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玉人的特點有什么特征
唐代玉器裝飾藝術品有飛禽、走獸、人物等,屬佩飾掛件,立體雕刻,體形較小。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唐代玉人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唐代玉人的特點
唐代經濟發展,國力強盛,人物舞蹈形體“華博或者忽略開拓西域,暢。有人物中送到長安。通絲綢之路,和田玉料源源內輸、蒲紋華象、題材不同,玉器制作在,兩側連弧形博中攬鏡”,悠閑秦漢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出來文化,出現博中狀鰭
唐代玉雕的人物形象一般都表現在帶飾板上,帶飾板是貴族、士大夫圍腰上的玉佛有方形、長方形、半月形等。帶飾板上的人物多席地而坐以少數民族人物為常見,這些人物一般都手持樂器,坐在地毯上,發型奇特。人物大多采用半浮雕技法,都為陰刻線。希望可以幫到您
漢代和唐代在中國民族史上皆屬盛世;后代有些人仍自詡漢人、唐人為榮。漢代玉器無論玉質、形制、紋飾、刀法、琢藝與風格等方面,均甚有特色,水平奇高;可說繼春秋戰國后,玉雕藝術更上一層樓。唐代玉雕并非一無足取;雖然大體上比不上商、周及漢代興盛,也不及后朝兩宋玉器優雅和富有文人氣質;但同樣有不少傳世品值得珍藏,不宜小覷之。唐代因為文化對外開放,儒家思想大大削弱,加上受西域胡人等影響,風格自然迥異,一反前數朝之玉雕傳統。玉雕人物有伎樂玉人、托塔天王(見附圖)、西域跪俑、牽馬人、大玉豕和玉飛天,造型豐滿,栩栩如生,具鮮明時代氣息;寫實與藝術性并重,另創一格。
唐代玉人也開始出現胡人樂舞造型,人物或盤腿而坐,或彈奏或擊鼓吹唱,或站立起舞,舞樂胡人大眼、大鼻、大口,衣袖細長,肩披彩帶,著緊身短衣,尖靴,發型卷曲。此外唐玉人尚有昆奴形象。
唐代玉雕上的人物與動物,非常有雕塑感,且也會將繪畫的技藝運用了玉雕之中。玉雕上人物強調形體肌理,通過特殊的陰刻線,使得玉雕人物形象渾厚而有質感,相比傳統文化中含蓄之美,唐代玉雕表現更為開放,給人眼前一亮之感,唐代玉雕中最常見的題材有托塔天王、牽馬人、玉飛天、大玉豕、西域跪俑等。
唐代玉人飛天
玉飛天作為飛天的一種表現載體,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應該肇始于唐代,但所見實物(如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唐代玉飛天)均為傳世品,出土的玉飛天實物早為遼代,出土與傳世的實物表明宋、遼、金是玉飛天為流行的時期。
唐代玉飛天造型多作挺胸昂首飛舞狀,一般身體自胸部扭轉,臉型豐滿圓潤,體態豐腴嬌美,漢式衣裙和肩披長帶緊貼身軀,隨風飄蕩,兩腿相交露雙足,身下的如意形祥云飽滿如花朵,整體給人輕妙曼麗的靈動感。
宋、遼、金時期的玉飛天多俯身,面向前飛行,靈動感不及唐代。宋代玉飛天著漢裝,國家博物館藏有一件典型宋代風格的玉飛天,頭部造型與服飾近似于宋代玉童子,雙手捧于胸前,身體平展而略有起伏,結合陰刻的衣紋與鏤雕的飄帶,將飛天騰云駕霧的形象表現得自然含蓄,而飛天兩腿相交露一足以及身下祥云呈卷葉狀的造型,都不同于唐代的特征。
唐代玉器
唐代玉器特征呈現一種新的藝術風格,它是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的。漢代以來那種程式化、圖案化紋樣,那種古拙遺風均消失了,趨向寫實的方向,是一種飽滿、健康、蓬勃向上的時代風貌,宗教用玉、禮儀用玉大大減少,谷紋、蒲紋、變形云紋、螭紋等基本不見。唐玉紋飾有卷云紋、卷草紋、連珠紋等,動物紋有龍、鳳、牛、馬、鹿、雁、孔雀、鶴等,有的飛鳥成雙成對,植物紋有牡丹、石榴、蓮花等,都是來自現實生活。由于與國外文化的交往,吸收外來文化,出現外來的造型與紋飾,促使玉器的發展呈現一個新局面。在品種方面,實用器增多,羽觴、長杯、牛頭杯、缽、單柄杯、碗等,實用飾品玉梳子、玉梳背、粉盒等,飾件玉帶板、玉釵頭鑲件、玉鐲、玉獸、玉鳥等,還有玉冊(上海博物館、陜西省博物館均有收藏)。
在雕刻技藝上吸收當時的雕塑與繪畫手法,使用傳統的鏟地、鏤雕與圓雕,大量使用陰刻細線,用陰刻表現細部與繪畫線描一樣。唐代玉雕刻的一個突出特點,是用繁密的細線與短陰線表現裝飾衣紋、陰陽凹凸面等等。例如白玉胡人舞蹈絝尾,首先是按照人物舞蹈形體“鏟”周圍的地,由外向里成斜面,具有浮雕感,突出人物,細部都用陰線刻劃,綢帶用長陰線,表示飄動的輕薄的質感,身體各部位的平行短陰線表示向背陰陽面,長袍下的較長的細陰線可以看出與地圓毯上的短陰線是起裝飾作用,從而可以看出陰線的巧妙應用。西安市考古所藏白玉鴛鴦頭花飾中的鴛鴦扇起的翅膀,用繁密的細陰線表示羽毛,花葉同樣用短陰線刻劃,質感強,生動活潑。
唐代玉器時代特征明顯。以龍紋為例,白玉線雕龍紋璧(上博物館藏、陜西省博物館藏料龍璧),龍頭長雙角,張口露牙,嘴角長大(超過眼角),頸后有須,下唇留須,龍身滿飾方格形鱗紋,背生火焰狀鰭,四肢作騰飛狀。鳥紋,短翅,多呈展翅形,翅端向頭部扇起,排列整齊陰線表示羽毛,豐滿健壯,活潑和諧,生活氣息濃郁,與金銀器、瓷器、銅器等鳥紋一致。人物形象也是多樣的,有西域人,善歌善舞、吹拉彈奏各種樂器,場面歡快;還有騎象人等,構圖新穎,刀法嫻熟。總之雕刻工藝精巧,注重整體造型的準確,又在細部刻劃上下功夫,大中顯精神,細中見靈氣,具有豐滿健壯,雍容大度,浪漫豪放的時代氣息。
在鑒定唐代玉器中,首先要看藝術風格,也就是造型、紋飾與“刀法”,琢磨細致,質感強烈。還要經常看實物,特別是標準器。有的仿品僅僅是形似,而沒有唐代風格特征。或者忽略細小部位,看起來有點呆滯。有的細看短陰線是一頭略粗,另一端略細,若掉以輕心就要上大當。其次作舊,制假包漿或制殘,也要細心觀察。有人只注意看包漿,把“包漿”放在首位,這就要上當。一般經驗是在鑒定中要分主次,主要看特征,以此斷定真偽。
擴展:歷代玉人發展變化史
一、古代玉人綜述
我國古代玉人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寫實之風的.人物,另一種是非真實的人物。寫實之風的人物形象多來自于一些貴族、奴隸,有的蹲坐或者直立,非常有特色。非現實的人物多有夸張之風,數量眾多,雖然形體似人形,但是與現實世界中的人物差距較大。
二、新石器時代玉人
最早的玉人出現在新石器時代,而且在許多古遺址中均有玉人出土,如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凌家灘文化、石家河文化等。此時玉人的造型一般為小型片狀的人面造型。頭大,身小,方臉,長眼,細眉,蒜頭鼻,大嘴,大耳,耳垂各有一穿孔。制作工藝并不復雜,多采用平面雕刻技法。
三、商代玉人
商代的玉人以婦好墓中出土的最為經典。既有跪坐人造型、也有立雕玉人造型,刻畫生動,細致入微。一般的玉人臉型較長,眉毛呈彎月形,眼睛為“臣”字眼,小嘴,大鼻,不雕兩耳。雕琢線條多采用雙勾陰線技法。
四、西周時期玉人
西周時期寫實風格的玉人出現較少,多為夸張色彩的玉人形象,非常有藝術特色。一般多為立形,粗眉,“臣”字眼,凸鼻子,小嘴,耳有穿孔,有些部位的輪廓用陰線刻紋表示。
五、春秋時期玉人
春秋時期的玉人造型多為橢圓形,頭戴冠帽或者頭梳雙髻,五官特征與商周時期的玉人形象非常接近,雙耳佩環。面部、衣著紋飾等均以陰線雕刻,琢制的線條自然流暢。此時出土的玉人形象既有寫實之風,也有抽象之風,對戰國玉人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六、戰國玉人
戰國時期的玉人以玉舞人形象最為多見。此時的玉舞人多為扁平狀玉片,女性形象,上下有穿孔,作舞蹈姿態,身形優美,長方形臉,細眉,小口,小鼻,“臣”字眼消失。琢制精細,線條流暢。
七、秦代玉人
秦代雖然歷史較短,但是也不乏有一些玉人出土。此時的玉人形象既有男性,也有女性,頗有秦俑的氣質風范,時代特征非常明顯。
八、漢代玉人
漢代的玉人多繼承戰國時期的特色,除玉舞人之外,還有男性形象出現。此時非常盛行玉翁仲。
九、唐代玉人
唐代玉人造型主要有玉飛天、仙女、胡人等形象。其中玉飛天多為姿態優美的女性,無不展現了大唐盛世的一派繁華。胡人形象一般多出現在玉帶板上。這些玉人形象有跪有坐,目光深邃,神態自若,制作精巧。多采用淺浮雕加飾陰線技法琢制。
十、宋代玉人
宋代玉人形象多以玉飛天出現,但是此時的玉飛天形體較唐代略大,多為正面形象,五官自然清晰,服飾方面略顯呆板,不如唐代灑脫飄逸。
宋代玉童子形象多為小鼻子,小眼睛,五官十分緊湊,率真可愛。
十一、元代玉人
元代時期的玉飛天形象稍胖,多為靜止狀態,并無動感。玉飛天的身上只有飄帶相伴,并無云朵進行裝飾。
元代玉童子形象更加傾向于世俗化,短褂子肥褲腿,留有撮發,多體現兒童天真爛漫和頑皮的天性。
十二、明清時期玉人
明清時期的玉人形象更加豐富,為歷代之最。此時的玉人形象主要有玉觀音、玉羅漢、玉彌勒、玉八仙、玉壽星、玉翁仲、玉飛天、玉老者、玉道士、玉仕女、玉童子等。其中明代兒童形象前額寬闊,后腦勺明顯突出,十分可愛。
清代玉雕中的人物形象,有些人物雖然體積很小,但是琢制精細,神態逼真,五官清晰,展現了清代精湛的雕琢技法。
【唐代玉人的特點有什么特征】相關文章:
唐代繪畫的特點有什么藝術特征02-28
唐代的特點具有什么特征11-29
唐代音樂的特點有哪些特征11-29
唐代楷書的特點有哪些藝術特征11-29
唐代雕塑的特點藝術特征11-29
唐代馬的特點藝術特征11-29
ram的特點有什么特征01-27
遙感的特點有什么特征11-25
大海的特點有什么特征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