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方法
所謂習慣,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指由重復和不斷的強化而長期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更改的行為、傾向,并且能為完成某種工作而鞏固下來的一種需要,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方法
首先應該尊重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用讓孩子感興趣的方式。
妙用動畫人物。
孩子的個性千差萬別,要說他們有什么共同點,那就是對動畫人物的喜好。天線寶寶、奧特曼、大頭兒子、大圣孫悟空……總是孩子們的最愛。可別看這些虛擬世界的動畫人物,它們的力量有時是我們這些真實世界中的人難以達到的。所以,我總是以這些洞化人物的口吻來要求孩子,“要吃飯了,天線寶寶請小朋友去洗小手!”“奧特曼說寶寶洗手要把手心、手背、手指縫都洗干凈!”“大頭兒子說小寶寶什么都吃才長得健康!”……聽著這些以動化人物口吻說出的話,孩子們總覺得特別的親切,效果自然好得多,當然也有利于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教師對于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最常用的方式往往是“任務驅動式”,即教師往往要求孩子“要——”“不要——”,這樣的效果往往是孩子暫時作到了教師的要求,但很快又忘記,教師再要求,孩子又忘記,幼教之友《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就在這周而復始的過程中,教師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但孩子卻并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事倍功半。因為孩子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為什么要這樣做,所以,他們不能自覺地去遵守這些要求。因此,在對孩子習慣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孩子做,更要讓他們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曾經有一段時間,班上的孩子活動時玩搖船總喜歡把搖船弄出很大的聲音,非常地吵鬧。要求他們安靜一點,可往往只能保持一會兒,很快又肆無忌憚地吵鬧起來。于是,在一次自由活動時,我悄悄摁下了錄音機的錄音鍵,把孩子們發出的噪音錄了下來。然后在上課時放給孩子聽,問他們聽起來感覺怎么樣,并告訴他們這是什么聲音。此后,這種情況好了許多,并且一些孩子不僅能管住自己,而且還幫助別的小朋友。
文學熏陶
兒歌、故事,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利用這些文學形式來培養孩子良好習慣,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例如,把洗手的過程編成幼兒感興趣的童謠、用故事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等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廣告,那些瑯瑯上口、耳熟能詳的廣告語,特別是香皂、牙膏之類與孩子良好習慣有密切聯系的日化用品廣告,無疑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一劑良方。“高露潔的保護,體貼又周到”會讓孩子天天記住刷牙;“愛心媽媽舒膚佳”會讓孩子把自己小手洗得干干凈凈的,這些都是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樹立榜樣,以點及面
孩子的發展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習慣好,有些孩子習慣就不那么盡如人意。但是,孩子之間也是可以相互影響和相互同化的,所以,教師就盡量在孩子中間樹立一個好的榜樣,這樣,讓孩子之間相互促進,養成好的習慣。
其次,教師要幫助幼兒反復強化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養”不難,養成就需要很大的堅持性,需要不斷的強化。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疲勞以至于忽視,從而使壞習慣卷土重來。特別是小班的孩子,他們基本上還沒有很自覺的意識,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幫助。所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關鍵在于“滲透”和“堅持”。教師要把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滲透于孩子們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孩子的意志力力較差,教師要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并且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養成良的習慣。
再次,家園一致
家長是教育資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培養,家長的作用是不容小視的。教師要和家長經常溝通,保持家園要求的一致性,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作用于孩子,促使其良好習慣的養成。
總之,好習慣的形成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教師要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因為,擁有好習慣的孩子,也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
確定孩子的興趣來選擇書籍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他們的興趣愛好也是不一樣的,就像我們成年人,有些喜歡踢球,有些喜歡打游戲,孩子的興趣也是不一樣的,只有抓住他們感興趣的東西然后在加以擴展,逐漸的培養他們愛看書愛閱讀的習慣,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容易接受讀書這件事情,如果我們家長將孩子不喜歡的東西強行的塞給他們,就會讓他們從內心里面抗拒讀書這件事情,等到孩子該讀書的時候,他們自然也不會愿意好好學習了!
閱讀的方式
不要給自己和小寶貝造成心理負擔,哪怕最開始他只能坐5分鐘也好,但是一定要愉快且輕松,做家長的一看到小孩沒坐性發脾氣打罵,那下次1分鐘都沒有了。
不要限定讀書的地點或姿勢,趴在地毯上、坐在你懷里都是可以的,難道你不想未來某天,一大一小在臺燈下看書的情景么?只要小寶貝喜歡,怎么都行。
閱讀的前期一定要是愉快的,父母的講述是好玩的、有趣的,孩子慢慢一定會喜歡上閱讀。
閱讀的重點
早期的親子閱讀不是為了背誦名句、不是為了認字!孩子愿意拿起書去讀,一定是因為對里面的故事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正是促使孩子一本接一本地去閱讀的動力所在。有趣才是讓孩子能夠延續閱讀這個習慣的根本。
如何培養孩子習慣
一、上幼兒園前(3-4歲)
學前班是家長引入負責的概念的時機。當孩子在學前班的年紀,做家務對于他們來說更像是玩游戲。家長可以這樣引導孩子:“首先我們先把玩具放好,然后再吃飯(洗澡、吃零食)。”
小技巧:當教育孩子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時候(比如鋪床),對孩子不要吝惜贊揚。
1.拾起玩具
2.幫孩子一起收拾桌子
3.刷牙
4.學習擺桌子
5. 學習擦灰
6. 學習鋪床
二、幼兒園(5-7歲)
不要批評孩子做家務的技巧,或者讓他們重復做沒有達到你的要求的家務。做家務對孩子來說是學習的過程,他們需要家長的努力和支持。比如,家長可以說:“寶寶你把桌子擦得真干凈!”
1.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好第二天的衣服
2.擺桌子
3. 吃完飯后收拾桌子
4. 將要洗的衣服分類(白色和其他顏色)
5.將包中的東西拿出來
6. 選擇午餐要吃的食物
7. 給自己穿衣服(孩子小小的手指也能用來按紐扣)
三、一年級(6-8歲)
當孩子一年級的時候,孩子從錯誤中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孩子們通過犯錯可以改善他們做家務的能力。
1.前一天晚上把衣服整理出來
2. 獨自穿衣服
3. 獨自準備好上學
4. 丟垃圾
5. 垃圾分類
6. 每周打掃一次房間
7. 將盤子放到水槽/洗碗機里
8.整理臥室
9. 擺桌子
10. 整理背包
11. 從洗碗機里拿出碗碟
12. 在家長的指導下把衣服放到衣柜里
四、2年級(7-9歲)
1.用有限的選擇準備早飯
2. 上學前準備書包
3.自己做簡單的午飯
4. 洗碗
5. 用吸塵器給房間吸塵
6. 用微波爐
五、3年級(8-10歲)
1.準備菜單
2.寫采購清單
3. 疊衣服
4. 把衣服放到衣柜里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1. 父母以身作則
喜歡閱讀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愛書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喜愛閱讀,懂得閱讀的方法,了解書籍的內容,這樣才能指導孩子閱讀,特別在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初期,父母本身的行為,將有助于帶動孩子喜歡并自愿去讀書。
2. 營造一個閱讀的環境
父母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給孩子提供一些他喜歡的閱讀材料,這樣可以放寬孩子閱讀范圍,自由閱讀自己喜歡的內容,自由發揮閱讀天性,從而愛上閱讀。因此,父母可以為孩子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書架擺上他自己的圖書,當孩子主動閱讀放置的圖書,雜志等,父母可以給予誠摯的贊美。由于父母的欣賞,孩子自然樂于閱讀。能夠擁有自己的藏書,有助于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
3. 和孩子一起閱讀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逛書局,依他的喜好、年齡等為孩子介紹好書。然后,父母最好能夠和孩子一起閱讀。這不但可以營造家庭讀書氣氛,可以讓孩子愿意跟隨父母閱讀,而且,父母之后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鼓勵孩子發表意見和觀點,這樣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并激發他的閱讀興趣。
4. 教導孩子閱讀方法
父母需教導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如,鼓勵孩子學習“先看序文”的好習慣。因為這有助于孩子對全書有概括的印象或衡量的標準;然后讀全書,就不至茫無頭緒。此外,鼓勵孩子朗讀,讓家人聽聽他的閱讀,當然,父母需表示出對孩子朗讀的欣賞。如此,有助于加深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并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方法】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04-13
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10-10
寒假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01-09
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方法是哪些10-28
培養幼兒良好用餐習慣的方法10-20
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的方法05-11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05-11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09-01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