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月原文注釋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夜月原文注釋賞析(經典)
夜月原文注釋賞析1
作者:劉方平 朝代:唐代
【作品原文】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作品翻譯】
夜靜更深,朦朧的斜月撒下點點清輝,映照著家家戶戶。夜空中,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橫斜。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覺到了初春暖意,還聽得春蟲叫聲穿透綠色窗紗。
【作品注釋】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lán)干南斗斜。
更深:古時計算時間,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夜深了。月色半人家: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隱藏在黑暗里。北斗: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顆亮星。闌干:這里指橫斜的樣子。南斗:有星六顆。在北斗星以南,形似斗,故稱“南斗”。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偏知:才知,表示出乎意料。新:初。新透:第一次透過。
【作品賞析】
唐詩中,以春和月為題的不少。或詠春景而感懷,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詩寫春,不唯不從柳綠桃紅之類的事物著筆,反借夜幕將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點的事物遮掩起來,寫月,也不細描其光影,不感嘆其圓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調進半片月色,這樣,夜色不至太濃,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種蒙朧而和諧的旋律。
此詩首揭“更深”二字,為以下景色的描繪確定了基調,也給全詩籠罩一種特殊氛圍。“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體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闌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兩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靜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為月輪西斜,詩以星斗闌干為映襯,這就構成兩句之間的`內在關聯。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正是詩人全身心地去體察大自然的契機而得到的佳句。從蟲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說明詩人有著深厚的鄉村生活的根柢。因此。這兩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沒有長期鄉村生活經驗的人固然說不出;便是生活在鄉村,也并非人人都說得出來。今夜蟲鳴,究竟是第一回還是第幾回,誰去注意它,這須得有心人,還應該有一顆詩心。一個“新”字,飽含對鄉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說清新,又有欣悅之意。
“春氣暖”自“今夜”始,表明對節候變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語洋溢著自得之情。寫隔窗聽到蟲聲,用“透”。給人以生機勃發的力度感。窗紗的綠色,夜晚是看不出的。這綠意來自詩人內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們就可以明白:詩人之所以不描寫作為春天表征的鮮明的外在景觀。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氣氛來烘托詩的意境,就是因為這詩得之于詩人的內心。
詩人是以一顆純凈的心靈體察自然界的細微變化的。詩的前二句寫景物,不著一絲春的色彩.卻暗中關合春意,頗具蘊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氣暖”。結句的“蟲聲”,“綠窗紗”互為映發。于是春意俱足。但這聲與色,仍從“意”(感覺)中來。詩人并非唯從“蟲聲”才知道春氣已暖,“春氣暖”是詩人對“今夜”的細微感覺,而“蟲聲”只是與其感覺冥合的一個物候。因此,詩的意蘊是深厚的。構思的新穎別致,決定于感受的獨特。唐代田園詩成為一個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詩一二者并不多見。象本詩這樣深得陶體真趣的。就更為寥寥。至于說本詩有無隱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無證,不好去穿鑿。
夜月原文注釋賞析2
原文:
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
宋代:張輯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注釋: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
神州:指中國,此指京都。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賞析:
此詞通篇借景抒情,蘊涵著無限凄涼感時之意。上片觸景傷情,引起了故國之思。江頭新秋,又帶來幾多新愁。塞草連天,神州何處?寫出了對故國的無限憂思。下片抒發感慨。古今多少英雄淚,都隨江水東流去。眼前只有瓜洲明月,江上漁竿。感時傷事,不盡欲言。全詞含蓄蘊藉,感情真摯,委婉細膩,風雅自然。
夜月原文注釋賞析3
原文:
六月三日夜聞蟬
唐代:白居易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譯文: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
荷花散發陣陣清香,早晨的露珠將要墜入水中,柳葉隨著風生動飄蕩。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初三夜晚新月高懸,聽到了今年的第一聲蟬鳴。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突然聽到這個聲音,勾起了我這個北方來的客居之人的愁緒,靜靜聽著想起東都洛陽。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我在洛陽有履道坊宅,想來此時又有別處的蟬在我家鳴叫。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不知道我家園子里倒映著月亮的水池中,是否有人趁著月色劃船呢?
注釋:
荷香清露墜(zhuì),柳動好風生。
微月初三夜,新蟬(chán)第一聲。
微月:新月。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
東京:東都洛陽。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竹林宅:指作者洛陽履道坊宅。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賞析:
此詩前四句寫詩人在蘇州看到的景象;五六句寫詩人觸景生情思念家鄉;七八句寫詩人在異鄉為異客的愁苦;最后兩句寫詩人聯想自己家鄉的場景,詩境清幽。詩人由景及情,渾然一體,造語清新,自然無拘束。
蘇州的'六月,正是荷花飄香露珠圓潤之時,涼爽的東南風吹動著柳枝,有節奏地晃動著。六月初三的夜晚,詩人聽到了今年的第一聲蟬鳴。剛剛聽到蟬叫時,詩人這個北方來的客居之人還有些愁,是它打擾了詩人的睡眠,讓詩人睡不著覺,它勾起了詩人思鄉的愁緒。原來詩人“靜聽憶東京”,在安靜的夜里聆聽著蟬鳴不禁想念洛陽的家了。在詩人洛陽家中,有一片竹林,想來此次分別后,里面有蟬又在嗚叫了。但不知道自己家園中的那個小池子內有人在月色中劃動著小船前行。
病中多疑,病中多思,病中孤獨感特別強烈,這都是人在病中的常態,詩人也不例外。詩人因病而特別想念洛陽的家園,想念那園中的家人,都是很自然之事。
詩人的聯想很豐富,他善于以一物為紐帶,而展開遙遠的另一空間的想象。月亮是詩人常用的一個聯想的著筆點,但此詩不僅有月亮,還有蟬,用蟬來作聯想的基礎,這在歷代詩歌中倒是比較少見的。但詩人將其放在特定的氣氛中,感覺有些新奇,但也很親切。
詩從詠景物引發情思。開端詠荷、柳,伴隨清露、好風,通過嗅覺、聽覺的感受來透露夏夜納涼的清爽舒適。詩境清新,近似孟浩然“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夏日南亭懷辛大》)的境界。初三夜是新月始生之時,可見前兩句未涉及視覺的感受是符合實際的。以下從初聞蟬鳴表達愁思。聞蟬而動客思,是詩人傳統,白居易此際故園之思落干洛陽之宅,既有竹林風清與當前境界接近的原因,更含寓早日辭官閑居的心情。詩由景及情,渾然一體,自然無拘束。
【夜月原文注釋賞析】相關文章:
夜月原文注釋賞析08-31
《閣夜》原文、注釋、賞析07-01
[唐]杜甫《閣夜》原文、注釋、賞析10-24
旅夜書懷原文,注釋,賞析10-15
《夜泊旅望》原文、注釋、賞析06-30
詩經七月原文注釋及賞析08-15
春夜喜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4-15
《夜泊牛渚懷古》原文、注釋、賞析06-30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