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加快農村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24 04:28:30 調研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加快農村發展調研報告

發展鄉村旅游,是新時期農民群眾穩定發家致富的有效途徑,它賦予了“四在農家”新的致富載體,對于增加農民收入,維護農村社會政治穩定,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桐梓交通便捷,氣候宜人,具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氣候等旅游優勢,交通上,崇遵高速公路、210國道、黔渝鐵路縱貫全境,縣城距重慶188公里、距貴陽195公里,車程均在兩小時左右;區位上,桐梓地處貴州北大門,是對接重慶的“橋頭堡”,處于重慶、貴陽兩大城市的軸心位臵;氣候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夏季平均氣溫25℃,素有“天然氧吧”、“綠色空調”之美譽,而毗鄰的重慶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火爐之一,每逢夏秋季節,便有大量中老年人外出避暑休閑。氣候、區位、交通等優勢互補,桐梓成為重慶人避暑休閑的首選地,迎來了發展鄉村旅游的黃金時期。

加快農村發展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早在新世紀之初,縣第十次黨代會就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氣候、交通和區位優勢,把桐梓打造成為“重慶避暑休閑勝地”。但由于基礎條件、配套設施跟不上,桐梓鄉村旅游未能做大做強,尚處于零星散客和群眾自發性接客階段。

1.從旅客分布情況看,我縣鄉村避暑休閑旅游點主要分布在婁山關、楚米、官倉、九壩、天坪、新站等六個鄉鎮,目前居住在1個月以上的旅客有近20000人,其中婁山關鎮近6000余人,分布在婁山村、三門洞和連村等地;楚米近4000余人,分布在元田、八一和龍塘等地;官倉3500余人,分布在河壩、高坎、釣魚臺等地;九壩鎮3000余人;天坪鄉堯龍山景區居住有3000余人;桐梓老年公寓有200多重慶人長期居住。臨時居住每月2000余人,主要分布在蒙渡河漂流、銅鼓灘漂

流和城郊“農家樂”。

2.從消費層次看,普遍每月包吃包住在450元~600元,楚米鎮各旅館相對較低,每月在400元左右。鄉村旅館每月支付的生活費和日雜開支在200元~300元,鄉村旅館在旅客消費上,每人每月可得純收入150元~300元。根據目前鄉村旅館規模,每戶至少可容納10人,按平均每月200元的純收入計算,每月至少可得純收入2000元以上。在散客消費上,城郊“農家樂”收入也比較樂觀,如婁山關鎮連村農民令狐昌富,半年僅散客消費收入就逾萬元,類似農民開辦的“農家樂”,收入也可觀。“一個景點繁榮一個地區,一片山水富裕一方百姓”,每接納10個長住客人可就地轉移1-2個農村勞動力,每戶“農家樂”可就地轉移1個勞動力,每增加1個就業人員就能增加5個社會就業機會。可見,不管是鄉村旅館,還是“農家樂”,都為農民群眾找到了一條穩定的致富路。

3.從旅客需求看,在我縣長期避暑休閑的人員中,主要是重慶市的退休干部職工,而散客主要是工薪階層的雙休游。重慶人衛生習慣很講究,幾乎每天都要淋浴,因此鄉村旅館要保證用水充足。就目前而言,旅客最基本的要求是衛生和環境要好,客房要干凈,環境要清爽,飯菜要可口,出行要方便,治安要良好,休閑有場所。

二、存在問題

1.規劃不足,缺乏長期性、整體性和系統性。目前,我縣鄉村旅游尚處于起步階段,基本上是群眾自發性接客,還不具備較強的接待能力。由于缺乏規劃,鄉村旅館山一家、水一家,形不成規模和品牌效應,外界知曉率并不高。在交通、供電、供排水、休閑、娛樂、綠化等配套設施和服務還不能滿足旅客需求,亟需加強和改善。由于缺乏規劃和整體性,鄉村旅館之間相互殺價、拉客,本位利益惡性競爭,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旅游市場。

2.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滯后。基礎設施落后是我縣鄉村旅游發展最大的問題之一,多數因看不到路標而找不到目的地,或因交通運輸有限而與縣城互動不夠;鄉村旅館住宿、洗浴、衛生、環境等基礎條件不能滿足旅客需求,導致鄉村旅館接待能力水準不高,如楚米鎮元田、三座,婁山關鎮三門洞等地的鄉村旅館條件較差,多數旅客已轉移到婁山村等地居住。

3.宣傳引導不夠,外界知曉率不高。在調研中發現,到我縣避暑休閑的旅客基本上都是親連親、友帶友結伴而來,是他們自發地為我們搞宣傳,絕大多數需要避暑休閑的重慶人還不知道桐梓這塊天然寶地,他們更不知道桐梓在“四在農家”創建過程中新建了大批鄉村旅館,有大量的避暑休閑旅游資源等待游客前來享受。由于宣傳引導和對外交流不夠,重慶人在選擇避暑休閑時尚難把桐梓納入計劃,導致我縣鄉村旅游客源量不大。

4.觀念落后,服務不到位。在我們調查了解的旅客中,普遍反映生活質量和生活環境較差,他們最關心的就是衛生和環境要好,尤其是客房、廚房和廁所的衛生要清潔,住著舒適、愉快就行,如果讓旅客感到是在花錢買罪受,那這種鄉村旅館是沒有生命力的。有的鄉村旅游經營者把眼前的暫利益看得過重,只顧眼前湊合接待,沒有積極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以滿足顧客需求,吸引更多的旅游者,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經營者思想觀念落后,跟不上形勢的需要。同時,有的經營者思想上還存在誤區,仿佛農村旅游越是土得掉渣就越能吸引旅游者,越是環境臟的地方越是返璞歸真,其實不然。鄉村旅館的農家飯固然誘人,但客人接到油漬斑斑的碗筷和帶有黑長指甲遞過來的飯菜時,味口頓無;當看到臟兮兮的被子無法入睡時,當看到被蚊子爬過的食品端上餐桌時,當看到房前屋后雜亂無章臭氣熏天而無法休閑時,這些城市人會怎么認為,鄉村旅游的前景會有多大?

《加快農村發展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5.管理人才欠缺,經營者旅游知識貧乏。沒有一支專門負責管理、策劃、營銷、經營的人才隊伍,也沒有相應的組織機構來進行指導性管理,管理不規范,標準不統一,經營松散、管理松散,使本來就很松散的鄉村旅游經營者更加松散。同時,沒有專業管理人員的點撥和引導,鄉村旅游發展也很難成氣候。經營人員相關知識貧乏,根本就沒有鉆研和學習的欲望,只顧眼前的經濟利益,然而多數游客的文化水平比農村人要高,他們求知欲較強,所到之處想問個明白,了解地方特色和人文風情,然而大部分從事鄉村旅游經營者的旅游專業知識貧乏,對地方特色、人文風情也不甚了解,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總之,鄉村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等一系列的供給和服務情況,任何一項不足,都會長期影響和制約鄉村旅游發展,甚至有可能導致剛剛起步的鄉村旅游曇花一現。

三、對策建議

鄉村旅游產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重要力量和重要模式,對于農村的生產發展,生活改善,文明鄉風形成,整潔村容建設,民主管理加強等方面都有直接的作用。開發鄉村旅游,可以使農村土地、山林、房屋、果園等農業資源升值;可以使蔬菜、水果、禽蛋、肉類等農產品就地消費,既降低成本又提高了附加值;可以擴大城郊就業,就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減少打工成本;可以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實現農村城鎮化,從根本上減少農民;可以促進農村文明程度的提高,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和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從“四在農家”創建的角度看,富是基礎,必須首先發展經濟,而鄉村旅游正是“四在農家”創建富的支撐和動力。立足桐梓實際,必須充分發揮獨特的氣候優勢,以資源為依托,市場為導向,“四在農家”為載體,富民強縣為目的,著力挖掘具備鄉村美景、田園風光、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的旅游景點,開發具有高附加值的避暑休閑旅游產業,加快農村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繁榮農村

經濟,加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1.提高認識,加大投入。發展鄉村旅游,從戰略的高度來講,它是一個富民戰略,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富民,不僅僅是物質方面要脫貧致富,還要在精神文化方面脫貧致富,不能簡單地認為鄉村旅游目前對財政沒有貢獻,只能富民沒有強縣就不用心去抓,就任其自由發展,這個認識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從為桐梓人民造福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實踐也證明,只要各級領導重視,鄉村旅游就會快速發展。我縣鄉村旅游尚處于起步階段,有的領導干部對發展鄉村旅游的意義了解不夠,缺乏前瞻性和預見性,認識不夠,見事遲、動作慢、力度弱,因此必須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把發展鄉村旅游擺上重要日程,積極推動建章立制,整合資源,做活做好鄉村旅游這篇大文章,切實增加農民收入。要堅持政府主導推動鄉村旅游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總體規劃、綜合管理、整體形象宣傳推介等方面給予扶持和引導,實現路面硬化、路燈亮化、農居美化、環境優化。從鄉村旅游發展較為成功的范例看,政府加大投入是十分必要的,如成都錦江區政府投入1400萬元打造了“五朵金花”;寧波奉化滕頭村投資7200萬元實施“藍天、碧水、綠色”三大工程,全村樹、水、花、鳥和諧相融,令游人流連忘返。我縣雖然財力不濟,但也要適當加大投入,先期發展壯大一批示范點,起到示范帶動作用。

2.規劃先行,突出重點。規劃是先導,高水平策劃和創新是鄉村旅游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如果規劃沒有先行,必然帶有盲目性和隨意性,以致遍地開花,低水平重復建設。在規劃中,要把可持續發展放在首位,明確全縣鄉村旅游發展的總體目標和方向,要和“四在農家”創建有機結合起來,既要有高起點的中長期總體規劃,也要有近期重要旅游點建設規劃,要突出重點,集中人、財、物把縣城至婁山關風景區打造成鄉村旅游線,規劃建設城郊的小壩、青杠園、鼎山城、石壩灣和楚米鎮三座、元田等示范點,做大做強天坪堯龍山避暑休閑游,統籌規劃好涼風

埡省級森林公園、小西湖風景區、銅鼓灘漂流、古夜郎漂流等景點,規劃建設好各景點油路,切實改善景點之間的路網結構和通達水平。各有關鄉鎮和建設部門要系統思考,科學規劃,完善供電、供排水、休閑、娛樂、綠化、垃圾處理等配套設施。在民居建設上,不能“一張圖紙蓋全縣農家”,要突出黔北民居的獨特風格,按照建筑風貌有特色、休閑娛樂有空間、衛生洗浴有保障的要求,集中規劃建設一批黔北民居,同時引導群眾依山傍水改房造屋,真正把山水田園風光亮出來,庭院經濟搞起來,展現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農村風貌。

《加快農村發展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3.管理規范,服務到位。從事鄉村旅游的主體是農民,他們的文化知識和旅游知識相對貧乏,實行規范化管理有利于逐步實現城鄉政策一體化、農業生產工業化、農村建設城市化、農民生活市民化。在管理中,可規定鄉村旅館、旅游村評定標準,實行星級評定法進行評定,要求鄉村旅館都要對照標準搞好建筑物裝潢、設施配套,全部實行“五通三改”,安裝太陽能熱水器,保持室內外環境干凈衛生。衛生部門要加強從業人員培訓,在旅客相對集中的地方設立鄉村衛生室,鼓勵有資質的醫生到旅游點開診所,組織開展專家巡診,方便游客和群眾就醫。各村、各接待點成立管委會統一管理衛生、治安、公共秩序等,有效保證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指導鄉村旅館制定和完善《顧客須知》、《服務質量等級標準》、《開業基本條件》、《服務質量等級劃分及其評定》等成套管理辦法,定期開展服務質量等級評定,幫助農民開發鄉村旅游。制定的《顧客須知》等管理辦法,要明確業主、顧客各自的職責和義務,有效防止和處理好重大疾病、突發性事件。當務之急,有關部門要加強鄉村旅館服務人員的禮儀、形象、衛生、餐飲、烹調等知識培訓,做到“方便、熱情、周到”。要規范收費標準,制定高、中、低檔消費指導價,明碼標價,讓顧客自主選擇消費,堅決杜絕“宰客”行為的發生。

4.宣傳促進,內引外聯。宣傳工作是路標、是航向,任何工作都需

要宣傳來開路。要本著互惠互利、共同受益的原則,集中人、財、物,以提高知曉率為突破口,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提高鄉村旅游的知名度,營造鄉村旅游氛圍,重塑鄉村旅游對外形象。宣傳上不要千篇一律、面面俱到,要富有特色,富有新意。桐梓鄉村旅游宣傳就集中在避暑旅游、休閑旅游、生態旅游三個方面下功夫,定位為“天然氧吧”和“綠色空調”,對象就是重慶人,目的就是吸引重慶人到桐梓避暑休閑消費,最終把桐梓建設成為“重慶避暑休閑勝地”。在宣傳方式上,可把桐梓“四在農家”建設成果和鄉村旅游發展簡介制成光碟,輔以鄉村旅游宣傳資料,通過到重慶召開新聞發布會,在重慶市區醒目位臵建廣告牌,在重慶相關媒體上宣傳推介桐梓鄉村旅游,形成大宣傳格局,最大限度地吸引重慶人到桐梓旅游。要通過政府和企業聯動,加強與重慶新聞單位、桐梓駐重慶辦事處、重慶旅行社的推銷外聯工作,吸引各類游客前來觀光、避暑和休閑旅游。要聘請專業策劃公司進行策劃和文化包裝,把夜郎文化、長征文化、抗戰文化、軍閥文化、歷史文化等文化內涵滲透進去,從農家外形到院墻,從戶名到景點,處處都要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滲透文化內涵,體現民風民情,盡顯黔北民居風格。當前,要在高速公路出口處、流動人口密集的火車站、汽車站等地設臵醒目的宣傳廣告牌、標識牌,在鄉村旅館集中的地方建立廣告宣傳欄。通過互聯網、報刊、廣告等媒體廣泛宣傳,婁山新聞網要設臵鄉村旅游專欄,讓網民搜索“鄉村旅游”就可直接了解到桐梓鄉村旅游。同時,要加快桐梓旅游交通地圖的制作。

5.健全機制,加快推進。一是要加快研究各種捆-綁資金的使用辦法,把“四在農家”創建、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建設等資金捆-綁使用,整合資源。二是制定出臺土地、稅收等系列優惠政策,爭取多方投資,擴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吸引各種社會資金投資建設鄉村旅游景點和鄉村旅館;對鄉村旅館和接待戶實行三年免稅政策。三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和金融機構貸款扶持力度,集中打造一批精品旅店,做好整體推進,爭取明年鄉村旅游發展有大幅提高。四是培養一支專門負責管理、策劃、營銷、經營的人才隊伍,進行指導性管理。五是健全組織機構,成立鄉村旅游管理辦公室,安排專人負責,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關鄉鎮和部門要積極探索建立鄉村旅游協會,形成政府引導、市場調節、協會運作、群眾參與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

加快農村發展調研報告 [篇2]

我國13億人口,9億多在農村。農村經濟的發展極大影響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我國農村經濟十分蕭條,農村市場發育嚴重滯后,農產品商品率十分低下,產供銷體系沒有建立,資源配臵無法優化;農村人口眾多,農村教育水平極其低下,農村勞動力嚴重過剩。隨著新時期的到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業發展,推行了很多惠農政策,我國農業的發展也取得了不可忽視的成就。通過對我鄉相關地區考察,發現我鄉農村發展至今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一、我鄉農村存在的問題表現如下:

1.農村干部發展經濟的素質能力不強。

一是思想觀念陳舊。有的村干部市場經濟意識不強,思路狹窄,認為發展集體經濟就是辦企業、上項目,貪大求洋。有的村干部認為當前主要是發展個體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不合拍,過時了,以為只要群眾富裕了,集體有沒有收入無所謂。甚至有的村干部利用村官職權收取賄賂,不為民做事。二是責任意識不強。有的村干部安于現狀,只守攤,不創業,怕擔責任,怕冒風險,“等靠要”思想嚴重。有的村雖然有發展基礎和發展條件,但由于原先辦企業、上項目受挫,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思想,顧慮重重,不敢闖、不敢干。有的村干部雖然自身致富能力很強,但主要精力用在個人致富上。

2.農民組織化程度低,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

全鄉農業生產主要還是以分散的農戶家庭經營為主體,仍停留在小而全的小農經濟狀態,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農民的市場組織化程度不高,應對和抗御市場能力弱,這些都制約著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3.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

就我鄉而言,農業科技投入增長比嚴重滯后于經濟增長速度,在科技隊伍建設、科技機構的健全、科技宣傳和新技術推廣應用等方面投入不足。由于資金投入、人事編制等問題的制約,造成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再加之服務機構機制不活、體制不新等問題,使服務體系很難發揮自身作用,有一些地方和部門甚至呈現出“網破、線斷、人散”的局面;科技人員素質不高,科技隊伍人心不穩,多數人知識老化,農村普遍存在新技術、新品種推廣不開,農業信息獲取缺乏有效渠道等問題。

4.城鄉統籌程度低,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尚未建立。

國家城鄉統籌發展的政策到位需要一個過程,鄉鎮統籌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缺乏后勁。農民靠政策增收、靠“天”增收成份較大,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建立尚需要一個較長的程度。

5.春耕備耕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高產高效種苗推廣適用效果不好,對不熟悉的良種農民不是很接受;種子市場管理不到位,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在購種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少農戶購種時上當受騙。二是農資管理有待加強,一方面農資市場價格不穩定,農民擔心農資漲價;另一方面農資品質不高,以次充優、以

假亂真的象現依然存,農民防不勝防。三是農金相對短缺,由信用社按農戶的信用等級予以放貸,而我市農民的信用意識不強,評上信用等級的農戶不多,所以造成一方面農民貸不到款,另一方面信用社的錢放不出去。

6.工廠污染問題。

農村工廠一般都非正規化工廠,甚至有的都沒有經過政府相關部門批準。而這些工廠釋放的物質和殘留的東西都對人的身體有相當大的危害,比如重金屬。農民為了生計又不得不從事這些工作從而對身體造成威脅。

二、為了農村的更好更快發展,我認為應該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完善農村合作組織。

(一)發展鄉鎮企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凡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搞得好的典型,無一不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鄉鎮企業發展的好。發展鄉鎮企業是擴大農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一個主渠道,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是推進中國特色的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鄉鎮企業獲得迅速發展,對充分利用鄉村地區的自然及社會經濟資源、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對促進鄉村經濟繁榮和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改變單一的產業結構,吸收數量眾多的鄉村剩余勞動力,以及改善工業布局、逐步縮小城鄉差別和工農差別,建立新型的城鄉關系均具有重要意義。它在解決農民問題、就業問題、脫貧問題、農村現代化問題、城市人口膨脹問題、污染過于集中問題、國家財政來源問題等方面,都具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具有重大的現實和長遠意義。鄉鎮企業已成為中國農民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也是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支柱。這一新的發展模式及效應,已為國內外所矚目。

發展鄉鎮企業要明確8個工作重點和主要方向,即以特色產品為依托,形成區域特色;以龍頭企業為抓手,發展規模經營;以服務農業為立足點,推動產業化發展;以品牌建設為重點,提升競爭能力;以自主創新為動力,提高科技含量;以多元投資為主體,創新運營機制;以利益聯結為前提,推進生產基地建設;以促進發展為目的,加強規范化建設。明確發展布局、優化發展環境、強化政策支持、加強組織領導,推動鄉鎮企業加快發展。

(二)完善農村合作組織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我省農村的新型合作組織發展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歷史 ,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但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在目前形勢下 ,應該采取有力措施完善農村合作組織,大力促進農村合作組織的更快、更好地發展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如何進一步完善和規范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著重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認清形勢,深化認識,切實增強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1)從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要求,充分認識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的緊迫性。

(2)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揮巨大作用,充分認識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的重要性。

(3)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充分認識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的艱巨性。

2.明確目標,強化措施,推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快速健康發展。

第一,抓樣板。要堅持典型引路的方針,及時總結先進經驗和做法,加大創新力度,認真抓好典型的培育、宣傳和推廣工作。第二,抓發展。要按照農村經濟能人牽頭建立一批、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支持一批、龍頭企業帶動一批、農技服務中心領辦一批的辦法,適時推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第三,抓規范。一是規范政府行為。二是規范合作組織建設。三是規范合作組織管理。第四,抓創新。重點是體制創新、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創新。第五,抓培訓。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實際,采取現場培訓、技術講座等形式,對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及協會會員開展技術、管理和法律知識培訓,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用性,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以促進專業合作組織更快更好發展。 第六、抓龍頭企業發展。要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利用資產重組和資本經營等方式擴大規模,增強企業實力和帶動力。

3.加強領導,加大扶持,為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第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第二,要形成推動合力。第三,要加大宣傳力度。

【加快農村發展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村發展調研報告11-24

農村客運發展調研報告11-24

農村快速發展調研報告11-24

福建農村發展調研報告11-24

關于農村發展調研報告11-24

深化改革加快國有林場發展的調研報告01-10

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調研報告09-29

農村發展調研報告范文(通用11篇)05-31

農村體育發展調研報告范文(精選15篇)03-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英吉沙县| 如东县| 古田县| 白朗县| 云龙县| 宁乡县| 诸城市| 汾西县| 轮台县| 民县| 泽库县| 诸城市| 海晏县| 曲靖市| 曲麻莱县| 澳门| 海南省| 陆川县| 旬邑县| 隆化县| 黄骅市| 剑川县| 土默特右旗| 宣威市| 红安县| 大英县| 鄯善县| 东城区| 大竹县| 武义县| 长垣县| 陆良县| 嘉义县| 潼关县| 江北区| 贡觉县| 开封县| 孙吴县| 五莲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