延伸,從提高村民環境意識和文明素質入手,實現文化大院、農家書屋、健身廣場等活動場所的全覆蓋,通過開展農民教育和孝賢文化、“城鄉文明結對共建”等特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農民文化素養,促進鄉風文明。
一、農村環境整治的困局
當前,曲阜農村環境面臨三大難題:第一,農村垃圾歷史遺留問題多。第二,幾千年形成的鄉村生活陋習短時間內難以改變,村民環境意識不高。第三,農村環境治理基礎設施缺失。
由于農村人口密度大,環境污染較為突出,人民群眾要求治理農村環境問題的愿望非常迫切。鑒于此,建議實施“農村清潔工程”,探索農村環境治理之路。
二、農村垃圾治理模式的探索
建議走“分類減量、上戶收集、村民自治、政府補助、公司運營”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新路。
1、農村垃圾分類收集,實現資源化和減量化。垃圾分類減量是農村垃圾處理的核心環節。建議將農村垃圾分為三類,村民將垃圾分別盛裝在三個不同的垃圾筒內。第一類為可堆肥垃圾,如:剩飯菜、瓜果皮、爛菜葉、糞便等。對于這類垃圾,農戶在家附近挖坑集中堆放,發酵后作為有機肥,鄰近有沼氣池的也可將其投入沼氣池作為沼氣原料,實現資源化利用。第二類為可無害化處理垃圾,如:煤渣、爐灰、石塊等,用于鋪路填坑。第三類為不可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如:碎玻璃、廢塑料、纖維、泡沫、尿不濕等,則統一收集到村垃圾池,再由鎮統一運輸到市,集中無害化處理。通過垃圾分類減量,垃圾實現減量化90%,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十分明顯。
2、村民自治與市場化運作有機結合,建立起穩定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體系,充分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采用村民自治的模式。根據村的大小和家庭戶數多少,由各村聘用2-3名保潔員,保潔員配人力垃圾清運車,定期上門將農戶垃圾收集并送至村垃圾池,由鎮集中收集,運輸到市里處理,形成“戶、村、鎮、市四級垃圾處理作業鏈”。各村選聘村級衛生督查員,對保潔員實行月考核、季評比管理,形成村(居)負責指導、村級督查員監督管理、保潔員上戶收集,保潔費用農戶分攤,市鎮兩級政府考核補助支持的村民自治模式。同時,以各鎮成立的廢品回收中心為依托,將所有保潔員納入其體系,成立合作性質的農村保潔公司。保潔員對本鎮可回收廢品進行統一回收,并由公司統一出售,所得利益作為保潔員的收入補貼給保潔員。
這樣農村服務保潔公司相當于城市的物業公司,各村市容督查員相當于業主委員會,整個鄉鎮的垃圾收集轉運管理就被納入到了一個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管理的良性軌道上來。
3、政府適當補貼,完善垃圾治理基礎設施設備。2011年曲阜市投入專項資金2000萬元,用于給村統一配備垃圾桶、建垃圾、購買保潔車、垃圾運輸車、保潔服和保潔人員工資。
三、農村環境整治難點與對策
1、廣泛宣傳和動員是實施農村垃圾治理的保證。農村環境整治是全民工程,整治農村環境,首先要從意識做起。為此,要做大量的、深入的宣傳動員工作。第一,統一鎮村冒干思想,形成支持農村生活垃圾整治的中堅力量。第二,組織干部深入群眾,在各鄉鎮范圍內開展全民素質教育。第三,樹立標桿,進行榜樣宣傳。第四,采取多種形式的宣傳。
2、清除歷史垃圾解決歷史問題是農村環境整治的前提。曲阜市選擇從群眾意見強烈的環境問題進行破題,在群眾中樹立起整治垃圾的信心。
3、建立標桿示范點,積累經驗是農村環境整治的必要條件。曲阜市應明確以“就地處理為主導”的農村垃圾分類處理理念,按照“積極探索、縝密操作、先行試點、穩妥推進”的實施方針。垃圾處理的主模式為“桶裝分類、上戶收集”,同時在偏僻區域實行“池裝分類,行政村管理和散戶分類及自行處理”的輔助模式。
4、科學的理念系統的規劃,是農村環境整治成敗的關鍵。按照農村垃圾分類,就地處理和綜合治理道路,全面推進農村垃圾“分類減量、上戶收集、村民自治、政府補助、公司運營”的處理模式。這種處理模式既兼顧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環境的需要,又保證了政府有足夠的財力進行支撐和運作。
四、曲阜環境整治今后努力的方向
曲阜垃圾治理產生了明顯成效。通過垃圾整治,群眾提升了環保意識,對空氣質量、生活污水排放、禽畜污染等問題越來越重視,對溝、渠、坑、塘標準化,道路平整硬化,環境綠化的期望值越來越高。然而有限的鄉鎮財力與群眾不斷上升的環境要求成為了一個新矛盾。
曲阜垃圾治理已產生了明顯成效。通過垃圾整治曲阜在鞏固、完善、提升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對農村環境的整治:
第一,實施庭院整治。大力開展改廚、改廁、改水、改路工程;規范庭院養殖和類似形式的散養、圈養,推廣健康養殖,人畜分開,畜禽圈養,圈舍定期清潔;垃圾實行容器存放,無衛生死角。
第二、加大河渠坑塘環境治理。搞好河渠清淤疏浚工作,清除水面漂浮物和河道堆積的垃圾;逐步建立污水收集系統,嚴禁將生產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直排或傾倒入河渠;做到河道無淤積,水面無水草雜物,河巖無垃圾,污水不直排。
第三,強化公路主干道兩側治理。重點清理亂堆亂放、亂貼亂畫和“白色垃圾”;道路兩側做到無垃圾、糞堆、雜物、雜草和臭水溝;集中整治公路交叉路口和馬路市場,使道路兩側建筑規范,無亂搭亂建、亂擺亂放;同時,對公路兩側進行綠化,建設綠色鄉村。
【農村清潔工作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文體工作調研報告12-31
農村電力工作調研報告12-31
農村扶貧工作調研報告11-23
農村科普工作調研報告12-31
農村調研報告04-03
農村環境工作調研報告11-24
農村消防工作調研報告12-31
農業農村工作調研報告11-24
農村民生工作調研報告12-31
農村醫改工作調研報告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