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體會
課堂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種有效的活動,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有目的,有計劃,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主線功能。而數學新課標也要求數學教學要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全方位的發展。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取得與搜集,數學知識的鞏固與提高,數學解題技能的形成及掌握,還有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策略以及在這一過程中的體驗,等等,都必須在創設問題情境中完成。豐富教學方式,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他們有極大的興趣參與到課堂中,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也體會到無比的快樂。我從事多年的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對他們學習的規律有一定的掌握,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點滴體會:
1 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新課程理念要求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講故事、做游戲、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教學中通過情景的創設,架起數學與生活橋梁,讓學生往返于數學與生活之間,在“實際生活”或“模擬生活”中自然地學習“現實的數學”,體會數學來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并讓學生感受到所面臨的問題是熟悉的、常見的,又感到是新奇的、富有挑戰性的。一方面使學生產生動機去積極的探索和思考問題,而另一方面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局限性,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勵自己不探索出結果不罷休的思想 。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我首先出示熟悉的五角星,讓他們找出它的角,初步感知角,接著問:“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比一比,看誰找到的角最多”,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從而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 引導學生求異創新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學生動手實踐與操作,不是學生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就要打破常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多發言,允許學生“插嘴”。常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鼓勵學生多提問,發表獨特見解,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一旦學生提問,起初無論質量如何,正確與否,哪怕某些發問是可笑的、甚至錯誤的,教師也要從積極方面加以引導、鼓勵,并幫助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如,在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后,我出示了下面一組練習,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1)4+4+4+4 (2)5+5+5+4 (3)1+1+1 (4)3+3+3+4。(1)、(3)學生很順利地改寫了,對(2)、(4)則表示否定。但通過仔細觀察,有學生說(2)還可以改寫成5×3+4、5×4-1,(4)還可以寫成3×3+4、4×4﹣3,雖然改寫的是乘加、乘減算式,但卻說明學生善于聯系,體現了創新意識,我給予了鼓勵“你是好樣的!”、“你能用多種方法解題,真棒!”,有效的評價了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3 要關注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各小組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是常采用的。教師是這種合作學習的設計者,在備課時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備學生、備教材,理解教學目標,認識教學對象,確定需要合作學習的內容,為合作學習提供可研究的問題。如在教學《分類》一課時,小組合作,利用提供的商品布置“小商店”;在教學《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時,學生組內合作,利用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球體拼出你喜歡的東西。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學生能與其他同學相互交流,大家的智慧在一起碰撞出火花,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培養了主動參與的意識。
4 運用激勵性的評價
這種激勵性評價實際就是對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優點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雖然學生有時回答錯誤,但教師也不要批評,而要提示用簡單的方法回答出正確的問題,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才能更有印象。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教師的一次不經意的表揚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這種評價不僅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表現,更在于提高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增強信心、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獲得感受。
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小孩子,他們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維方式不同,基礎、性格、智力等都存在著差異,如果用同一標準去衡量那是不合適的。對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應不同。同一問題對不同類別的學生的不同回答,也應作出不同的評價。對學困生哪怕是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要使他們真正感受到老師在關心他們,幫助他們。而對優等生的正確回答,除了要給予充分肯定外,還要對他們提出期待和希望,讓他們更加努力,去爭取更大的成功。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體會》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總之,知識來源于實踐與創新中,把現實生活與學生的學習結合在一起,把學生引入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要盡量給學生提供生活的素材,提供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機會,來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有效的課堂既掌握知識,也有助于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提高。我們在教學時平心靜氣,多多去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及時反思與評價,不斷完善,積極的落實新課標,學生的素質才能得到全面提升。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實效性的途徑和方法還很多,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做個有心人,多發現、多積累、多探索,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創新的積極性。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體會 [篇2]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度,是教師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標,只有有效的課堂教學,才能帶來教學質量的提升,才能讓我們的勞動更具意義。因此,如何讓有限的一節課最大限度地創造價值,就成為我們常常思考、自覺探索的問題。改革原有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已迫在眉睫。今天, 結合我個人的理解與實踐,說說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 更新教學觀念
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如果這種內在的“質”的問題不改變,那么外在的“量”的問題:比如再科學的教學方法,再好的教學結構,使用起來也會走樣,偏離原來的方向。在以往的教學中,大量的教師還是一講到底,滿堂灌。教師只是在為學生聽懂而“教”,學生更是在拼命為聽懂教師的“教”而學,在這種教學方法下,教師成了教學的主體,學生則是被動地機械地接受,可能在以往大量的課節保證下,這種“填鴨式”的教學也可能成功,但這種教學觀念是不能適合現在這種素質教育的改革潮流,怎么辦?那就需要我們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變“教”為“導”——即讓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者,應指導學生“學”,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要讓教師明白:一節課的成功不在于我們講了多少個題目,講了多少種解題思路,而在于我們引導學生自己解決了幾個問題,探索出了多少種解題思路。
二、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議教學要“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語文知識是比較深奧的,同時又是比較枯燥的。所以作為一名語
文教師更要想辦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想使語文課對同學有吸引力,我認為首先在引入新課時,教師要盡可能提出具有誘-惑力的問題,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我們知道引入新課一般有以舊導新的導入式,有觀察規律的發現式,有設疑啟思的啟發式等多種方式。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
一張嘴,一支筆,一本書的教學時代已經成為過去。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普及應用,教學在朝著更直觀、更豐富、更便捷的方向發展。現在,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有許多老師在利用多媒體上課。在文科的課堂上,老師們可以讓學生傾聽來自網絡的配樂朗誦,也可以欣賞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片、資料等,生動鮮活的教學方式更容易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四、要創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有心理學家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教育學研究也表明,人在輕松、自由的心理狀態下才可能有豐富的想象,才會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試想,一個人在緊張,壓抑的情緒之下,怎么可能會對周圍的人或物產生興趣呢?在喪失了興趣的情況下,人只會無所事事。而當一個人精神輕松,情緒飽滿穩定飽滿時,興趣就會大增。因此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才會有師生之間的自然交流。據說,一個人在高興的時候,全身氣血暢通,人就會神清氣爽,反之,則氣血郁結,百病纏身。和諧的課堂就是一個氣血暢通的人體,知識,情感,會在輕松愉悅的精神狀態下被自然地輸出、傳遞、吸納。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只有堅持把學生真正放在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地優化教學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才能讓課堂真正煥發出思維的活力,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體會】相關文章:
課堂的教學效果如何提高11-24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11-23
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12-22
歷史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11-23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02-20
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11-23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點滴體會11-23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11-23
再談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