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山雨
清代: 何紹基
短笠團團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
溪云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
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
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譯文:
短笠團團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
頭戴斗笠要注意避讓雜樹枝,初秋時節天氣涼爽非常適宜在野外行走。
溪云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
溪澗上空的云霧彌漫整個山谷,突然山雨就淅淅瀝瀝地飄落下來。
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
騎在馬上衣巾全被雨淋濕,村邊的瓜豆枝葉在風雨中紛亂傾倒。
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雨過天晴群山又凸顯出來,山上大大小小瀑布齊飛的景象是如此奇妙。
注釋:
短笠(lì)團團避樹枝,初涼天氣野行宜。
短笠團團:頭上戴的圓圓的斗笠。避樹枝:山路上雜樹叢生,行走中要注意避讓。初涼天氣:初秋季節。野行宜:適宜野外活動。
溪云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
溪云:溪澗上空的云。
馬上衣巾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
馬上:主人公騎在馬上。離披:紛亂傾倒。
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
賞析:
全詩緊緊圍繞“山雨”的題意,首聯描寫山中未雨之景,頷聯寫遇雨之景,頸聯寫雨中之景,尾聯寫雨后之景。全詩用筆細膩,景象逼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作者寫途中遇雨,共分四層敘。雨前天氣很好,一點也沒有雨意。作者在山林中穿行,雖只戴短笠,還是被茂密的樹枝掛纏和阻撓,他一路觀山望景,興致很好,只覺天氣涼爽宜人,沒有想到下雨。這一層說明,“山雨”之來,確乎是出人意料的。
山雨的到來,溪上云霧四起,漸漸連成一片,行人只覺山光物態的迷人,而沒有意識到這就是雨來的信號。要在別處,“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雨前的征兆十分顯著,貴州山區卻全然不同,云霧恰起,陣雨就來了。“溪云到處自相聚,山雨忽來人不知”二句寫出雨來迅疾,使人回不過神來。好奇之感,通過“忽來”、“不知”等詞語,自然流露出來。
正因為出乎意料,作者事先沒有準備雨具,只有一領遮頭的'短笠,衣襟不免要被打濕了。但反正遇上了,便“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蘇軾《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看到雨中村邊瓜豆蔓藤散亂紛披,作狼狽狀,使他的注意力轉移到觀望雨中景色,渾忘沾濕之苦。“馬上衣襟任沾濕,村邊瓜豆也離披。”一個“也”字,從物我同情中得到幾分慰藉,而一個“任”字則表現出雨中人的從容與泰然。
突然,雨腳為之一收,天就放晴了。這時比雨前的物象,又有一番清麗:云霧全失,峰巒盡出,斜陽相迎,虹霓隨之,一片明朗璀璨景象。山雨雖然住了,但雨水化成無數山泉奔流下山,跳坡注澗,又作“萬瀑齊飛”的壯麗景觀。“新晴盡放峰巒出,萬瀑齊飛又一奇。”是這首寫景詩推出的新境界,作者情緒也為之一振。雨前的溪云四起是一奇;雨中的瓜豆離披是一奇;而雨后的萬瀑映日是又一奇。
“溪云到處”——山雨之兆,“萬瀑齊飛”——山雨所成,來龍去脈,皆扣題面。重心所在是寫“山雨”,而非寫雨霽。“山雨”非川原如煙之雨——后者是絕不可見“萬瀑齊飛”之奇觀的。本篇境界層出不窮,恰似張镃贊“誠齋體”所謂:“造化精神無盡期,跳騰踔厲及時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詩。”(《攜得秘監詩一編登舟因成二絕》),何紹基這首詩亦得誠齋體之精髓。
【山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
杜鵑行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驄馬原文、注釋及賞析10-16
民勞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蜀國弦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詠菊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秋來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秋思》原文及翻譯賞析10-19
《落日》原文及翻譯賞析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