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漫興九首·其七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詩很是熟悉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絕句漫興九首·其七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
唐代: 杜甫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譯文: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飄落在小路上的楊花碎片,就像鋪開的白氈子,點綴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銅錢似的一個疊著一個。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一只只幼小的山雞隱伏在竹筍根旁,沒有人能看見;河岸的沙灘上,剛出生的小野鴨依偎在母親身旁安然入睡。
注釋:
糝徑楊花鋪白氈(zhān),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zhì)子無人見,沙上鳧(fú)雛(chú)傍母眠。
賞析:
這一首《漫興》是寫初夏的景色。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
詩中展現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景圖:漫天飛舞的楊花撒落在小徑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氈;而溪水中片片青綠的荷葉點染其間,又好像層疊在水面上的圓圓青錢。詩人掉轉目光,忽然發現:那一只只幼雉隱伏在竹叢筍根旁邊,真不易為人所見。那岸邊沙灘上,小鳧雛們親昵地偎依在母鳧身邊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糝徑”,是形容楊花紛散落于路面,詞語精煉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點”、“疊”二詞,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后兩句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它“微寓蕭寂憐兒之感”,我們從全詩看,“微寓蕭寂”或許有之,“憐兒”之感,則未免過于深求。
這四句詩,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一句詩一幅畫面;而聯系在一起,就構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細致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閑靜之中,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間二聯,雙雙皆對,又能針腳細密,前后照應。起兩句明寫楊花、青荷,已寓林間溪邊之意,后兩句則摹寫雉子、鳧雛,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關照,互相映襯,于散漫中渾成一體。這首詩刻畫細膩逼真,語言通俗生動,意境清新雋永,而又充滿深摯淳厚的生活情趣。
詩題與背景: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絕句漫興九首》組詩中的第七首,體裁為七言絕句。《千家詩》收錄此詩,詩題作《漫興》。
《絕句漫興九首》組詩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題作“漫興”,有興之所到隨手寫出之意,不求寫盡,不求寫全。九首詩寫草堂一帶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感觸。從內容看,當為由春至夏相率寫出,亦有次第可尋。前七首寫早春、仲春、晚春景物,后二首寫春去夏至之景。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出生于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后,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后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杜甫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絕句漫興·其七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原文及賞析08-18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的原文譯文及賞析07-12
《絕句漫興九首·其七》賞析08-28
《絕句漫興九首》原文及翻譯賞析03-14
絕句漫興九首·其九原文及賞析09-03
絕句漫興九首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02-12
絕句漫興九首·其三原文|翻譯|賞析10-18
絕句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