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立秋當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8月7日,立秋,“秋”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夏天的結(jié)束,秋季開始。民以食為天,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當然也離不開吃。立秋吃秋,可以是啃秋咬秋,也可以是貼秋膘吃秋鮮。各地說法不一,食俗也截然不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立秋當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歡迎閱讀參考!
1、吃肉
“立秋燉大肉”,這是京津等地的說法。
在北京,立秋時講究大口吃肉“貼秋膘”。根據(jù)老北京的習(xí)俗,立秋當日要多吃肉,白切肉、紅燜肉、燉雞、燉肉、燉鴨……貼好秋膘以迎接寒冷的冬日。
補身貼秋膘,牛羊肉、鴨肉跑不了。老北京,過了立秋講究吃炰烤刷,炰是指用鐵制的鏜爆羊肉,烤是炙子烤肉,涮就是涮羊肉。涮羊肉之于老北京,就像一場入秋的儀式。
秋風起,吃鴨忙。立秋之后風干物燥,鴨肉不溫不熱、滋陰補虛,最適合立秋后進補。
立秋時節(jié)貼秋膘,最好吃些醬牛肉、雞鴨肉、魚肉海鮮和豬瘦肉,同時搭配上深色蔬菜就更好啦。
2、吃餃子
在東北,以餃子應(yīng)對萬變。東北人逢年過節(jié)免不了一頓餃子。除夕、初一、頭伏、冬至,沒有明確食俗的節(jié)日、節(jié)氣,都可以用一頓餃子搞定。
東北地區(qū)流行“搶秋膘”:我搶你碗里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全國各地最常見的就要數(shù)“鮮肉”餡的餃子了,豬肉白菜、豬肉薺菜、豬肉芹菜、豬肉茴香、豬肉香菜、酸菜豬肉等;還有胡蘿卜和羊肉這對經(jīng)典的組合。蝦仁餡的餃子常常會配上木耳、香菇和鮮肉;韭菜雞蛋、雞蛋芹菜、雞蛋菠菜、雞蛋西葫蘆等,西葫蘆皮薄肉嫩,價格也便宜,買回家擦成絲,不光是包餃子還是做糊塌子,那都是有滋有味兒。
還可以試試海鮮餃子,墨魚水餃、鲅魚水餃、海膽水餃,海鮮不僅好吃,一般還高蛋白質(zhì)低脂肪。
3、吃“渣”、吃秋菜
“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在山東萊西地區(qū)則流行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
嶺南地區(qū)有吃秋菜喝秋湯的消災(zāi)習(xí)俗。所謂秋菜,就是鄉(xiāng)野間常見的野莧菜,和魚肉汆湯,吃菜喝湯,一飲而盡,便能“洗滌肝腸,平安健康”。
4、啃秋瓜
“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在立秋這天吃瓜果,寓意五谷豐登。有些地方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者香瓜。
天津有“咬秋”的風俗,就是吃西瓜,他們相信立秋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年春天的腹瀉。西北、南京、武漢等地“啃秋”是明確要吃西瓜的。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防“秋老虎”,立秋這天吃些清涼瓜果把初秋的涼爽緊緊咬住。
民諺“秋瓜壞肚”,是指立秋以后繼續(xù)生食大量涼性瓜類水果容易加重脾胃負擔,易引起腹瀉,不宜多吃否則容易加重身體濕氣。
5、吃桃子
在杭州,“啃秋”吃“秋桃”。家里老人常說“桃養(yǎng)人”,立秋吃桃既補虛又防燥。
早年間人們會把立秋的桃核存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也有很好的寓意,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6、吃龍眼
有的地方會在立秋節(jié)氣吃龍眼。龍眼在閩南地區(qū),有“福圓”的叫法,傳言吃了它福氣滿滿,子孫必做大官。
龍眼,也有“益智果”的美名,甘甜可口。在立秋前后吃龍眼,能夠補益心脾,養(yǎng)血安神。
7、吃茄子
也有一些地方“啃秋”吃茄子的。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這會兒,茄子長勢大好,出落得肥厚鮮甜。且在這個季節(jié)吃些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
茄子清蒸、涼拌的方式自帶清爽,與肉同燒,給自己貼個秋膘。
8、吃芋頭
坊間盛傳,“立秋日不吃芋頭,腳就會抽筋”。在廣東茂名、湛江一帶,立秋當天煮芋頭糖水,是傳承了幾代人的特色。茂名會在立秋定食燈芯草黑豆水中,加入切塊的芋頭同煮。
立秋后,芋頭大量上市,好吃又便宜。芋頭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量比白米白面高4倍,芋頭中豐富的膳食纖維還能促進腸道蠕動,吸收水分,此外,芋頭有健脾胃、補益中氣的作用。
9、吃雞蛋
立秋這天,一些地區(qū)有吃雞蛋的習(xí)俗。
雞蛋富含蛋白質(zhì),且蛋白質(zhì)的氨基酸比例最適人體生理需要,利用率高達98%以上,十分容易被人體吸收。雞蛋被譽為“全營養(yǎng)”食物,日常吃些身體棒。
10、吃清涼糕
在浙江金華,立秋這一天除了吃西瓜外,還有吃清涼糕的傳統(tǒng)習(xí)俗。
清涼糕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狀,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結(jié)成一整塊,然后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1、立秋吃茄子
民諺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時候。在這個季節(jié)吃茄子能降“火氣”,除秋燥。并且秋天剛收成的茄子被稱為“秋茄”,帶有獨特的清香,口感細嫩,風味比普通茄子更勝一籌。
立秋吃茄子還有一個傳說故事:
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nóng)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nóng)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xí)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2、立秋貼秋膘
“貼秋膘”是立秋時節(jié)的傳統(tǒng)習(xí)俗,尤其是在北方。這一天,北方的老百姓都會排隊買肉,回家燉上一鍋,來補補入夏之后身體的虧空。夏天天氣熱人們不想吃飯,很多人都會“掉膘”。進入秋天之后,天氣涼爽,人們食欲增強,于是就想吃點肉把膘補回來,于是就有了“貼秋膘”的說法。
3、杭州吃西瓜
杭州等地有立秋吃西瓜的習(xí)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后,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chǎn)生影響,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4、山東吃“渣”
山東一些地方有立秋吃“渣”的習(xí)俗,這里的渣是“豆渣”的意思。立秋吃豆渣是源于豆渣的養(yǎng)生作用,因為吃豆渣對于秋季預(yù)防腹瀉是有好處,正所謂“立秋吃渣,不嘔不拉。”
5、天津“咬秋”
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天津等地流行立秋時節(jié)“咬秋”。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在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6、四川喝“秋水”
四川東、西部流行喝“立秋水”。在立秋時節(jié),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jù)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7、南京“啃秋”
在老南京立秋節(jié)氣時,有著“啃秋”的習(xí)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guān)于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8、浙江吃秋桃
浙江一帶流行在立秋這一天吃秋桃,桃子營養(yǎng)豐富,而且寓意吉祥。立秋這一天,大人小孩每個人都要吃桃子,吃完以后把桃核保留起來。等到除夕這一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掉,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去除瘟疫,給大家?guī)砗眠\。
9、臺灣吃龍眼
立秋時節(jié)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chǎn)期,當?shù)厝苏J為“龍眼”就是“福圓”,食用龍眼可以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10、金華吃清涼糕
吃清涼糕在金華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習(xí)俗。什么是清涼糕呢?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狀,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結(jié)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南方“啃秋”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現(xiàn)如今,各地承襲下來的立秋習(xí)俗不盡相同,各有特色。又是一年秋分時,大江南北立秋過法各不相同,要說這南北差異,這秋分的習(xí)俗估計又算上一事了。
江南地區(qū)在立秋這天要“啃秋”,也就是吃西瓜。
相傳,明代時有一年南京城里許多人害癩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癩痢”落疤自愈,結(jié)果果真如此,以后漸漸形成習(xí)俗,每歲秋來之時,家家剖食西瓜,謂之“啃秋”。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有迎秋之意,后來人們把在立秋當天吃西瓜也稱之“啃秋”。有人講立秋西瓜可消除暑日積結(jié)的淤氣,有的人講可以為過冬積聚“陽威”,而實際上只是北方風俗的影響而已。但有一點應(yīng)予承認,那就是立秋以后,天氣逐漸涼爽,西瓜上市量日趨減少,立秋日人們再吃一吃西瓜,也有依依惜別之意。
江蘇鹽城“摸秋”
立秋之夜,鹽城北部地區(qū)傳有“摸秋”的習(xí)俗。這天夜晚人們可以在私人或集體的瓜園中摸回各種瓜果,俗稱“摸秋”。丟了“秋”的人家,無論丟多少,也不叫罵,此俗相傳始于元代。
相傳元末,淮河流域出現(xiàn)了一支農(nóng)民起義軍,這支隊伍紀律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一天這支起義軍轉(zhuǎn)移到淮河岸邊,深夜不便打擾百姓,便曠野露天宿營。少數(shù)戰(zhàn)士饑餓難忍,在田間摘了一些瓜果充饑。此事被主帥發(fā)覺,天明便準備將那幾個治罪。村民們得知后,紛紛向主帥求情,有一老者隨口說道:“八月摸秋不為偷。”那幾個戰(zhàn)士因此話而獲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節(jié),從此留下了“摸秋”的習(xí)俗。
臺灣立秋習(xí)俗
《臺灣通史風俗志》中記載,臺灣舊時“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東郊之外,至日往迓,謂之迎春。男女盛服觀,衣香扇影,雜喧滿道。春牛過處,兒童爭摸其耳,或鞭其身,謂可得福。迎春如在歲首,尤形鬧熱,宛然太平景象也。”立秋時是臺灣周圍海域的立翅旗魚、小串、烏賊、鰆、蝦的產(chǎn)期。立秋節(jié)氣也是臺灣龍眼的盛產(chǎn)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杭州食秋桃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xí)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四川秋水和秋粥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jù)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而川東的傳統(tǒng)習(xí)俗,立秋這一天老百姓要吃“涼宵”,即用優(yōu)質(zhì)糯米制作、再進行冰凍的粥。一方面表達祈求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另一方面象征夏日即將結(jié)束,秋天即將來臨。
【立秋當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相關(guān)文章:
北方立秋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07-24
2023立秋節(jié)氣吃什么食物07-24
小滿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11-24
春節(jié)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