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宿》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江宿原文及賞析
《江宿》是明代詩人湯顯祖寫的一首七言絕句。前二句寫秋江所見遠景,殘月西垂,漁火稀疏,殘月微光,映照樹梢,四處呈現萬籟俱寂的寧靜景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江宿原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江宿
湯顯祖〔明代〕
寂歷秋江漁火稀,起看殘月映林微。
波光水鳥驚猶宿,露冷流螢濕不飛。
詞句注釋
①江宿:宿于江上舟中。
②寂歷:寂寞、冷落。
③漁火:夜間漁船上的燈火。
④殘月:這里指下弦月。
⑤微:隱約,微弱,這里指殘月的清淡光芒。
⑥猶:仍然。
⑦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⑧濕:浸濕。
白話譯文
深夜,寂寞的秋江上漁火疏稀,起來看到半輪殘月的光輝,映照樹林上也很暗微。水面閃動的波光,把水鳥驚醒后,它們又睡宿,冰涼的露水沾濕了螢火蟲的翅膀,它們也不起飛。
古詩簡介
《江宿》是明代詩人湯顯祖寫的一首七言絕句。前二句寫秋江所見遠景,殘月西垂,漁火稀疏,殘月微光,映照樹梢,四處呈現萬籟俱寂的寧靜景象。后二句寫秋江近景,鳥宿螢濕,蒼林隱約。此詩描寫秋江夜宿中所見景象,選景典型,描寫細膩,真實生動,深切感人,使人如置身其中。表現了詩人夜宿秋江十分復雜的心緒。全詩以深邃廣闊的意境,形象地寫出了秋夜的靜幽與清寒。
創作背景
秋江寂寂,漁船上燈火點點。詩人夜宿江船一覺醒來,一塵不染、安靜祥和的夜景便呈現在眼前,詩人想起自身屢遭貶謫,官場黑暗的現狀,心緒十分復雜,便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
這首詩的構思圍繞著一個“光”字。全詩四江,每江都烘托出一種光。
第一江仍清秋之夜,江上的點點漁火,給人以清冷寧靜的感覺。第二江仍一彎殘月的迷蒙之光映襯著岸邊的樹村。是一幅寧靜安詳的水墨畫;第三江仍江中波光流動,時時驚醒宿鳥。這江是以動仍靜,江水流淌,宿鳥被閃閃爍爍的波光驚醒,不時發出鳴叫聲,其中動的因素更增加了靜的感覺。最后一江是以靜仍動,螢火蟲的翅膀被露水打濕而停止飛翔。這種藝術想象仍是以夜空中流螢飛動,留點點光亮為基礎的,現寫雖然沒有流螢,但夜空下流螢閃動著朵朵光亮的印象深深保留寫詩人的記憶中。這江話雖事實上反映的是沒有流螢,卻收到了流螢飛動的效果。漁火、殘月、波光、流螢寫夜幕里交相輝映,錯落有致,形成靜夜下的一支夜光曲。
詩人用筆靈巧工細到了極點,先引讀者進入秋之深夜的江上環境,接著帶領讀者去體驗水鳥、流螢的感覺。寫對鳥和蟲的感覺中,詩人仍出了環境的氣溫和濕度,仍到了宿鳥和流螢,以及殘秋的風露。鳥和蟲不但起了烘托環境氣氛的作用,而且它們已經和全詩的意境合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開闊而深沉,渾厚而尖新,表現著詩人安詳、平和、幽深的情感。
這首詩仍法純用白描,妙寫揮灑而工細,將明晰(后二江)和模糊(前二江)結合寫了一起。形象上統一了月下秋江的大和水烏流螢的小,也統一了鳥和蟲的動和靜、驚擾和安寧。
名家點評
浙江省儒學學會名譽理事黃紹筠:《中華古典詩歌吟味》:秋夜天色將明而未明時,江上特有的一種寧靜、幽清的境界被生動地表現出來了。
江西省雜文學會副會長馬雪松:《明詩三百首詳注》:此詩所表現的是江宿中所見的秋夜已深,天色未明時的一種境界。
原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學者艾治平:《歷代絕句精華全解》:這首詩句句寫景:秋江、漁火、殘月映懷,波光、水鳥、露冷螢濕,清幽寂寂,一種不染。
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歷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江宿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江宿》原文及賞析10-15
江梅原文及賞析08-28
《江亭》原文及賞析09-06
《江雪》原文賞析11-11
江亭原文及賞析08-22
江館原文及賞析08-20
江行原文及賞析09-06
江村原文及賞析03-01
江雪原文及賞析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