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放鹽的時機介紹及食鹽食用注意事項
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調味料,做菜的時候最重要的一味調料就是放鹽了。那么做菜什么時候放鹽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做菜什么時候放鹽?
一、做菜時什么時候放鹽
在烹飪過程中什么時候放鹽,對于食物的確有影響,人們嘗到的咸味也可能有所不同。
最近,有位中科院的心理學教授在某電視節目中講如何減少鹽的攝入,說“過早地放鹽和醬油,都可以讓里邊的氯化鈉的氯揮發出去,就剩下鈉了,你吃的時候還是不咸”。食物中的鹽,真的能夠發生這樣的變化嗎?出鍋前再放鹽,真的可以減少鹽的攝入嗎?
鹽的化學成分是氯化鈉,在水中離解成氯離子和鈉離子。食物中往往有水,“干”的食物吃到嘴里也會跟口水混合。所以,在我們吃到食物的時候,鹽都是以離子的形 態存在的。鈉離子通過舌頭上的特定通道,產生特定的神經信號,我們就嘗到了“咸”味。“咸”只跟鈉有關,而跟氯無關。即使氯化鈉里邊的氯真的象那位教授臆 想的那樣“揮發出去”了,也不會影響食物中的鈉,自然也就不會對咸味有什么影響。
實際上,鹽是非常穩定的化合物。在烹飪的條件下,它根本沒有分解的'可能,更不會“揮發”出氯來。不管是早放鹽還是晚放鹽,菜里的鹽都是一樣多的。
不過,在烹飪過程中什么時候放鹽,對于食物的確有影響,人們嘗到的咸味也可能有所不同。這是因為,不管是蔬菜還是肉,都是由細胞組成的。細胞中有水,被細胞膜與外界“隔開”。食物“生”的時候,細胞膜是具有通透性,水可以自由進出,鹽也不會受到多大的阻礙。這時候如果放鹽,周圍水中的鹽濃度高,細胞中的水就會流出來,而鹽會滲進去。結果,菜或者肉就會失去一些水,而鹽進去了也就會更加“入味”。
如果先不放鹽,那么細胞中的蛋白質變性凝固了,細胞膜的通透性大大降低。這時再放鹽,水和鹽的進出就會受到很大的阻礙。這樣,食物會更加“水靈”,但是鹽也留在外面,不那么“入味”了。
我們吃東西的時候,咸味只來自于碰上通道的鈉離子,而食物表面的鈉要有更多的機會與這些通道碰面。所以,如果菜里的鹽一樣多,沒有“入味”的情況下食物表面的鹽就會多一些,嘗起來也就有可能“更咸”一點。
不過食物是很復雜的體系,這種“出鍋前放鹽”的方式能夠減少多少鹽實在很難說。吃飯也不僅僅是為了營養,它本身還是一種生活享受。放鹽的時機,可能會明顯影響到菜肴的口感和風味。對于多數人來說,“晚放鹽”可能帶來的那一點點好處,不見得足以彌補對“口福”的損害。
二、食鹽食用誤區
1、鹽敞口放置
碘鹽如長時間與陽光、空氣接觸,碘容易揮發。最好是放在有色的玻璃瓶內,用完后蓋蓋嚴,密封保存。
2、鹽吃越少越好
吃鹽太多(鈉攝入過量)不利健康,但是完全避開鈉鹽也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通過食鹽攝入足量的鈉有助于維持身體體液平衡,有益神經及肌肉健康。攝入過少易導致低鈉血癥,出現軟弱乏力、惡心嘔吐、頭痛嗜睡、肌肉痛性痙攣等癥狀。
3、炒菜不加鹽,鈉就不過量
日常飲食中,超過75%的鈉來自加工食品。超市中現成的湯料包、沙拉醬、罐裝或瓶裝食品等都含有很多鈉。食物標簽上“低鈉”定義為“不超過140毫克”,而“無鹽”或“不加鹽”也并不等于“無鈉”。
【做菜放鹽的時機介紹及食鹽食用注意事項】相關文章:
烹飪的時候放鹽的注意事項08-24
魷魚的介紹及食用注意事項07-17
食用橘子的注意事項介紹07-18
食用槐花的注意事項介紹03-17
自我介紹的時機與注意事項09-11
自我介紹的時機及注意事項04-03
食用白蘿卜的注意事項介紹03-10
食用動物肝臟注意事項介紹07-18
梨的食用功效及注意事項介紹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