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芳草·蕭寺記夢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尋芳草·蕭寺記夢
清代:納蘭性德
客夜怎生過。夢相伴、綺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涼,肯來么。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
譯文:
客夜怎生過。夢相伴、綺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涼,肯來么。
寄居在外的夜晚要怎么挨過?夢里有她倚著窗子與我吟詩作對,她故作嗔怪。強作笑顏道:你如果不是心緒這般凄涼,會來與我相聚嗎?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乍偎人一閃燈花墮,卻對著琉璃火。
無奈來去都太過匆匆,本來打算讓你陪我到晨鐘敲響的時候,但你才剛依偎著我,一片燈花墜落,驚醒了我的夢,你已經(jīng)不見了,眼見只有寺院里的長明燈在閃爍。
注釋:
客夜怎生過。夢相伴、綺(qǐ)窗吟和。薄嗔(chēn)佯(yáng)笑道,若不是恁(nèn)凄涼,肯來么。
尋芳草:詞牌名,又名《王孫信》,雙調(diào)五十二字,上片四句四仄韻,下片四句三仄韻。蕭寺:佛寺。相傳梁武帝蕭衍造佛寺,命蕭子云書飛白大字“蕭寺”。后世遂以蕭寺為佛寺之稱謂。怎生:怎樣,怎么。吟和:吟詩唱和。薄嗔:佯笑:假意嗔怒、故作嗔怪。佯笑:假裝笑貌。恁:如此。
來去苦匆匆,準擬待、曉鐘敲破。乍偎人一閃燈花墮(duò),卻對著琉璃火。
準擬:準備、打算。曉鐘敲破:晨鐘敲醒,驚破好夢。乍:剛。燈花墮:燈花墜落。燈花墜落:燈芯燃燒時結(jié)成的花狀物。墮:墜落。瑠璃火:此指琉璃燈,即用角質(zhì)透明的燈罩遮罩之燈火。周密《武林舊事》卷二“元夕”云:“燈之品極多,每以‘蘇燈’為最,圈片大者徑三四尺,皆五色琉璃所成!笔Y捷《女冠子·元夕》:“春風(fēng)飛到,寶釵樓上,一片笙簫,琉璃光射!
賞析:
上片描寫夢境,刻畫了在夢里與伊人相會,和她那嬌嗔佯笑的動人形象。首句以“客夜怎生過”提問和起,第二句以后便具體描述征人怎生度過孤眠之夜?鸵篃o聊,他一早便進入夢鄉(xiāng)。在夢中,他回到家里,和妻子窗下聯(lián)詩。鸞箋分韻,紅袖添香,閨房之樂,甚于畫眉。他還見到,妻子對他“薄嗔佯笑”,怨他歸來太晚,以為他只一心一意勤于王事,忘記她獨守空房。這上片的幾句,把少年夫妻久別重聚的.神態(tài),寫得躍然欲活。
下片說好夢不長,來去匆匆,所望這歡會能到“曉鐘敲破”之時,卻忽而夢斷,令人不勝悵惘。然而,那一晚回家,相聚的時間很短,天亮?xí)r又得匆匆離別。于是這一對會少離多的人,盡量俄延,打算等到“曉鐘敲破”,沒法再拖延下去時才肯分手。到最后,分手時間真的到了,夫妻倆緊緊偎依在一起,情意纏綿,難分難舍,誰知道,那時燈花一閃,隨即熄滅,他們也掉進了黑暗的深潭里。下片這幾句,感情真切,詞人只約略點染了夫妻不肯分離的情景,便表現(xiàn)出他們夫妻之間感情的深厚。詞最后一句,“卻對著琉璃火”寫得最為精彩。就在燈花一閃的剎那間,征人醒了。原來,在詞人眼前的燈,并不是那盞照著夫妻倆在依窗吟和的燈,而是借宿于蕭寺里的“琉璃火”。重聚的歡樂,離別的依戀,這一切,原來都是一場春夢。值得注意的是,琉璃佛火,在寂寞的殿堂里閃爍,分外使入感到虛無空幻。午夜夢回,征人對著它回昧著夢里的悲歡離合,此中滋味,真不足為外人道。詞中結(jié)尾處以空對著孤燈之景戛然而止,撲朔迷離,耐人尋味。
這首詞,從夢中重逢寫到夢中再別。夢里重逢固然喜出望外,夢中分手,也還摻和著柔情蜜意。然而,作者酣暢地描寫客夜夢境的纏綿,卻在于表現(xiàn)自己在蕭寺的荒涼,表現(xiàn)對妻子的無限思念。夢境與現(xiàn)實的強烈反差,使其凄苦之情具有特殊的感染力。
【尋芳草·蕭寺記夢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尋芳草·蕭寺記夢詩詞鑒賞07-19
《樵夫》蕭德藻原文注釋翻譯賞析10-18
慧慶寺玉蘭記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核舟記原文、注釋及賞析12-28
晚過盤石寺禮鄭和尚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桃花源記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
《夜宿山寺》原文及賞析10-16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