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生物產業匯報材料
尊敬的xx-x及隨行各位領導:
衷心感謝各位領導不辭辛勞親臨我鄉調研指導工作。在此,我謹代表平河鄉黨委、政府以及全鄉3萬多各族干部群眾對您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下面,我就平河鄉鄉情概況、生物產業培植與發展現狀、生物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現狀、生物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問題、下一步發展壯大生物產品加工企業工作對策建議作簡要匯報。
一、鄉情概況
平河鄉位于綠春縣東南部,鄉政府駐地距綠春縣城65公里。介于東經102°17ˊ至102°38ˊ,北緯22°至22°57ˊ之間。東與金平縣者米鄉和元陽縣黃草嶺鄉相連,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接壤,西與我縣半坡鄉、騎馬壩鄉隔河相望,北與我縣三猛鄉毗鄰,地處兩國三縣六鄉的結合部,國境線長123公里,地理環境十分特殊,區域優勢非常明顯。 全鄉國土面積460.31平方公里,均為山地,地勢南北高,東西低,境內群山蜿蜒,河谷深切,溝壑縱橫,多陡坡,少平地,最高海拔2202米,最低海拔410米。屬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局部地區屬北熱帶氣候,全年無霜區一般在350天,年平均氣溫17.2℃,年降雨量2890.7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89.9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
全鄉轄11 個村委會、1個社區,有95個村(居)民小組6322戶31220人,其中農業人口28641人,占全鄉總人口的97.3%。境內世居哈尼族、瑤族、彝族、拉祜族四種少數民族,其中哈尼族26684人,瑤族3863人,彝族504人, -1-
拉祜族169人,是全縣瑤族人口最多的一個鄉。
2017年,全鄉完成社會總產值8538萬元,同比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達1.16億元,投資額度首次突破了億元大關,同比增長30%;農村經濟總收入7356萬元,同比增長16%;農民人均純收入1960元,同比增長16%;糧食總產量1531萬公斤,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有糧419公斤,同比增長9.8%。
二、生物產業培植與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鄉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綠色產業富縣、電礦產業強縣、哈尼文化生態縣”三大戰略目標,不斷深化鄉情認識,充分挖掘和利用豐富的土地、氣候等自然資源優勢,搶抓機遇,真抓實干,大力培植以茶葉、草果、八角、杉木、桉樹、紫膠、橡膠、核桃、香蕉等為主的生物產業,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綠色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一)生物產業培植措施。一是鄉黨委、政府牢固樹立“潛力在山、希望在山”的生物產業發展思想和認識不動搖;二是念好“山”字經,做好“山”字文章,在低海拔地區大力發展橡膠等熱區作物,在高寒山區大力發展茶葉等經濟林果;三是充分利用退耕還林政策和“興邊富民”政策加大對生物產業發展的扶持,積極引導、支持和鼓勵農戶大力發展生物產業;四是下派工作組進村入戶,鄉黨政領導掛鉤、站所干部分片包干負責,優先發動村干部和黨員群眾;五是在鞏固提升原有生物產業的基礎上,加大新興生物產業培植和管撫力度,做好中耕管理和補植補種工作;六是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加大林地立體套種力度,強化科技措施的到位和肥力的投入;七是創造生物產業發展良好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
吸引大公司、大企業、大老板前來投資開發生物產業;八是通過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方式,較好地解決農戶當前生計問題與長遠利益矛盾關系比較突出的問題。
(二)生物產業發展現狀。近年來,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思路,我鄉不斷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緊緊抓住生物產業培植不放松。截止目前,全鄉已形成了17萬畝的生物產業格局,人均生物產業面積已突破5畝。其中,培植八角38827.6畝、紫膠14208.4畝、草果29443畝、核桃18695.8畝、茶葉18150畝、橡膠31559.2畝、杉木等2萬余畝,實現生物產業總產值6830.4萬元(生物產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左右)。使生物產業成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又一重要支柱產業,初步形成了以八角、橡膠、草果、茶葉、紫膠為主體的生物產業特色鄉。目前,全鄉上下積極性高漲,正在掀起杉木、桉樹等速生豐產林種植的高-潮。
三、生物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現狀
(一)已建加工企業。我鄉建有7個茶葉加工廠,它們是東哈雙王茶廠、車里莪瑪茶廠、東斯茶廠、略馬茶廠、咪霞茶廠、東批哈龍茶廠和東角茶廠。其中,東哈雙王茶廠和車里莪瑪茶廠規模較大。由于市場價格波動、投入資金不足、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近兩年大部分茶廠已停廠。此外,還建有幾處零星的木材加工點。
《生物產業匯報材料》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1.東哈雙王茶廠:雙王茶廠距東哈村委會3公里,緊靠綠二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茶廠原經營權屬于村委會,于2000年個體戶王永發與村委會承包40年的經營權。茶廠占地1200平方米,有茶葉地430畝。 -3-
是一家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茶葉加工企業。廠房有炒茶機、揉捻機、殺青機、熱風爐、烘培機等茶葉加工設備。年加工量在6噸以上。目前茶廠生產加工情況不穩定。
2.車里莪瑪茶廠:莪瑪茶廠位于車里村委會旁,緊靠綠二線,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茶廠原經營權屬于村委會,于2001年個體戶李梅與村委會承包35年的經營權。茶廠占地230平方米,有茶葉地224畝。是一家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茶葉加工企業。廠房有炒茶機、揉捻機、殺青機、烘培機等茶葉加工設備。年加工量在3噸以上。由于近年來效益不好,該茶廠已停廠兩年。
(二)擬建加工企業。目前,我鄉擬在東哈村委會小黑江東岸國防公路沿線獨紅村下方選址,由綠春縣小黑江林膠有限公司建設一座橡膠顆粒加工廠(縣人民政府已批復同意建設)。綠春縣小黑江林膠有限公司在東哈村委會獨紅、東角兩地共開墾種植橡膠2000余畝,目前膠樹長勢較好,預計明年可陸續開割。除該公司種植的2000余畝橡膠外,全鄉還有3萬余畝農戶自種的橡膠,明年起將陸續進入開割期,建設橡膠加工廠已迫在眉睫。為此,綠春縣小黑江林膠有限公司擬在我鄉投資建設一座橡膠顆粒加工廠。該橡膠顆粒加工廠占地15畝,其中建筑物占地7512平方米,投資約620萬元,建設周期2年,建成后可年產1000噸顆粒膠,之后隨產膠量的增加擴大生產規模。該橡膠顆粒加工廠的建設,有利于加快推進我鄉橡膠產業化發展步伐,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擴大就業、促進農民增收,促進我鄉經濟社會發展。 -4-
四、生物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問題
(一)生物產品加工企業大多規模較小,處于粗放型的小作坊形式,企業管理差,配套能力弱,工藝水平低,技術裝備相對落后,缺乏市場競爭力。
(二)生物產品加工企業缺乏流動資金,企業基本上是由個人承包興建,由于流動資金不足,影響原料收購、加工和產品銷售,以及擴大再生產。
(三)生物產品加工程度較低、規模小,生產集中度不夠,市場導向、產品加工、原料基地產業鏈還沒有真正形成,轉化增值的幅度偏低,市場流通體系尚未有效建立,影響了產業鏈的對接。
(四)生物產品加工企業技術力量不足,產品深加工能力弱,附加值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缺乏應對市場的實力和能力。
(五)生物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質量安全控制薄弱,生產資料、生產標準、標志體系的建設滯后,尤其是企業加工設備陳舊、管理水平不高、質量意識淡薄,很大程度上影響生物產品加工企業的總體水平。
五、下一步發展壯大生物產品加工企業工作對策建議 我鄉是生物產業特色鄉,生物產業產值在全鄉經濟中占據比較重要的位置,同時已成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要提升生物產品加工質量和層次,提高生物產品比較效益,實現生物產品的外延增值,我們的工作對策建議是:
(一)加強政策扶持。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和扶持辦法,設立生物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建立生物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在征用土地、項目資金、貸款貼息、稅 -5-
收優惠、擔保貸款等方面予以支持傾斜,緩解生物產品加工企業的資金“瓶頸”。
(二)建設良好的生物產品加工環境。加大無公害生物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力度,積極引導農民提高誠信意識、質量意識,熟悉市場規則,加快無公害生物產品的生產引導和推廣,從源頭上為生物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提供可靠原料,從而推動生物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和壯大。
(三)培植主導生物產業。采取“政府引導、政策扶持、企業參與、筑巢引鳳”的發展模式,實行專業分工、錯位發展,壯大一批優勢產業,提升一批傳統產業,發展一批新興產業,在管護好現有17萬畝生物產業的基礎上繼續加大生物產業培植力度,努力推進生物產業上一個新的臺階,為我鄉發展壯大生物產品加工企業提供有力保障。
(四)大力實施技術改造。鼓勵、支持現有加工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運用先進適應性技術,對原有的落后工藝、陳舊設備進行更新和技術改造,以及推行質量體系和管理體系標準化認證,著力做好現有加工企業的內部挖潛和內涵式擴大生產文章。
(五)樹立品牌意識。通過加大投入、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精深加工,打破傳統的粗放生產加工和經營管理模式,不斷提高生物產品附加值和延伸產業鏈,鞏固、提升和創立自己的品牌,樹立精品意識。
-6-
【生物產業匯報材料】相關文章:
產業發展匯報材料08-04
鄉鎮產業扶貧匯報材料08-03
農業產業扶貧匯報材料08-03
產業扶貧工作匯報材料08-05
農業產業化匯報材料08-04
新能源產業園區匯報材料08-03
三臺鄉林業產業發展匯報材料08-03
最新產業集聚區建設匯報材料08-03
農業產業化發展匯報材料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