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馬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馬
唐代:岑參
關樹晚蒼蒼,長安近夕陽。
回風醒別酒,細雨濕行裝。
習戰邊塵黑,防秋塞草黃。
知君市駿馬,不是學燕王。
譯文:
遠望潼關樹木蒼蒼茫茫,京城長安就在夕陽近旁。
陣陣旋風吹醒餞別之酒,微微細雨打濕朋友行裝。
練兵備戰邊地煙塵正濃,買馬防秋塞上秋草已黃。
我知朋友此行去買駿馬,不是為了學那古時燕王。
注釋:
關:指潼關。蒼蒼:迷迷茫茫。
回風:回旋的風。別酒:餞行酒。
習戰:備戰。習,練習,準備。邊塵黑:指邊地戰爭激烈。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馬肥時南侵。屆時邊軍特加警衛,調兵防守,稱為“防秋”。
燕王,指燕昭王,戰國時燕國國君。
賞析:
這首詩是送別之作,寫的是送同僚入京買馬這樣一個比較特殊的題材。
詩的前兩句照應題目,“入京”二字寫京城長安一帶景色。“晚”和“夕陽”點出送別時間,而“關樹”、“長安”為何遠所去之處,暗示“入京”,同時勾劃出蒼茫遠景。詩的三、四兩句寫近景。陣陣回風,蒙蒙細雨,伴著送別酒席,打濕旅人行裝,從而把環境與送別自然聯系起來,意境頗為別致,而“送”字自在其中。
詩的五、六兩句轉寫此行意義。“邊塵黑”點明戰爭未息,“塞草黃”點明時已深秋。經這里點明“秋”字,上文的“關樹”、“回風”、“細雨”等等景物便都覺得真切。這兩句言及邊地戰爭,可見詩人身在虢州,心系邊塞。詩的結尾兩句承“習戰”、“防秋”,點明“市馬”。“市馬”本為“習戰”,詩人卻由此想到“燕昭市駿”的色而且用“不是學燕王”來說何遠此行性質,似乎包含棄置州縣,不被看重的嘆息。
詩的首聯寫“關樹晚蒼蒼,長安近夕陽”,是惜“入京”而寫自己“唯有鄉園處,依依望不迷”(《早秋與諸子登虢州西亭觀眺》)的'情態;詩的尾聯出“市駿馬”而聯想到“學燕王”,也包含著“丹心亦未休”(《題虢州西樓》)卻又無人賞拔的含義。這正是本詩表現上的一個特點。此外,詩中還表達了對邊事的關切。這些都可以反映詩人任職虢州期間思想和生活的一個側面。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馬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原文及賞析10-16
送梓州李使君原文,注釋,賞析10-15
驄馬原文、注釋及賞析10-16
送崔子還京原文及賞析10-15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原文、注釋及賞析11-19
風入松·桂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丹陽送韋參軍原文、注釋及賞析11-19
送楊少尹序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送張寺丞覲知富順監》原文及賞析10-16
《東城送運判馬察院》原文及賞析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