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方法
培養,漢語詞語,讀音為péi yǎng,意思是指以適宜的條件促使其發生、成長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使其成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方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那么如何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呢?
日常生活中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
楊振寧博士在對中美學生的調查比較中,很中肯地指出,中國孩子動手能力差,膽小,怕出錯,不善于選擇和剔除,不善于提出問題,崇拜權威。所以我們做家長的應更加滿足孩子的動手動腦的需要,在動手動腦探索活動中,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動手,養成愛動腦思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這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動手技能,如抓、握、倒、擠、夾、敲、剪等;生活自理能力比如穿脫和整理衣服、梳頭、洗臉、洗手帕等;照顧環境能力,比如掃地、擦桌子、切水果、分碗筷、收拾玩具、拔草、澆花等,既能鍛煉動手能力,又能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動手能力應從嬰幼兒開始,三歲幼兒身體和手的基本動作已比較自如,還能夠掌握一些精細動作,所以生活自理能力的練習要在此時抓緊培養。同時還要利用幼兒好模仿的特點,鼓勵支持幼兒模仿大人的生活。
給幼兒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
家長應充分利用周圍的自然條件,利用簡易的工具材料,指導幼兒進行有興趣的、活潑的操作活動。家長在給孩子選擇操作材料時,不但要符合幼兒好動的年齡特點,而且要有利于培養幼兒動手能力,開發幼兒智力。有些家長喜歡給孩子不斷購買高檔的新玩具,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開啟孩子的智慧。其實復雜新奇的玩具大部分只能給孩子短暫的刺激,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索然無味。而各種積木等看起來簡單的玩具卻能使孩子百玩不厭,因為這些玩具有著無窮的組合和變化的可能,給孩子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間。搓、捏橡皮泥的活動,也是孩子們所喜歡的。橡皮泥在他們的小手擺弄下,可以變成千姿百態的小人和小動物。家長在孩子動手操作活動中,千萬注意不要用過多的清規戒律束縛孩子,更不要包辦代替,應盡量讓孩子自己設計、布置,自己獨立思考,如孩子較小,也可提出建議,啟發引導,盡量讓孩子自己多動手。
游戲活動中幼兒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室內游戲活動中。家長應給幼兒準備各種積木、動物玩具等,讓幼兒動手動腦操作,也可利用廢舊無毒的安全物品讓幼兒動手操作制作玩具。在室內游戲活動中,用筷子也是對幼兒動手訓練的一種不錯的方法。室外游戲活動,給孩子提高了廣闊的積極探索活動的天地,也是孩子最喜歡參加的活動。孩子天性喜歡玩沙、玩水、玩土,水和沙沒有形狀,可以任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自由想象去擺弄、去創造,因無窮無盡的變化而產生樂趣,可以說這是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的最理想的“玩具”。如玩沙游戲,孩子可以在沙里蓋房子,設計公園、大樓,挖隧道開火車等,孩子在游戲中,可使腦筋更敏銳,同時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培養孩子動手能力
在這種溫室效應下,孩子都會因為嬌寵而變得很任性。此時,就需要爸爸媽媽們介入,來主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了。
1、講清目的,激發興趣
人和其他動物相比,最明顯的特征一個是腦發達,一個是手靈巧,其他的器官其實大多是不如動物的。所以動手能力是人一生最為重要的一種能力。在家庭中,孩子在經濟獨立之前一定要先生活自理。剝奪孩子的勞動意識和勞動權利,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都是不利的。可以一點一點的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先從洗衣疊被開始,再學其他的東西。
動手勞動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它會讓孩子感到疲乏和勞累。但是勞動也是會有收獲的,當孩子看到自己創造出這么多勞動成果的時候,就會感到精神上的滿足。而這種滿足會推動孩子進一步喜歡勞動,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習慣。
2、具體指導,技能訓練
家長們應該認識到一種新的動手能力都是需要一些原有動作為基礎的。比如說打字的第一次練習,如果當初學過鋼琴之類的,其中所包含的按鍵動作就會對打字有所幫助。所以,孩子從小就培養各種動手能力,對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工作都大有好處。
有的時候你還會發現,在培養孩子動手能力的過程中,發展到某一階段可能就出現停滯不前的情況。在這個階段,家長要繼續的鼓勵孩子,不要放棄,要一直堅持下去。達到一定階段之后,就會出現質的飛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能生巧”。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一定要持之以恒,要讓孩子順其自然的通過高原期,由技能轉變成技巧,熟練掌握。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是絕對不行的。所以,家長們必須重視培養小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有機會參加各種活動,促使他們能力結果的合理發展。
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一、耐心摸索,充分鼓勵
從性格方面來看,土土基本上屬于比較慢熱的類型,即使是自己喜歡的新鮮事物,她也需要先在旁邊觀察一段時間再去嘗試。在剛接觸的時候,她會指揮爸爸媽媽做,比如捏橡皮泥、畫畫,前幾次都是我們自娛自樂,她自己并不參與其中。漸漸的,她發覺自己也可以依樣畫葫蘆,我們就會多給她一些嘗試的機會,讓她在實踐中體會操作的樂趣。另外,小孩子在最初嘗試的時候,經常控制不好力度,比如書本上的翻頁會被她撕下來,這種情況就更需要家長耐心的指導與鼓勵了。
二、穿著寬松,體驗自信
洗手、穿衣這些生活自理方面的事,土土常會說“自家來”,不要別人幫忙。 平時土土很樂于嘗試自己拉衣袖洗手這個動作,我們平時給土土穿的衣服都是相對比較寬松的,讓土土能夠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衣著寬松,讓她獲得自信。
三、轉換形式,提高興趣
等到土土慢慢掌握了操作的技巧,我們會選擇用競賽的方式來鼓勵她再接再厲。小朋友很追求形式上的“第一名”,所以幾乎任何活動都可以拿來競賽:吃飯、穿衣、玩玩具。就這樣,土土在提高速度的同時,也增加了操作的熟練度。
四、親近自然,感受美好
因為小區里的游樂設施不多,每個周末我們都盡量帶她去公園玩。土土喜歡去撿草坪上掉落的樹枝樹葉,喜歡爬人工湖邊鋪設的木質臺階,我們也不阻止她,回家的時候洗手換衣服就可以了。
另外,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玩沙玩水,天氣好的時候,如果土土提出要在水槽里玩水,我們也會同意,或者拿兩個盆去陽臺上玩。玩沙的場地比較少,我們會安排去一些海濱城市旅游,帶土土一起去感受美麗的景色和大自然的氣息。
孩子教育的注意事項
1、幼兒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學知識
幼兒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學知識,而是讓孩子形成終生受益的品質、態度、情感、能力,這非常重要。當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識技能,但這并不是幼兒階段最主要的任務。
2、最適合培養幼兒的方式是“游戲”
說教的方法不適宜培養孩子,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方法是“游戲”。孩子可以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會與人商量。
3、將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引入課堂
可以適時將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引入課程。孩子回到家還會向家長宣傳,如果看到家長亂扔垃圾,就會告訴他們這是不對的,垃圾要分類。連很多家長都說,垃圾分類的游戲讓他們很受益,以前他們都不懂得垃圾還要分類,以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還有“關愛他人”的教育,組織孩子們到敬老院、開智學校慰問、表演木偶戲,使孩子從小懂得同情和關懷弱者。
4、關注孩子的發展潛力
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應關注孩子的可持續發展。什么樣的孩子才有發展潛力?熱情大方,會關心同伴,這樣的孩子人緣更好,以后也會有更多鍛煉的機會;同時,這樣的孩子求知欲強,思維很活躍,學習(行為)習慣比較好。幼兒教育就是在潛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靈,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幼兒教育就是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生活、行為、衛生習慣。孩子的潛力非常大。小班的孩子經常玩交通安全的游戲,已經懂得走人行道要靠右走,過馬路要走斑馬線等交通規則。
【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方法】相關文章: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的方法11-18
培養孩子的抗壓能力方法11-04
培養觀察與思考能力方法01-19
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09-13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方法10-20
培養幼兒園小朋友的交往能力的方法12-26
培養孩子的收拾能力方法05-22
培養孩子思考能力的方法09-13
學習習慣及能力培養的方法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