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奚薦賢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祁奚薦賢》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左丘明的編年體作品,見于《左傳·祁奚舉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祁奚薦賢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原文:
祁奚薦賢
先秦:左丘明
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稱解狐——其仇也。將立之而卒。又問焉。對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職死矣,晉侯曰:“孰可以代之?”對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謂祁奚于是能舉善矣。稱其仇,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商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其祁奚之謂矣。解狐得舉,祁午得位,伯華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夫唯善,故能舉其類。《詩》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譯文:
祁奚請求退休。晉悼公問祁奚誰可接任,祁奚推薦仇人解狐。正要立解狐,解狐卻死了。晉悼公征求意見,祁奚推舉自己的兒子祁午。正當此時,祁奚的副手羊舌職也死了。晉悼公又問:“誰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適合。”晉悼公便安排祁午做中軍尉,羊舌赤佐助。有德行的人稱贊祁奚,說這件事足可說明他很能推薦賢人。推舉仇人,不算是諂媚;擁立兒子,不是出于偏愛;推薦直屬的下級,不是為了袒護。商書說:“沒有偏愛,沒有結(jié)黨,王道坦坦蕩蕩,公正無私。”說的就是祁奚了。解狐被舉薦,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職:立了一個中軍尉而作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舉薦賢人啊。正因為自己為善,所以能舉薦與自己一樣的人。詩經(jīng)說:“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真是賢德的'人。
注釋:
祁(qí)奚請老,晉侯問嗣(sì)焉。稱解狐——其仇也。將立之而卒。又問焉。對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職死矣,晉侯曰:“孰(shú)可以代之?”對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謂祁奚于是能舉善矣。稱其仇,不為諂(chǎn);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商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其祁奚之謂矣。解狐得舉,祁午得位,伯華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夫唯善,故能舉其類。《詩》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祁奚有焉。
祁奚:字黃羊,晉國大臣。請老:告老,請求退休。晉侯:指晉悼公。嗣:指接替職位的人。稱:推舉。解狐:晉國的大臣。午:祁午,祁奚的兒子。羊舌職:晉國的大臣,姓羊舌,名職。孰:誰。羊舌赤:羊舌職的兒子。于是:略等于現(xiàn)代的“于是”。佐之:輔佐他,這里這指擔當中軍佐。君子:作者的假托,《左傳》中習慣用來發(fā)表評論的方式。于是:在這件事情上。舉:推薦。善:指賢者。諂(chǎn):諂媚,討好。不為諂:不算是諂。比:偏袒,偏愛。為私利而無原則的結(jié)合,這里指偏愛自己親人。偏:指副職,下屬。黨:勾結(jié)。王道:理想中的政治。蕩蕩:平坦廣大的樣子。這里指公正無私。這兩句話見于《尚書·洪范》。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見《詩經(jīng)·小雅·裳裳者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舉薦像自己一樣的人。
賞析:
一個正直無私、胸懷廣闊的古代賢者形象躍然紙上。祁奚很有自知之明,年紀大了請求退休,絕無老馬戀棧的患得患失心態(tài)。晉悼公五次三番征求意見,正是對祁奚人品的高度信任。仇人解狐得到推薦,難道是祁奚刻意討好獻媚嗎?讓兒子接任,副職之子輔佐,難道不怕授人以結(jié)黨營私的話柄嗎?然而這些,絲毫沒有影響祁奚的心態(tài),他已經(jīng)到了“從心不逾矩”的年齡段。作為老臣,祁奚擁有圓熟的政治智慧和良好的判斷力,他公私分明,思慮嚴密周詳,洞察力強,處事很有分寸。“建一官而三物成”,祁奚勇敢無私的政治良心令人肅然起敬。
識才用才是貫穿人類發(fā)展的始終話題。人們總希望自己能遇到伯樂。其實,伯樂華而不實,他不過是替君主找找千里馬順便討些勞務(wù)費的幫閑人而已。君主愛作秀,與伯樂沾邊,自然也就博到愛才的美名。只有祁奚,才真正懂才、識才、起才,他相當務(wù)實,政治經(jīng)驗豐富,思維冷靜清晰,更可貴的是正直的政治品格,這就保證經(jīng)他挖掘乃到推薦使用的人才,含金量更純,成才率更高。歷史上,管仲、蕭何、徐庶、魯肅、魏征、狄仁杰、歐陽修、元脫脫、李善長、曾國藩等,也都是與祁奚同類的賢者仁人,他們舉薦了眾多忠臣良將,因了他們的合力,中國封建王朝的“龍脈”得以成為世界史上延續(xù)最長的典型。
【拓展內(nèi)容】
出處
《祁奚薦賢》選自《左傳·祁奚舉賢》
《左傳》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與《公羊傳》、《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谷梁傳》是從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釋《春秋》,而《左傳》則從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春秋》。唐劉知幾《史通》評論《左傳》時說:“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對研究春秋史和遠古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左傳》敘事敢于直書不諱,揭示事情的真實面貌,全書有關(guān)戰(zhàn)爭的文字較多,這些文字翔實生動,如晉楚城濮之戰(zhàn)、秦晉郩之戰(zhàn)、齊晉鞌之戰(zhàn)、晉楚鄢陵之戰(zhàn),都有出色的敘述。善于敘事,講究謀篇布局,章法嚴謹,都是《左傳》的獨到之處。正因為如此,它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歷代注釋《左傳》的著作頗多,西晉大學者杜預(yù)撰《春秋經(jīng)傳集解》,把《春秋》與《左傳》合為一編。唐孔穎達遵循杜預(yù)注而為疏,成為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注釋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傳詁》、劉文淇撰《春秋左傳舊注疏證》、今人楊伯峻撰《春秋左傳注》,都是比較重要的注本。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期的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馬遷首先認為《左傳》是左丘明所寫,自劉向、裴骃、劉歆、桓譚、班固皆以《左傳》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劉知幾《史通·六家》亦稱:“左傳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祁奚薦賢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祁奚請免叔向原文及賞析10-18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
杜鵑行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驄馬原文、注釋及賞析10-16
民勞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蜀國弦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詠菊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秋來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秋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