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秋興八首之二》譯文及賞析
《秋興八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是杜詩七律的代表作。第二首寫身在孤城,從黃昏坐到深宵,翹首北望,長夜不寐,表現出對長安的強烈懷念之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秋興八首之二》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秋興八首之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
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注釋
夔(kuí)府:唐置夔州,州治在奉節,為府署所在,故稱。
京華:指長安。
槎:木筏。
畫。褐干袝。
山樓:白帝城樓。
八月查:晉·張華《博物志》載:傳說天河與海通,有個住在海邊的人看見年年八月有浮查(木筏)去來,從不失期,于是有人乘查從海上到達天河,又返回人間。這句詩是用此典,言未能實現還京的愿望。
參考譯文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來了落日。每當晚上北斗星出現的時候,我就按照它的方向來尋找長安的所在。聽到巫峽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淚來。我也希望乘著浮槎回到自己的故鄉,但這愿望終究還是落空了。我還記得我從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時候,晚上熬夜寫些明朝的封事,點燃書案上的香?涩F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職。滯留此地,傍晚時分聽到城樓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隱然的悲痛。你看,山石上爬滿了藤蘿。月亮剛剛升起來的時候,月光是照在藤蘿上的,而現在它已經照到河洲前面的蘆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無眠,一直在懷念長安。
賞析
《秋興八首》這組詩,融鑄了夔州蕭條的秋色,清凄的秋聲,暮年多病的苦況,關心國家命運的深情,悲壯蒼涼,意境深閎。它是八首蟬聯、結構嚴密、抒情深摯的一組七言律詩,體現了詩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成就。詩人身在孤城,從落日的黃昏坐到深宵,翹首北望,長夜不寐,表現出對長安的強烈懷念。
創作背景
從天寶五年(746年)到天寶十四(755年),杜甫在長安生活了十年,可是他“嘗困于衣食”,生活極其艱難。自公元751年始,唐王朝在“天寶戰爭”中屢次戰敗傷亡慘重,嚴重削弱了國力,邊疆失守,府兵制瓦解激化內外矛盾。楊國忠以敗為勝,朝野怨聲載道。杜甫親眼目睹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局面。此時,杜甫回想當年國力昌盛、景物壯麗的情景,在傷感中寫下《秋興八首》詩篇,“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之句,正是杜甫當年生活在“長安”的所見所聞,他感嘆自身經歷及時局變化,像下棋一樣反復無定,令人傷悲。因而在長安創作了《秋興八首》詩篇。
名家點評
明·高棅《唐詩品匯》:劉云:語苦(“聽猿實下”句下)。
明·郎瑛《七修類稿》:通篇悲惋,實、虛、違、隱,又是篇中之目。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劉辰翁曰:“畫省香爐”雖點綴意,然亦樸。吳山民曰:三、四根“京華”句說來。周珽曰:精篤快思,異情自溢。
明·王嗣奭《杜臆》:“望京華”正故園所在也。望而不得,奚能不悲?……公雖不奉使,然朝廷授以省郎……公不赴任,實以病故,是“畫省香爐”,因“伏枕”而“違”也。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詩評選》:斡旋善巧。尾聯故用活句,以留不盡。
明末清初·金圣嘆《杜詩解》:三,應云“聽猿三聲實下淚”,今云然者,句法倒裝,與第七首三、四一樣奇妙,……“請看”二字妙,意不在月也!耙选弊置,月上山頭,已穿過藤蘿,照此洲前久矣,我適才得見也。先生唯有望京華過日子,見此月色,方知又是一日了也。
清·何焯《義門讀書記》:后此皆“望京華”之事,三字所謂詩眼也。以“夔府”“京華”蹉對……上承“日斜”,下起“月映”,忽晦忽明,曲折變化。
清·錢謙益《錢注杜詩》:“每依北斗望京華”,皎然所謂“截斷眾流句”也。孤城砧斷,日薄虞淵,萬里孤臣,翹首京國,雖又八表昏黃,絕塞慘淡,唯此望闕寸心,與南斗共其色耳。此句為八首之綱骨。
清·吳喬《圍爐詩話》:子美在夔,非是一日,次篇乃薄暮作詩之情景……“依南斗”而“望京華”者,身雖棄逐凄涼。而未嘗一念忘國家之治亂。……猿聲下淚,昔于書卷見之,今處此境,誠有然者,故曰“實下”;浮查猶上天,已不得還京,故曰“虛隨”、……日斜吟詩,詩成而月已在“藤蘿”“蘆荻”,只以境結,而情在其中。
清·沈德潛《唐詩別裁》:“望京華”,八首之旨,特于此章指出。
清·浦起龍《讀杜心解》:二章,乃是八首提掇處。提“望京華”本旨,以申明“他日淚”之所由,正所謂“故園心”也。……首句,點明“夔府”。次句,所謂點眼也。三、四,申上“望京華”,起下“違伏枕”。……五、六長去“京華”,遠羈“夔府”也。……“藤蘿月”應“落日”!疤J荻花”含“秋”字。此章大意,言留南望北,身遠無依,當此高秋,詎堪回首!正為前后筋脈。舊謂夔州暮景,是隔壁話。
清·楊倫《杜詩鏡銓》:此八詩之骨(“每依北斗”句下)。對結無痕,(八首)篇篇映帶秋意(“請看石上”二句下)。此首言才看落日,已復探更,正見流光迅速,總寓不歸之感,故下章接言“日日”。
清·佚名《杜詩言志》:通首重“望京華”三字,蓋“望京華”者乃少陵之至性所鐘,生平命脈,昏在于此。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正言在夔府情事。結句乃嘆歲月蹉跎,又值秋辰,作驚婉之情,以致哀思。乃倒煞題“秋”字,收拾本篇,即從次句“每”字生來!懊俊闭撸暝诖,常此悲思,而今不覺忽又值秋辰,玩末章末句可見!豆{》乃妄解,引皎然盲說,以次句為“截斷眾流”。此詩詞意景物,皆主夔府言,不主長安,何謂“截斷眾流”也?……七句無限之情不說,八句變律。先興后秋。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秋興八首之二》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秋興八首原文翻譯及賞析01-30
秋興八首其一賞析翻譯12-25
秋興八首其一賞析翻譯[精]02-20
秋興八首·其一03-14
秋興八首·其一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10-13
秋詞譯文及賞析02-05
秋詞的譯文注釋及賞析09-26
《四時田園雜興》譯文及賞析02-10
秋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09
李白《秋浦歌》譯文及賞析優秀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