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 / 楚人涉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刻舟求劍/楚人涉江
先秦:佚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譯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楚國有個乘船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進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邊做了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來,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這樣的方法來尋找劍,不是很糊涂嗎?
注釋: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jù)契(qiè)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涉:過,渡。者:……的人,定語后置的標志。其:他的,代詞。自:從。墜:落。于:在,到。遽:急忙,立刻。契:通“鍥”,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詞,這,這個,這兒,這樣。吾:我的。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所從墜:從劍落下的地方。墜:落下其:他,代詞。求:找,尋找。之:劍,代詞。矣:了。而:然而,表轉折。若:像。此:這樣。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嗎?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止:停止,指船停了下來。
賞析:
“刻舟求劍”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變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劍”重于“刻”和“求”;強調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注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不能相應地采取適當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強調主觀上不努力;僅想坐守等待。
【刻舟求劍 / 楚人涉江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江雪原文,注釋,賞析10-17
《生查子·長恨涉江遙》原文及賞析10-15
江宿原文及賞析10-18
《江宿》原文及賞析10-15
杜鵑行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驄馬原文、注釋及賞析10-16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
民勞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蜀國弦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