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菊 / 畫菊原文、注釋及賞析
原文:
寒菊 / 畫菊
宋代: 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譯文: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菊花盛開在秋天,從不與百花為伍,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寧可在枝頭凋謝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凜冽北風之中!
注釋: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shū)籬(lí)趣未窮。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疏籬:稀疏的籬笆。未窮:未盡,無窮無盡。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抱香死:菊花凋謝后不落,仍系枝頭而枯萎,所以說抱香死。何曾:哪曾、不曾。北風:寒風,此處語意雙關,亦指元朝的殘暴勢力。
賞析:
這首詠物詩,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國決不向新朝俯首的凜然氣節。詩中句句扣緊寒菊的自然物性來寫,妙在這些自然物性又處處關合、暗示出詩人的情懷!氨恪保髦缸约焊邼嵉拿褡迩椴伲氨憋L”,雙關語,暗示北方來的.蒙古統治者。全詩寫得壯烈激昂,擲地有聲。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边@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時節盛開,獨有菊花挺立在凌厲的風霜之中,不與百花爭妍斗艷。鄭接著,詩人又寫百花已經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籬旁,意趣無窮。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風拒霜、獨放光華的自然之趣,也是畫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潔堅貞、真淳自得的主觀之趣。詩句融入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譜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說法,云: 歲華晼晚,草木變衰,乃獨曄然秀發,傲睨風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與鄭思肖詩句的題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幫助我們領悟鄭思肖詩歌意象的深刻內蘊。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边@兩句詩意深轉一層。菊花盛開后,在枝頭逐漸枯萎,花瓣并不凋謝落地,故云“枝頭抱香死”。北風在南宋文學家的筆下象喻來自北方的貴族統治集團的侵擾!爸︻^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為痛切悲壯,且語氣磅礴誓無反顧。“何曾吹落北風中”和“不隨黃葉舞秋風”相較,前者質詢,語氣堅定;后者陳述,一個“舞”字帶來了些許佻達的情調,與主題略顯游離。更重要的是,前者點出“北風”,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國,反抗之情,躍然紙上。詩句用隱喻手法,是說寧可為堅持氣節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統治集團,表現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凜然正氣,真誠地剖白了詩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氣節。
這首詩的重點是托物言志,不在于發揮畫理,因此具有詠物詩的特征。全詩寫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現菊花自然屬性的同時,攄寫了鄭思肖的愛國情操,既表現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畫的繪畫美,又表現了畫家兼詩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與社會性得到和諧的統一,這首題畫詩也便有了崇高的審美體驗和深睿的哲理含蘊,使讀者從中獲得美感愉悅和生活啟迪。
【寒菊 / 畫菊原文、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詠菊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惜黃花慢·菊》原文及賞析10-16
杜鵑行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驄馬原文、注釋及賞析10-16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
民勞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蜀國弦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秋來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不第后賦菊 / 菊花原文及賞析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