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性格特點是什么
楊絳本名楊季康,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是錢鍾書夫人。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楊絳的性格特點,希望能幫到大家!
楊絳的個性特點
淡泊名利,與世無爭。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边@既是楊絳翻譯英國詩人蘭德詩作《我和誰都不爭》中的幾句話,也是她自身品格的寫照。楊絳先生內心安靜、高貴、富有,她超然的生命之境,成為一個時代的傳奇。
楊絳的一生活出了大多數人都難以企及的“至高境界”。出生書香門第的她,從小文筆出眾,外語天賦極高。本是舊時代千金小姐,可為了支持丈夫錢鐘書寫作《圍城》,節約開支,她“甘為灶下婢”,辭掉了女仆,親自動手給家人做飯。在經歷了荒誕年代的苦難之后,和先生錢鐘書、女兒錢瑗過著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的生活,淡泊名利!拔覀冞@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痹跅罱{的描述中,闔家團圓的日子安之若素,云淡風輕,金錢的誘惑、名利的光環都被摒除在外,這是一個甘愿長期身居陋室、吃苦耐勞、只知埋頭做學問的中國知識分子家庭。
如今,浮華與名利充斥在社會的每個角落里,人們紛紛熱衷于“出名”、“出人頭地”,相比之下,在生活中幾近“隱身”的楊絳卻一直很“另類”。在媒體記者千方百計想要登門采訪的無數請求中,楊絳老人始終閉門婉拒。每年生日的這一天,楊絳也選擇以“躲避”的方式安靜度過。九十歲壽辰時,她曾專門躲進清華大學招待所住了幾日“避壽”;在百歲大壽時,楊絳曾對比較親密的幾位朋友說,天太熱,別來祝壽了,“你們在家替我吃一碗壽面,別麻煩大家了!
就是這樣一個清清爽爽的文化老人,在臨別前留下遺言,希望在自己火化后再發訃告。希望用最簡單的方式安靜地離開這個世界,不驚擾大家,不麻煩大家。
楊絳的作品風格
楊絳文學作品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于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有時明凈到有些冷,但由于滲入詼諧幽默,便平添幾分靈動之氣,因而使靜穆嚴肅的語言自有生機,安靜而不古板,活潑而不浮動,靜中有動,動還是靜。
沉靜詼諧中有沉著老到、雍容優雅的氣派,鋒芒內斂后的不動聲色,有種靜穆超然的中和之美。(節選自《人在邊緣──楊絳創作論》,《文學評論》1995年第5期)楊絳的文字韻致淡雅,獨具一格,更難得的是,當她用這潤澤之筆描寫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時,擁有不枝不蔓的冷靜,比那些聲淚俱下的控訴更具張力,發人深省。
楊絳的個人生活
婚姻愛情
1932年春天,楊絳考入清華大學并與錢鍾書相識。
第一次見面,錢鍾書就說:“我沒有訂婚!薄拔乙矝]有男朋友。”楊絳回答。世紀佳緣由此展開。1935年,楊絳與錢鍾書成婚,不久一同出國留學,無論在牛津或是巴黎,都留下了他們相親相愛的足跡。在牛津,楊絳與錢鍾書曾在詩歌里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人物趣事
不打擾父親午休
有一次她拿了一本書,坐在父親房里,大氣不出,靜靜地翻,遇到要上廁所,或拿什么東西,也是如小貓行地,寂然無聲。父親一覺醒來,看到小天使般的楊絳默默陪侍在側,心頭一個咯噔,瞬間的溫暖,豈是俚俗的一件“小棉襖”所能比擬!父親就說:“其實我喜歡有人陪陪,只是別出聲。”從此午休,都要楊絳陪。
勇敢說穿高底鞋
楊絳在北京出生,還不到100天,就跟隨父母南下,移居上海,四歲,隨父母重返北京,起初住在東城,房東是滿族,她因此見識了梳“板板頭”,穿旗袍,著高底鞋的滿族婦女。她們的高底不是像上海人那樣嵌在鞋后根,而是位于鞋底正中,俗稱“高底鞋”,或依其形狀稱“花盆底”鞋、“馬蹄底”鞋。滿族女子穿上這種鞋,不僅身高陡增好多,而且走起路來,前傾后仰,婀娜多姿。父親有一次問楊絳:“你長大了要不要穿這種高底鞋?”楊絳認真思索了一會,答:“要!”。
懂事撿飯粒
楊絳六歲,進辟才胡同女師大附屬小學讀書。她中午不回家,在學校包飯。一天,小學生們正在用午餐,適逢一批客人進來參觀,主陪的不是別個,正是楊絳的三姑母楊蔭榆,她當時擔任女高師的“學監”。貴客駕臨,飯廳一片肅然,小學生們埋頭吃飯,鴉雀無聲。楊絳背對著門,沒有看清形勢,她吃得吧嗒吧嗒,面前掉了不少飯粒。三姑母見狀,疾步走到她的跟前,附耳說了一句悄悄話,楊絳省悟,趕緊把飯粒撿起放進嘴里。旁邊的小朋友看了,也照她的樣子辦。
楊絳先生語錄
1.你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2.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
3.靈魂的美惡,不體現在肉體上。
4.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5.故人笑比中庭樹,一日秋風一日疏。
6.剛開始是假裝堅強,后來就真的堅強了。
7.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柞。
8.你的問題在于讀的太少而想的太多。
9.希望的事,遲早會實現,但實現的希望,總是變了味的。
10.懶惰也是天生的,勤奮需自己努力,一放松就懶了。
11.靈性良心人人都有。經常憑靈性良心來克制自己,就是修養。
12.人畢竟是血肉之軀,帶些缺點,更富有人情味吧。
13.丑人照鏡子,總看不到自己多么丑,只看到別人所看不到的美。
14.我們從憂患中學得智慧,苦痛中煉出美德來。
15.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
16.名聲,活著也許對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
17.唯有身處卑微的人,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
18.在人生的道路上,如一心追逐名利權位,就沒有余暇顧及其他。
19.慚愧常使人健忘,虧心和丟臉的.事總是不愿記起,因此也很容易在記憶的篩眼里走漏的一干二凈。
20.愛情是不由自主的,得來容易就看得容易,沒得到的,或者得不到的,才覺得稀罕珍貴。
21.人能夠凝練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22.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23.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24.“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見她之前,從未想結婚;娶她之后,我從未后悔。
25.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我們的愛情到這里就可以了,我不要它溢出來。
26.一個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傾軋排擠,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潛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27.人能夠凝煉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覺水流。
28.人間不會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雜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
29.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30.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
31.“少年貪玩,青年迷戀愛情,壯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32.這個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爐,燒煉出一批又一批品質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質也不相同的靈魂。
33.一個人有所不足,就要自欺欺人。一句謊言說過三次就自己也信以為真的。
34.人類并不靠天神教導,人的本性里有靈性良心。在靈性良心的指引下,人人都有高于物質的要求。
35.人雖然渺小,人生雖然短,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貴在于人的本身。
36.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37.假如“心如明鏡臺”的比喻可以借用,她就要勤加拂拭,抹去一切塵埃。
38.“我只怕人不如書好對付。他們會看不起你,欺負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負又嫉妒…”
39.“假如說,人事有靈性、有良知的動物,那么,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除非甘心于禽獸無異。但是這又談何容易呢!
40.據說,朋友的友情往往建立在互相誤解的基礎上。戀愛大概也是如此。
41.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站在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婚姻也罷、事業也罷,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42.他發愿說:“從今以后,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
43.我甘心當個“零”,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
44.姚宓的眼睛亮了一亮,好像雷雨之夕,雷聲未響,電光先照透了烏云。
45.肉體包裹的心靈,也是經不起炎涼,受不得磕碰的。
46.我國是國恥重重的弱國,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們不愿意。
47.可惜能用粗繩子纏捆保護的,只不過是木箱鐵箱等粗重行李;這些木箱、鐵箱,確也不如血肉之軀經得起折磨。
48.再過幾天是默存虛歲六十生辰,我們商量好:到那天兩人要吃一頓壽面慶祝。再等著過七十歲的生日,只怕輪不到我們了。
49.有些人之所以不斷成長,就絕對是有一種堅持下去的力量。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人要成長,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與積累一定數倍于普通人。所以,關鍵還在于自己。
50.所謂窮,無非是指不置辦家產,自食其力,自食其力是沒有保障的,不僅病不得,老不得,也沒有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干自己喜歡或專長的事。
楊絳先生作文
合上書本,腦海中仍是您平淡的語言;閉上眼,您與家人的生活片段不斷浮現。你好,季康先生。
拜讀了季康先生您的作品《我們仨》,書中沉定簡潔的語言打動了我,眼前似是你獨自悼念丈夫和女兒的悲痛,似是你與鍾書先生平淡而又熾熱的愛情,似是你無人領會的孤寂與惆悵。
你好,楊絳,冷靜的楊絳。在《我們仨》的第二部分中,你通過晚年的一個夢境,含蓄地向世人講述了一家人最后的幸福時光。在20世紀90年代末,你最愛的阿瑗與鍾書悄然離去,當你描寫那一段段往事時,竟有不蔓不枝的冷靜,比那些聲淚俱下的控訴更具有感染力,引人沉思。
你好,楊絳,堅強的楊絳。你在寫到女兒錢瑗的離開時,筆下的自己是傷心欲絕的。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涌,只涌往喉頭,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但在鍾書面前卻說出這番話:自從生了阿圓,永遠牽腸掛肚,以后就不用牽掛了。一年后,鍾書去世,在虛虛實實的文字中你化作望夫石我們仨走散了。你沉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暗,然而平淡中卻不貧乏,陰晴隱于其中,干凈明晰的語言擁有巨大的表現力。不過三里河的家,已經不復是家,知識我的客棧了。這句話看似平淡,實則飽含了你的悲傷與孤單。
你好,楊絳,寂寞的楊絳!段覀冐怼反笃v述了一家人一同生活的歲月中的許多事情。在人生中的不同階段中,你遇到了許多人,他們平凡卻又不平凡著。你漫長的一生如同一列長長的列車,這些人在不同時期上車,接著又紛紛下了車。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這個我,再也找不到他們了。
你說: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F在,只剩下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如今,你離開已有兩年了,我相信你是快樂的,因為那個世界有阿瑗,有鐘書,有家。在那里,你不會孤單,因為你們仨重聚了。
眼前仿佛已不再是那位沉著冷靜的季康先生,而是眉眼濕潤、寂寞如雪的楊絳。腦海中是你們仨一起走在古驛道的身影,是你百年來留下的足跡。
你好,楊絳。
【楊絳性格特點是什么】相關文章:
楊春的性格特點是什么形象01-20
楊絳散文心得體會11-08
楊絳經典語錄15篇02-25
國學楊絳譯堂吉訶06-27
楊絳先生《一百歲感言》讀后筆記12-15
廉頗性格特點是什么個性01-27
張順的性格特點是什么01-26
關羽的性格特點是什么01-26
宋江的性格特點是什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