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孩子良好的自理習慣方法
所謂“自理習慣”,也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習慣。自理可以包括多方面的自我管理,比如學習、生活、衛生、勞動等等。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于自己的習慣。從學前到小學,是培養孩子自理習慣的關鍵時期,因為這一時期,孩子面臨著心理上、生活節奏上、活動重心等方面的轉折。自身角色的變化,使孩子的成長翻開了“新的一頁”,此時,孩子尚沒有形成小學生的固定的行為模式。家長如能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培訓孩子的自理習慣,定會收到事半功俗的效果。
那么,家庭應該從哪些方面人手來培養孩子的自理習慣呢?
1、應引導孩子形成自理的意識。
家長一方面要改變自身對孩子包辦代替過多過細的做法,扭轉孩子的依賴心態;另一方面,要培養和強化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識。要從孩子上學的第一天起,就讓他認識到,他現在已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孩子了,而是一個光榮的小學生了。作為小學生也要學會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同時,在生活中,家長應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堅持自己穿衣、吃飯、刷碗、疊被、整理學習用品等等,這樣天長日久,孩子的自理意識就會不斷加強,自理習慣也會在自理能力的提高中逐步形成。
2、要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往往無秩序的生活、無計劃的學習、無主次的活動都與缺乏時間觀念有關。好的習慣是與較強的時間觀念分不開的。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自理習慣的同時,必須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提高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一個家庭作息時間表,督促孩子按時起床,按時睡覺,按時到校上課,按照完成家庭作業,使孩子逐步學會在時間的制約下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為。
3、幫助孩子掌握家庭學習的幾個環節。
孩子回家后的學習活動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對于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最初,孩子并不知道在家里如何學習,這就需要家長培養習慣于良好的始端。家長就要從孩子開始正規學習的第一天起,對孩子的家庭學習提出嚴格要求。比如要求孩子每天準備好所需要的學習用品;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作業要寫得整齊、工整;做完作業后要自己整理好書本等。在此要求的基礎之上,家長要側重幫助孩子掌握好家庭學習中的四個環節,既復習、作業、檢查、預習。復習就是把當天所學的知識重新過目一遍,找出重點知識;在復習的基礎上,再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然后把寫完的作業仔細檢查一遍;最后,把下堂課要學的知識預習一遍,對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通過字典來掌握,對不懂的問題做上標記,以便在下堂課上注意聽老師講解。為了幫助孩子掌握這四個環節,開始時,家長必須同孩子一起一步步進行。在孩子熟悉并掌握了復習。作業。檢查和預習的方法后,家長要經常對孩子的學習行為進行督促和指導,使其逐步形成穩固的習慣。據有關研究表明,低年級小學生一旦形成“復習、作業、檢查。預習”這樣一個家庭學習的習慣模式,不僅會促進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
【培養孩子良好的自理習慣方法】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方法03-29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10-10
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11-29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04-13
寒假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01-09
培養孩子飯前良好的飲食習慣的方法11-29
關于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11-29
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的方法12-02
逐步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方法11-29
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方法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