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小故事(通用10個)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文明禮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素來都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是關于禮儀的小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文明禮儀小故事 1
千里送鵝毛
“千里送鵝毛”的故事發生在唐朝。當時,云南一少數民族的首領為表示對唐王朝的擁戴,派特使緬伯高向太宗貢獻天鵝。
路過沔陽河時,好心的緬伯高把天鵝從籠子里放出來,想給它洗個澡。不料,天鵝展翅飛向高空。緬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幾根鵝毛。緬伯高急得頓足捶胸,號啕大哭。隨從們勸他說:“已經飛走了,哭也沒有用,還是想想補救的方法吧。”緬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長安,緬伯高拜見唐太宗,并獻上禮物。唐太宗見是一個精致的'綢緞小包,便令人打開,一看是幾根鵝毛和一首小詩。詩曰:“天鵝貢唐朝,山高路途遙。沔陽河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復圣天子,可饒緬伯高。禮輕情意重,千里送鵝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緬伯高隨即講出事情原委。唐太宗連聲說:“難能可貴!難能可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這個故事體現著送禮之人誠信的可貴美德。今天,人們用“千里送鵝毛”比喻送出的禮物單薄,但情意卻異常濃厚。
文明禮儀小故事 2
張良拜師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后,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后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里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么遲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后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于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計謀,后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后,封他為留侯。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并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后,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文明禮儀小故事 3
程門立雪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后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鉆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文明禮儀小故事 4
鐵杵磨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讀后: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文明禮儀小故事 5
不講文明禮貌的孔雀
在一個動物園里居住著很多很多的動物,有孔雀、水牛、象、綿羊、狗、貓等。其中有一只孔雀很美麗,它不講文明禮貌,驕傲自大,整天在別的`動物面前炫耀自己,說自己怎樣美麗,又怎樣聰明。別的動物有困難,它從不樂意幫助,有時候還諷刺人家是笨蛋。所以動物們都很討厭它,也不和它一起玩。
有一天早上,孔雀出去玩,它走呀走呀,忽然迷路了。正當它焦急時,看見對面有頭老水牛正在吃草,它便昂首挺胸地走到水牛旁邊,展開它那美麗的尾巴,然后問:“喂!到附近的公園怎么走?”老水牛沒有理它,孔雀以為它聽不見,又問了一句,“喂!到附近的公園怎么走?”老水牛還是不看它一眼,它又接著大聲地叫,“喂!到附近的公園怎么走?喂!聽沒聽見?我在問你呢!”這時老水牛轉過身來瞟了它一眼,沒吭聲,又轉過身去吃草了。它看見水牛不理它,就甩著尾巴走了。它走著走著,來到一棵大樹旁,看見綿羊和一只狗在樹底下玩,它又甩著尾巴走過去問:“喂!問你們兩個,到附近公園怎么走?”綿羊和狗也不理它,它以為它們玩得太開心聽不見,又大聲地問,“喂!到附近公園怎么走?”它們倆連看都沒看它一眼,繼續在那兒玩。孔雀只好走了,它走著走著,來到一個池塘邊,看見一只大象在吃草。這時從遠處走來一只貓。貓走到大象旁邊,問:“大象爺爺,請問到附近的公園怎么走?”大象轉過頭來,微笑著說:“小貓真懂禮貌。喏,就順這路走到盡頭,再向左拐就到了。”小貓向大象說了聲“謝謝”便走了。孔雀在旁邊想:為什么這只小貓一問它們就回答?為什么它們不告訴我?不行,我也去問問看!它走到大象面前,問:“喂!到附近的公園怎么走?”大象不理它,于是它便大聲地說,“為什么你肯告訴小貓,卻不告訴我呢?”大象轉過身來微笑地說:“你一出口就是‘喂’這喂那的,到底問誰呀?剛才你不是看見了嗎?人家那么有禮貌。你呀,盡會炫耀自己,別怪人家說你,你應該懂得講禮貌啦!”
孔雀聽了大象的話,臉上發燒,低下頭,說:“謝謝您的教導,我會改正的。”從那以后,孔雀再也不驕傲,再也不在別的動物面前炫耀自己了。
孔雀每次向別人打招呼時都很禮貌,動物們也和它一起玩了。
文明禮儀小故事 6
小猴學禮貌
小猴,沒有禮貌。老師來了,他不問好;撞到了小兔。他不道歉;碰見老人,他不讓路……猴媽媽很生氣,他對小猴子說:“你怎么不學著講禮貌呢?”學禮貌多麻煩,拿錢多省事。小猴對媽媽說:“給我一些錢,我去買禮貌。”聽后媽媽哭笑不得。仔細一想,就給了我一些錢。小猴拿著錢,高高興興低潮街上跑去……來到第一家商店,小猴大喊:“喂,這兒買禮貌嗎?”沒人回答。來到比二家商店,小猴大叫:“喂,這兒買禮貌嗎?”沒人回答。一家、兩家……小猴跑了三十三家商店,都沒有買到禮貌。只剩最后一家商店了,山羊伯伯開的'。山羊伯伯平時對小猴很好,小猴很敬重他。小猴想,山羊伯伯肯幫忙,我一定能買到禮貌。他看見山羊伯伯很忙,就等了一會兒。“山羊伯伯,您這有禮貌賣嗎?”小猴輕輕問。山羊伯伯笑了:“傻孩子,禮貌是買不到的,只能學到。”小猴沒有買到禮貌,低著頭走回來,他不好意思地說:“對不起,我沒有買到禮貌。”聽后媽媽樂呵呵地端出飯菜:“肚子餓了吧?快吃。“小猴早已餓極了,他大口大口地吃著香噴噴的飯菜,心想:“還是媽媽好,我要謝謝她。”“謝謝媽媽!一句很有禮貌的話從小猴嘴里飛出來。聽后媽媽笑了:“孩子,你沒有買到禮貌,但你學到了。”
文明禮儀小故事 7
讓座的故事
“哪個乘客請讓座一下。”星期六,我和媽媽去張情姐姐家。去她家必須乘747公交車。一位老奶奶上來了,可車上沒有空位子。售貨員喊得嗓子都快喊啞了,還是沒人讓位子。這時媽媽抱著我站了起來,扶著老奶奶說:“您坐!”老奶奶笑嘻嘻地說:“謝謝,你真是個好人!”
我看著這一切,隨口吐了口香糖,不以為然地說:“為什么?我沒座位了!”媽媽轉頭瞪了我一眼,我不敢吭聲了,但心里還不服氣。
“下面是終點站,請全部下車。”
我牽著媽媽的.手,走下車。“哎喲”我突然覺得有一個東西粘在我腳底下,很緊,,我用力撥出,但還是粘在我的腳上。
“怎么了?”媽媽關切的問。“剛剛我說讓座不好,它不讓我下車了。”車上頓時傳來一陣笑聲,可是又“嗖”的一下沒了。我問媽媽:“他們為什么不笑了?”媽媽說:“因為他們也不讓座,他們想了一下,笑聲沒了。”她看了一下我腳底,“原來是口香糖作怪!”媽媽抽出餐巾紙,把口香糖扔到垃圾桶。
“誰這么缺德?”我生氣地說,可又想到我剛剛吐了口香糖,臉刷得一下紅了。媽媽問我怎么了,我轉了一個話題:“媽媽,你為什么讓給老奶奶坐?”媽媽笑了:“你聽過‘孔融讓梨’嗎?孔融會讓梨,我們呢?”聽完這句話,我點了點頭。
文明禮儀小故事 8
問路禮儀
牛皋向一位老者問路,他在馬路上吼道:“哎,老頭兒!爺問你,農場怎么走?”老人說“往前走1500丈”。牛皋奇怪地說“怎么是丈不是里呢”。老人說“我們這兒說丈不說理”,牛皋紅著臉走了。過了一會兒,岳飛也來到這里,他先下馬,然后上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老人見岳飛頗有禮貌,便耐心的給他指路。這正如俗話所說:“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
文明禮儀小故事 9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經》,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邊侍坐,孔子就問他:“以前的圣賢之王有至高無上的`德行,精要奧妙的理論,用來教導天下之人,人們就能和睦相處,君王和臣下之間也沒有不滿,你知道它們是什么嗎?”曾子聽了,明白老師孔子是要指點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從坐著的席子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夠聰明,哪里能知道,還請老師把這些道理教給我。”
在這里,“避席”是一種非常禮貌的行為,當曾子聽到老師要向他傳授時,他站起身來,走到席子外向老師請教,是為了表示他對老師的尊重。曾子懂禮貌的故事被后人傳誦,很多人都向他學習。
文明禮儀小故事 10
以尊重換尊重
在南北朝時期的齊國,有一個叫陸曉慧的人,他才華橫溢,博聞強識,為人更是恭謹親切。他曾在好幾個王的手下當過長史,可以說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人了,然而他卻從來不把自己看得很高,前來拜見他的官員,不管官大官小,他都以禮相待,一點兒也不擺駕子。如果客人離開,他更會站起身親自將對方送到門外。
有一個幕僚看到這種情景,很是難以理解,就對他說:“陸長史官居高位,不管對誰,哪怕對老百姓也是彬彬有禮,這樣實在有失身份,更什么也得不到,長史何必這樣麻煩呢?”陸曉慧聽了不以為然地輕松一笑,說道:“欲先取之,必先與之。我想讓所有的人都尊重我,那我就必須尊重所有的.人。”
陸曉慧一生都奉行這個準則,所以得到非常多的人的尊重和支持,他的政績也遠遠地超過別人。
【文明禮儀小故事】相關文章:
文明禮儀小故事(通用19篇)02-11
簡短文明禮儀小故事(精選21篇)04-26
初二英語小故事01-13
兒童英語小故事演講03-22
關于企業文化的小故事04-10
大學英語小故事演講(精選10篇)10-13
企業文化小故事范例15個08-15
關于時間管理的睡前小故事15個07-28
最新普通話小故事(通用9篇)04-27
最新推廣普通話小故事(精選23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