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幫扶計劃
一、指導思想
為了進一步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學生”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讓每一位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本學期,我校將一如既往地進一步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
二、問題學生情況分析
問題學生的特點主要表現為:
1、自卑感強。問題學生由于各方面較差,受到批評較多。父母的訓斥、怒罵,同學的諷刺、挖苦,加上某些教師的“另眼相看”,使他們感覺低人一等,進而自暴自棄。
2、逆反心理較強。因為深感別人對自己的輕視,問題學生的言行。在日常道德行為上言行不能統一。
3、混混型問題學生。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或父母或監護人過于驕縱放任自流而形成。
問題學生的形成,固然與家庭、社會和學生等因素有關,但與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態度和方法也有直接的關系。事實上,問題學生也有其長處和閃光點,我們應該也能夠做好每一個問題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三、工作措施與方法
1、班級建立問題學生檔案。
新學期開始,各班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針對學生的出勤、思想表現、學習等各方面的情況,及時將名單收集起來,并針對學生的情況建立問題學生檔案,進行分類歸檔。,以便對癥下藥,“因材施教”。教育好問題學生。 責任到人,對口幫扶
2、學校通過各班統計的問題學生人數,將問題學生承包給教師個人,由包保教師通過電訪、家訪、談心、關心等通過多形式、多渠道與問題學生班主
任、輔導員共同幫助教育好問題學生。(具體包保名單附后)
3、動之以情,消除戒備心理。
消除戒備心理的唯一途徑,是教師對問題學生要愛得真,愛得深,將嚴格要求滲透在愛之中,學習上要積極幫助輔導他們,生活上要關心體貼他們,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師情感可以溫暖一顆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頭。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一片愛心和殷切期望時,他們就會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
4、尊重信任,喚起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識的重要標志之一,是進步的動力之一,表現為對個人的自我尊重,也要別人尊重自己的權利和人格。教師應當尊重、信任問題學生,逐步消除他們的疑慮。自卑心理,喚起自尊心,培植自尊心。所以教師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對問題學生要求要適度。要求過高,他們會認為高不可攀,望而卻步;要求過低,不利于培養問題學生的學習毅力和克服困難的能力。
(2)讓問題學生獲得成功。只有當他們真正體驗到經過努力而獲成功的歡悅時,才能樹立起進步的信心和愿望。教師可以布置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任務,在完成之后給以適當的鼓勵。
(3)讓問題學生充分發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長處。在挑選班干部時應加以考慮,讓他們也能擔任一定職務,在集體中發揮作用。
5、曉之以理,增強問題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教師應曉之以理,提高問題學生的道德覺悟和上進心,培養問題學生是非觀念,必須堅持正面誘導,以理服人,切忌簡單粗暴,以勢壓人。對他們說理要透徹,一定要結合榜樣教育和具體事例,利用集體輿-論,輔之以分明的獎罰。
6、持之以恒,反復教育,鞏固問題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問題學生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經歷醒悟、轉變、反復、穩定四個階段。因此,在轉化過程中,問題學生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
常現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反復抓,抓反復”,因勢利導,使問題學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
7、建立獎勵機制,大張旗鼓地表揚進步問題學生,理直氣壯地表彰幫扶問題學生。
學生學習幫扶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指導思想,進一步探索教育教學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面向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尤其是開發學困生的潛能,努力教育和幫扶“學困生”,使其得到轉化,特制訂本計劃。
二、具體做法
㈠建立制度,明確職責
根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結合我班實際,進一步強化機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教育和幫扶學困生工作制度。
1、建立“學困生”個人檔案
對學生進行全面調查,認真排查“學困生”現狀,按學習、行為規范等學困狀況排查分類,建立個人檔案。
2、制定“學困生”結對幫扶制度
組織安排結對幫扶,實行承包責任制,生生結對,師生結對。做到明確轉化目標,責任落實到人。
3、強化跟蹤流程管理
《學生學習幫扶計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建立“學困生”轉化情況記載簿,對其在家庭、社會、學校的成長過程進行跟蹤調查,及時鼓勵與引導,揚長避短,防微杜漸。
㈡注重方法,開展活動
在轉化“學困生”工作中,念好“三字經”,即:立足于“鼓”,著眼于“拉”,著手于“幫”,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關系,消除“學困生”的恐懼心理或逆反心理。
1、因材施教,重視學習輔導
深入了解學生,用生動靈活的教育教學方法吸引“學困生”,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要堅持“四個優先”,即“優先提高、優先答疑、優先檢查、優先表揚”,特殊照顧“學困生”,并根據需要經常給他們開小灶,缺鈣補鈣,缺鐵補鐵,著力提高“學困生”學習興趣和成績。
2、增強班集體凝聚力,開展學生互助活動
建立幫扶對子和幫扶小組,努力形成學生之間親密無間、相互幫扶、取長補短的良好氛圍,減輕“學困生”的心理壓力,確保“學困生”能得到及時而真誠的幫助,使他們能不同層次,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獲得成功,不斷增強自信。
3、發現閃光點,讓學困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尋找“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堅持“五個一點”,即:多一點愛心,多一點鼓勵,多一點點撥,多一點表現機會,多一點思想交流。在轉化過程中提出分階段的要求,對“學困生”中進步快,某一方面表現突出者及時表揚鼓勵,讓“學困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使學困生深信人人都是成功者,嘗試成功的喜悅,讓更多的“學困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學生學習幫扶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為順利完成本學年的教學任務,提高本學期的教育教學質量,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學校工作目標,除了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定期評定學生成績、優質完成每一節課的教學外,以高度的責任心投入到緊張的教學及補差工作中,補差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必要性。通過對班上學生的情況的了解與分析,班上的學困生主要有:
柯棟 馮彪 李雨浪 潘東明 孫源 方黔生 馬響偉 韋文敬 何劍 陳亞東 梅雄等學生。
二、原因分析 1、家庭成因。有些“語文學困生”由于家長很少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孩子形成了不善言辭,不善與人交往的習慣,孩子從小缺少正確的引導,逐漸形成了不善吸納與自主建構自身語言的慣性。
2、學校成因。孩子入學的時候,語文學習的差異很小,但由于學校的語文實踐活動少,沒有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環境,以及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隨著年級的升高,每個人的語文學習興趣有了明顯的差別,“語文學困生”日漸增多了。
3、個人成因。這其中有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之分。它們都是直接或間接造成“語文學困生”缺乏學習自主性的原因。
三、轉化目標
1.讓學困生逐步提高學習成績并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基本能力和較扎實的基礎。
2.極高及格率,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四、轉化目標
1.讓學困生逐步提高學習成績并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基本能力和較扎實的基礎。 2.極高及格率,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四、學困生的轉化對策
1、是要特別偏愛學困生。要相信學困生能夠轉化,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來走路。”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和發展自己提供條件,讓他們都能有所進步。
2、是要善于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恢復學困生的自信心。任何人都有長于他人之處,學困生也是如此。事實上,學困生一般都具備較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甚至具有其他同學所不具備的“一技之長”。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這些“亮色”,并不失時機地給以肯定和贊揚,讓學困生感受得到別人肯定的喜悅,教師再適時的引導,鼓舞他們只要努力,注意講求方法,持之以恒,學習上也會得到驕人的成績。為他們創造條件,給他們充分表現自己長處的機會,讓他們在一種愉悅的心理狀態下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增強學好語文的信心。
3、是要耐心開導,注意他們學習和思想上的不斷反復,持久的做好學困生的轉化。教師要注意他們進步過程中出現的變化,尤其是要深入了解出現變化反復的原因,對他們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做好調節,做他們的心理醫生,增強他們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信心。
4、是要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缺乏興趣,是致差的重要因素之一。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好知”、“樂知”,是學困生轉化的關鍵。語文教學中,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題,一方面也要注意運用適宜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
習興趣。利用多媒體教學,如聽錄音、放錄象——營造氣氛,這樣可使學生通過聽覺、視覺來加強體驗和理解,深化對作品思想內容的認識,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也為學生朗讀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或適時插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逸事趣聞、笑話幽默等,擴大課堂的容量,也有利于創造一種激發學生求知欲的環境氛圍。
5、是要培養學困生的成功感。有了成功感,他們就會增強自我轉化的信心,就會樂于接受教師和同學的關心幫助,也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語文學困生”雖然令教師“頭疼”,但是我們只要充分分析制成學困的原因,積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他們都能自主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6 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
希望被人尊重,是人的一大精神要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人的尊嚴感,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在于讓兒童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尊重學生就是充分尊重學困生的人格。學困生最怕人格受到傷害。因此,教師要真真正正把他們當成是集體中的一員予以尊重、關心和愛護,使他們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鼓起對學習的勇氣,逐步消除自卑感。教師課內外多以友好的欣賞性的微笑面對這些語文學困生;課堂上提問他們,給他們發言的機會,對他們存在的問題,不粗暴對待;作業批改上一視同仁,這一切都讓學困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激起心靈的暖流,從而促使他們走向成功。
7引導學困生認識自己,激發其自信心
認識是引導的基礎,也是因材施教、對癥下藥的前提。對語文學困生不能只在“差”字上打轉,要正確認識學生,要對他們的學習習慣、生活環境、成長發展過程等有所了解,搞清“差”的原因。引導是轉化的手段。做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重要的是引導。為了轉化學困生,我們的引導分兩方面進行,一是從校內歷年來語文學困生所取得的成績得到啟發、鼓舞,激發自信心;一是進行個別引導。為了轉化,我先后與其家長及同學了解了他過去的情況,然后與他進行了多次交談,我引導他多看看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使他們相信自己也是有發展潛力的。
8,教給語文學習的正確方法
自信心的增強并不等于語文成績就會提高。畢竟是很久以來就失去了對語文的熱情,因此,這幾個學生缺漏的知識還是很多的,這些缺漏的知識常常成為他們前進的攔路虎,如果不加以克服,還是要影響到他的積極性的。因此,我引導他們分析自身知識的缺漏處,然后對癥下藥,逐點擊破。例如,從最簡單得掌握生字詞開始,如果聽寫有錯,可以訂正之后再聽寫,全對后,也可以得到獎勵。語文的課文預習要從字詞句的預習進入到文章思想內容的體會上。
【學生學習幫扶計劃】相關文章:
學習困難學生幫扶計劃11-25
小學生學習幫扶計劃11-25
對學生的幫扶計劃11-25
學習潛能生幫扶計劃11-25
大學生學習幫扶計劃(通用7篇)11-16
對殘疾學生幫扶計劃10-19
學生思想幫扶計劃11-25
幫扶教師學習計劃11-25
教師幫扶學習計劃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