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要真正重視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加強預習,注意精講,采用多種方式練習,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1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歷史教學是歷史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課堂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學質量如何,主要取決于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怎樣才能較好地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質量?本人根據多年的高中教學經驗認為:必須激起學生的學習渴望,優化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重視歷史機智教學。
一、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歷史課堂教學一般有復習、引入、傳授、反饋、深化、小結、作業布置等過程,如何恰當地把各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層次,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上好一節歷史課的最重要的因素。
設計課堂層次時,必須重視認知過程的完整性。由于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學層次的展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活動協調和諧。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當同學初步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后,應安排動腦動手獨立思考與練習,教師及時捕捉反饋信息,并有意識地讓它們產生“撞擊”與“交流”,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某一歷史名詞的理解。
課堂結構大致歸納為三種形式:一種是承接型。一般是先讓學生獲得感性知識,再引導學生深入并指導解題,變為能力,這種結構的主要特點是前后承接,脈絡清晰,它對于內容淺顯易懂的章節比較適用。第二種是遞進型。它主要是在講解比較抽象的概念和難度較大的章節采用,如社會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筑的變化以及產生的影響等,它的主要特點是把知識與能力緊密銜接、交替上升。第三種是輻射型。它的特點是抓住關鍵,引導學生發散式思維,多方位思考,通過篩選歸納使認識達到一個新高度。
二、創設合理性的教學情境,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歷史問題,主動地運用歷史知識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經濟、文化現象,自主地解決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從學生身邊事例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歷史與生活的聯系╠╠歷史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歷史。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興趣的功效之一就是能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推動作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是構成學習動機的重要成份,無疑地,歷史課堂教學應積極激發學生對學習的需要和興趣。
歷史知識源遠流長,每堂歷史課都對學生具有新鮮感,如能在引入新課時,提出具有誘惑力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習興趣。我們知道,引入新課一般有開門見山的直導式,以故事介紹的誘入式,有具誘惑力的問答式等,在各種不同的方式中,都可以直接提出與課本有關的問題或通過誘導的方式提出問題。課堂教學中,要對同學們的熱情態度和取得的成績給予正確的評價和適當的鼓勵。
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率。
教學方法是教師借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的一種手段,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使學生易于吸收。對于一些綜合題,可結合分析,采用點撥講授法,要挖盡條件,點其竅門,減緩坡度,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也便于學生吸收。需要指出的是,采用講授法為主,應讓同學有一定的思考或練習時間,也可提高問題,使講授內容步步深入,切忌完全由教師包辦代替,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與運用能力,也有助于課堂調節。對于一些較難例題,切忌蜻蜒點水,不深不透。采取練習法為主,以練代講,應在必要時啟發思路,以免同學陷入束手無策的困境,還要注意課堂上避免過于冗長繁瑣的分析講解,節約課堂時間練習,提高學習效果。教學方法上,要求教師必須在“講”上下功夫,狠抓“練習”這一環節,注重啟發式、探索式,講授時做到深入淺出,語言規范簡潔,練習時做到難易適中,適時啟發反饋,力求使同學在認識與實踐中逐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形成技能技巧,以達到吸收消化的目的。
四、增強歷史教學機智,提高思維品質的優化率。
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知識由理解到掌握,進而能靈活運用,變為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思維才智,以求得最佳教學效果,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學機智。歷史教學機智主要有啟發聯想、運用反例、及時調節、滲透歷史思想與方法等。
啟發聯想,構思多解,是常用的歷史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對一些問題可啟發同學仔細觀察其題意,回憶所學過的知識,比較以前掌握的歷史問題、推想、探求,將“陌生”的問題轉化為“熟知”的問題,從而迅速合理地解決它。有時還可通過橫向比較,開闊同學的視野,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與發散性。
巧妙使用反例,注重逆向變通,培養思維的批判性與變通性,是歷史教學機智極為出色的內容。歷史是一門嚴謹的科學,稍有疏忽大意就可能導致錯誤。有些歷史題從正面不好理解不易闡述,教師在教學中如能恰當地使用簡明生動、擊中要害的.反例,或抓住同學解題中出現的典型錯誤而給予簡練、深刻的評析,這將會大大增強同學的理解能力與解題能力,使學生茅塞頓開產生質的飛躍。
重視及時調節的作用,穩定有意注意,培養思維的適應性與持久性,是歷史教學機智的重要表現。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基礎與素質有差異,由于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某些教學內容不一定適合學生口味,由于周圍環境的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情緒會出現波動,必須進行及時調節,此時,可利用刺激物來吸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注意。比如,教師講課時,可加重語氣與聲調,可提出問題激發興趣,指出錯誤引起同學反思,或轉講為練,以練代講,使學生對課堂的有意注意得到穩定,保持課堂的良好狀態。
滲透教學思想與歷史方法,是歷史教學機智的重要發揮。中學歷史的許多內容,都包含著某些歷史思想和歷史方法。課堂教學中在傳授內容的同時,努力挖掘并向同學滲透歷史思想與歷史方法,有利于培養同學思維的科學性與深刻性,使一些問題迎刃而解。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要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質量,必須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辯證觀點,形成熱烈的學習氣氛,憑借歷史記憶性強、靈活性強、趣味性強的特點,精心設計教案,擺正講與練的關系,注重學生優秀思維品質的培養,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這樣就一定能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2
素質教育的深化和發展給中學歷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中考歷史是開卷考試,學生不是很重視,每個星期課較少,而課文內容又比較多,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怎樣用最少的時間,最精煉的語言給學生最大限度的知識容量和思維空間就顯得非常重要。
一、歷史課堂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在激發學生興趣上下功夫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要盡可能多的運用多媒體教學使歷史的真實、活生生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掌握知識,運用提綱契領的引言,歷史書籍故事,影視片,直觀的圖表等設疑引思,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要備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1.突出教學重點。
歷史教材,講課時要講教材的精華部分,不要拓展的太多,每節課上課前,我都要看教參的重點內容分析,抓住每課的重點內容,有的放矢的講,才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否則,貪多求全的講,結果只能是浮光掠影,課后學生稀里糊涂,不知道重點。另外我還把每課的重點內容整理成筆記,要求學生記在書上,這樣每節課同學們都能聽得清晰記得準確,每節課重點內容在課內就能消化了,就不需要花費課外時間去看歷史。
2.突破教學難點。
難點的突破有多種策略和手段,可以化繁為簡,提要講解,例如《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如何評價斯大林模式。由于蘇聯是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第一次試驗,限于學生的認識水平,教學中采用分析對比的方法,結合改革開放前,我國政治經濟體制的狀況加以說明,這樣學生就能很快理解,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必須對這種高度集中的經濟基礎政治體制進行徹底改革。
三、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做個全面發展的好教師
1.在課后每天都看新聞聯播了解時事新聞,多看課外書。學生喜歡知識淵博老師,上課時要幽默風趣、語言流利,只有當你博覽群書時你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找到相關的趣事,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
2.上課時要有激情,讓自身的語言發出真情,感人肺腑。為此,我在備課時深刻領會教材的思想內容,對歷史事件中正義的行為大加贊揚,對丑惡的現象給予無情地抨擊,表明自己愛憎分明的態度,在課堂上,講到快樂時要面帶微笑,憤怒時情緒要激昂,悲傷時,聲音低沉、只有發自內心的深處的真實情感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四、作業要精心選擇
每次留作業之前,我都要把作業先做一遍,力求學生所做的每一題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講解的重點例題,必須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題目,有些重點題目比較難,我就在講課時把它提前講解,這樣學生做作業就有解題的思路,才能有的放矢。
隨著經濟文化世界一體化的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開始逐步走出國門,同樣隨之而來的是傳統大多的價值觀念受到世界開放文化的沖擊。讓學生了解過往的歷史,不僅是銘記歷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歷史中學到愛國、學到更多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三觀。這對于現在的歷史教學有著不一樣的要求,下面是小編總結出可以最大化歷史教學效果的方法。
初中歷史教學現狀
1.初中生對歷史重視程度不夠,無法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
由于初中歷史開設的比較晚,導致許多學生不了解,由于對歷史的不了解導致學生們失去興趣,學生認為歷史是一個不重要的學科,對歷史不夠重視,只看重數學、語文、英語,認為只有學好三大學科才是關鍵。
其實初中歷史是一個很有趣的學科,只有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歷史的重要性,看到歷史學習的價值,感受到歷史學習的.過程中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和感受,就會更加重視歷史的學習,對歷史更加關注,主動學習歷史。
2.歷史教師教學方法缺乏創新,給初中生的自主空間較少
由于新課程改革的措施還沒有實施完善,部分老師還在沿用老舊的傳統,觀念守舊,學生們在歷史課堂中提不起興趣,教育觀點缺乏創新。學生在課堂中沒有得到思維發揮,提不起興致,思維散漫,導致對歷史知識不感興趣。
有些老師只是注重背,沒有培養學生的歷史素質和應用技能,導致學生只是會考出很高的成績,卻沒有學習歷史的基本能力,從而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揮,限制學生的潛能的開發,導致學生遇到真正問題便會無從下手。
3.歷史學科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學科設置存在不科學因素
對于初中生歷史學不好有很多因素,一方面是學校的因素更一方面是自己的原因。例如,在學校方面,歷史課程的安排量很少,學生對歷史課程的不重視,無法按時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
初中師資力量不足,有些歷史老師并不是師范專業畢業或者學習歷史的老師,甚至身兼數職,缺乏教學的經驗,使學生在課堂中無法產生學習興趣。
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效果
1.改變學生對歷史的錯誤認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歷史學科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學科。可以陶冶初中生的情感,是學生們在學習主學科之外的重要學科,具有啟發學生情感的作用。歷史老師對學生的更好指導,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的認識歷史,了解歷史文化,培養歷史素養。
2.巧妙設計歷史教學策略,為初中生提供展示的平臺
在歷史課堂中,老師具有親和力,吸引學生,學生的積極配合,才會出現高效率的歷史課堂,促進學生的學習。老師要隨著時代與時俱進,創造出有趣的課堂,不斷優化自己的課堂水平,設計方案,學習最前沿的理論知識。從知識中讓學生了解時代的大發展、大跨越,做到從書本中實國家大事。
3.不斷整合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增強歷史教學質量
隨著科學不斷發展,初中的各個學科都有了緊密的聯系,對于各種教學資源都要積極收集,確保教學的順利完成。初中的歷史老師將每個科目的知識融入到歷史當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素養,可以更好學習中的學習質量。可以在歷史課堂中融入政治的內容,政治是對現在歷史的反應,在我們大家都知道的鴉片戰爭這一點講起,我們可以運用政治當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進行分析,分析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分析虎門銷煙和鴉片戰爭的導火索、對中國的影響,讓學生們在了解政治的同時也學會歷史知識。
師生互動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初中課堂中,學生是主體,在學生進行獨立學習的同時,一定要對她們的學習進行關注,通過知道學習讓他們在在學習中獲得新的思路,發現自身歷史學習的不足,在進行歷史知識不斷探究的過程可以更較了解歷史知識,感受到整個歷史事件的發生,讓學生對歷史教材更加記憶深刻,只有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才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所以對于學生的指導方面,初中老師是一個關鍵人物。
1.根據事件發生的時間進行列表歸納
教師指導學生建立主導線時間軸,可以讓學生更快的掌握歷史知識,理解歷史知識,從歷史知識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最后將這些知識運用到里面去。
2.結合地圖進行教學
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識圖,并且分析地圖中會出現的歷史信息,從歷史信息中獲得有用的,進而分析,從而提高歷史的學習能力。
3.結合閱讀進行記憶
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老師要培養學生閱讀歷史知識的習慣養成,做到認真閱讀歷史教材,邊閱讀邊思考,對閱讀中得重難點進行標記,最后統一進行知識講解,或者學生們集體討論,對于歷史知識要整體把握,先整體后局部的對歷史知識進行背誦。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11-23
再談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11-23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11-23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體會11-23
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12-22
政治課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11-23
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果11-23
如何提高課堂效果11-23
如何提高討論效果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