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語文復習備考總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高三復習備考總結
高考中,一些考得出色的同學堪稱“狀元”或“高人”。他們的經驗之談閃爍著智慧的火花,特別是經過實踐的檢驗證明了這些想法和說法的真理性,經驗可供我們考試時借鑒。現分享高考過來人的經驗總結30則,希望對正在進行緊張復習備考的同學們有所幫助。
1、地毯式掃蕩
先把該復習的基礎知識全面過一遍。追求的是盡可能全面不要有遺漏,哪怕是閱讀材料或者文字注釋。要有蝗蟲精神,所向披靡一處不留。
2、融會貫通
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系。把一章章一節節的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到。追求的是從局部到全局,從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嘗試。
3、知識的運用
做題,做各種各樣的題。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解題去練習運用知識。掌握各種解題思路,通過解題鍛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撿“渣子”
即查漏補缺。通過復習的反復,一方面強化知識,強化記憶,一方面尋找差錯,彌補遺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識提高能力。
5、“翻餅烙餅”
復習猶如“烙餅”,需要翻幾個個兒才能熟透,不翻幾個個兒就要夾生。記憶也需要強化,不反復強化也難以記牢。因此,復得兩三遍才能完成。
6、基礎,還是基礎
復習時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復習資料等著我們去做。千頭萬緒抓根本。什么是根本?就是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學大綱也是考試的主要要求。在“雙基”的基礎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題思路。解題思路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條件上的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和入手點。再難的題目也無非是基礎東西的綜合或變式。在有限的復習時間內我們要做出明智的選擇,那就是要抓基礎。要記住:基礎,還是基礎。
7、學文科,要“死”去“活”來
歷史學科,有很多需要背誦的東西,人物、事件、年代、一些歷史史料的要點等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記。要*多次反復強化記憶。歷史課是一門機械死記量比較大的學科。但是在考試時,卻要把記往的材料靈活運用,這就不僅要記得牢,記得死,還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謂“死”去“活”來,不單學歷史,學地理,學政治,以至學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來。
8、“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
這是電視連續劇《十七歲不哭》里的一句臺詞。考試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有勇氣。“試試爭爭”是一種積極的參與心態,是敢于拼搏,敢于勝利的精神狀態,是一種挑戰的氣勢。無論是復習還是在考場上,都需要情緒飽滿和精神張揚,而不是情緒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興奮而不是沉悶,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光想贏的沒能贏,不想輸的反倒贏了”。“想贏”是我們追求的“上限”,不想輸是我們的“下限”。“想贏”是需要努力因而比較緊張的被動的,“不想輸”則是一種守勢從而比較從容和主動。顯然,后者心態較為放松。在放松的心態下,往往會發揮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
9、具備健康心理
“一個具有健康心理素質的人應該做到兩點:在萎靡不振的時候要振作起來,在承受壓力過大時又能為自己開脫,使自己不失常”。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能夠控制和把握自己,從而使自己的精神狀態處于最往。因勢應變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書物的辯證法。心理素質脆弱是主觀能動性的放棄,健康的心理素質則使我們比較“皮實”——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去克服面臨的困難。
10、實力+心理
“高考從根本上說是對一個人的實力和心理素質的綜合考察”。實力是基礎,是本錢,心理素質是發揮我們的實力和本錢的條件。有“本錢”還得會用“本錢”。無本錢生意無法做,有本錢生意做賠了的事也是有的。
11、考試發揮
復習是積蓄實力積蓄本錢,考試則要求發揮得淋漓盡至,賺得最大的效益。一位考生說“我平時考試總是稀里糊涂,但大考從來都是名列前茅,大概是心理調節得好吧?”誠如是,最可怕的是大考大糊涂,小考小糊涂,不考不糊涂。
12、“強科更強,弱科不弱;強科尤弱項,弱科有強項”
在考試的幾個科目上,一個人有強有弱,是太正常了。復習的策略,就是揚強扶弱。有的同學是只補弱的,忽視了強的;有的同學是放棄弱的專攻強的。從整體看,都未見明智。強的里面不要有“水分”,弱的里面還要有突破。大概是十分高明的策略了。
13、打團體賽
“差的學科要拼命補上來,達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為真正的優勢。”這里的道理與上述相仿,也是對待自己的強弱項中的一種策略。中考高考都是“團體賽”,要的是全局的勝利而不能是顧此失彼。
14、記住該記住的
“該記的只好記住,可是,能夠不記的就不要去記憶”。為了減輕記憶的負擔,能夠偷懶的地方犯不著去玩命——本來該背的就夠多啦!根據知識的特點,在記憶和理解之間,可把知識分為四種類型:只需理解無須記憶的;只需記憶無須理解的(背下來就是了);只有記憶才能理解的。只有記憶才能記住的。我們這里取得是“出力最小原則滾動式復習法。先復習第一章,然后復習第二章,然后把第一二章一起復習一遍;然后復習第三章,然后一二三章一起復習一遍……以此類推,猶如“滾動”。這種復習法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復習比較牢固,由于符合記憶規律,效果好。
《高三復習備考總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15、過度復習法
“過度復習法”記憶有一個“報酬遞減規律”,即隨著記憶次數的增加,復習所記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為了與這種“遞減”現象相抗衡,有的同學就采取了“過度復習法”,即本來用10分鐘記住的材料,再用3分鐘的時間去強記——形成一種“過度”,以期在“遞減時不受影響”。
16、“題不二錯”
復習時做錯了題,一旦搞明白,絕不放過。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中得到的多,從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這個意思。失敗了的東西要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17、要掌握考試技能
“基礎題,全做對;一般題,一分不浪費;盡力沖擊較難題,即使做錯不后悔”。這是應該面對考卷時答題的策略。考試試題總是有難有易,一般可分為基礎題,一般題和較難題。以上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容易題不丟分,難題不得零分。“保住應該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為遇到容易題容易大意。所以明確容易題不丟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難題不得零分,就是一種決不輕棄的的進取精神的寫照,要頑強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鐘。
18、“繞過攔路虎,再殺回馬槍”
考試時難免會遇到難題,費了一番勁仍然突不破時就要主動放棄,不要跟它沒完沒了的耗時間。在做別的題之后,很有可能思路打開活躍起來再反過來做它就做出來了。考試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里要多拿分也要講策略。
19、“對試題抱一種研究的態度”
淡化分數意識,可能是緩解緊張心理的妙方。因此,對試題抱一種研究態度反而會使我們在考場上更好的發揮出最佳水平。有一顆平常心比有一顆非常心有時更有利。
20、“多出妙手不如減少失誤”
這是韓國著名棋手李昌鎬的一句經驗之談。他談的是下棋,但對我們考試也不無借鑒意義,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比較好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績,創造高分,減少失誤是為至要。
21、最關鍵是培養興趣
美國教育學者布魯納說:“學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還有一句名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但是不得已的事情也得做,卻何如有興趣而樂此不疲?比如政治,因為它的理論性比較強,很枯燥,所以就多培養些對政治的興趣。平時多關注些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在遇到問題時,也會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公務員,想象公務員是怎樣解決問題的,這樣政治就生動起來了,其實政治就在我們身邊。
22、提高聽課效率是最重要的學習方法
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除了讀書,還有一件大家幾乎每天都要做,花的時間一樣、內容也都一樣的事情,那就是聽課。它看起來十分平常,但當我們中的很多人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探求各種“學習技巧”的時候,卻往往忘記了:我們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聽課的,提高聽課的效率,比任何學習方法都重要。
23、不把作業帶回家做
上課時間非常認真,課堂效率很高。學習上的事情要求自己在學校的時間全部解決,作業什么的爭取不帶回家做,這樣回到家的時間就是屬于自己的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24、喜歡做筆記
把筆記整理得工整、全面、知識體系的把握、知識脈絡的梳理和回顧非常重要,(名人名言 #url#)有了筆記就可以經常做有重點的復習,溫故而知新。
25、“別把高考想像得可怕”
高三要有好感覺,不痛苦,很充實。不要緊張,只要從現在開始都不得及,努力做出,一定是有回報的。
26、善于總結,不斷探索
平時做題時,關于分析和思考問題,并積極支總結,探索新方法;并還是為了做題而做題,而是要主動積極地追尋在題目和解答之間的必然聯系,把題目做活。
27、發揮和幸運才是關鍵
要注意考試策略,實力只是一部份。認真對待平時考試。在平時考試中積累經驗、總結教訓。
28、班里的學習氛圍很重要
班級就像家庭,好朋友臭味相投,壓力之下都很快樂地學習。同伴相處得很融洽,平時也經常開開玩笑,有說有笑,復習時想到提問,氣氛很好。
29、合理安排時間
早做準備,后期就不會覺得緊張。階段性的時間分配,要注重各科要平衡用力,僅略有側重,不要抓了這科,丟了那科,杜絕弱科的產生。
30、保持好心情
不管生活有多復雜,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平和的心態,要處理好與老師同學的關系,與老師相互欣賞,不要把同學看成對手,與同學良性競爭。
高三復習備考總結 [篇2]
2017年北京高考化學一輪復習已經過半,復習進度大致相同,不少考生進入一輪復習的后階段,會感到困難重重,問題越來越多,因為總結歸納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綜合性越來越強,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順利通過一模檢測,取得優異成績,直接影響二模,直至高考。北京新東方中小學一對一寇瑞芳老師通過豐富的教學經驗與實踐,總結一輪復習和備考的一些經驗和策略,希望能給廣大學生提供一些借鑒與參考。
《高三復習備考總結》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一、立足教材,吃透知識點
從現有的一輪復習資料看,知識點是全面的,所以吃透知識點的關鍵不是資料,而是學生自己。在考試中,由于能力的要求會將知識點進行變體,提供變體的信息,就容易導致考試無法應對,造成失分的現象。究其原因,考生在復習中習慣進行死記硬背式學習,不喜歡自己進行思考。不注重知識點的內涵,以及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須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建議考生回歸課本,將課本上的知識點全部熟讀吃透,力求扎實掌握。在復習中能夠認真理解和透徹領悟知識點的內涵以及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建立完整的思維體系,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舉一反三。
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夯實基礎,訓練各種能力。高考試題命題點是從課本知識點、能力考查點衍生而來的。在學完高中化學課的內容之后,按照先“必修”后“選修”的順序,認真梳理教材,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題型。注重教材章、節之間知識的內在聯系、規律的揭示。如“元素及其化合物”一節,內容多、涉及面廣,復習時應以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為主線,以化學基本理論作為知識網絡,理解、掌握相關內容,以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每天都要根據老師的要求,完成一定量的同步練習,不要一邊做題一邊對答案,應把一節或一單元題做完后再對答案,然后聽老師講解,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二、領悟新課標與考試大綱,有目的性與針對性地復習
高中化學新課程的設計思路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體現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兼顧學生志趣和潛能的差異和發展需要。最新的《考試說明》明確地傳達出“考試目標”、“考試范圍”、“命題指導思想”、“題型比例”、“題目難易比例”和“組卷原則”等重要信息。也明確高考化學的能力要求為:第一、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第二、分析問題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第三、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近幾年的北京高考化學試題可以看出,能力考查的題越來越多,文字的閱讀量(信息)在悄悄地發生變化,幾乎每一個題目都是利用化學反應原理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最后的壓軸題都是實驗探究題,這三種能力慢慢變為考查的主體。
一模的復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全面系統復習,認真研究《考試說明》,了解命題趨向和要求,明確復習要點,才能避免因超綱復習而枉費時間和精力,才能提高復習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力的訓練與提升。
例如:2017北京理綜第11題:下列實驗事實不能用平衡移動原理解釋的是
三、強化能力的培養和提升,通過解決題目達到對知識的開悟
針對高考要求的三大能力,進行題海戰術是不可取的,題海戰術比較沒有針對性,不利于考生發現目前存在的問題。應試需要扎實的基礎和能力,也需要答題的技巧和策略,尤其是各模塊的復習策略。自身的開悟,除了良師的指教,關鍵是還要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1、心態平穩,以淡定坦然的態度進行復習
第一輪復習要突出重點、掃除盲點、解決弱點。要走出“越基礎的東西越易出錯”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給予高度重視外,還要及時反思作業、考試中出現的差錯,對“事故易發地帶”有意識地加強訓練。知識是要每一天不斷練習和鞏固的,一旦有所松懈,很有可能造成成績波動。過于緊張低落,也會影響考生的學習效率。高考,不僅僅是既有知識的較量,更是心理素質的較量。過于亢奮和過于低落的情緒都不利于學生的備考,因此調整心態,對復習的效率提升有極大的幫助。與同學開心地相處,遇事不斤斤計較,寬容豁達;珍視同學間的友誼,在學習中互相支持和幫助,經常一起討論學習中的問題,使用不同的解題方法并相互交流心得。有了這種和諧的同學關系,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
2、自我調整,積極樂觀
不回避問題,遇到問題能通過找老師或者同學或者自我反思進行自我調節,摒棄外界和自身的壓力,自覺地放下思想包袱,化壓力為動力,不管是課業繁重還是輕松順利時,都保持一顆平常心。不斷地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在這樣不斷的積極心理暗示下,信心值就不斷上升,從一點信心都沒有逐漸到有了堅強的不可動搖的信心,通過努力,去想了、去做了。情緒千萬不能浮躁,要用良好的方法從容應對。一旦在學習中遇到了挫折,心情變得非常急躁時,就暫時停止學習,一個人靜靜地思索,進行心態的調整,不斷地在告誡自己--“寧可不打仗,絕不打亂仗”。備考階段與前期一樣,每一天都努力學習,完成當天的學習任務,追求高效每一天,不把時間浪費在焦慮上。
對于每一位考生而言,健康向上、勇于進取、自信自強的積極心態是搞好復習的重要保證,是高考取得成功的關鍵。復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才能輕松自如地渡過難關。
【高三復習備考總結】相關文章:
高三語文復習備考總結11-24
高三數學復習備考計劃03-27
高三復習備考方案11-24
高三政治復習備考方案02-06
高三英語復習備考計劃11-24
2016高三復習備考方案11-24
高三物理復習備考計劃3篇03-22
屆高三英語高考復習備考計劃12-03
高三復習備考教學計劃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