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期中考試的復習要點
為了檢驗學生半個學期所學的知識而進行的一次考試,有利于學生比較正式地檢驗自己平時的學習水平,根據這個成績,學生可以及時的調整學習心態和方法,更有效率地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期中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前半學期的學習成果。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期中考試的復習要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期中考試的復習要點1
1、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人,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孔子'仁'的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了'仁政'說,主張以'仁政'來統一天下。孟子還主張'性善'論。
2、《孟子》是一部記錄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的書,共七篇。南宋朱熹將《孟子》、《大學》、《論語》、《中庸》并稱為四書。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圍著攻打它卻不能取勝。包圍著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氣時令的有利條件了,這樣卻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勢。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城墻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裝備不是不堅固鋒利,糧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棄城而逃走,這是因為有利作戰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中的人心所向、內部團結。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所以說:使百姓定居下來,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威懾天下不能靠武器裝備的強大。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戚都會背叛他。幫助他的多到了極點,天下人都歸順他。
6.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憑借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攻打內外親戚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戰則已,作戰就一定勝利。
八年級語文期中考試的復習要點2
1.作者家鄉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作者為什么對家鄉的咸鴨蛋久久不能忘懷?
第一段以“家鄉的端午,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開頭,介紹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喝雄黃酒”等風俗;又列舉了“放黃煙子”吃“十二紅”這兩種較為獨特的風俗。七種風俗,一筆一筆寫來,絲毫不亂。
對家鄉咸鴨蛋的難以忘懷,實際上不是作者個人的心態。這是人類普遍的心理。兒時的一切,在成年之后,都會籠罩一層異樣的光輝。
2.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講究語言藝術的作家,他曾經談到自己在語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這三點在課文中能看出來嗎?
(1)“平淡而有味”。例:“端午一早,鴨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個,鴨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殼的。鴨蛋殼有白的和淡青的兩種。二要挑形狀好看的。別說鴨蛋都是一樣的,細看卻不同。有的樣子蠢,有的秀氣。”
一個普普通通的鴨蛋,在作者筆下居然寫得如此別具一格,這是一般人通常不會注意的,但仔細一想,卻又大合情理。可不是嗎?淡青色的蛋殼就比白色蛋殼更有“格調”,而鴨蛋的形狀也確實有蠢笨與秀氣之別。生活中的情趣是無處不在的。
(2)“用適當的方言表現作品的地方特色”。例:這一點在本文中體現得不太明顯,但也有所體現。例如,“一般是敲破空頭”“白嘴吃也可以”等句中的“空頭”“白嘴”等詞語,都帶有較為鮮明的地方特色。
(3)“有淡淡的幽默”。例:“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鴨蛋多矣,但和我家鄉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咸鴨蛋,我實在瞧不上。”這一“文白夾雜”句讓人忍俊不禁,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
3.課文結尾,作者寫到了東晉車胤“囊螢”夜讀的故事。有人認為,這段話與課文主要內容無關,是贅筆;也有人認為,由螢火蟲在鴨蛋殼里閃閃發亮的樣子聯想到車胤苦讀用的囊螢,很自然,很隨意,正體現了汪曾祺散文閑適自由的風格。你看呢?
①認為是贅筆者,主要是為保證結構嚴謹,這對于中學生而言,依然大有必要。
②而認為“自然、隨意”者,實際上已經上升到對作者風格的品評了。可以就此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4.文章如此津津樂道談論“咸鴨蛋”有意義嗎?
有。生活中并不總是驚濤駭浪,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種種快樂、悲苦、平淡以及詩意,我們才算真實地體驗到生活的滋味。所以,在平淡的生活中發現情趣,發現詩意,在小小咸鴨蛋里嘗出生活的滋味,流露出的是對兒時生活的懷想,對故鄉的熱愛。
5.汪曾祺的語言藝術在本文中是如何體現的?
①口語色彩濃厚。
②古漢語的點綴使文章多了書卷氣,增添了典雅之美。
③善于運用語言“造型”。如“吱”。
6.“筷子頭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其中“吱”能去掉嗎?去掉后,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不能去掉。“吱”是個擬聲詞,它活靈活現地表現出筷子頭扎進鴨蛋里,紅油冒出來的情景,去掉后,效果就顯得平淡了。
7.文中引用了袁枚的一段文章,對其作用分析正確的一項是(C)
A.引用袁枚的文章,僅說明作者知識豐富,底蘊很深。
B.引用袁枚的文章,只是為了說明“腌蛋”這個菜怎么做,讓大家可以照學。
C.引用袁枚的文章,是為了說明高郵咸鴨蛋的質量好。
D.無作用,純屬多余。
【八年級語文期中考試的復習要點】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期中考試復習要點07-05
中考語文復習的要點07-07
八年級上冊語文期中考試復習要點07-05
八年級語文上冊復習要點07-05
初二上冊語文期中考試復習要點07-05
語文基礎知識的復習要點01-22
GCT考研語文近義詞的復習要點11-25
GCT考研考試語文的復習要點11-25
高考語文備考復習要點指導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