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感恩文化建設方案
立德修身追古圣心存感恩志方達,
嘉言懿行效先賢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指導思想
以“學會感恩、幸福生活、培養健康人格的社會人”的辦學理念為核心,以引領全校師生為宗旨,以行為教育、習慣培養為主要教育形式,重視學校隱性教育因素,立足實際,突出特色,通過加強校園文化活動的基礎設施建設,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的內容,拓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領域,規范校園文化活動的模式,努力構建我校以 “感恩”為特色的書香校園文化體系。
二、領導小組
顧問:專家、上級領導
組長:校長
副組長:分管副校長
辦公室主任:工會主席或干事。
成員:校務行政、教工代表、家長代表、社會賢達名流代表。
三、目標任務
(一)意識形態建設
1、通過充分討論與醞釀,讓師生全過程共同參與,思想深入人心,形成全體師生的共識后構建文化核心理念:校訓、校風、教風、學風、校旗、校徽、校歌、師生誓詞等的建設。(附1)
2、制度建設與正確的輿-論導向的引領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對制度的人文性與自我約束性上進行著重強調,利用工會組織引領教職工對學校制度的認可,并自覺內化為自我行為準則。
3、感恩教育不能脫離教育教學這個學校的中心工作,要求師生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當成最好的感恩。
(二)、校本課程開發
1、充分利用校本讀物《感恩》《禮儀》編入德育課程。(每兩周安排一個專題講座。)
2、學科課堂貫穿感恩教育。(教案中要有感恩教育內容,同時要求老師心懷感恩去從事教學工作。)
3、學校傳統活動固定到具體時間段,讓師生有心理準備,提前有計劃的安排和訓練學生。
4、學校固定每月有側重點的“感恩活動月”
(三)文化氛圍的營造舉措:
1、宣傳輿-論
①充分發揮國旗下的講話、黑板報、廣播站和宣傳櫥窗的主陣地作用,力爭創辦好有特色的校報對師生進行感恩教育。(各項工作有專人負責,如校報由語文組負責;升旗儀式由德育處負責等)
②通過工會活動、民主生活會、教工代表會、政治學習例會、引導校園文化氣氛健康向上,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使感恩文化內化為師生自覺思想與行為。
(工會組織是學校行政與老師理解、信任溝通的橋梁,以“老教師座談會”、“職工活動”“倡議書”等形式為載體促成文化的形成。)
③引領師生閱讀人性、倫理、道德等方面的書籍。
圖書室、校長室、辦公室、教師個人等在固定的櫥窗推薦好書;學校定期收集與檢查讀書筆記與讀后感、閱讀卡等資料。
④開發《感恩》、《禮儀》校本教材,并列入德育、入學教育課程計劃。
《感恩》讀本成書,發放給了學生。《中學生禮儀知識讀本》編緝中
⑤每期一次隆重的孝心標兵、愛衛標兵、赤子之星、校園明星、尊師標兵、師德標兵等表彰大會,渲染深厚的“感恩”氛圍。
形成學校傳統文化活動,建設學生成長檔案袋(辦法:檔案由學生自己管理,學校做出要求,印發格式,在規定要求下,鼓勵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收集成長中的點滴、體驗成長快樂,并達到自我激勵的目的。)。
⑥用規范而隆重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升旗儀式、開學典禮、師生宣誓、入學教育、告別童年儀式、青年節慶祝活動、入團儀式、隆重而熱烈,對學生給予教育。
(四)道德規范:
1、文明舉止:
①加強禮儀教育。(以讀本為載體,通過“學校感恩、禮儀講師團”活動搞好講座。附講師團名單)
②加強法制、廉恥教育,增強正義感、榮辱感與敬畏法律法規的意識。(法制副校長按計劃授課)
③開展敬業教育,樹立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思想。倡導職業操守,履行職業職責。 (請優秀中老年教師講《體驗老師職業幸福》《老師職業操守》《老師從業意義》等為主題的報告,同時每年與鎮政府,對本地從教十年以上或師德高尚者頒獎表彰。附表4:“常年山區工作教師獎勵基金”籌建與管理方案。)
④加強重視形象教育。重視自我形象,不僅是善待自己、提升自我層次的需求,更是尊重自己與別人的需要。(照一照、臉上笑;整一整,精神長。)
2、道德行為:
①開展與家庭、社區服務共建實踐活動。
(農校工作室、校外德育基地、家校社區整體對學生進行評價)
②以感恩教育為中心對學生進行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愛國主義教育。 (期初制定計劃,時間、內容、主講人進行確定,按計劃落實。)
③開展以“感恩、幸福、負責、守法”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
(五)校內秩序:
①強化校園治安管理,建立健全各類規章制度,維護公共秩序。
②要加強門衛管理,把好校園治安第一關。
《學校感恩文化建設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③落實責任制,實行分級管理,確保師生活動安全
④加強巡查制度,維護校園正常的學習、生活秩序。
(六)環境建設(附5:具體設計,附6:征求班級、建筑物、校園道路、校園景點命名的通知)
1、綠化、美化、凈化工作
①做好綠化、美化、環境工作。針對校園實際對校園進行綠化、美化,以實用、經濟、美觀為原則,以綠色植物造景為主,花壇缽花為輔,適當設置景點,做到點面結合,使校園成為工作、學習、休憩的理想場所。
②加強對綠化工作的目標責任制管理。設專職綠化人員,定期對全校花草、樹木、綠籬進行修剪、養護。
2、工作學習環境:
①對教室、辦公室、功能教室、活動室內部設施進行全面的檢修或升級。
②對各功能室實行承包到人制度,并把管理好壞與平常工作量獎進行掛鉤,為教工各項文娛活動提供舒適的外部環境。
③開展“書香班集體”、“書香辦公室”等評選活動。
④定期程序化的檢查評比活動。
3、人文景觀建設:
①以二十孝故事與插圖為主體的墻體文并適當設置人文景觀,充分利用教室內外墻壁的宣傳作用。
②在學校設置體現“感恩、惜福、讀書、樂教”等內容為要求的名人名言語錄牌和匾牌。(全體師生均的參加)
③根據不同感恩側重點月的需要增設宣傳櫥窗、黑板報、布告欄等。
④為感恩為主題的校內建筑物、路面、班級等進行命名,如惜福樓、致知樓、感恩路、平安路、孔融班、知恥班等(學校制定命名方案,在學校師生甚至離退休教師、社會賢達中征求的意見)。
(七)、具體措施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大力加強和建設校園文化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推進高品位校園文化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高品位的校園文化,能為社會提供新的文化規范,有利于培養造就大批有較高文化素質和人文精神的人才,因此全校教職工要提高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把思想自覺統一到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行動上來。
2、加強領導,明確職責,確保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成立由學校黨支部、校委會為主要成員、師生代表、家長代表、社會賢達代表參加的校園文化建設組織機構,全面組織領導校園文化建設工作。根據目標任務,明確各處室的職責,確保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
3、以人為本,發揮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師生是學校的主體,校園文化是師生員工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種精神氛圍與物質環境,每個師生員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這種精神氛圍和物質環境的建造與變革,又自覺不自覺地接受這一文化氛圍的陶冶、引導和塑造。為此,要充分發揮他們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使校園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過程中,真正達到“學校是我家,文化建設有大家”的積極效果。
(八)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7-9月)起草方案、提煉核心理念、宣傳發動,爭取資金有計劃做好校舍的維修與新建工作。
第二階段(2012年下) 借鑒經驗,制定建設方案、全面布置,并力爭做好班級文化建設工作,進一步補充完善制度文化,使得校園整體文化建設深入人心,發動師生對校舍、景點、區域的命名與設計意見。
第三階段 (2017上期)配套的墻體文化、環境、景點建設,如圖書館,花園,運動場、校門、走廊等建設工作。
第四階段 (2017年下期)反思整改,查漏補缺,不斷完善與提升校園文化建設。
第五階段 (2017年開始)扎實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達到人校合一程度,形成自己文化特色,打造成農村品牌中學。
【學校感恩文化建設方案】相關文章:
學校樓廊文化建設方案11-23
學校走廊文化建設方案09-28
學校廊道文化建設方案11-23
學校班級的文化建設方案11-24
學校宿舍文化建設方案11-24
學校文化建設方案示范11-25
學校安全文化建設方案11-23
校園感恩文化建設方案(精選10篇)08-26
國學校園文化建設方案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