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常見的運動損傷及應急預防措施
運動損傷是指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已發生的各種損傷。運動損傷和一般的生括中損傷,或勞動中的損傷有些不同,它的發生與運動的訓練安排、運動項目、技術動作訓練水平、運動環境及條件等因素有關。因此作為體育教師和教練員應該了解并掌握運動損傷的特點和預防知識,認真總結運動損傷防治工作的經驗,并能進行及時、必要的處理,從而更有效的發揮體育鍛煉對增強體矮的作用,不斷改進體育教學幫訓練方法提高運動的水平和成績。
下面有關專家在十余年在工作中取得的經驗;并參照相關資料進行整理而成,敬請指正。
一、運動損傷的發病規律
據國內外研究證實,各項運動的損傷,都有其多發病和好發部位的規律牲,北京運動醫學研究所研究證實:體操易傷腰、肩、膝和臃;球類易傷膝、腰和手;短跑、跨欄、跳躍易傷大腿及部分觚肉等。運動損傷發病規律,主要與專項技術的要求、人體某些部位力量、柔韌等因素不足有關。消除運動損傷最根本辦法是預防,其原則是必須在不忽視機體適應能力的基礎上,從積極方面入手。
二、運動損傷的分類
l、按損傷的組織結構分類,可分為軟組織損傷、骨折、腦震蕩。
2、接傷后皮膚組織是否完整分類,可分為開放性損傷和閉臺性損傷。
(1)開放性損傷是指受傷的皮膚或粘膜破裂,傷口與外界相通,有血液或組織液從傷口滲出,容易引起感染,常見的有擦傷、撕裂傷、開放性骨折等
(2)閉合性損傷是由一次或幾次較大的暴-力所致。損傷的皮膚或粘膜未破裂,傷口不于外界相通。常見的有挫傷、扭傷、肌肉拉傷及肌腱肌炎等。
3、接受傷的病例過程分類,可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
(1)急性損傷是指由于瞬間遭受直接或間接的暴-力造成的損傷。
(2)慢性損傷是指由于勞損或陳舊性勞損造成的損傷。
三、產生運動損傷的基本原因
造成運動損傷的原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根據目前國內外運動損傷原因的綜合研究材料來看,可將運動損傷產生的基本原因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建議在專業教練指導下訓練)
運動損傷的發生,往往與體育教師、教練員、運動員對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缺乏必要的預防知識有關,特別是青少年,好魅心強,好奇心大,生活經驗不足,思想上麻痹大意。腦子里根本沒有預防的概念,心血來潮,忘乎所以,不顧客觀的條件可能,盲目、冒失進行運動,特別容易發生損傷。
(二)準備活動存在問題(建議在專業教練指導下訓練)
缺乏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是運動損傷的常見原因,在準備活動中,一般存在下列問題:
1、未做準備活動或準備活動不充分,神經系統和內臟器官沒有充分動員起來,身體缺乏必要的協調性,肌肉的溫度沒有提高,力量和伸展性都不夠,因而容易受傷。
2、準備話動的內容與運動的基本內容結合的不好,或缺乏專項準備活動,運動中負擔較重的部位的機能沒有改善,也容易受傷。
3、準備活動的量過大,使身體已經疲勞,進入正式運動時,身體機能不是處于良好狀態,而是有所下降,這樣也容易受傷。
(三)、技術上的問題(建議在專業教練指導下訓練)
1、技術動作上的缺點和錯誤,違反了身體結構機能特點和運動的力學原理,所以容易受傷。
2、訓練水平不夠,一般身體素質訓練,專項技術訓練;戰略戰術訓練以及心理素質訓練不夠與運動損傷的發生有密切關系。
(四)運動量過大(建議在專業教練指導下訓練)
運動量安排不當,尤其是運動量過于集中,使局部負擔過大,是在運動訓練,特別是專項訓練中造成損傷的主要原因。
(五)運動參加者的生理,心理狀態不良(建議在專業教練指導下訓練)
1、生理狀態不照:睡眠或休息不好、帶傷、榮病或傷病初愈,已及身體疲勞對,生理機能相對較低,肌力量較弱,動作協調性下降,引起損傷。此外,隨著生理機能的下降,警覺性和注意力減退,肌體的反應遲鈍,也是造成損傷的因素。
2、心理狀態不良;運動員的心理狀態與損傷的發生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如運動員心情不好,情緒不高,對訓練和比賽缺乏自覺性和積極性,思想就不集中,也興奮不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必然容易受傷,或有急躁情緒,急于求成,信心不足,缺乏勇氣,膽怯猶豫,自控能力差,賽前過于緊張,場上心慌意亂,也容易導致受傷。
四、運動損傷的預防原則
(一)積極開展預防運動損傷的宣傳教育工作,加強思想教育。首先是要加強體育運動的目的性教育,使從事體育工作的和參加體育運動的人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有個正確的認識,在體育教學中、訓練中,必須把安全教育作為一個重要內容。要加強對學生進行組織性和紀律性的教育,培養他們遵守紀律、愛護同學的良好道德品質。
《常見的運動損傷及應急預防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二)合理安排教學、訓練、比賽
體育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充分了解教學訓練內容中哪些技術動作不容易掌握,容易發生損傷,做到心中有數,事先做好預防準備。
(三)做好準備活動
準備活動的內容與量,應依訓練內容、比賽情況、個人機體狀況,氣象條件而定,嚴禁不做準備活動就進入正式運動。
(因)加強易傷部位的訓練
加強易傷部位和相對薄弱部位的訓練,提高它們的機能是預防損傷的一種積極手段。在發展肌肉力量的同時,要注意發展肌肉的伸展性,這可防止肌肉拉傷。為了預防關節扭傷,就要增強關節周圍的肌肉和韌帶的力量,以加強關節的穩定性。
(五)加強運動中的保護
在運動中應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運動中適當的保護與幫助可增強運動員信心,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發生。此外練習者也應學會自我保護的方法,如從高處落地對必須以前腳掌著地,以增加緩沖作用,同時雙腿屈膝并攏等;當重心不穩,摔倒時立刻屈肘,低頭、團身以肩背著地順勢翻滾,而不要直臂撐地。
五、常見運動損傷的應急處理
這類損傷分為開放性軟組織損傷和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兩類。
(一)開放性軟組織損傷,包括擦傷、撕裂傷、刺傷等。
(1)擦傷:身體某部位受外力擦傷,使皮膚被擦破出血或組織液滲出。如運動中摔倒,造成皮膚與地面發生摩擦,創面有擦痕,并有出血或組織液滲出。
(2)撕裂傷:因鈍器打擊或擠壓所引起的皮膚和軟組織開裂。以頭部面部較多,創口不整齊且軟組織損傷嚴重,引起出血和水腫。
(3)刺傷;由于尖銳器物刺入皮膚所致,其創口有不同程度的深度和寬度;創緣整齊。
(二)閉合性軟組織損傷;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包括挫傷,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
挫傷;是用鈍力直接作用于人體,使局部軟組織損傷。例如;運動中互相沖撞,被踢造成的挫傷,常見的有大小腿前部,另外頭部、胸部、腹部及睪-丸的損傷也很多。
肌肉拉傷;由于外力的直接或間接作用,使肌肉,肌腱和韌帶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
關節扭傷;由于動作不慎,使關節發生了超常范圍活動造成關節、韌帶及胍腱的損傷。常見的有踝關節扭傷肩關節扭傷,膝關節扭傷等。
(三)常見運動損傷的處理辦法
擦傷:傷口較干凈者,可用生理鹽水或冷開水洗凈傷口,周圍用75%酒精消毒,傷面涂上2%的紫藥水,不必包扎。暴露傷口使之干燥。如傷口內有砂石等異物,應先將異物挑出,然后用生理鹽水洗凈傷口,涂上紫藥水,但面部不宜使用紫藥水。
挫傷:癥狀是局部疼痛,腫脹,皮下出血,皮膚青紫。四肢、胸部挫傷應注意有無骨折,如單純性挫傷,應立即包扎或冷敷。外敷跌打損傷藥。疼痛較重者可服止疼藥。
關節扭傷:癥狀是疼痛、胖麟、有皮下出血者可漸見青紫區,處理辦法同挫傷。如疑有韌帶撕裂或者并發骨折損傷者;可在加壓包扎后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
脫臼:由于外力作用或用力過猛,韌帶或關節拉傷或撕裂,使關節面脫離了正常位置稱為脫臼。癥狀是關節外部變形感受劇烈疼痛,處理時可先做冷敷,扎上繃帶,鎳特關節固定不動,然后到醫院
治療。
骨折;可分為開發性骨折和閉合性骨折兩種。在體育輻動中發生的多為閉臺性骨折,其中以前臂發生骨折為多,其癥狀是傷處有劇烈疼痛感,并喪失正常活動功能,一般還有明顯的畸型、腫脹和壓痛,處理時要注意病人保暖,止疼、止血、防止休克、然后包扎固定送醫院治療。
常見的運動損傷及應急預防措施 [篇2]
對尋常老百姓來說,跑步經濟又有效,是健身項目的首選。然而,跑步看似簡單,如果動作不規范,也會產生運動性損傷。因此,要想“跑”出健康,還需健康跑步。
在跑步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疼痛,那是身體在提醒我們:出錯了!哪里出錯了呢?
肚子疼
主要原因是,在正式運動前,未進行準備活動。心臟惰性大,不能適應運動負荷,引起呼吸肌紊亂“岔氣”;或是飯后、飲水后,使腸系膜受到過分牽拉。
預防:減速,調節呼吸節奏,加深呼吸。同時用手按壓,可減輕疼痛。
腳踝扭傷
最常見的是在跑步時跌倒、滑倒而致的腳踝扭傷,在經過醫生診治之后,一般來說,必須要有2~3個月的恢復期,一定要等到完全治好才能再跑步,否則可能還會再度扭傷,并且癥狀會更加惡化。
肌肉酸痛
剛開始跑步的人,通常都會感到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酸痛僵硬,只要在洗完澡之后,涂擦緩解藥膏按摩,就可以很快地恢復,漸漸習慣跑步之后,肌肉的疼痛也自然會不再出現。訓練過度也會引起肌肉疼痛,這時應該要縮短跑步的距離,或考慮先暫停這項運動。小腿肌肉酸痛,屬于運動中的正常生理現象。肌肉收縮產生能量的同時,肌肉內也發生著一系列變化,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糖原分解放能。若強度過大,血液循環跟不上,氧氣供應不足,乳酸堆積,將刺激神經系統,引起疼痛。
處理:熱水燙腳、按摩、洗腿。
膝關節痛
膝蓋過度承受壓力會疼痛,嚴重時會腫大、積存水分。若在充分休息之后疼痛仍不見好轉,則要盡快就醫診治。
處理:充分休息、就醫治療。
肌肉痙攣
俗稱腿抽筋,它是一種強直性肌肉收縮不能緩解放松的現象。冬季多發。天冷,未進行準備活動,或小腿肌肉受到冷的刺激,均會引起肌肉酸痛。
處理:保暖、牽引、按摩。
胸痛
運動中呼吸不均,沒有用鼻呼吸,冷氣吸入肺,肺血管收縮,血液循環障礙,長時間挺胸跑,胸部持續緊張均會引起胸痛。
預防:運動過程中用鼻呼吸,做好保暖工作。
跟腱炎
跟腱炎是指,跟腱背側深筋膜,和腱組織之間的滑膜層,及其結締組織損傷,造成血液循環障礙,導致腱圍及腱組織的損傷性炎癥。運動場地不平或過硬,可能造成跟腱炎。扁平足,足弓過高,后群肌肌力不足也是主要的發病原因。
預防:在鞋跟內加一層軟墊,幫助減緩跟腱緊張。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是一種堅韌及低延展性的纖維組織,它起到了維持足弓的正常彎度的作用,足底筋膜炎患者通常在早上起床或久坐后起來步行時疼痛最為劇烈,行走一段時間后會減輕。因此很多人不注意,繼續跑步導致惡化。造成此病的原因主要是:1.扁平足。2.小腿肌痙攣加重這種損傷。
處理:減少跑走的時間。冰敷,避免足趾上翹動作。
預防:做伸展運動,進行肌力練習。
尿色有變化
尿的顏色變深,屬于正常生理;尿中出現白色渾濁,是因為體內供應能量的代謝旺盛,磷酸鹽排泄增加;尿色變紅或醬油色,尿中出現紅血球、血紅蛋白,腎血液循環障礙,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即運動性蛋白尿,這種損傷只有在強度較大時才會發生。
【常見的運動損傷及應急預防措施】相關文章:
輪滑運動常見損傷及預防措施04-29
籃球運動中常見的損傷及預防措施10-09
運動損傷有關預防措施11-24
網球運動常見損傷08-18
跑步損傷的預防措施11-23
淺談排球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11-25
滑雪運動損傷的致傷因素與預防措施12-06
羽毛球運動常見的損傷10-17
網球運動常見的損傷有哪些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