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南亭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原文:
春游南亭
唐代: 韋應物
川明氣已變,巖寒云尚擁。
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
景煦聽禽響,雨余看柳重。
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
譯文:
川明氣已變,巖寒云尚擁。
川谷里明亮起來氣候已變暖,山巖上還籠罩著云彩依然寒冷。
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
南亭的枯草心兒里萌發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動。
景煦聽禽響,雨余看柳重。
陽光溫暖聽著鳴禽的啼唱,剛下過雨看到柳枝顯得沉重。
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
在華美富麗的池館中悠閑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寵愛更感到慚愧。
注釋:
川明氣已變,巖寒云尚擁。
擁:抱,抱持。
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
亭:設在路邊供行人停留食宿的'處所。泉脈:地層中伏流的泉水。因其類似人體的脈絡,故稱“泉脈”。
景煦(xù)聽禽響,雨余看柳重(chóng)。
景:日光。煦:溫暖。讀。
逍遙池館華,益愧專城寵。
“逍遙”一句:輕松自在地飽覽物華。專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長官,此指詩人自己,時任刺史。
賞析:
詩的首聯“川明氣已變,崖寒云尚擁”,即景而起,寫春回大地,氣象已變。為遠景描繪,以渲染氣氛。這兩旬起筆清遠,境界開闊,通過江上云霧掃開,河水澄明,但山崖上還殘余著冬天的寒意,還被云氣包裹著,描繪了冬寒漸退,春氣萌動時之景象。詩人抓住了初春時分的景色特點,以渲染環境氛圍方面入手,既渲繪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為下兩聯所寫設置了一個背景。“變”、“擁”煉字精當.不但刻畫景物,同時亦包含了詩人的主觀感受。
頷聯“南亭草心綠,春塘泉脈動”寫春草碧綠,春泉歡流,以顯春光明媚,生機無限。“草心綠”、“泉脈動”為攝魂之筆,言“草心”,說明春草是剛剛萌芽不久,新綠初泛;言“脈動”,表示泉水初從冬之禁錮中解放出來,又開始了歡快的流動,淙淙匯入春塘,無不用詞確當,刻寫生動,意象新穎秀獨,著墨不多,然寫出了一派春日氣息。這兩旬抓住景物特征,傳神寫意,詩情畫意地表現了春天剮剮來臨的景色之美,給人以無窮的美感趣味。
頸聯“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繼寫陽和鳥鳴,雨肥柳葉,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鮮。這一聯選取了禽鳥在和暖日光中囀鳴歌唱,好雨過后柳色更增新綠這兩組意象,描繪了在陽光和知時春雨的滋潤哺育下,百鳥爭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聽”和“看”一者訴諸聽覺,一者訴諸視覺,真是有聲有色,寫活了景物。中間這兩聯秀語連出,詞暢意濃,在煉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謝靈運的影響。
尾聯“逍遙池館畢,益愧專城寵”開接牌襟,抒寫內心之感而作結。美景當前,詩人游目騁懷,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臺館閣之地飽覽物華,實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這兩句流露了濤人“處江湖之遠,則憂甚其民”和“愧俸錢”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詩人內心世界之一面。這與他在《寄李儋元錫》一詩中所發出的、曾被朱熹贊嘆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的感慨在內容實質上是一致的。
這首游記詩,寫得簡潔明快,情真意切。“擁”、“動”、“重”、“寵”諸韻腳字,都下得準確、生動,意韻完美,從而被前人視為此詩的主要特色。
【春游南亭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相關文章:
終南別業原文,注釋,賞析10-15
終南別業 / 初至山中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蘇溪亭》原文及賞析11-25
牡丹賦原文、注釋及賞析11-22
深慮論原文、注釋及賞析10-26
杜鵑行原文、注釋及賞析10-18
驄馬原文、注釋及賞析10-16
民勞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蜀國弦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
詠菊原文、注釋及賞析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