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头挺立呻吟高潮av全片,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性欧美极品v,A片高潮抽搐揉捏奶头视频

跆拳道

跆拳道裁判競技規則

時間:2024-01-25 17:14:59 曉鳳 跆拳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跆拳道裁判競技規則

  跆拳道,是現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一,是一種主要使用手及腳進行格斗或對抗,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跆拳道裁判競技規則,一起來看一下吧。

跆拳道裁判競技規則

  跆拳道裁判競技規則

  一、基本姿勢

  (一)準備姿勢:

  規定動作:--手掌伸直,從丹田開始慢慢向上握拳到胸口,然后向下旋轉到丹田;

  --動作完成后,拳和拳的距離是一立拳距離,拳和道帶的距離是一拳距離;

  --腕關節伸直;--雙腳自一開始動作起成平行步,兩腳掌全著地。

  扣分事項:--握拳后向上做動作或從胸口開始時;

  --動作進行或完成后肘關節向上翹起時;

  --動作完成后拳和拳的距離不標準時;

  --腕關節彎曲時;

  --在開始動作至完成的動作過程中伴隨著后腳跟的抬動。

  (二)還原姿勢:

  規定動作:--手掌伸直,從丹田開始慢慢向上握拳到胸口,然后向下旋轉到丹田;

  --動作完成后,拳和拳的距離是一立拳距離,拳和道帶的距離是一拳距離;

  --腕關節伸直;

  --雙腳自一開始動作起成平行步,兩腳掌全著地;

  --還原旋轉時,利用前腳掌旋轉。

  扣分事項:--握拳后向上做動作或從胸口開始時;

  --動作進行或完成后肘關節向上翹起時;

  --動作完成后拳和拳的距離不標準時;

  --腕關節彎曲時;

  --在開始動作至完成的動作過程中伴隨著后腳跟的抬動;

  --還原旋轉時利用腳后跟或整個腳掌旋轉時。

  二、站勢

  (一)并步(立正姿勢)

  規定動作:--前腳尖向前方,雙腳并攏;

  --雙腿膝關節伸直。

  扣分事項:--前腳尖向左或向右時;

  --雙腳沒有并攏時;

  --膝關節彎曲時。

  (二)并排步(平行步)

  規定動作:--腳內側平行,前腳尖向正前方;

  --雙腳內側間隔寬度為一腳長寬度;

  --雙腿膝關節伸直。

  扣分事項:--前腳尖向左或向右時;

  --雙腳內側過寬或過窄時;

  --膝關節彎曲時。

  (三)左、右站勢(丁字步)

  規定動作:--左腳或右腳向外側旋轉90°;

  --雙腳跟距離為一腳長距離;

  --雙腿膝關節伸直。

  扣分事項:--雙腳外側不形成90°時;

  --雙腳內側間隔過多或過少時;

  --雙腿膝關節彎曲時。

  (四)走步(前行步)

  規定動作:--自然走步停頓時的動作;

  --雙腳內側間隔為一腳長寬度;

  --前腳尖向正前方,后腳尖向正前方形成30°角。

  扣分事項:--前腳尖向左或向右時;

  --雙腳內側過寬或過窄時;

  --后腳尖角度大于30°角時。

  (五)馬步

  規定動作:--腳內側平行,前腳尖指向正前方;

  --雙腳內側間隔為兩腳長距離;

  --雙腿膝關節彎曲,低頭向下看時形成一條直線。

  扣分事項:--前腳尖向左或向右時;

  --雙腿內側過寬或過窄時;

  --動作完成后,身體的重心向前或向后傾斜時。

  (六)弓步

  規定動作:--雙腳間隔為兩腳至兩腳半距離,兩腳掌內側間的平行間隔為一拳距離;

  --前腳尖向正前方,后腳尖向下前方自然形成30°角;

  --低頭向下看時,前腿膝關節與前腳尖形成一條直線;

  --身體重心的2/3放在前腿,后腿膝關節伸直。

  扣分事項:--步法過寬或過窄,前后腳左右交叉時;

  --后腿膝關節彎曲或腳后跟翹起時;

  --身體重心過多向前或向后時。

  (七)三七步

  規定動作:--雙腳內側和膝關節形成90°角,兩腳間間隔為兩腳距離;

  --身體重心的70%在后腿,30%在前腿;

  --動作完成后前腿的小腿與大腿的角度為100°--110°。

  扣分事項:--前后腳的角度或寬度,過寬或過窄時;

  --身體的重心向前或向后傾斜時;

  --臀部向后翹起,前腿彎曲的角度過寬或過窄時;

  --后腿膝關節向內或向外時。

  (八)虎步

  規定動作:--前腳后跟對著后腳尖;

  --身體重心的90%—100%放在后腳。

  --后腳尖向正前方形成30°角;

  --前腳尖輕輕點地;

  --動作完成后,后退的大腿與小腿的角度為100—110°。

  扣分事項:--前后腳的角度或寬度,過寬或過窄時;

  --身體的重心過于向前或向后傾斜時;

  --后腿彎曲的角度過寬或過窄時;

  --后腳尖角度大于時;

  --臀部過于向后翹起時。

  (九)前、后交叉步

  規定動作:--雙腳間隔距離為一拳距離;

  --交叉時,利用支撐腿的前腳掌旋轉交叉;

  --身體重心的90%—100%放在交叉腿上;

  --動作完成后雙腿的膝關節分開一拳寬度;

  --后腳的腳后跟向上翹起,放在前腳外側的中心點后;

  --重心腳向交叉方向自然成30°角,支撐腳與重心腳間成90°。

  扣分事項:--雙腳的距離過寬或過窄時;

  --交叉時支撐腳不旋轉或腳后跟向下時;

  --動作完成后雙腿膝關節并攏時。

  (十)獨立步

  規定動作:--支撐腳的前腳尖和膝關節向正前方;

  --支撐腿彎曲,大腿和小腿的角度為100—110°;

  --提膝的膝關節向正前方,腳內側緊貼支撐腿的膝關節。

  扣分事項:--支撐腿膝關節或前腳尖向外或向內時;

  --大腿和小腿的角度過寬或過窄時;

  --提膝的腳內側不緊貼支撐腿膝關節內側時;

  --提膝的膝關節向外或向內時。

  (十一)鶴立步

  規定動作:--支撐腳的前腳尖和膝關節向正前方;

  --支撐腿彎曲,大腿和小腿的角度為100—110;

  --提膝的膝關節向正前方,腳勾于支撐腿的膝彎處;扣分事項:

  --支撐腿膝關節或前腳尖向外或向內時;

  --大腿和小腿的角度過寬或過窄時;

  --提膝的膝關節向外或向內時。

  三、格擋

  (一)下格擋

  起始動作:--輔助手自然伸直至胸腹間位置,拳心向下;

  --格擋手放在輔助手一側的肩部,拳心向臉部。手臂放松彎曲輕貼于胸部;

  --雙臂的腕關節伸直。

  規定動作:--動作完成后,格擋的手臂與大腿相距兩個立拳或一立掌距離;

  --格擋手臂在大腿的正前方,拳心向大腿,腕關節伸直;

  --輔助手臂隨動作過程放松收回,再抱拳于腰;

  --肩與正前方自然形成30°角;

  --格擋動作與步法同時結束。

  扣分事項:--格擋手臂的起點沒有從肩部開始或拳心向下時;

  --格擋時輔助手臂沒有伸直或手臂過高時;

  --動作完成后,格擋的手臂在大腿的左側或右側。

  (二)中內格擋

  起始動作:--拳握緊于體側,拳心向外,肘關節放松下垂;

  --輔助手臂自然伸直到胸部高度;

  --高度的規定是不超過耳跟。

  規定動作:--格擋的拳到人體的中心線;

  --格擋動作完成后,拳與肩部同高;

  --格擋動作完成后,手臂的角度為90-120°;

  --輔助手臂自然回收抱拳于腰。

  扣分事項:--格擋的拳沒有到人體的中心線或超過時;

  --格擋的高度比肩高或低時;

  --格擋手臂的腕部沒有伸直時。

  (三)中外格擋(外腕)

  起始動作:--輔助手臂自然彎曲,拳心向下放于胸前;

  --格擋手拳心向上,放于髖關節處。

  規定動作:--格擋手臂從髖關節開始,然后經過肩部時拳心向內;

  --動作完成后,格擋手臂的拳心向外;

  --格擋手臂的外側線不能超出肩部的外側;

  --格擋手臂的角度是90-120°;

  --輔助手臂自然收回抱拳于腰。

  扣分事項:--格擋的手臂于肩部外側偏內或偏外時;

  --格擋的高度不準確時。

  (四)中外格擋(內腕)

  起始動作:--輔助手臂自然彎曲,拳心向下放于胸前;

  --格擋手拳心向下,放于髖關節處。

  規定動作:--格擋手臂從髖關節開始,然后經過肩部時拳心向外;

  --動作完成后,格擋手臂的拳心向內;

  --格擋手臂的外側線不能超出肩部的外側;

  --格擋手臂的角度是90-120°;

  --輔助手臂自然收回抱拳于腰。

  扣分事項:--格擋的手臂于肩部外側偏內或偏外時;

  --格擋的高度不準確時。

  (五)上格擋

  起始動作:--右上格擋時,右臂入在左髖關節外,拳心向上;

  --輔助手臂彎曲放在右肩部拳心向外。

  規定動作:--格擋手臂的腕部到人體中心線;

  --格擋手臂與前額相隔一拳距離;

  --格擋手臂與前額高度相隔一拳距離;

  --肘關節輕微彎曲,腕關節伸直。

  扣分事項:--格擋手臂起點動作從丹田或以上位置開始時;

  --格擋完成后,格擋的手臂形成45°角。

  (六)雙手刀中位格擋

  起始動作:--左側手刀格擋時,左手放在中髖關節處,掌心向上;

  --輔助的手臂展開120°,手尖與肩部同高,掌心向外,腕部伸直。

  規定動作:--動作完成后,格擋手的掌心向外,腕部伸直;

  --格擋手臂的角度是90-120°;

  --格擋的手尖與肩部同高;

  --格擋的手刀經過右肩部;

  --輔助手臂的掌心向上與胸口同高,掌心與胸口間隔是一立掌距離。

  扣分事項:--手刀直接從髖關節格擋時;

  --手刀起始動作比肩部高或低時;

  --手刀的手尖比肩部高或低時;

  --雙臂肘關節向外翹起時。

  (七)單手刀中位格擋

  起始動作:--左側手刀格擋時,左手放在中髖關節處,掌心向上;

  --輔助的手臂彎曲,握拳放在左肩部,拳心向外。

  規定動作:--動作完成后,格擋手的掌心向外,腕部伸直;

  --格擋的手尖與肩部同高,手臂的角度是90-120°;

  --輔助手自然收回抱拳于腰。

  扣分事項:--格擋的手臂肘關節向外翹起時;

  --格擋的手臂腕關節彎曲時;

  --格擋的手刀比肩部高或低時。

  (八)山型格擋

  起始動作:--左臂從右髖關節處開始,拳心向下;

  --右拳心向外與耳部同高,肘關節放松下垂。

  規定動作:--格擋時,交叉格擋要經過面部;

  --動作完成后,雙臂與身體的角度約為90°,腕部與耳部同高。

  扣分事項:--格擋的高度與角度不準確時;

  --格擋時不經過面部而直接格擋時。

  (九)分勢山型格擋

  起始動作:--雙拳心向下,雙腳開始交叉;

  --雙拳經過面部時交叉格擋。

  規定動作:--格擋時,交叉格擋要經過面部;

  --動作完成后,雙臂與身體的角度約為90°,腕部與耳部同高。

  扣分事項:--格擋的高度與角度不準確時;

  --格擋時不經過面部而直接格擋時。

  (十)拳或手刀雙手格擋

  起始動作:--雙掌或拳向放在胸腹部高度;

  --原則上,那個腿有動作,那邊的手臂放在外面;

  --如果是連續交叉格擋的動作,第二動作則與第一動作手臂位置的擺放相反。

  規定動作:--雙臂交叉為上臂相交;

  --格擋完成后,其標準按各種單個的技術標準評定。

  扣分事項:--相交的手臂放置錯誤時;

  --格擋完成后,其技術標準錯誤時。

  (十一)雙手下格擋

  起始動作:--從髖關節開始;

  --原則上,那個腿有動作,那邊的手臂放在外面;

  --雙臂肘關節放松彎曲。

  規定動作:--動作完成后,雙臂小臂形成“X”形狀,雙拳心向左右;

  --大腿與手臂交叉點距離為兩立拳或一立掌距離;--肘關節輕微彎曲,腕關節伸直。

  扣分事項:--格擋手臂起點動作從丹田開始或高于髖關節時;

  --動作完成后向左或向右,過寬或過窄時;

  --雙臂交叉點不是小臂時。

  (十二)外山型格擋

  起始動作:--一臂作下格擋開始動作,另一臂作內腕外格擋開始動作;

  --雙臂自然輕貼身體。

  規定動作:--雙臂同時快速交叉完成動作;

  --動作完成后,內腕外格擋手與身體的角度為90°,腕部與耳部同高。

  扣分事項:--格擋的手臂高度不準確時;

  --格擋時慢慢進行時;

  --雙臂動作不同步時。

  (十三)金剛格擋

  起始動作:--一臂以下格擋的起始動作放于肩部,另一臂以上格擋的起始動作放于髂部;--雙臂自然放松貼于身體。

  規定動作:--格擋時全身體用力;

  --雙臂同時完成格擋動作;

  --緩慢格擋技術時,節奏是6-8秒。

  扣分事項:--雙臂沒有同時同步完成動作;

  --動作過于緩慢時;

  --各格擋手不符合技術動作標準時。

  (十四)單手掌中位內格擋(抵掌)

  起始動作:--格擋手臂展開120°,手尖與耳部同高,掌心向外,腕部伸直;

  --輔助手自然伸直握拳。

  規定動作:--腕部伸直,拍擊于胸口的人體正中線。

  扣分事項:--格擋的手掌腕部彎曲時,手臂肘關節翹起時;

  --不是弧線拍擊而是直線推擊或向下壓時;

  --格擋手掌掌心向下時。

  四、擊

  (一)正拳擊

  規定動作:--以攻擊方法分類:直拳攻擊,反拳攻擊,立拳攻擊;

  --以攻擊目標分類:上(人中部位)、中(胸口劍突)、下(下腹部)段攻擊;

  --以方向分類:側拳、錘拳、旋轉拳、鉤拳。

  扣分事項:--腕關節彎曲;

  --利用反作用力出拳,動作幅度過大或過少。

  (二)直拳側擊

  規定動作:--攻擊的部位是胸口;

  --攻擊的路線是從髖關節到心胸旋轉攻擊;

  --動作完成后側擊的高度與胸口同高。

  扣分事項:--擊打時肘關節翹起;

  --動作完成后拳的高度、路線不準確時;

  --動作完成攻擊的部位、高度不準確時;

  --上身向攻擊方向傾斜時。

  (三)雙仰正拳擊

  規定動作:--雙拳從雙髖關節處開始,拳心向下;

  --動作路線是斜上旋轉擊。

  扣分事項:--起點時拳心向上;

  --向下或水平擊打時。

  (四)貫指刺擊

  規定動作:--刺的部位是胸口;

  --腕部伸直,手掌立起,五指并攏;

  --身體中正,輔助的手背放在進攻手臂的肘關節處,掌心向下;

  --攻擊手與輔助手同時同步完成動作。

  扣分事項:--動作完成后高度不準確時;

  --身體重心向前傾斜時;

  --腕部或手掌向下或向上時;

  --雙手不是同時同步完成動作時。

  五、打

  (一)背拳前擊

  規定動作:--從髖關節開始,拳心向下;

  --經過下頜,高度是人中,腕部要伸直;

  --攻擊手貼于身體。

  扣分事項:--從胸口開始時;

  --高度不準確時;

  --攻擊手不是貼近身體時。

  (二)背拳側擊

  規定動作:--從肩部開始,拳心向內;

  --攻擊路線是直線攻擊。

  扣分事項:--從胸口開始時;

  --肘關節向上翹起時。

  (三)下錘拳

  規定動作:--從髖關節開始,拳心向下;

  --攻擊的拳經過前額;

  --動作完成后拳心向左或向右;

  扣分事項:--從胸口開始時;

  --高度不準確時;

  --錘拳從側面攻打時。

  (四)雙肘側擊

  規定動作:--雙拳拳心向下,手臂左右交叉,動作向那個方向移動,那邊的手臂在外;

  --手臂與胸口同高;

  --動作完成后,肘關節與胸口同高;

  --拳和拳間隔三拳距離。

  扣分事項:--手臂在胸口交叉時;

  --動作完成后,肘關節比胸口高或低時;

  --拳和拳間相隔過寬或過窄。

  (五)旋肘前擊

  規定動作:--攻擊手臂的拳從髖關節開始,拳心向下;

  --輔助手臂放松伸直;--攻擊路線是向斜上45°角;

  --動作完成后,輔助手掌心頂于攻擊肘拳面,手指伸直或收回抱拳。

  扣分事項:--起點時從胸口開始;

  --攻擊的肘過左或過右時。

  (六)橫肘拍擊

  規定動作:--攻擊手臂的拳從髖關節開始;

  --輔助手臂輕握拳放松伸直;

  --攻擊路線為橫向擊打,攻擊肘至目標時,輔助手同時張開拍擊于掌心;

  --動作完成后,肘尖拍擊于輔助手掌心,手指伸直。

  扣分事項:--起點時從胸口開始;

  --輔助手的拳過早張開;

  --拍擊后手指沒有伸直。

  六、踢

  (一)前踢

  規定動作:--在標準的準備動作下,后腿的小腿放松夾緊,膝關節向正前方提起至胸腹間;

  --繃直腳背,勾起腳趾,直線以前腳掌踢擊;

  --前踢時,雙拳抬起放在胸口,身體中正,支撐腿伸直;

  --前踢腿法完成后迅速收小腿,保持膝關節高度后再迅速收腿;

  --前踢的標準高度是頭部。

  扣分事項:--踢腿像抬腿時;

  --踢腿時腳尖沒有勾起時;

  --踢腿后不收回小腿而是直接落地時。

  (二)橫踢(旋踢)

  規定動作:--在標準的準備動作下,后腿的小腿放松夾緊,膝關節向正前方提起至胸腹間;

  --踢腿時小腿向正前方成45°角;

  --踢腿時,雙拳抬起放在胸口,身體中正,支撐腿伸直;

  --踢腿的高度為頭部,視線從攻擊腿側肩部向上望,勾起腳趾以前腳掌踢擊;

  --前踢腿法完成后迅速收小腿,保持膝關節高度后再迅速收腿。

  扣分事項:--踢腿像抬腿時;

  --踢腿時腳尖沒有勾起時;

  --踢腿后不收回小腿而是直接落地時。

  (三)側踢

  規定動作:--在標準的準備動作下,后腿的小腿放松夾緊,提膝到胸腹高度,腳跟對準目標;

  --身體中正,支撐腿伸直;

  --踢腿時腳后跟、髖關節、肩部和頭部在同一平面上,腳趾斜指地面;

  --踢腿時雙拳放在胸口,側踢的高度是頭部;

  --側踢腿法完成后迅速收腿,回到原位。

  扣分事項:--踢腿像推踢時;

  --踢腿時踝關節伸直或僅輕微彎曲時;

  --重心不穩定時;

  --踢腿后不收回,大腿直接向下落地時。

  七、各競賽品勢的主要數據

  跆拳道的競技規則

  1、比賽采用三回合制,每個回合3分鐘,回合之間休息1分鐘。屬于有直接身體碰撞的激烈對抗性項目,運動員比賽時必須穿戴護頭、護身、護襠、護臂和護腿。以拳的正面、踝關節以下部位進攻對手髖骨以上、鎖骨以下被護具保護的軀干部位,以及以兩耳為基準的頭部和頸部的前面部分。以得分判定名次,得分多者名次列前。按體重分級別進行比賽。

  2、跆拳道的基本哲學思想是:練習此項運動者必須修身養性,道德教育第一,運動技巧第二。此項運動是嚴格的禮儀與禮儀的嚴格的有趣結合。一方面,跆拳道運動均起源于傳統韓國社會的優雅禮儀,面前的對手頭部和身體按規定的角度彎下優雅地鞠躬。另一方面,規則要求運動員身上、頭上戴護具,并建議在道服內腹股溝、前臂和脛骨上佩帶護具并帶護齒。

  3、競賽

  跆拳道比賽包括兩方--“Chung”(藍)和”Hong”(紅),雙方以腳踢打對手的頭和身體或用拳擊打對方的身體而得分。比賽分三個回合,每回合三分鐘,兩回合之間休息1分鐘。選手可通過下述方法獲勝:將對方擊出場外,得分最高,使對手被罰分達到3分,或對手被剝奪比賽資格。比賽開始前,裁判分別發出“cha-ryeot”和”kyeong-rye”指令后,雙方立正并相互鞠躬,然后裁判喊“Shi-jak”!宣布比賽開始。

  4、得分

  每個合理的攻擊將得分,下述為合理的攻擊:

  a.擊打對手的得分部位,除了頭外,得分部位包括腹部及身體兩側,這三個部位標于對手的護具上。禁止擊打對方小腹以下部位。

  b.用規則允許的身體部位擊打對手。須用正確緊握的拳頭的食指和中指的前部或腳踝關節以下的部位擊打對方。若三位裁判中的至少兩位對擊打進行了認定并記錄,則得分有效。

  5、犯規

  犯規是跆拳道比賽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不僅僅因為被罰3分--在高水平比賽中極為罕見--意味著自動失敗。僅僅1個罰分就可左右比賽的勝負。跆拳道犯規分兩種:Kyong-go和gam-jeom。最常見的一種犯規Kyong-go或警告意味著罰0.5分,但是若僅有一次這種犯規則不計入罰分,除非再次犯規而累計罰1分。若選手抓、抱、推對方、逃避性地背對對方、假裝受傷等時,則判Kyong-go。另一種更為嚴重的犯規稱為gam-jeom,將被罰1分。典型的犯規行為包括扔對手,在格斗中在對手雙腳離地時故意將其放倒,故意攻擊對手后背,用手猛擊對手的臉部。

  6、擊倒

  選手被擊倒后裁判如拳擊比賽一樣開始10秒的讀秒。在跆拳道比賽中一方由于對手發力而使其腳底以外的其他任何部位觸地則判為被擊倒。裁判也可在選手無意或無法繼續比賽時開始讀秒。一旦出現擊倒,則裁判喊“kal-yeo”意為“暫停”,指示另一方退后,裁判開始用韓語讀秒從1至10。即使被擊倒的選手站起來欲繼續比賽,他或她必須等待裁判繼續讀秒至8或“yeo-dul”,然后裁判判定該選手是否能繼續比賽。若其無法繼續比賽,則另一方以擊倒獲勝。

  7、勝方

  在除了決賽以外的其他比賽若以平局結束,則分數高的一方獲勝。若雙方仍舊平分秋色,則由裁判根據比賽中雙方表現的主動性來決定在三回合各三分鐘的比賽中哪一方占優。若為爭奪金牌的決賽,則雙方進行第四回合即突然死亡回合的較量,率先得分者獲勝,若無人得分,則裁判判定通過判斷誰在該回合中占優而決定最后的勝方。 重量級劃分

  在世界跆拳道錦標賽中男女各分為傳統的8個級別,而其首次作為正式比賽項目出現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時,男女各分為四個級別:男子 女子58公斤以下級 49公斤以下級68公斤以下級 57公斤以下級80公斤以下級 67公斤以下級80公斤以上級 67公斤以上級器材。

  8、比賽區域

  比賽區域為大小為12平方米的正方形場地,建于高于地面約1米的平臺上,上面鋪有彈性的墊子,為安全起見,場地外兩側平臺的側面略微向地面傾斜。場地內,正中是一個8平方米的藍色正方形區域,其外邊為紅色的警告區,提醒選手正接近邊線或平臺的邊緣。一旦選手的腳踏入警告區則裁判自動暫停比賽。故意進入警告區可判為Kyong-go,而故意跨過邊線將判為gam-jeom。

  9、防護服

  跆拳道是一項身體全面接觸的運動,要求參賽選手穿防護服,頭部、身上、前臂、脛骨、腹股溝佩帶護具。比賽前所有參賽選手將接受檢查以確保其穿上所要求的護具。

  其他規則:

  a.若同時出現的犯規在一種以上,則裁判以處罰較重的犯規為準。

  b.若雙方均被擊倒且讀秒至10后無法恢復,則擊倒前得分高者獲勝。

  c.若選手得分后立即犯規,則其所獲分數可判為無效,如故意摔倒(一種避免受擊打的戰術)。

  d.頭部被擊中倒地的選手在30內不得參加比賽。

  10、競賽形式

  悉尼奧運會中的跆拳道比賽進行單淘汰賽直至最終的冠亞軍決賽。而銅牌以更為復雜的方式決出。所有負于兩位決賽者的選手均有另一個機會進行次級比賽而決出銅牌。兩位半決賽的負者直接進入次級比賽。所有負于兩位決賽者的其他選手在其原所在組進行單淘汰賽,兩位優勝者獲得余下的兩個半決賽席位。每一組的優勝者與另一組的半決賽的負者進行交叉半決賽,兩位勝者爭奪銅牌。

  競技跆拳道比賽規則

  一、運動員檢錄

  比賽檢錄員在比賽檢錄處按出場順序進行運動員檢錄,每次10場比賽(比賽開始1分鐘內未到場的運動員將取消其比賽資格)。

  二、身體及服裝檢查

  檢錄完畢的運動員到規定的檢查員處進行身體及服裝檢查。運動員不得攜帶任何可能給對方運動員造成傷害的物品。運動員所著道服不符合中國跆拳道協會規定的不得參加比賽。

  三、運動員入場

  檢查完畢的運動員與一名教練員到等待席準備比賽。

  四、比賽的開始和結束

  主執行員下達“開始”(SHI-JAK)口令開始比賽。結束時用“還原”(BA-LO)口令結束。即使主執行員沒有發出還原口令,比賽仍將按照比賽規定結束的時間結束。

  五、比賽步驟

  (一)運動員根據執行員的“運動員入場”(SHEN-SU-YIP-ZHANG)口令,從場地第二和第三警戒線沿著第三警戒線,走到第三警戒線中央后右轉身行進到離場地中心點的第三警戒線方向1米處位置,做好比賽準備。

  (二)運動員根據主執行員的“立正”(CHA-RYE0T)和“敬禮”(KYEONG-RYE)口令,向前、后方的裁判員行禮。

  (三)運動員根據主執行員的“品勢準備”(POOMSAE-JOON-BY)口令,做好品勢準備姿勢后,根據“開始”(SHI-JAK)口令,進行賽會抽簽決賽的比賽內容。

  (四)運動員完成指定品勢后,在最后一個動作停留,根據主執行員的“還原”(BA-LO)口令,還原到準備姿勢。

  (五)根據主執行員的“立正”(CHA-RYEOT)和“敬禮”( KYEONG-RYE)口令,向前、后方的裁判員行禮后,站在原地等待裁判員判分。(進行兩套品勢一輪的比賽,如全國賽之決賽階段可在打完第一套品勢后,在主執行員發出“運動員退場”(SHEN-SU-TUEZHANG)的口令后,運動員退場休息,無須等待打分。)

  (六)主執行員在收到裁判員判分結束信號后,發出“公布分數”(ZHEM-SU-PYO-CUL)口令,運動員的分數將會在比賽顯示屏上顯示。

  (七)在主執行員發出“運動員退場”(SHEN-SU-TUEZHANG)的口令后,運動員按照進場時的路線退出賽場。

  六、跆拳道比賽警告和扣分規則

  跆拳道比賽規則對運動員倒地的判罰比較嚴厲。一般來說,運動員故意倒地就有可能被裁判員判罰一個警告,即扣0.5分。但如果是意外滑倒和被對手重擊倒地或是技術性倒地(即在使用動作時無法控制身體平衡而倒地)則不被判罰。如果一名運動員被對方合理技術擊中而身體搖晃或摔倒(一般是被擊中頭部),裁判員要數秒數到八。如果數到八時,該運動員站起來表示能繼續比賽,則比賽繼續進行;如果運動員沒站起來,則另一方贏得比賽。

  在跆拳道比賽中,如果一方采用摟抱、推拉對手、消極逃避比賽,用肘、膝頂擊對手,摔倒對手、故意用拳攻擊對手面部等犯規動作則會被判罰警告(一個警告扣0.5分)或扣分(一個扣分扣1分)。

  場上的教練員打斷比賽進程或使用過激語言、行為,嚴重違反體育道德也會被主裁判警告或扣分。

  如果一名運動員累計被扣掉4分,則要被判“犯規敗”,也就意味著輸掉了這場比賽。

  七、跆拳道比賽加時賽規則

  在一場比賽中,如果雙方打滿了3局而出現平分的情況時,要進行加時賽。加時賽實行“突然死亡法”,即先得到1分的一方獲勝。比賽結束后,運動員在比賽區域內相對而站,聽到裁判員的口令后相互行禮,等候裁判員的判定。裁判員舉起哪一側手臂,就說明哪一側運動員獲勝。

  跆拳道比賽競賽規則

  比賽時間

  每場比賽為3局,每局比賽2分鐘,局間休息1分鐘。

  稱重

  按級別于比賽日的前1天進行稱重。稱重必須在2小時內完成。如稱重不合格,在1小時內有1次補稱機會。

  比賽程序

  1、每場比賽開始前,主裁判員給出“青”(Chung),“紅”(Hong)的口令,示意雙方運動員進入比賽區。

  2、雙方運動員相向站立,聽到主裁判員發出“立正”(Cha-ryeot)和“敬禮”(Kyeong-rye)的口令時互相敬禮。敬禮時自然站立,左臂緊夾頭盔,腰部前屈不小于30o,頭部前屈不小于45o。敬禮完畢后,運動員戴上頭盔。

  3、主裁判員發出“準備”(Joon-bi)和“開始”(Shi-jak)口令開始比賽。

  4、每局比賽由主裁判員發出“開始”(Shi-jak)口令開始,發出“停”(Keu-man)口令結束。

  5、最后1局比賽結束后,運動員相向站在各自指定位置,脫下頭盔并用左臂夾緊。

  6、主裁判員宣判比賽結果后,運動員退場。

  允許使用的技術

  拳的技術:緊握拳并使用正拳進行正面攻擊的技術。

  腳的技術:使用踝關節以下腳的部位進行攻擊的技術。

  分值

  腳的技術由電子感應護具或電子頭盔中的感應器自動計分;拳的技術則由邊裁判員計分。

  1.正面擊中軀干計1分。

  2.旋轉踢技術擊中軀干計3分。

  3.擊中頭部計3分(主裁判員讀秒不追加分)。

  4.旋轉踢技術擊中頭部計4分。

  5.一方運動員每被判2次“警告”或1次“扣分”,另一方運動員得1分。運動員被判罰“警告”和“扣分”累計達5分時,主裁判員判其“犯規敗”。

  6.比分和扣分為3局比賽的總和。

  “警告”犯規行為

  1.雙腳越出邊界線。

  2.回避或拖延比賽。

  3.倒地。

  4.抓、摟抱或推對方運動員。

  5.提膝阻礙或妨礙對方運動員進攻,或提膝超過3秒并無任何進攻技術以阻礙對方運動員進攻

  6.踢擊對方運動員腰部以下。

  7.“分開”口令后的進攻。

  8.用手擊打對方運動員頭部。

  9.提膝進攻對方運動員。

  10.進攻倒地的運動員。

  11.運動員和教練員的不良言行。

  如果重復出現、或存在明顯故意、或程度較重的,主裁判員可直接給予扣分判罰。

  加時賽和優勢判定

  (一)加時賽

  如3局比賽結束后比分相同,加賽1局,任何一方運動員先得分,則比賽結束。

  (二)優勢判定

  1.如加時賽雙方均未得分,由電子系統自動統計加時賽雙方未達到得分力度值的有效踢擊次數,次數多者獲勝;

  2.如有效踢擊次數相同,則4局比賽中警告少者獲勝;

  3.如警告次數仍相同,則由4名臨場裁判員依據加時賽中運動員的表現進行優勢判定。

  (三)優勢判定的確定原則:

  A.主動進攻次數多;

  B.使用的技術數量多;

  C.使用高難度、復雜的技術;

  D.表現出良好的比賽態度、禮儀。

  若4名裁判員判定結果為2:2,則按照主裁判的判定決定勝負。

【跆拳道裁判競技規則】相關文章:

跆拳道的競技規則06-26

跆拳道裁判規則04-06

跆拳道競技比賽最新規則03-27

競技跆拳道和普通跆拳道的關系08-21

圍棋裁判規則09-19

跆拳道品勢與競技區別07-31

關于網球的裁判規則04-14

網球裁判規則介紹11-28

羽毛球的裁判規則12-09

跆拳道的比賽規則09-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鹤山市| 黄浦区| 团风县| 鄄城县| 青岛市| 客服| 南溪县| 蓝山县| 垫江县| 宜君县| 上犹县| 朝阳市| 夹江县| 青龙| 南京市| 富蕴县| 英超| 岱山县| 梅州市| 铁岭县| 吉林省| 永泰县| 靖安县| 柘荣县| 舒兰市| 民乐县| 马公市| 聂拉木县| 平乡县| 玉树县| 南充市| 屏边| 城步| 祁东县| 寿光市| 福贡县| 长岭县| 商水县| 台湾省| 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