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題湖上原文翻譯及古詩詞賞析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應該沒有人沒接觸過古詩詞鑒賞吧?古詩詞鑒賞,就是對古詩詞進行分析,從單純的字、詞到句子的翻譯解釋,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其中內涵。古詩詞鑒賞的正確賞析步驟是怎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題湖上原文翻譯及古詩詞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原文
《春題湖上》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譯文: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風景畫,三面群山環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鏡。群峰上,松樹密密麻麻排滿山面,千山萬峰顯得一派蒼翠。一輪圓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顆明珠,晶瑩透亮,跳蕩懸浮。早稻初生,似一塊巨大的綠色地毯,上面鋪滿厚厚的絲絨線頭;蒲葉披風,像少女身上飄曳的羅帶群幅。一幅格調清新的山水畫圖展現眼前,詩人不由發出對西湖風光的贊美。春色如此秀麗,作者不愿離開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這風景如畫的西湖。
注釋:
、賮y峰:參差不齊的山峰。
、谒膳派矫妫褐干缴嫌性S多松樹。
③月點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
、鼙烫壕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田野里早稻拔節抽穗,好像碧綠的毯子上的線頭;河邊菖蒲新長出的嫩葉,猶如羅裙上的飄帶。
⑤勾留:留戀。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詩。作者于唐穆宗李恒長慶二年(公元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十月到任,至長慶四年五月底離杭赴洛陽任所。此詩即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大約是唐代長慶四年(公元824)春,作者在杭州住期將滿,就要離開之前所作。白居易為了逃避當時朝廷激烈黨爭的政治漩渦,自求出守杭州。其后的詩作不免流露出離開了是非之地的輕松愉快心情。這首詩則因屆滿將歸,而滋生悵惘的依依惜別情。
詩意
《春題湖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全詩前六句狀寫千嬌百媚、美如畫圖的西湖景致;后二句直陳胸臆,以抑止不住的由衷禮贊,愈加突出西湖的美麗迷人。全詩以“春”為背景,以“湖”為中心,描摹出一幅有山有水,有主次,有陪襯,對比強烈,襯染分明,層次清晰,色彩豐富,自然渾成的西湖春景圖。
創作背景
本詩約于唐穆宗長慶四年(824)春作于杭州。白居易于長慶三年(822)為躲避朝廷黨爭而自請外任,來到杭州作刺史,任職三年間,寄情山水,留連詩酒,寫下了《錢塘湖春行》、《杭州春望》、《江樓夕陽招客》等一系列吟詠西湖美景的詩章,這首詩是作者在杭州刺史任期將滿、即將離開時所作。他雖欲回帝京,但也舍不得離開杭州,直到長慶四年五月杭州刺史任滿”除太子右庶子“,非回長安不可時,才有了“拋得杭州去”的思想,也才寫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
【春題湖上原文翻譯及古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春題湖上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5
春題湖上原文及賞析07-22
湖上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春望》原文及翻譯古詩詞賞析11-25
《天凈沙·湖上送別》原文及翻譯賞析07-28
白居易春題湖上賞析推薦06-29
高考古詩詞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08-05
題春綺遺像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9-08
《湖上》原文賞析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