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入學前如何培養孩子好的閱讀習慣
導讀:由于思維發展水平有所提高,5~6歲孩子在看圖書,聽故事等方面的要求也都和以前不一樣。3~4歲的孩子喜歡簡單的、短小的故事,5~6歲的孩子則喜歡連貫的、有情節的故事。例如,從圖中景物分析是什么季節,什么天氣。有時還會爭辨起來,一個孩子說是夏天,因為圖中男孩穿著短褲,另一個孩子說是秋天因為女孩穿著毛衣……對于5~6歲小孩的閱讀,應該注重看、聽、說的同步發展。
又一批小朋友即將幼升小,除了我們每天按計劃的教學之外,家長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的能力。其中,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容忽視。
由于思維發展水平有所提高,5~6歲孩子在看圖書、聽故事等方面的要求也都和以前不一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喜歡連貫的、有情節的故事。對于他們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注重看、聽、說的同步發展。
5~6歲是一個很特別的年齡段,從這時開始,孩子們感興趣的不再只是自己的生活,而是漸漸地關心起了別人、關心起了廣大的世界。而對爸爸媽媽來說,這更是一個極富挑戰的時期,因為他提的問題越來越刁鉆了,你越來越猜不透他在想什么,當你回想起他兩三歲時乖巧的模樣,你甚至會覺得有人把你的孩子給偷換了。
(一)5~6歲孩子的閱讀特點:
1.知道一本書的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
2.聆聽熟悉的書面語言內容時,或者讀自己寫的文字內容時,開始點認對應的文字。
3.對科學知識感興趣。
4.道德感發展方面表現為是非好惡分明。
5.開始通過部分特征辨認一些常見的字詞。
6.可以將閱讀的書面語言內容與日常生活的經驗連接起來,也開始嘗試把日常生活經驗用書面語言方式表現出來。
7.能夠復述、扮演或表演完整的或是部分的故事情節。
8.能夠讀出一些書的書名和作者的名字。
9.熟悉一些不同的文體(如故事書、說明文、詩歌、報紙等)。
10.聽完一個故事后,能夠正確地回答有關故事的問題。
11.能夠根據故事的插圖或是部分情節預期故事的發展或者結局。
(二)適合5~6歲孩子閱讀的書籍:
1、《我愛波波熊》
“在新學校里,一只大熊也會感覺自己是個小不點。”這是一頭大大的、憨憨的熊,也是一頭渴望被大家喜歡的熊,可沒有誰搭理他,他只能對著野老鼠強盜露出微笑……就在這時,一個奇跡出現了。
2、《小阿力的大學校》
這是一個普通的學校,但是它在阿力的眼里是那么大,阿力不想去上學,因為他覺得自己很小,但是一只小小的麻雀讓他發現,他已經長大了……
3、《大衛上學去》
你認識大衛嗎?他可是有名的搗蛋大王,會把整個學校鬧翻天!可是,真奇怪,雖然他欺負女同學,打翻了午餐盒,還用彩色筆把課桌涂了個遍,老師卻說,干得好,大衛!你猜猜,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4、《當牧羊人熟睡時》
這是一頭很孤獨的狼,他并不想吃羊,只是一心想在羊群中取個暖,但是牧羊人根本不了解這一點。狼怎么才能被羊群和牧羊人接受呢?這是一本教你學“乖”的書。
5、《沒有人喜歡我》
來到一個新地方,你會不會覺得所有的人看你的目光都很不友善?巴迪也是這樣,他越是擔心沒人喜歡自己,他身邊的動物們就越是覺得他鬼鬼祟祟,不是什么好東西。怎么才能打破這個怪圈呢?
6、《是誰在門外》
新來的鄰居看起來是那么古怪,茉莉豬想躲開他們,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讓她發現了新鄰居的好處。
7、《兔子先生的麻煩》
什么是“兔子先生的麻煩”?當然,是他又邋遢又愛睡懶覺的同屋伙伴——熊小姐。怎么對待朋友和自己的不同?這個故事會讓我們微笑。
8、《鴨子,鴨子,鵝》
小鴨和小鵝是老朋友了,可特別默契的朋友之間也有要命的問題:一個小小鴨的加入。而且這個新朋友什么都要爭,每次都要贏。當新朋友和老朋友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小鴨該怎么辦呢?
9、《我的朋友好好吃》
朋友之間當然應該說真話,但是有時候,說真話也會得罪朋友,就像這個想吃掉朋友的小鱷魚,因為一不留神說了一句真心話,差點連最好的朋友都丟掉了,還好,真正的友情總是能戰勝猜疑。
10、《我的名字叫阿呀》
在沒關系星球上,大家可以當眾打嗝放屁挖鼻孔,可以隨便拿走別人的東西,可以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一句話,就是做什么都沒關系。但是沒關系星球上的阿呀同學來到了地球,小男孩盧卡斯覺得,自己應該教他學一點規矩……
11、《吱咕,吱咕,嘎》
農場主是個討厭鬼,他對動物們管頭又管腳,簡直讓他們受不了。終于,鴨子發現了一個機會,可以讓大家都過上要啥有啥的好日子……想想看,如果鴨子不是把投機取巧得到的好處給農場里的朋友,而是全給自己,他還會這樣可愛嗎?
《入學前如何培養孩子好的閱讀習慣》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12、《誰怕大壞書?》
如果你掉進了一本童話書,會發生些什么好玩的事情呢?瑞奇可沒有這個閑情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他平時太不愛惜書本,如今,所有的童話人物都來找他算賬了……
13、《小豆芽,就是我》
小豆芽想要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空間,沒有弟弟的騷擾,沒有爸爸媽媽的嘮叨,她能實現這個愿望嗎?
14、《討厭的大肥豬》
大人總是教孩子當一個遵守公共秩序的好孩子,但是如果遇上他們自己不遵守規則的時候,我們應該怎么辦?小羊希爾勇敢而搞笑的辦法,真的很值得我們好好看看。
15、《莎莉,離水遠一點》
莎莉總是能看到爸爸媽媽看不到的東西,這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16、《夢是什么》
“夢是什么”,當你問大人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會被認為是很傻,可如果你是在問一個孩子,這個問題就是世界上最嚴肅也最有趣的問題。
17、《公主的月亮》
孩子想要月亮?這可能對爸爸媽媽是個大難題,但孩子自己卻不是這樣認為的。
18、《貓太噼哩噗嚕在海里》
可能每個人小時候都夢想過要去一個奇怪的地方旅行吧,在大魚肚子的舒服生活也無法和自由自在相比。
19、《阿羅系列》
用最簡單的線條去實現最了不起的夢,在阿羅出現之前,沒有任何人能想象出,圖畫書還可以這樣玩。
20、《長大以后做什么》
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回答這個問題的方式卻是出人意料,蒲公英原來想做獅子,小魚想做一頭大鯨魚,那么,你想做什么?
21、《出走的絨布熊》
小頑童是一只可愛的絨布熊,一直過得無憂無慮,但是某一天,一只討厭的蒼蠅嗡嗡嗡地問他,你會做什么?小頑童發現自己根本回答不出來,他會怎么辦呢?
22、《鴨子當總統》
小時候,我們想,我不喜歡做一個小孩,我想做大人;長大以后,我們想,做大人真討厭,還是做小孩好啊!鴨子也和我們一樣,他不想做一只農場里干苦力的鴨子了,他會通過什么方法來實現自己的愿望呢?
23、《花婆婆》
“我長大以后,要像你一樣去很遠的地方。當我老了,也要像你一樣住在海邊。”“很好,”花婆婆也是那樣笑著說,“但是,你一定要記得做第三件事,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長輩們的遠大理想就是這樣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
24、《雪花人》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所以它格外動人。兒時的夢想能不能成為長大后的動力?從小就喜歡雪花的威利會告訴你,堅持就可以創造奇跡。
……
入學前如何培養孩子好的閱讀習慣 [篇2]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以利于為后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底色。具體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1、提前預習的習慣。由于學前教育不均衡,剛入學的孩子學習的起點參差不齊。幫助學習“暫時落后“的孩子迅速趕上去的最佳途徑是預習。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方法。
2、及時復習的習慣。據研究證明,人的記憶分三個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上課時認真聽課就是把知識從人的大腦中由瞬時記憶變成短時記憶,及時復習可以使知識從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
3、主動識字的習慣。對大多數一年級孩子來說,學習的最大困難是識字,而大量、機械的識字不但枯燥乏味,還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語文的信心。多采用兒童詩識字、韻語識字、詞串識字、閱讀識字等途徑,能為學生識字提供多樣的語境,有利于激發孩子主動識字的愿望。心理學研究表明:復現形式越多越新,記憶的效果越好。
4、經常閱讀的習慣。當孩子有閱讀的愿望時,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機,盡可能提供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材料,如兒歌、童謠、童話、故事及淺顯的五言古詩,也可以是幼兒園已學歌曲的歌詞、民歌、民謠和一些外國的優秀兒童作品、中國的《三字經》等。選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讓“閱讀“成為“悅讀“。
5、口語交際的習慣。家長或老師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要有“教育“的覺悟和意識,引導孩子用普通話交談,說規范的語言,培養孩子準確把握語言的能力。
6、善于提問的習慣。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輔導孩子學習時,多啟發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給以鼓勵,逐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不能著急。
7、規范書寫的習慣。盡管電腦日益普及,但硬筆書寫仍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傳遞信息和知識的技能,寫一手好字或者寫一手規范的漢字仍是一個優秀人才應具備的素質之一。在幫助孩子養成認真寫字的問題上,家長要有書寫意識,一方面強調寫字姿勢、握筆姿勢;另一方面滲透一些必要的書寫知識,如字的基本構成、間架結構、占格問題等。因為兒童容易受暗示的影響,所以書桌整理得越干凈,越能靜下心寫好字,減少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的錯字、別字、漏字等現象。
【入學前如何培養孩子好的閱讀習慣】相關文章:
培養孩子好的閱讀習慣的方法12-18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11-23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11-23
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05-11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11-23
如何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04-14
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方法11-25
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的方法11-25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手抄報內容10-10