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小學體育調研報告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增進中小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必修課程是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它是對原有的體育課程進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標的一門課程。
體育與健康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具有以下作用:增進身體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
新的體育課程改革方案,對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產生了強大的影響。我最近對體育教學新課改實施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本次調查采用走訪的方式進行,調查工作以定邊縣東灘片的幾個學區(qū)為主,對象涉及到校長、中層領導、教師、學生、家長五個層次,共走訪對象37人。調查結果如下:
一、實施的基本情況
從課程表來看,各學校均能按課程開設計劃開足課程,但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
1、當前,由于理論上對體育的人文性隱性課程的重視、建設、開發(fā)遠遠不足,沒有正確理解學校體育發(fā)展的真正內涵和人文需求,對顯性課程的重視和對隱性課程的忽視,(這里指的是體育教學中教師的心態(tài)、熱情,教師與學生的融洽和配合的積極性,管理部門和體育教師對教學投入,也包括體育活動和體育文化管理等內容)。通過對各方面的資料分析,有65.87%的管理者,63.94%的教師,51.61%的學生對體育教師的工作熱情認同率不高,各個方面對教學的投入也感到有些不足,校園體育文化精神不好。
2、師資力量薄弱,專業(yè)體育教師嚴重不足,成為制約體育教育的瓶頸,各個學校基本上都是文化課老師兼教體育課(約占97.8%),這些教師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的體育培訓,在實施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略顯經(jīng)驗不足。
3、授課隨意性比較大,不能按照課標進行授課和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前面說過大多數(shù)體育老師是兼課,因此,他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對文化課的研究上了,認為體育課不需要認真的研究,不就是走走跑跑做做操么,空出時間來就是自由活動了。
4、授課時間不能保證,體育課程目標成為擺設。大多數(shù)時間體育教師的課都被語文、數(shù)學老師要去了,認為學生學好語文、數(shù)學才是最重要的,并不能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以及根據(jù)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因此,不能保證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二、改進措施
1、提高認識,加強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并納入績效考核。確實把體育教學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來認識,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2、加強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加大體育教師培養(yǎng)力度。我們常說“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的確只有改進體育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體育教學水平和質量才能更上一層樓。體育教師是整個教師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一般都存在授課班級多,還要組織全校性的早操、課間操、課余體育鍛煉和課余運動訓練競賽,以及全校性的集會活動等,接觸的面多而廣,影響廣泛、深刻。由此具有專業(yè)的體育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3、組織體育教師研讀《小學體育新課標》,讓教師對新課標有準確的把握,便于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和完成學生的發(fā)展性評價。
4、把學生的體育成長指標寫入學生的成長檔案袋,讓學生也注重自身的發(fā)展,看是否能夠了解體育活動對心理健康的作用,認識身心發(fā)展的關系;正確理解體育活動與自尊、自信的關系;學會通過體育活動等方法調控情緒;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學會獲取現(xiàn)代社會中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方法
5 、根據(jù)課程發(fā)展性要求建立評價體系,力求突破注重終結性評價而忽視過程性評價的狀況,強化評價的激勵、發(fā)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別、選拔功能,并根據(jù)這樣的原則對教學評價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把學生的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xiàn)與合作精神納入學習成績評定的范圍,并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評價人員(體育老師)要求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正直的人格,以實現(xiàn)評價的公平、準確,并掌握一定的評價知識測量分析技巧。評價應重視人的主體性,弘揚人的主體精神的以人為本,以人的發(fā)展為本。
6、把“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落到實處。保證學生的運動時間。
《農村小學體育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7、強化校本教研,引導課題研究 ,新課程實施要求把課改建立在教育科研的基礎上,以課題研究帶動觀念更新,不斷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課改中的困惑和問題。我們也要求體育教師以研究者的身份把體育教學實踐過程變?yōu)榻逃芯窟^程,增強實踐的目的性,在教育實踐中嘗試、積累、總結、改進、提高;增強研究的針對性,實實在在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這是我在此次調查過程中一點不成熟的看法,但農村體育教學確實存在以上的問題,我希望我們能用綿薄的力量改變這一現(xiàn)狀。
農村小學體育調研報告 [篇2]
一、我縣農村學校體育現(xiàn)狀
(一)、農村學校體育設施現(xiàn)狀。
1、體育場地不足。調查顯示,有70%的學校體育場地未達到1994年省教委制定的《城鎮(zhèn)普通中小學建校標準》,甚至有少數(shù)學校基本上就沒有運動場或者活動場所,有些學校即使有,也只是些簡易的運動場所,導致很多學校開設的體育課教學質量不高,開課時數(shù)不足,或者只在有限的幾個年級開設體育課,象征性的表示學校開設了體育課。
2、體育器材短缺。根據(jù)調查,有30%的學校體育器材基本達標(指能基本滿足大綱必修教材的需要),65%的學校體育器材缺少,5%的學校幾乎沒有體育器材,而且校與校之間的差距較大,同時,現(xiàn)有體育器材大部分陳舊、破損,其原因為保管不善,修理不及時,這為正常的體育教學埋下了安全隱患,由于受體育器材短缺的限制,有近30%的學校體育教學無法正常進行。
(二)、農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現(xiàn)狀
1、專業(yè)教師短缺。從調查情況看,有近40%的學校專業(yè)教師短缺,10%的學校無專業(yè)體育教師,現(xiàn)有體育教師中具有本科學歷(不包括自考、函授畢業(yè)生)的僅占37%。
2、體育教師年齡結構、學歷結構不合理。調查顯示,有73%的農村學校體育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無法形成梯隊建設,有38%學校的體育教師學歷結構不合理,不能適應國家教育部對學校教師學歷要求。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的不合理勢必影響學校體育工作持續(xù)、穩(wěn)定開展。
3、師資培訓意識淡薄。通過調查,大部分學校都未能制定詳細的師資培訓計劃,也未能認真組織體育教師開展各種各樣形式的培訓活動,致使大部分體育教師的知識、技能及思想意識停留在一個較低水平。這是造成農村學校體育教師思想觀念落后,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難以適應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影響農村學校體育活動開展的主要原因
1、少數(shù)學校領導對體育工作的重要意義缺乏認識,認為農村孩子身體好,不用參加體育鍛煉,開不開體育課無所謂。而主管部門領導在檢查、督導學校工作時沒把體育工作放到應有位置來看待。由于工作上不重視,加上對學校體育設施等要求未做硬性規(guī)定,即使體育設施達不到要求,驗收也能合格通過,使學校領導對體育工作不重視。
2、體育經(jīng)費嚴重短缺。由于我縣經(jīng)濟發(fā)展滯后,財政支持乏力,制約了學校的發(fā)展,學校因經(jīng)費困難不能對體育進行投資。
3、體育專業(yè)教師缺乏,思想不穩(wěn)定。正規(guī)體育院校、系畢業(yè)的大學本科生,受諸多因素影響,千方百計想辦法不到農村學校任教,致使學校體育教師短缺,近30%的學校專業(yè)體育教師嚴重缺乏,只能用其它學科教師兼任或自行培養(yǎng)的自考生或函授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由于學校不重視,加上經(jīng)費短缺,部分體育教師思想不穩(wěn)定,從事第二職業(yè)或對本職工作不認真對待。
4、缺乏激勵機制。對執(zhí)行《標準》好的學校及體育教師個人,沒有配套的激勵機制,積極性得不到充分調動。
5、群眾體育工作發(fā)展不普及。農村群眾體育工作發(fā)展受各種因素影響,一直開展不利,無其是農村對體育工作認識不正確,認為勞動是最好的體育活動,開展群眾體育活動沒有用。正是這種錯誤認識,導致學校對體育工作重視不夠,學生對體育活動熱情不高。
三、發(fā)展對策
1、解放思想,多方籌集體育資金。根據(j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的要求,采取政府撥款,學校投入,社會贊助等方法,確保體育工作的開展,不斷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2、積極營造良好的體育工作氛圍。各級政府和學校領導要認真對待體育工作,吸引廣大體育專業(yè)院校、系的畢業(yè)生到農村學校工作,并積極為他們施展才能創(chuàng)造條件,使他們安心在學校開展工作。
3、挖掘地方特色教材,重視表彰先進典型。農村學校應根據(jù)本地實際情況,充分挖掘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民間體育項目,形成有農村特色的地方教材并自制器材。對自制體育器材工作有特色的學校、個人,應給予表彰獎勵并大力推廣經(jīng)驗,在每年舉行的學校運動會上,應充分安排這些本地特色體育項目,推動體育工作全面開展。
4、積極開展互助活動。通過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支持,使城、鎮(zhèn)辦學條件好的學校與農村學校結成對子,改進農村學校體育工作,以滿足學校體育改革和發(fā)展的需要。
【農村小學體育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小學調研報告01-01
農村小學食堂調研報告11-24
農村小學合并調研報告01-01
農村小學教育調研報告04-09
關于農村體育的調研報告(通用8篇)10-27
農村體育發(fā)展調研報告(通用5篇)10-27
農村調研報告04-03
農村小學學校調研報告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