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老師防災減災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老師防災減災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老師防災減災演講稿 篇1
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今日我演講的主題是防震減災。
學過地理的同學都知道,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非常活潑。依據往年地震監測資料統計顯示,我國大陸發生5級地震的頻率每年也許20次,發生6級地震的頻率每年也許3~4次,發生7級地震的頻率3年也許2次。
目前的地震預報水平還不能精確地說出它將要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但是,經過幾十年的探究,我們有方法減輕地震所造成的損失,這就是“防震減災”。
在無預報而突遭地震攻擊時,首先請大家要冷靜,保持頭腦糊涂。由于劇烈振動只有幾秒到幾十秒鐘,時間短促,所以應采納“就近避震”的方法。
假如是在家里遇到地震,首先要關閉液化氣,切斷電源,以防發生火災;接著就近躲在結實的家俱下(如床鋪、飯桌下等),也可以躲在內墻角或開間小的衛生間,待震后再撤離到外面空曠的地方,以防余震。
假如在室外行走遇到地震,千萬不要躲在廣告牌、霓虹燈架、電線桿等處,快速跑向空曠的地方躲避,蹲下,雙手抱頭。需快速跑向空曠的地方躲避,蹲下,雙手抱頭,最好能用身邊的'包或軟的物品護住頭。
假如在學校教室上課或在大禮堂開會突遇地震,千萬不要慌張外逃,亂跑亂擠反而會造成踩傷、擠傷、壓傷,釀成不行想象的后果。同學們可暫避在課桌下,背向窗戶,并用書包愛護頭部,待地震平靜后在教師的指揮下快速而有秩序地跑向操場等空曠地方。假如你就在操場上時,應快速跑到中間,萬萬不能躲在架子下、墻角邊,更不要跑回教學樓,以免被倒下的墻或掉下的玻璃、磚塊砸傷。震后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知震”才不會“恐震”。地震雖然無法預料,但我們可以未雨綢繆,多學習一些科學防震和安全逃命學問,做到防震減災,以愛護我們的生命安全。我的講話完畢了,感謝大家!
老師防災減災演講稿 篇2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你是否還記得2023年5月12日那場震顫了整個世界的汶川大地震。時隔七年,模糊的血肉、驚慌的眼神、昏暗的天地……或許都將慢慢從腦海中淡去。但是有一幢警鐘卻必需時時敲響、嘹亮清楚、不能忘記,那就是對防災減災的重視。在我國自然災難頻發的背景下,為提高全民防災減災的意識,我國將每年的5月12日設為防災減災日。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防災減災工作經常得不到充分重視。我曾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位母親的兒子由于在河中玩耍不慎,失去了生命。此后每年夏天這位母親都會到那條河邊,勸導人們不要在河邊玩耍,要留意安全。但人們大多不以為意,對她冷眼相待,直到她說出兒子在這條河中遇難的事實后,人們才略感歉意,而有所忌憚地離開。江河外表安靜,其下地勢非常簡單,或許岸邊還是剛沒過膝蓋的水位,再多踏一步,突然就成了無底深淵,一個不當心沒站穩,便會陷入深淵束手無策。多少鮮活的生命之花是這樣在無情的流水中凋謝。
這種不重視安全的例子還有許多“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的道理人人都懂,卻仍有不少人以身試險,不知有多少家庭因此多了兩行眼淚……莫非肯定要看到鮮紅的教訓我們才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嗎?固然不,生命如此珍貴,我們都不盼望身邊的人,也更不盼望自己的生命陷入危急之中。
那么怎么遠離危急,制造平安安全的'環境呢?安全就在點點滴滴的生活之中,我們多留意一些,危急就離我們更遠一些。
每個人對防災減災的點滴關注、對安全的點滴奉獻,將促成每個人的平安幸福;而每個人的平安幸福,就是每個家庭的平安幸福;每個家庭的平安幸福,又將構成整個社會的平安幸福。讓我們共同關注防災減災,共創平安幸福。
我的演講完畢,感謝大家!
老師防災減災演講稿 篇3
同學們:
早上好!今日講話的題目是《防災減災,從你我做起》。2023年5月12日,我們永久記得這個日子,汶川發生了大地震,房屋倒了,親人沒了,家園瞬間成了廢墟。那一幕幕都揪痛了我們的心。同學們,為了引起我們對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視,增加災難風險的防范意識;普及防災減災的學問,增加綜合減災的力量。國務院批準,自2023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近年來安全教育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小學生安全意識也隨之增加,防范力量漸漸提高,但是重特大傷亡事故仍時有發生,安全問題不容樂觀。面對每一次殘酷的事故,面對每一個鮮活的生命在瞬間逝去,每一個同學都應當視自己的生命為最珍貴的東西,都應當時時關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今日,利用升旗儀式的時間就“安全”這個主題,盼望同學們記住以下幾點:
第一、在各項運動中要留意運動安全。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前預備活動要充分,運動時要留意不能猛烈地碰撞,以免撞傷或摔傷。
其次、要留意交通安全。學生們肯定要嚴格遵守交通規章,不能跟著汽車跑,橫穿公路時要留意來往車輛。
第三、同學們的所作所為也要有安全意識。在同學間遇到沖突時,要冷靜、理智,不能發生同學間打架的大事,肯定要自覺遵守校規校紀。自己解決不了的'沖突,肯定要尋求教師的幫忙解決。
第四、現在進入春季后,雷雨天氣會比擬多,在雷雨天,人應盡量留在室內,不要外出,關閉門窗,防止球形閃電穿堂入室。在野外遇雷雨時,盡快找一低洼或溝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樹、高塔、電線桿下避雨。
第五、要留意食品安全。不要買吃過期的、變質的、不衛生的食品,盡量不要在街頭小攤上買東西吃。吃飯喝水都要講究衛生,預防傳染病。
同學們,生命是美妙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擁有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們肯定要時刻加強安全意識,努力增加自我防范力量,做到警鐘長鳴!
老師防災減災演講稿 篇4
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日是5月14日,我演講的主題是:學習科學,熟悉地球,防震減災,做一個成熟的地球公民。
我國是個地震多發的國家,地處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洲次大陸板塊的結合部位,受這兩大板塊的共同作用和擠壓,形成了我國西高東低簡單地形地貌。聞名的地球之顛珠穆朗瑪峰就是地殼運動的結果,板塊漂移的杰作。
學習科學,熟悉地球,猜測地震。
人類對地球內部構造的探究從來就沒有停頓。我國最優秀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翁文波等人,經過長期的科學實踐,認為地震等自然災難是完全可以猜測的,截止目前,運用李四光的猜測理論,我國已經勝利地猜測了地震活潑帶上14次6級以上的地震其中的10次,精確率達70%。
盡管我們的祖先特別優秀,現在的科學進展也了不起。但是由于地質構造特別簡單,加上地震類型簡單多樣,人類的科學熟悉水平,到目前為止,還不能每次都精確地提前探測出地震,即使是世界科學最興旺的國家也做不到。從小學好地理學問,了解更多的.地殼運動規律。從而象天氣預報那樣提前測報地震就好。熟悉自然,關注自然界特別現象,防震減災
地震還是有些前兆的,比方講,有的動物會有特殊的反響,1976年河北唐山大地震前,動物園的好多動物就亂跑嘶鳴,這次汶川大地震前一兩天,上萬只青蛙集體搬家,只不過人們大多麻木,沒有重視和警覺,所以,人們也要好好向動物學習,這門學問叫仿生學。
同時,不管何時何地,要有防患危機意識,當災難降落時,不要慌亂,或就地臥倒,或在教師的指揮下有序疏散撒退到操場上,要學會自救自護,1995年9月20日臨沂蒼山發生5。2級地震,地震本身沒砸死一個人,卻造成320人受傷,其中56人重傷,其中絕大多數為震時學生跳樓受傷或爭搶外逃而被擠倒踩傷。然而,1976年唐山大地震青龍縣幾十萬鄉親無一傷亡,這次汶川大地震,安縣桑落中學2200名學生毫發無損。都由于積極有為,平常防微杜漸,制造了零傷亡的奇跡。
我們這個世界,有的人不幸死于象地震這樣的自然災難,也有不少人是死于無知,所以我們每一個公民,從小就要多學習一些科學學問和自救自護安全逃命學問,了解地理學、仿生學,就可以做到防震減災,我信任,隨著科學日新月異的進展,人類終將變得越來越成熟,人們能夠象預報天氣那樣精確性地預報地震,從而愛護生命,削減損失。
演講完畢,感謝大家!
【老師防災減災演講稿】相關文章:
防災減災講話11-03
防災減災心得04-20
防災減災工作職責11-27
減災防災活動總結01-25
防災減災的應急預案02-01
防災減災應急預案02-01
防災減災應急預案02-01
防災減災應急預案02-16
防災減災應急預案02-16
鄉鎮防災減災方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