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時田園雜興》譯文及賞析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古詩翻譯白天鋤地,夜晚搓麻,農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種田織布之事,卻也學著大人在桑樹陰下種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四時田園雜興》譯文及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時田園雜興》譯文及賞析1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篇。
2、耘田:除草。
3、績麻:把麻搓成線。
4、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從事,參加。
7、四時:四季。
8、耘田:鋤地。
【譯文】
白天鋤地,夜晚搓麻,
農家男女都幫著父母做事,干家務,讓父母休息。
小孩子哪里懂得種田織布之事,
也學著大人在桑樹陰下種瓜。
【賞析】
這首詩描寫農村初夏時節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績”是搓的意思。“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四時田園雜興》譯文及賞析2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朝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惟 通 唯)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賞析: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兩句寫出梅黃杏肥,麥白菜稀,色彩鮮麗。詩的第三句,
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后兩句寫出晝長人稀,蜓飛蝶舞,以動襯靜。
《四時田園雜興》譯文及賞析3
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譯文
新造的場院地面平坦的像鏡子一樣,家家戶戶趁著霜后的晴天打稻子。
農民歡笑歌唱著,場院內聲音如輕雷鳴響,農民整夜揮舞連枷打稻子,響聲一直到天亮。
注釋
霜晴:指霜后的`晴天。
連枷:由一個長柄和一組平排的竹條或木條構成,用來拍打谷物、小麥、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來,也作梿枷。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四時田園雜興》譯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四時田園雜興》作文11-02
四時田園雜興教學方案04-08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原文翻譯及賞析02-18
春日田園雜興原文及賞析09-20
春日田園雜興原文及賞析10-21
《四時田園雜興》范成大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賞析01-24
《冬日田園雜興》原文翻譯及賞析02-08
《四時田園雜興》改寫700字作文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