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唐詩歌的特點有什么特征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唐詩的特點有什么特征
唐詩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對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唐詩的特點簡介,希望能幫到大家!
唐詩的特點
唐詩標志著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峰。唐詩是中國古典詩發展的全盛時期其影響深遠,且流傳廣泛。唐代詩歌創作繁榮,題材豐富、風格多樣、流派眾多、體制齊備,作家作品量多質高,據《全唐詩》存錄,詩有4.89萬余首,有姓名可考的作者2200多人。唐詩成就卓著,是在封建政治、經濟進一步發展、變革的歷史條件下,在社會思想比較開放,藝術文化普遍高漲的推動下,詩人們繼承和發揚《詩經》《楚辭》以來的優良傳統,廣泛總結前人的創作經驗,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結果。它顯示出中國古典詩歌已發展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唐詩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等四個階段。
唐詩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古體詩卻不外呼兩種五言和七言.近體詩也有兩種絕句和律詩。絕句和律詩也不會超出五言和七言。古體詩對音韻格律要求較寬.近體詩對音韻格律要要確嚴。一首詩句數有限定。每句中用字平厭聲有規律,韻腳不可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
唐詩代表中國古典詩的黃金時代。其特點為:
1、數量眾多。清代康熙年間編定《全唐詩》,收詩48900多首。唐代書籍主要靠手抄,八個世紀后尚有近五萬首作品傳世,說明這些作品經受了時代的考驗。
2、作者廣泛。上自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和釋道倡優,上自老人,下至幾歲的小孩,還有外國作者。其中有個人專集傳世的便有691家(明人統計)。
3、題材多樣。政治、經濟、戰爭、宗教、宮廷、吏治、科舉、婚姻、親情、友誼、羈旅、懷古、山水、田園、動植物等社會與自然現象的各個方面唐詩都寫到了。正如聞一多所說:“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們一律用詩的形式來寫,達到任何事物無不可以入詩的程度。”
4、體制齊備。樂府、古詩(包括五言、七言和雜言、四言)、絕句、律詩等在唐朝都已發展成熟,出現了大批優秀作品。楚辭體也有人寫作,有些詩孕育著“詞”的體裁。
5、技法嫻熟
(1)富于形象性和自由、大膽的想象
通過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生活,這是藝術的基本規律。詩歌唱生活,抒發真摯的感情也必須借助于具體的形象。在大多數詩歌中,主要形象是抒情主人公(一般即是詩人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這里有許多景物形象:故人,黃鶴樓,煙花,孤帆,碧空,長江,天際等。但很顯詩里的主要形象并不是它們,而是送別友人孟浩然去廣陵時立于江邊遙望天地的詩人。
意境是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有情無景或有景無情,都不能稱之為意境。事實上,情感的表達是需要一定的景物來顯示的。優秀的詩人總是想方設法將思想感情濃縮到一定的生活畫面之中,使人通過具體可感的生活畫面去感知和把握。寫詩時如果在構思中不去追求意境,而是一味地空發慨嘆,或是一絲不茍地臨摹實景,即使將景物描寫得十分逼真,也不會產生出詩意來。
情景交融只是意境的一個形象特征。不論是景中藏情、情中見景,還是情景并茂都不能看作是意境的全部。美妙的意境,不僅要具有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而且要虛實相生,含有無窮的韻味。
唐詩的形式風格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并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并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于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唐詩的分期
初唐時期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此外,還有陳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詩人,他是第一個舉起詩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風上,初唐時期的詩人作品中氣象萬千,雄渾博大,已經從南北朝爭相纖構狹小的宮體詩中逐漸走了出來,開辟了新的世界。
盛唐時期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唐詩發展至頂峰時期,題材廣闊,流派眾多,出現“邊塞詩派”與“田園詩派”等。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即是這一時期最杰出的代表。他們的詩雄視千古,為一代之冠,在他們的筆下,無論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古風歌行皆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正如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別》等;另有王維、孟浩然代表田園詩派和高適、岑參代表邊塞詩派。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包融被稱為“吳中四士”。
中唐時期
在中唐時期,分為前期與后期,前期處于低潮,后期則重現繁榮景象。前期代表詩人劉長卿、韋應物(山水詩,王孟余緒)、盧綸、李益(邊塞詩,高適、岑參余緒)后期則出現“新樂府詩派”、“韓孟詩派”。白居易、元稹領導了新樂府運動。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進步理論主張,白居易的詩明白曉暢,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代表作有《長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劉禹錫,李賀之詩也頗有成就。
晚唐時期
晚唐時期為夕陽返照時期晚唐詩人較著名的有:溫庭筠、李商隱、杜牧、韋莊等。其中,李商隱和杜牧被人們稱為“小李杜”。
唐詩有什么特點
晚唐詩歌的藝術特點:傷感無奈,細膩柔軟。借古諷今,頹然消極。
晚唐時社會狀況急轉而下,宦官專權、藩鎮割劇、又爆發了最終令唐王朝轟然坍塌的黃巢大起義,面對這種情況,詩人們大都憂時嗟生、消極悲觀,關注對象從社會轉入自身情感,吟誦男女之情蔚成風氣。
藝術格調上,一方面繼承中唐精工雕琢的“人工之美”詩風,另一方面也推重天真雋永、平淡的詩風。
晚唐詩派
標榜學晚唐詩的近代詩派。領袖人物為樊增祥、易順鼎。他們著重學習晚唐詩人李商隱、溫庭筠、韓偓,從韓偓“香奩體”入手,好作艷體詩,追求對仗工巧,隸事精切,詞采富艷,詩風典贍華靡,工整綿麗。樊增祥自稱“性耽綺語”,“學詩自香奩體入”。
學詩之初,“積詩千數百首,大半小倉(袁枚)、甌北(趙翼)體,其余皆香奩體也”。又說“三十以前,頗嗜溫、李,下逮西昆,即《疑雨集》、《香草箋》,亦所不薄”(《樊山全集》續集第26卷)。易順鼎詩以“近于溫李者居多”,“以學晚唐者為最佳”。
近體詩“惟以裁對鮮新工整為主”,晚年“益縱情于舞榭歌場”,詩“多冶游之作”(陳衍《石遺室詩話》)。屬于這一派的主要詩人還有三多、李希圣、曹元忠等。
三多,字六橋,又署鹿樵、可園。滿人。曾官綏遠、奉天都統,杭州、庫倫駐防大臣。為樊增祥詩弟子,工于隸事,極似樊。所不同者,詩多邊地莽蒼之氣,善以滿蒙方言入詩。有《可園詩鈔》。李希圣(1864~1905),字亦元。湖南湘鄉人。
光緒十八年(1892)進士,官刑部主事。詩大多為七律,專學李商隱。有《雁影齋詩存》。曹元忠,字君直。江蘇吳縣人。光緒二十年(1894)舉人,曾官內閣中書。詩亦專學李商隱,其工妙不下李希圣詩,有《北游小草》。
【唐詩的特點有什么特征】相關文章:
盛唐詩歌的特點有什么特征01-04
比熊犬的特點有什么特征12-05
大海的特點有什么特征04-02
緯線的特點有什么特征12-03
玻璃的特點有什么特征03-17
信鴿的特點有什么特征12-03
玫瑰的特點有什么特征12-03
黃金的特點有什么特征03-31
民族的特點有什么特征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